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於朦朧:兜裡揣著歸屬感就能浪跡天涯

於朦朧:兜裡揣著歸屬感就能浪跡天涯

微博上曾有一個熱門話題:“女生的關係到底有多複雜?一個寢室6人5個微信群。”網友們詼諧地調侃著,分享經歷。“黑衣大葛格”的回覆得到了1433個贊,高居榜首,“其實就是6人建了6個群,1群沒有A,方便說A的壞話,2群沒有B,以此類推……還有一個你不知道,因為那個群沒有你。”

年初,大三學生星辰搬出了寢室租房,導火索是件小事。一堂分組討論課上,3位室友不同意她進入小組。“你在別的班不是有很要好的朋友嗎?你去找她吧,我們已經和別人組隊了!”在室友微笑地回答中,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後來,星辰得知,3個室友一直在另一個“3人微信群”裡打得火熱,甚至拉進了班級其他同學,卻在寢室微信群不發一語。

最讓星辰絕望的是,“孤立”她的3個室友,其中有她大一時最要好的閨蜜。而那位閨蜜通過“站隊”進入3人小團體,以尋找歸屬感。寢室微信群除了帶來歡聲笑語,有時也會成為信息時代校園冷暴力的抽象施暴點。

杉月坦然回憶大學時代4人寢室的5個微信群,“一開始是對一人不滿,後來寢室關係變得撲朔迷離,第2、3甚至第5個群一一出現了。這也無甚不可,只是很懷念大一隻有一個群的時光”。每次新群的出現,都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她不在寢室時,室友會不會說她壞話?她在寢室時,室友又會不會在微信群裡討論些什麼呢?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被打破。

這令人聯想到朋友圈一個曇花一現的APP,名叫“秘密”。概念引自美國的原版secret,主打熟人匿名社交。這個APP為人們製造了一個完全匿名的朋友圈。即言論匿名,不必負責。很多人就會分享一些好友的秘密在裡面,“反正別人不知道我在說他”。當你看到別人或諷刺或訴說你的秘密,就會懷疑身邊人,所有人互相揣測,陷入死循環。

大學生灰原的寢室4人3群。不過與前面劍拔弩張的微信群關係不同,寢室的3個微信群是公開化的,並且大家都默認且尊重這種群關係。一開始,灰原偶然聽到寢室的兩人談論她看不到的群裡的事情。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後來熟了,發現全然不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團體,尊重他人及其朋友之間的隱秘交流,也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

寢室有幾個群並不重要,關鍵是你有沒有一顆開放、坦誠的心。對於他人的關係,保持一種尊重的心態。就像灰原的寢室,室友毫不介意告知她其他群的存在,她也選擇尊重。這並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結果,而是人與人長期相處後建立的信任。

寢室多個微信群,只不過是電子通信發展下複雜人際關係的具象化展現。這就像有人為小說、遊戲畫的“人物關係圖”,指示箭頭眾多,令人眼花繚亂。

這個信息化時代,每天我們都被灌進了太多的東西。也許有人說人心不古,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寢室只有一個群,每個人都在心底呼喚著單純、質樸的靈魂,每個人都渴望著真摯、坦誠的同窗情誼。對現實的妥協未嘗不是以退為進,退一步進兩步,對待寢室群的“大智若愚”莫過於此。

(劉振摘自《中國青年報》2017年3月31日 圖/麥小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