04.23 雲南省麗江殯葬改革,5萬個公墓墓穴6年只賣出200個,為何如此?

麗江,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是中國有名的生態旅遊城市。這裡聚居著除了漢族之外12個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風俗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在近幾年雲南省殯葬改革的推動下,麗江市也開展了許多殯葬改革工作,廣泛宣傳殯葬改革的積極意義,並大力推動公益性公墓和經營性公墓的建設。

雲南省麗江殯葬改革,5萬個公墓墓穴6年只賣出200個,為何如此?

公墓“入住”效果堪憂

隨著公墓建設的發展,極大地緩解了市民對墓穴資源的需求壓力。然而,卻有很多本地人沒有選擇安葬在公益性公墓,而是選擇安葬在家族墓地。由此導致了公墓資源的閒置,產生了不少亂埋亂葬現象。

據悉,很多當地人不願意離開家族墓地埋在它處。如果實在沒辦法,便會選擇免費的公益性公墓。只有極少數的人才願意購買經營性公墓墓穴。

雲南省麗江殯葬改革,5萬個公墓墓穴6年只賣出200個,為何如此?

其實,在公墓建設中,經營性公墓也是不可或缺的,它的環境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水平都比較優質,能夠滿足一些喪屬的個性化需求。然而,在麗江市,無論是家境條件普通的還是富裕的,對經營性公墓似乎都不太感冒,導致經營性公墓的“入住”效果慘淡。在麗江古城區團山藝術陵園中,曾有5萬個公墓墓穴,經過6年的時間卻只賣出了200多個墓穴,其中大量的墓穴閒置,成為“空墓”。這樣的經營狀況已經嚴重影響了公墓的管理維護工作水平,讓墓園管理者開始擔心是否會面臨倒閉危機。

雲南省麗江殯葬改革,5萬個公墓墓穴6年只賣出200個,為何如此?

民俗觀念差異導致不同選擇

在公益性公墓和經營性公墓的選者下,麗江本地人卻喜歡安葬在家族墓地中,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值得深思。

雖然隨著殯葬改革工作的推入,很多本地人也瞭解到殯葬改革的積極意義和公墓建設的必要性,但是他們仍舊是不願選擇公墓安葬。究其原因,還是意識觀念的影響。眾所周知,麗江生活著許多少數民族,各個民族的文化習俗多多少少都有些差異。這樣的民族差異導致了麗江人民對家族觀念的重視。在當地傳統,五代人必須埋在一起,五代之後方可另行選擇墓地。因此,在團山墓地中,最多的墓群有16座墳墓,少的也有2座墳墓相鄰。這些按家族而葬的墓群之間,都有松柏隔開,墳墓皆為石砌,墳墓主體和墓碑緊緊相連。有些地區由於公墓建設發展遲緩,公墓交通極為不不方便,於是,村民便自發修建了小規模的“村級公墓”,以家族墓的形式安葬。

雲南省麗江殯葬改革,5萬個公墓墓穴6年只賣出200個,為何如此?

雖然家族墓地是當地傳統文化意識的產物,但如果每家每戶都自建家族墓地,那麼將會造成土地資源的分散和浪費,對於喪屬家庭也是極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建設公墓集中規範化管理迫在眉睫。麗江市必須加快公墓建設步伐,加大公墓基礎設施投入,加強群眾的思想引導,讓經濟條件一般的能夠“入住”公益性公墓安葬,經濟條件好的願意選擇經營性公墓安葬,這樣才能大大促進殯葬改革步伐的前進。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