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很多人只看到別人收入多,卻看不到別人的努力和付出,此事您怎麼看?

職場問道


【逆光翀的觀點】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不少人都向“錢”看,有太多人都想不勞而獲,都想一夜暴富,所以這類人只能看到收入上的差距,而忽略了天賦或者努力這些成功的決定因素。

01

首先,這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其實就會有類似的表現,天天掛嘴邊的都是比如某某買了個大房子,某某又換了新車,某某才買了名牌奢侈品等等,在這些人的眼裡和話題,永遠都是和錢有關。

02

其次,這些人壓根心思和腦子裡貌似就沒有工作,沒有提升自我,沒有艱辛勤勞,沒有加班熬夜等等,他們覺得這些都需要付出大量的體力腦力心力,付出大量時間精力代價的都是不應該不能夠不需要的。

03

最後,這些人可能是內心收到過錯誤世界觀價值觀的腐蝕。不可否認,當下是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起點高不需要努力和付出就能賺錢,但他們是極極極少數。還有一些人的天賦異稟,不少人的努力才是這些人的起點,但他們是極極少數。20/80法則在這裡也是適應的,80%的普通人還是要靠努力和付出去換去等額的收入和回報。

綜上,就是我的想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發。


逆光翀


收入越多付出越多,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有些人總是眼紅別人的財富,認為有錢的人就應該幫助自己,這是一種極為錯誤的想法。一個人之所以打下江山,積下財富,肯定吃了一般人吃不了的苦,經歷了別人不曾經歷的風風雨雨,所以不要有覬覦之心,更不應該有仇富心理。2000年我們一般同學來到義烏,義烏是個小商品集散地,生意做到世界各地。我們是外語系畢業的,所以有幾個同學藉著義烏的東風出國做生意,幾年下來,生意做的風生水起,積攢了大量的財富,蓋起來豪宅,開起了豪車,但是作為外人的我們都是看到了他們風光的一面。偶爾閒餘時間坐下來聊天,聽他們講起生意剛剛起步的前兩年,簡直就是一部血淚史,真心不容易。所以我們不要只看到別人的財富,更應該理解他們背後的艱辛。


一個農村的小姑娘


【小魚談管理】很多人只看到別人收入多,卻忽視別人的努力和付出,小魚的觀點是:現實生活中,有人的地方就有“上、中、下”,這是一種攀比心理,更是一種妒忌的心理在作祟。職場上不確定因素無處不在,付出和收穫未必成正比,這也是人們很容易用異樣眼光去看待別人的成功,而否定人們背後的辛勤付出,算是原因之一吧!

看別人做事,我們打心裡從來都認為是容易的,比如我們會憑感覺認為:負責一個部門當個經理不就是耍耍嘴皮子,籤個字,訓訓員工麼?但事實是“事到親為方知難”,沒有經歷過,別人是很難去換位感受其中的艱辛,更別說背後所承受的壓力。

同事老張是公司採購部門經理,當時公司正好趕上業務高速發展時期,於是公司決定從外面招了一個專業人員來協助開展工作,此君來此主要負責物料尋源及供應商評估這塊,屬於採購工程師,平時不負責部門團隊的管理。

試用期結束的時候,採購工程師進來詳談轉正事宜,開始吐槽提出:為什麼採購工程師與採購經理公司定的薪資級別會相差這麼遠?經理不就是每天安排人員開個物料跟進會議,打打電話麼?其他時間都不見人影,公司對經理級別的定薪不合理……

先不談公司薪酬管理這塊是不是一個工程師是否有能力並適合去評價,從這個吐槽的過程中,我們就能瞭解:人們總是在某種程度上過度的誇大自己的功勞與長處,低估了別人的背後的努力與付出……他不知道採購經理肩負著公司降本的壓力,帶團隊的壓力,整個部門KPI的考核,在老闆的心理,採購部門的問題就是採購經理的問題等……

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觀念去看待別人的成功呢?小魚的觀點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職場上人們的成功:除了自己的背後的努力,離不開機遇,例如有HR的引進,有老闆的認可,有配合的團隊,造就了別人的成功,一切的背後,都是很多能力的合力起作用。

與其說別人葡萄酸,不如學習別人是如何摘到葡萄的。以此為對標,找出能力差距,補齊短板,也能吃到葡萄。

綜上: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別人和自己,承認別人的優秀是一種胸懷,定位好自己方向,如果把社會上的錢比喻作“水”,賺錢比作“木桶”那麼自己就要打好自己的木桶,如果桶的底板是專業能力,那麼圍板就是軟實力(時間管理、情商管理、溝通管理等)鐵圈就是自己自律等。


小魚談管理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自主想到冰心的一首小詩:

成功的花,

人們只羨慕它現時的明豔。

然而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臨潭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如果想有收穫,就努力地去拼搏。我認識一位女子,高考落榜後,頂替父親去一個縣辦企業上班。但她不滿足於終老在這個小縣城,想擁有更好的機會,到遠方尋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從進廠的第一天起,她就給自己定下學習目標。每天堅持自學英語,不受環境的干擾。茶餘飯後,上班休息的間歇,她都會拿出口袋裡的袖珍英語書,認真地學習。有人嘲笑她清高,她不在乎;有人說她不安分,她置若罔聞。兩年後,她通過參加成人自學高考,通過了外語本科的所有課程,順利拿到文憑。不久,她就跳槽到一家南方旅遊公司去給外賓當導遊了。

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聽人說,她現在生活得很不錯,兒子也考到了某所重點大學。是的,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要想擁有美好的生活,卻不去行動,就會像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中那位羨慕別人去南海朝聖的和尚一樣,心中徒留羨慕和遺憾。





燕兒在林梢


我們相信:私下裡每一份努力都會帶來超值的回報

一、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在8小時之內,而在8小時之外。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在8小時之內,上班時間看不出來誰比誰更努力,強撐也能撐過去8小時。

而8小時之外就不一樣了。下班後,大部分人理所應當選擇回家休息,可總有一些人依然在辦公室挑燈夜戰,即使回到家裡也在努力工作。

要不了多久,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那些自己不努力,職位和收入自然好不到哪去。於是,就嫉妒別人收入、職位比自己高。

憤憤不平:我們同時進公司,你憑什麼比我收入高那麼多。

心理不平衡。消極怠工。

殊不知,這些人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缺乏自知之明。

從來沒有想過,別人加班加點的時候自己在幹嘛?

職場有句話,相當經典,大概意思是:我每天起床能看到滿天繁星,這時候,人們還在睡夢中,上帝一定要讓那些晚起的人為我買單。

這就是最大的公平。這就是天道酬勤!

那些怨天尤人的人,懂不懂不重要。生活會給他補上生動的一課!如果不覺悟不警醒,還會繼續付出代價。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紅眼病。

二、僅僅盯住別人的收入,覺得心理不平衡,從不承認別人巨大的付出,要麼是真傻,要麼就是裝傻!

只與別人比收入,從不與別人比付出,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種人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一點不稀奇。

自媒體領域也有。看到人家平臺推薦量多,流量大,收入高,心理不平衡。

看到人家成網紅了,年收入上千萬甚至過億,心理不平衡。

有的人感到不公平,黑人家,卑劣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人家成名前的艱辛,所付出的超乎常人的煎熬你能比嗎?說人家背後有團隊運作,有大資本力量的支持,有孵化機構。

你說的這些都對。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專業團隊為什麼要包裝他們,這些大資本為什麼要投資他們,這些孵化機構為什麼要幫他們?

因為他們有價值!他們能帶來超預期的回報!

如果你真有實力,不應該嫉妒人家,你也有本事吸引一下專業團隊,大資本,孵化機構來投資你,來包裝你,來孵化你。

你有這個自信和實力嗎?如果沒有,那就別嫉妒這些成功的人!他們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好好對照一下自身的差距有多大!

害紅眼病有用嗎?有意義嗎?有意思嗎?有勁兒嗎?

自己是扶不上牆的爛泥還怪牆不行!

因此,端正心態很重要!不要盲目和成功人士比收入,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付出多少。


朱紹靈


對任何擁有大量金錢和高權貴的人,我們都不要嫉妒,別人都是通過夜以繼日的努力還有可遇不可求的機會得到的。

如果你想發財或者升官,分兩個板塊說這個事情。

第一,你有沒有在別人休息的時候為自己的夢想偷偷充電,看書或者學習,提高自己的情商和文化或者技術專業知識?然後很多人到了下班點還在繼續工作,你能嗎?……我估計大多數人在家睡覺、玩手機,或者出去吃飯、KTV, 足浴,人都想舒服,都是有惰性的。

第二,就是機會對於每個來說都是不一樣的,別人有的機會你不一定有。所以每個人成功的方式也不一樣。

綜上所述,你如果努力了,機會到了,你肯定可以開啟自己的成功方式。如果兩個差了那麼一個,作為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老百姓,也沒有啥不好的,因為每個人又有每個人的煩惱,人活一輩子必須要努力,雖然不一定成功,但是心態要好。


言小續


歌中唱到: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要想收穫先種田……一句簡單的歌詞,道出了勞動和收穫的因果關係。在單位裡肯定有每天早來晚回勤勞工作的員工;也有踩著上下班時間點的員工,根本就是在單位混日子的,可以說單位有他沒他兩可。後者別看工作上不努力幹活,發工資、獎金的時候可是非常“積極主動”的。甚至作出一頭霧水、非常懵B的樣子說:張三、李四都發那麼多獎金,憑什麼給我發這麼點呀?我哪點比他們乾的少呀……

任何一個單位的老總心中都有數,單位裡誰的能力強、誰的能力弱,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只是受位置的約束不說罷了。有時候還有各種人際關係在這擺著,說不定為了處理一個單位的“混子”,導致單位涉及的其他關係受影響。作為單位的員工,我建議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不要主動議論或參與其他員工一起議論單位裡閒雜事情。因為你作為一名員工,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是什麼厲害關係。

我在十年前就職的一個單位就有這麼一件事:單位裡突然調進來一名員工,學歷不高,來到單位沒有實習期,直接享受部門副經理待遇,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不到半年就提拔為部門經理。事情過去兩年後大家才知道,這個人是我們公司一個最大客戶的親外甥,這家大客戶的老總不方便把自己親外甥放在自己手下,才理直氣壯的放到了我們單位,並且享受一定的工資待遇。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外甥還是個“一根筋”,腦袋缺弦,別說當經理了,就是當一名普通員工都不能滿足工作需求。如果我們公司不要這個人,那麼就意味著失去這個大客戶,每年要損失巨大的利潤。你說,為了公司這麼多人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潤,養個“閒人”是不是也應該呢?如果你是這個單位的一名員工,領導不可能給你解釋為什麼要安排這樣一個人,對吧?

認可我觀點的好朋友們,請關注我,有什麼職場問題可以免費諮詢我,我會幫助你解除職場各種煩惱和套路,點擊關注不迷路,日後找我有去處,謝謝!


FG享受生活


職場中薪資是最敏感的話題,這也就是很多企業都對員工薪資保密的原因,同事之間不討論工資收入,自己也不八卦別人的收入,這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一種行業潛規則。

大部分企業的財務、人事部門都不會主動的向員工透露其他人的薪資待遇,因為人都是自私的動物,在職場中尤為突出,一旦出現員工攀比的態勢,必然影響某些人的工作積極性。

既然你有了這種苦惱,證明你是一個優秀的人,因為你已經比同職位的大多數人優秀了,我的建議是:

1、走自己的路

企業有企業的考量,你拿的工資高,證明你踏踏實實工作,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獲得了老闆的認可,這種情況下,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冷嘲熱諷,既然有人羨慕嫉妒恨,證明你的工資已經超過了大部分人。

所以,按照你自己的職業規劃,一步一個腳印的繼續前進,時間是檢驗一切的試金石,當同事發現你確實有過人之處時,自然他們也就認可了你的水平。

2、把優秀擴散給身邊的人

一個優秀的人必然會影響到其他身邊的人,有員工向你討教,你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和影響力帶給更多的人,其他同事羨慕你,你可以告訴他:自己通過付出努力換來的回報,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可以共同努力!

有的企業喜歡樹立典型,把某一個人或小團體樹立成標杆,讓其他人或部門去追趕,這樣對企業良性發展是有好處的,所以你可以帶動一下身邊人的積極性,所謂水漲船高,別人優秀了,你會更優秀,如果天天在一群抱怨聲中工作,我想時間久了,你也會厭倦。

3、要有風險意識

一旦企業中出現工資攀比的風氣,發展好了,大家會互相比拼,共同進步,發展不好,就會出現小人作祟。

有的人見不得別人好,而且根本就不會考慮為什麼你比他強,只要你強了,就想方設法算計你,這個時候就要小心了,因為老闆是因為工作能力和付出給予你相應的報酬,這個時候要是被其他小人算計,你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要有風險意識,管好嘴邁開腿,不要給別人留下話柄,否則稍有不慎,會摔得很慘。

總之,我認為你要繼續保持優秀的工作作風,同時繼續努力,保持良好的職業發展心態,多勞多得是毋庸置疑的,不要過分的在乎別人的看法。

但是,某種意義上講優秀是會“傳染”的,在狼群中羊是不能存活的,同樣在羊群中是不允許有狼的,要想有更廣闊的發展,就要把自己的影響力發揮出來,這樣才能服眾,慢慢的你也會更優秀!


林白八點半


在職場中,很多人只看到別人收入高,卻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和努力。針對這種比較普遍的現象,熊小妹在此簡單分析三點原因、並給出三個建議:

三點原因:

1.每個人的觀察視角不同,站位不夠高時,很難對同一事物形成全面認識。“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捱打。”瞭解別人的薪酬很容易,但是躬身入局,參與到別人的項目中,感受其中的不易與艱辛卻很難。即使你知道對方提前做有功課也不行,畢竟想和做是兩碼事。比如看軍事題材的電視劇《士兵突擊》,觀眾可能會對基層士兵的辛苦有個想像的認識,但這和真正參軍入伍,大太陽底下拋灑汗水艱苦訓練、適應很多電視劇沒講的軍營規則相比還差十萬八千里呢!

2.達克效應(D-K effect)作用下產生認知偏差讓部分員工對別人工資高產生不平情緒,錯誤地覺得自己上也行。達克效應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達爾文曾經說過:無知比知識更容易讓人產生自信。仔細回想一下,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每逢國足敗績丟臉時,一大堆網友會一窩蜂地表示自己上去踢可以表現得更好,其實自己跟足球行業八竿子都打不著,連一些基本的規則都沒搞清楚;

3.嫉妒心理作怪。這一點就不用過多解釋了。嫉妒之心人人皆有,是天主教教義中的七種罪過之一。我認為嫉妒和羨慕其實是同義詞,英語中envy就是既可以表示羨慕也可以表示嫉妒。唯一的區別就是嫉妒會產生仇恨並且嫉妒者會不知不覺地採取不同程度的行動打擊對方。

三個建議:

1.調整心態,接納身邊有比自己強的人。不只是題主說的薪資問題,還有很多職場人在遇到比自己年齡小的領導就不服氣或者不知道怎樣面對了。其實這就是個心態的問題,一方面不服高人有罪,遇到比自己能力比自己強的,咱要服氣,現在企業領導幹部年輕化,高薪吸引人才都是家常便飯的事了,大鍋飯的單位越來越少,另外我們到公司上班說到底就是幹一份活拿一份錢罷了,只要給我們的工資符合我們的付出和我們創造的價值就好,別人薪資高低其實跟我們沒多大關係!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情緒管理,努力奮鬥。

2.培養理性思維,遇事客觀分析。

自己的工作經歷和大佬分享的經驗告訴我們,人在職場必須快速走向成熟,全面客觀分析事情就是成熟的一個標誌。多去想想,明明低工資能夠很好地控制成本,為什的老闆心甘情願地給別人高工資,一步一步倒推,才發現關鍵在於別人是通過超出常人的付出給公司帶去了利益。見賢思齊,對標強者,自己才能漲工資;

3.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做到心無旁騖。職場新人最忌諱的就是分心,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別人能拿高工資,我去幹也行,於是盲目跳槽或跨界,其實三十歲之前只管在自己的領域努力工作,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科學理財。孔子說三十而立。等三十歲能夠在一個領域獨當一面之後再扭頭看看其他的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職場助手熊小妹,熊小妹為您的職業生涯保駕護航哦~


職場助手熊小妹


你好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大部分企業都會存在的,總有一些人整天只關心別人的工資拿多少錢,我不管別人是憑什麼拿這些工資的。

1.在發工資的日子總有那麼一兩個人會問你,這個月發了多少錢啊。如果是同崗位的人問,這個時候你就要隨機應變了,可不能老老實實的說出來。比他都了他會不滿可能還會會記恨你,說少了他也不會相信的,太難了。


舉個例子,我們公司有一位同事反正是每個月發工資的第二天肯定會問我上個月發了多少。很煩啊,,,但是我又不能直接懟他吧,我一般多會微笑的告訴他 : 3萬 滿意嗎?他也不會繼續追問。 然後下個月他會繼續問,允許我先哭一會,還是太難了。

2.其實對於這樣的人無非就是對你的工資感到好奇罷了,很多人的潛意識中自己永遠是付出最多的那一個人同樣我也見不得人拿比我多的工資。所以他們不會關心你是付出多少的,反正你工資比我高就不行,對於這樣的人可以不用告訴他,給他個隨意的答案轉移話題就行了。



最後,在職場中不要輕易去窺探別人的隱私,不僅需要有自己的原則,更要有自己的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