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信訪背後的那些事——安徽省信訪局深入亳州基層調研信訪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信訪形勢呈現“總量下降、結構趨優、秩序向好、總體可控”的良好態勢。2015年、2016年、2017年在全國信訪工作考核中名列全國第5名、第2名、第1名。亳州市更是湧現了牛集鎮、公吉寺鎮等一批“三無”鄉鎮村和社區。日前,記者跟隨省信訪局深入亳州基層,探秘這些“三無”背後的秘密!

掛職幹部深入基層 多年積案一朝息訪

2018年2月22日,亳州市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了《亳州市掛職信訪幹部掛職期滿考評標準》和《亳州市信訪積案化解完成標準》。要求掛職幹部在掛職期間,工作與原單位完全脫鉤,能夠堅持吃住在掛職單位,並參加掛職單位的正常考勤,每月在掛職單位工作不少於22個工作日,且能夠專司信訪工作。除此之外,在掛職工作期間,幹部還要按時參加培訓交流,並認真記錄工作日誌。

“在一段時間內,我們集中優勢力量,通過幹部‘走下去’的辦法來攻堅克難。”省信訪局副局長鄧斌表示,通過專業能力強的優秀幹部深入基層,在化解信訪問題的過程中,帶動培養新的信訪力量,打造新的信訪工作機制。

據悉,2017年11月,亳州市譙城區委選派4名優秀幹部到湯陵辦事處掛職,專司化解信訪積案。掛職幹部參與調處信訪積案19件,截至現在已成功息訴息訪13件,市區掛牌督辦疑難複雜信訪積案4件,已息訴息訪3件,而這其中積案時間多的長達10年以上。

2013年10月,韓敏、韓香琴姐妹倆所在的湯陵街道風華社區拉車路口、張胡莊納入拆遷範圍開始拆遷,到2015年6月,依法強制拆除後,由於雙方拆遷面積數據不一致,韓敏、韓香琴姐妹倆先後4次到北京上訪。針對這一問題,掛職幹部範立新等人約訪信訪人韓敏、韓香琴20餘次,依據政策許可,多次深入現場瞭解實情,還原房屋拆遷真實情況,查看原始影像資料和原丈量房屋評估表等相關資料,在2018年春節前成功解決土地問題。

“專職專辦,承包到人,我們掛職幹部不把信訪問題解決掉,不回去。”湯陵街道專職信訪副書記範立新介紹道,採用日報告、周通報、月總結、季考評和年總評等工作機制,在法律範圍內人性化解決信訪問題。

3+X、3+N上陣齊 多方會商解難題

“十幾年的問題,最後1個月就解決了,這多虧了縣領導牽頭會商幫助。”謝詠芳在談到信訪時表示,政府的這種3+X機制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實惠。

謝詠芳的案件曾一度成為城關街道信訪的 “老大難”問題。“謝詠芳的房屋在2010年被城關街道徵遷,當時有關負責同志承諾安置宅基地,但隨著時間推移,一些政策法規發生了轉變,出現政策性障礙,未給予兌現。謝詠芳曾到國家、省、市有關部門上訪要求落實拆遷安置相關補償問題。”縣委常委丁博介紹道,後利用3+X機制,由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政府分管縣長牽頭,召集屬地單位城關街道、渦陽縣信訪局和房產局等部門先後會商22次,決定按現行的辦法,兼顧過去的承諾,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予以充分的人文關懷,按其被拆遷的土地面積以成本價購買安置房,多餘部分按市場價找補,並安置在天鵝灣一套,百合苑或濱河安置小區一套。最終在會商1個月後成功化解這起10多年的難題。

據瞭解,“3+3”即“縣分管領導包案協調、屬事單位負責解決、鄉鎮穩控”+“鎮包村幹部、村幹部、派出所包片民警協同化解”的雙“三位一體”包案化解責任。此外,渦陽縣實行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政府分管副縣長三人牽頭,會同信訪事項相關包案負責同志、責任單位及相關單位“3+X”專題會商化解。在通過雙“三位一體”包案化解和“3+X”會商化解後仍未息訪的,實行“3+N”聽證評議化解,由縣信聯辦牽頭,信訪群眾和信訪辦理單位當面陳述,邀請評議員、聽證員律師及信訪涉事單位的相關單位負責人、群眾代表等參與信訪聽證或評議。

2017年,渦陽縣全縣進京設訪社會面清理同比下降68.75%,進京訪下降54.3%,信訪信息錄入信訪事項“三率”達99%以上,網上佔比79%,榮獲全省信訪工作責任目標考核先進單位稱號。這其中,渦陽縣的“3+3、3+X、3+N”等信訪工作機制功不可沒。

網絡覆蓋無死角 科技信訪真是好

利辛縣向陽社區根據居民的實際需求,藉助現代化管理方式和服務手段,不斷提高服務效率和拓展服務領域,先後獲得“安徽省基層綜治維穩信訪工作站”、“全省社區黨建工作示範點”等各類榮譽20餘項。其中,社區的 “兩網三化一平臺”科技助力信訪工作,即管理內、外兩網,管理網格化、服務扁平化、過程信息化,外加“萬事幫”平臺,顯得尤為矚目。

社區管理服務“兩網三化一平臺”有三級框架,首先通過計算機和手機社管E通等方式進行信息採集,錄入數據中心,也就是管理內網,再應用到“萬事幫”平臺和服務外網,拓展延伸服務內容。

“我們社區劃分6大網格,確定網格長和網格員,做到全員覆蓋、戶況網格化、以房管戶況管理模式,建立五級戶況地圖。區內45個樓院,每一處都有黨員義務擔任網格員。”向陽社區黨支部書記武雪松介紹,通過萬事幫平臺,讓群眾和黨員少跑路,可以極大地提高辦事效率。

2016年酒廠大李莊拆遷因分配房屋,房屋戶型不符合安置戶的需要,武雪松帶領社區兩委班子,經多次調解終於化解了這次因拆遷安置引起的集體上訪;向陽社區轄區建築公司家屬院因下水道管道堵塞損壞引起道路積水,且部分居民不配合修繕,武雪松多次上門進行調解,使工程正常進行……

“現在有事我們只要找網格員了,雖然我們不能用手機軟件向社區反映問題,但網格員可以幫我們記錄上交問題,這樣我們可以省了不少力氣呢。”社區居民唐玉英顯得很開心。

鄉賢助力新信訪 居民鄰里把話講

2017年以來,王集鄉成立以黨委書記、鄉長任組長,人大主席為副組長的鄉賢聯合會,搭建起鄉賢參事員工作平臺,完善鄉賢參事員服務網絡,做到了鄉有鄉賢館,村有鄉賢工作室,片區有鄉賢之家,莊有鄉賢工作點。2017年以來辦理上級交辦案件25起,自辦案件74件,全鄉鄉賢參事員參與事務管理86起,調處各類糾紛98起,化解積案5起。無進京赴省上訪、無到市集體上訪、無異常上訪,被評為“三無”鄉鎮。

20年前九龍日化廠開辦,工廠佔地2300平方米,共有房子48間。20年後鄉賢王佑斌著手改造舊廠,建成佑斌文化大院,成立鄉賢之家。

2013年,魏樓生產隊村民魏小剛和王興奎原本是鄰居兩家,魏小剛建房需要60公分地,於是向王興奎協商,花5000元錢買60公分地。後來,在合併大塊土地中,重測土地,發現並未佔用60公分地,雙方就退款事項形成矛盾僵局。後鄉賢之家成員主動干預,通過前後三次的聊天式調解 ,最終使雙方握手言和。

“我們長期住在附近,大家都比較熟絡,對周圍情況瞭解得比較詳細。”王佑斌表示,鄉賢的加入,從某種角度是對政府工作的一種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