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很多農村父母都覺得送孩子讀完大學他們就可以享福了呢?

六月六八月八


之所以會這麼認為,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

一是,父母那一輩人能都上大學的人比較少,而且上了大學的都可以分配到比較好的工作,俗話說就是鐵飯碗;

二是,這也是父母的一種美好期許,他們操勞了一輩子終於把子女養大成人上了大學了,期望他們能前程似錦,也能讓自己晚年享享福。

就拿我的家庭來說把,我父母都是農民,而我五叔早年考上了大學,準確的說應該是中專,他畢業後先是在我們中學教書,後來一步步提升成了市教育局的領導,成了我父母甚至我們村裡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所以這些年,父母也是節衣縮食的供我上大學,期盼著我也能成為像五叔一樣的成功人士。

可是說實話,現在的大學生含金量遠沒有以前高,大學畢業證也只是一個敲門磚而已,能不能進入某些體面、高薪的單位都是未知數。所以,這些年很多大學生尤其是農村大學生畢業後沒有找到好工作,離父母所謂的享福相差甚遠,又出現了讀書無用論的說法。

其實,這兩種想法都有點偏激了,現在讀大學雖說不能保證父母享清福,但文憑還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准入證,因為它能讓你有機會從事絕大部分工作,而沒有的話,可能90﹪的工作連機會都不會有。

大黑牛老師:今日新農人簽約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田管家”免費農產品交易平臺特聘農技專家。

今日新農人


人們都很喜歡“苦盡甘來”這個詞,在受了很多苦後都會自我安慰說再忍忍再忍忍,苦日子很快就會過去,好的生活就要到來了!對於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對於父母的期盼我深有體會,而鄰居們每每也都是用“以後就等著享福了”這句話來安慰我的父母!

為什麼很多農村父母都覺得送孩子讀完大學他們就可以享福了呢?首先,對於很多農村家庭來說,供一個孩子上大學是個很大的負擔。特別是我上學那會,只靠家裡的幾畝地只能勉強解決溫飽,那會兒還不流行出去打工,想找個額外掙錢的門路都難。我們鄰居孩子都是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即使掙得錢不給家裡,至少不用再讓家裡花錢。而我們家是兩個學生,每個月生活費都要好幾百,所以那幾年日子過得很難。當我們大學都畢業了,不用再跟家裡要錢了,負擔一下子輕了很多。不用再發愁學費,也不用再糾結每個月的生活費,相對於之前苦哈哈的生活,對於父母來說已經是一種享福!


其次,對於父母來說,上過大學就是一個高資本,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拿很高的工資,不但能養活自己,還可以幫助家裡改善生活條件。雖然在現在大學生已經多如牛毛,上個好大學也不見得會有一份好工作,甚至很多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我家鄰居小姑娘今年畢業了,在北京找了個工作,每個月4000塊工資,除去房租沒生活費了,家裡還得每個月給她打2000塊錢生活費!但是家裡老人不知道這種狀況,在他們那個年代,大學生就意味著鐵飯碗,就可以吃國家糧食,整個家庭的生活都會改變。所以熬過了孩子大學畢業,他們就會覺得前途一片光明,可以好好的享孩子福了!


他們的這種想法有錯嗎?沒有!因為供孩子讀書出來他們吃了很多苦;因為每個人都想要能過上好的生活;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好的期盼!


空谷幽蘭5961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城市如此,農村也是如此。農村的父母祖祖輩輩在田地裡勞作,整日一身汗水、兩腿泥巴,他們認為孩子在農村裡種地是沒有本事、沒出息、沒有前途的,只要考上了大學,就算是鯉魚躍過了龍門,就可以光宗耀祖了,自己也可以享享清福了。

的確,有的農村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有了一個收入高、又體面的工作,不僅不再讓老人為其操心,而且也有能力在金錢等方面回哺父母了,父母不再為子女擔憂,自己可以享天倫之樂了。

但嚴酷的現實是,現在大部分的大學生在大學裡並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和本領,他們大學畢業踏入社會以後,才發覺自己很難適應這個社會,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有的高不成低不就,畢業四五年了還沒有找到穩定的工作;有的在學校養成了好吃懶做的毛病,走出校門也就走進了啃老族的大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大學生的父母,整日為孩子的工作發愁,為孩子的親事發愁,本以為孩子讀完大學以後就可以享清福了,沒有想到孩子大學畢業之後更加發愁。

這就告誡我們的大學生們,一定要理解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牢記父母的恩情,珍惜父母的血汗錢,不辜負父母的殷切希望,在學校裡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爭取成為所學專業裡的行家裡手。只有這樣,將來走上社會才能成為受歡迎的人才,才能早日自立自強,讓父母不再為自己操勞,早日享上清福。


一縷情絲飛揚


本人長期關注農村大學生的問題。就題主的提問,試著深入分析一下。

先來看農村父母。農村的父輩大多是學歷不高的,年輕時代因為貧窮、教育資源落後等各種原因並未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農村四五十歲的人連26個英文字母不認識的大有人在。由於沒受過好的教育,讀書成為父輩們的 終身遺憾,於是將讀書的寄託在子女的身上也就順理成章了。

另外,中國是個官本位思想很嚴重的國家,歷來強調“學而優則仕”,翻譯成普通話就是:好好讀書,有出息,將來能當大官。在農村那種人情社會里面,希望子女能夠通過讀書走出農村混出一番出息,是對眼下生活的無奈,也是希望子女不要像父輩一樣在農村生活。

再次,這些年來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來到城市,而且農村人在城市是弱勢群體,是沒文化髒亂差的代名詞。看到城市的車水馬龍富麗堂皇,試想,誰不想住在明亮寬敞的房子裡呢?而這一切,需要通過讀書通過奮鬥得來。於是,供養孩子讀書考大學留在城市也是父母們的願望。

最後,由於農村的父母尤其是五十歲以上的父母都經歷過計劃經濟的時代,也就是二三十年前,讀了大學包分配工作,分配福利住房。雖然市場經濟很多年了,但由於觀念落後,慣性思維的延續,認為讀大學就能夠享福的觀念也就有其合理性了。

其實,現在來看,讀大學未必就能夠享福,不讀大學未必就混的很差。但讀了大學還是能夠有開闊的視野,更容易融入到主流社會。


渡櫟


時代與環境的侷限性。農村的六零七零同代人,現在明面上定義混得好的,基本上都是當年讀書出去的那幾個,當幹部、教師的,而且我發現了一件事,也許當年同輩的教師同學工資沒有他們打工的高,但父輩面對這些人都有點點不自信的感覺,甚至包括小包工頭。當年國家給的鐵飯碗,就像古代祖上顯靈,中了舉人,臉上有光啊,在這個村裡孩子和父母會受到鄰居親戚的誇讚!_這個享福是臉上有光,揚眉吐氣般!

物質方面,父母覺得國家會給予大學生優待,現在他們慢慢轉變接受大學不分配工作的現實了,但他們潛意識裡認為許多輕鬆做辦公室工資高的工作是大學生去做!後代終於能活得光鮮亮麗,就像電視劇裡演的一樣,還能給父母提供好的養老條件!

農村父輩的生活目標,就是養孩子,望子成龍,就目前來說,農村考上大學的孩子還是比較少的,鄉鎮教育資源和自家學習條件有限,當自己孩子考上大學後,那是大鬆一口氣,甚至感覺人生目標達到的感覺!

最重要的一點,強顏歡笑吧!現在大學的普及,其實父母已經感到後代的壓力吧,他們明白車房這些硬件條件,也知道孩子真的白手起家創造的艱難。但老家農村沒有大學生的家庭,各種羨慕吹捧或酸的,就算不幸福也得再努力達到別人認為的境地。在這一步,父輩也有一定的階層意識了,沒有大學生的家庭可以在家修房子,鎮上買房,但大學生回老家居住,大多數老家的人和父母覺得這個大學生差距白拉了,最後還是迴歸土地…有點像現在朋友圈裡,活成別人想的樣子……迴歸到享福這個話題吧,大學四年再加上出身社會前一兩年可以把自己父母很快享福期願喚醒的(不包括優秀特別的人哈)!

就事實說話,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至少不會出現像以前農村那樣為分家幾塊田地瓦片爭吵吧。多多溝通嘛,可以提高家庭生活親情的幸福感,還有一些作用,農村大學生回鄉傳播思想,像以前傳教士一樣,改變老家的認知嘛,達到全民幸福感慢慢提升嘛!


我不是好人260373799


根據數據統計上,學歷越高平均收入越高,父母那一代對大學生有很高的認同感,因為父母那一代學歷普遍較低,20年前的大學生現在大多都成了社會各界的精英,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較高,而沒怎麼上過學的,大多成為了農民工,要麼去城市務工,要麼在農村種地,所以他們極容易把讀完大學和有出息能掙錢畫上等號,實際上放到當今社會連約等於都算不上。

現在的孩子普遍學歷較高,每年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數以百萬計,所以讀完大學只是一個最基本的門檻,不是說不讀大學一定沒有出息,但至少90%的工作崗位你是無法滿足入門條件的。而讀完大學卻又不夠優秀,想要待在大城市反而給父母造成了更大的負擔。

所以說父母的這種想法是基於他們那個時代的認知產生的有一定道理的錯覺。


大唐遊俠


在六七十年代,只要考上大學,那就修行成佛了。跳出了農村農民這個苦海!當時就有一句名言——60分萬歲。當時上大學再不好好學習也能抬上鐵飯碗,大學畢業國家分配工作,不面朝黃土背朝天了。有了鐵飯碗,家裡就有固定收入,不怕餓肚皮了。

所以直至現在農村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學——跳龍門,改變家庭貧窮,改換門庭。現在在農村還不是這樣嗎?大學畢業後都不回農村,在各大,中,小城市闖蕩,逃脫農村,脫離苦海,這就是現在農村大學生的真實處境,不怪我們的大學生,只怪農村太窮,太苦。

水淺停不了大魚啊!


liujianweng


老一輩的農村人還是停留在八九十年代,那種只要考上大學就會有穩定的工作這樣的這種思想,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變化很大,遍地的大學生已經讓大學生不吃香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8801000150645d20ceee\

鞋店羅操


孩子們讀完大學,父母親就能享清福了,那是八十年代時期農村所有父母親的認知感。


八十年代,國家那時才開放大學招生,村上能考上大學的孩子們屈指可數,如果你家中孩子考上了大學,真令人羨慕不已,並且那個時候孩子大學畢業國家包工作住房分配,能找到好的工作,又能在城市找老婆成家立業,並且那時的孩子特節省,大學畢業後,找老婆不但不要父母親出彩禮,而且每月多多少少還定期給農村的老父母親匯款回來,你說當父母親倖福不幸福。

而競到了現在,隨著國家教育水平的提高,農村大學生數不勝數,什麼300體育專業,農業大學,林業大學,職業專科學校等等,可以說只要你父母親手中有錢,孩子們都可以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了,國家一年大學畢業生走向社會的有幾百萬人。

不過孩子大學畢業之後,成績優異的找工作不難,而一般普大畢業生要想找到一個好的工作,那就靠運氣了,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畢業等於失業"了,所以,造成了一小部分農村大學生畢業者高不成,低不就滴,好的工作找不到,辛苦的,不對口的工作不想幹,只好在家啃老,等待就業,要父母親去替他們拉關係找工作,還要掏錢為他買房,出彩禮找老婆,說到享他們福,就別指望了。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北斗七星回答,不勝感激!]


北斗七星92070701


農村的父母供孩子上大學,生活特別儉樸,家裡沒有固定的收入。幾畝薄田,遇到乾旱年頭沒有收成。遇到洪水更是顆粒無收。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就盼著孩子唸書有出息。自己苦點累點值得。從農村走出的孩子知道父母為了自己付出很多。供自己讀書不易。都很孝順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