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貫穿整個三國曆史,怎樣看待劉備這個君主?

劉大騷


貫穿整個三國曆史,怎樣看待劉備這個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任人唯賢

劉備是一個十分知道怎麼用人的人,當然他更知道的是怎麼看人。

正是因為他知道怎麼看人,怎麼用人,所以他才三顧茅廬不辭辛苦地把諸葛亮給請出山,事實也證明了諸葛亮的神通廣大,為他的霸業給了無數的功勞。

正是因為他知道怎麼看怎麼用人,才能使三國時期的蜀漢人才濟濟。

有仁義

劉備是一個有仁義的人,正是因為他有仁義,這一點才能為他籠絡一大批的人才,才能使很多人對他忠心耿耿。當然這是我從好的一個方面來解讀的。

如果我從另一個方面來解讀劉備的仁義,我們可以將他歸結於一個人設。當今世界很多的明星,包括動漫小說人物都會擁有一些屬於自己的人設。一個好的人士可以讓人們在人際交往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劉備正是通過給自己建立一個仁義的人社,才能籠絡一大批的人才。這是我的第二種解讀方式。

有毅力

劉備是一個十分有毅力的人。在他的創業初期,他的處境十分的艱難,可他仍然堅持了下來。

從無到有,從失敗到成功,這期間到底要經歷多少的痛苦,我們不知道,可是這一切劉備他自己都承受了下來。他不僅承受自己一個人的痛苦,還承受著整個蜀漢的痛苦。因此我覺得劉備是一個十分有毅力的人。

懂得隱忍

劉備是一個十分懂得隱忍的人。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煮酒論英雄中可以看出來。在曹操說出全天下只有他們兩個人是英雄的時候,劉備已經成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因為他當時還沒有足夠的實力,所以他隱忍了下來,這也使得他能逃過一劫,使得他能建立蜀漢。

(題外話,我覺得這一點朱元璋做的也很好,他採用了廣積糧,緩稱王的方法)


綜上所述,我覺得劉備是一個任人唯賢,有仁義,有毅力,懂得隱忍的聰明人。歡迎大家來指正我的錯誤,也歡迎大家關注我!


奉旨說史


千里萬里路,不如讀書路。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貫穿整個三國曆史,怎樣看待劉備這個君主?

縱觀整個三國時代,劉備是一步一步從草根爬上了人生的巔峰。雖說劉備也是漢氏宗親,但由於漢武帝時期頒佈的“推恩令”傳到劉備這一代已經是混到織蓆販履之流了。這樣的子低的起點,劉備是憑著什麼一步一步做到了,蜀漢政權的建立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劉備生於公元161年,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

也是在這時期造就了劉備堅韌不拔,臨危不亂,絲毫不受他人影響的性格。

公元175年,劉備與同宗劉德然,公孫瓚一起拜盧植為師。也是在這一時期和公孫瓚成為好友。劉備不愛說話,善待他人,喜歡結交豪俠。很多商人見到劉備都願資助於他。

也是在這時期,劉備結實了從解良而來的關羽和涿州的張飛。三國演義裡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翻開陳壽的三國志裡描述到劉備與二人同床共枕,恩若兄弟。關羽與張飛二人一直跟隨劉備,不畏艱險。

要是一直講下去,我覺得就和別的講的都差不多。很多小事,我們跳過去講。

用我們現代話來講,劉備的人設非常好。

劉備一向以仁義道德著世。大部分覺得劉備假仁假義,常常以淚洗面。我覺得一個人如果假仁假意一段時間的話,那麼確實是假仁假意。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是在假仁假義當中度過,那麼那麼這不管是這個人不是是裝出來的還是塑造的。他就是仁義君子!

從最先的,關羽.張飛.趙雲.陳到.都是被劉備的仁義感動追隨。

劉備起初是靠著大漢皇室的身份而行走江湖,等到被漢獻帝冊封為大漢皇叔後,他更是高舉中興大漢的旗幟。這個金字招牌並沒有吸引有才的人投靠,因為劉備本來是一個無名之輩,沒有人願意效忠他。

但劉備這個人確實夠厲害,他不像曹操那樣奸詐,也不像孫權那麼地睿智,他外表忠厚老實,讓人很容易產生依賴。同時劉備也是一個求賢若渴的人,像諸葛亮,龐統,黃忠等一批人才,都是他多次登門拜訪請出山,才成就了他的千秋霸業。

劉備的性格特點鮮明,他膽小怕事、心機非常重、臉皮厚,但是他善於抓住機遇,非常會把握機會,識人非常準。

劉備的優點是弘毅寬厚、識人很準,但是他比較突出的性格特點是膽小怕事,心機非常重而且臉皮很厚因為劉備出生市井,見慣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所以劉備很會審時度勢,他把握住機會,最後成全了他的帝王霸業。

可能用一句來概括是最貼切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最後的落幕---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是劉備一生中最慘敗的仗,最後輸掉了自己的命。

夷陵之戰初劉備一路勢如破竹,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戰略,被陸遜識破。陸遜一直堅守不出。

蜀軍將士逐漸鬥志渙散鬆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劉備無可奈何,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裡,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由於蜀軍是處於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後方,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正直酷夏,陸遜一場大火燒的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後衛將軍傅肜等被殺。後依賴驛站人員焚燒潰兵所棄的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

至此夷陵之戰落幕,後來有名的白帝託孤。

縱觀劉備一生起起落落,成也仁義,敗也仁義。

我是千河,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關注我,點擊觀看更多精彩歷史。


小主千河


《三國演義》裡的劉備被塑造成了一個老好人,老羅筆下的劉備,就是個遇事只會哭、什麼都要問別人的廢物

但歷史上真正的劉備,絕不是這樣的,劉備也有自己的本事,甚至可以說有一定的權謀,先看當年劉備在益州問題上的表現:

在赤壁之戰後,孫權便打起了益州的主意,當時孫權便找來劉備,想讓劉備和他一起攻打益州,說了這麼一番話:

米賊張魯居王巴、漢,為曹操耳目,規圖益州。劉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則荊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進討張魯,首尾相連,一統吳、楚,雖有十操,無所憂也。《獻帝春秋》

為什麼孫權說了這麼一番話?其實孫權有自己的戰略意圖,就是與曹操平分天下: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三國志·魯肅傳》

注意這裡所說的“竟長江所極”,指的是橫跨長江流域的所有地區,其中也包括益州(即今四川、雲南一帶,都是長江流經的省份)

所以,孫權在很早時候就將益州納入了自己的戰略範圍,孫權對劉備的那一句話,可以說純粹就是扯淡,《三國志·張魯傳》根本沒有記載張魯和曹操有啥牽連

而劉備的戰略又是怎樣的?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諸葛亮傳》

這說明,劉備也將益州納入了自己的戰略範圍,和孫權的戰略出現了交叉,這也就意味著劉備和孫權將在這一問題上產生衝突,劉備就得避免自己的戰略遭到別人的破壞,這也就意味著,劉備必須要用點手段,保證自己的戰略意圖能順利實現

於是,劉備對孫權說了一句話:

益州民富強,土地險阻,劉璋雖弱,足以自守。張魯虛偽,未必盡忠於操。今暴師於蜀、漢,轉運於萬里,欲使戰克攻取,舉不失利,此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雖有無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議者見操失利於赤壁,謂其力屈,無復遠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今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於操,使敵承其隙,非長計也。《獻帝春秋》

劉備乾脆這麼騙孫權:劉璋是咱們的隊友,不能打他

但孫權不聽,反而派從兄孫瑜駐軍夏口,意圖很明顯,就是為了益州這塊地,畢竟這也在孫權戰略範圍之內,孫權是不會妥協的

劉備看在眼裡,覺得有必要採取一種強硬態度以阻止孫權,於是劉備到孫瑜軍中,放出了這番狠話:

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獻帝春秋》

隨後劉備還做出了強有力的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獻帝春秋》

這下,孫權拿劉備沒辦法了,只好選擇妥協:

權知備意,因召瑜還。《獻帝春秋》

這一系列的舉措為劉備入蜀奠定了基礎,後來當孫權得知劉備已自領益州牧,氣急敗壞,當即爆了粗口:

權曰:猾虜乃敢挾詐!《三國志·魯肅傳》

這個時候孫權罵劉備是“滑虜”,但聯繫孫權之前的一番扯淡說辭,在這件事中,孫權又何嘗不是“滑虜”呢?

事實上,劉備也好,孫權也罷,都是為了保證自身戰略的實施,益州的紛爭,實質上是軍閥之間的戰略衝突,沒有什麼對錯之分,但我們在這伴事中也看到了劉備軍閥權謀之下的硬氣和堅定,說明了劉備也是一個有王霸之志、有過硬能力的英雄,絕非《三國演義》裡的病秧子

俠客的忠勇信義

前面說劉備擁有封建軍閥的權謀,這其實是漢末群雄或多或少具備的共性,但接下來的幾點,便是劉備不同於其他群雄的個性

先看初平四年的徐州之地,是何慘狀:

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後漢書·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

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三國志·武帝紀》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用了這麼一句話高度評價劉備: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三國志·先主傳》

陳壽用“英雄之器”四個字,給了劉備這樣的一代雄主一個十分客觀、合理的定位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一代雄主,被21世紀的現代人貼上“假仁假義”“偽君子”的標籤,劉備的兄弟情義、君臣信義、攜民渡江,被一群無腦備黑們汙衊成“陰謀”“暗算”“猜疑”“利用”

這個社會是怎麼了?是不是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忠誠與信義,只相信赤裸裸的金錢和功名?

劉備是英雄,是一個在那個動亂年代的黑暗長夜裡撕開一小道光的英雄,儘管劉備本質上是一個封建軍閥,儘管劉備也有私心

劉備有政治家黑點,但沒關係,為了自己的夢,有些手段劉備不得不用

可是反過來想一想,最起碼劉備沒有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傷害那些不該傷害的人,最起碼劉備擁有草根的初心,最起碼劉備為夢想奮鬥了一輩子,最起碼,劉備仍有人性的光芒


歷史的波瀾壯闊


我總結有如下三點

第一點是獨特的個人魅力!大家都知道劉備出身低微,但是卻深得人心!有關羽,張飛,趙雲,還有三讓徐州的陶謙,包括劉備做客荊州,也深得荊州的才子的傾愛,得人才得天下!攻打益州也是如此!益州的才子爭相倒戈!還有一個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場景,劉備從徐州逃難的時候,幾十萬老百姓卻願意相隨!這些都是鐵粉呀!這是多麼大的人格魅力!

第二點戰略軍事規劃和軍軍事才能

在三國演義上半部劉備打了無數敗仗,但卻最終還能存活下來!不但活了下來,而且還當了皇帝,這在18路諸侯至始至終也就劉備做得到!劉備就是打不死的小強!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曹操前半部一直打勝仗!而孫策,孫堅,孫權的東吳,也是穩定之後,基本不動。所以說,劉備僅此一家!前半生一直輸,後半生贏下了基業!嗯劉備就是這個集團的大腦也是劉備才能的體現!

第三點精準的識人眼光和用人的獨到手腕

劉備結拜了兩兄弟,關羽,張飛一個是殺豬的,一個是賣糧的!就此為劉備 屯下了兩員虎將!

挖的第一個人是趙雲,從公孫瓚那邊挖來的,但兩人惺惺相惜,趙雲卻對劉備死心塌地。

還有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請老黃忠,請鳳雛,請水鏡先生等等!在這裡要給大家穿插一個故事

諸葛亮斬馬謖,而對於馬謖而言,劉備在很早之前與諸葛亮談論之時,就一對馬謖做出過結論!這也體現出劉皇叔的過人之處!還有託孤諸葛亮也證明了所託很恰當!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都是劉備看人,用人的獨到,產生的結果!而且跟曹魏那邊相比,劉皇叔這邊的人才都是對劉皇叔死心塌地,生死相隨!而曹魏那邊大多畏於勢力或與利益相關!這不得不佩服劉皇叔的十人用人和個人魅力!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小雞觀影


劉備這個人,《三國演義》把他作為正統來演,把他手下關張諸葛五虎將作為主角來說,其實劉備這個人是厚黑學大王。

首先,懂得給自己貼金

劉備這個過氣的中山靖王之後,從他賣草鞋開始就屢次被提及。劉關張結義,其實裡面最有錢的、最有勢力的當屬張飛,關羽是殺人犯逃出來,劉備不過一個賣草鞋的,但是他馬上告訴兩兄弟,自己是皇室宗親,好吧,這種厚黑水平,我是自愧不如。

其次,出賣朋友二話不說

你要說劉備忠肝義膽,那絕對你是小看他了,單就是益州、荊州都是通過自己的宗親兄弟那裡弄來的,最不要臉的還屬他把呂布給害了。其實劉備不說那麼狠完全可以留呂布一命,當時雖然呂布佔了他的徐州,但好歹留下了小沛給劉備。劉備這樣有失風度。

第三,下手絕對狠辣

當就長坂坡摔阿斗這麼一下,就可以看出,劉備是六親不認的人物。在劉備心裡,跟劉邦把孩子踢下馬車一個道理,那就是孩子可以再生,虎將可不是輕易可得。如果劉備換做曹爽,司馬懿根本不可能用家人要挾他。

第四,容易膨脹

因為劉備一直以來都很衰,所以看不出來他的能量,但是一旦擁有了幾十萬大軍,馬上就膨脹了,直接攻打東吳,可見其狼子野心。

總而言之,劉備是草根逆襲的典範,啥都沒有的時候,靠著皇室後裔的身份,硬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這一點比孫策用傳國玉璽借兵還強,看上去經常流眼淚,但卻是鱷魚的眼淚,實則一世梟雄。


談笑閣


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愛而唯斯


從不看好此人,就一廢物,和曹操比能甩他十八條街,和孫權比能甩他五條街,軍事才能為二十,曹操軍事才能九十,孫權為四十五。0K。


於無聲處聽驚雷啊


布衣天子,哭出一個蜀漢皇帝

寄人籬下,結義兄弟生死與共

三顧茅廬,得孔明一飛沖天爾



呂梁路過


《三國志》評價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劉備的缺點是個人計略上不足,後期甚至一意孤行討伐東吳,失於計較。


太宗歷史


劉邦問韓信,劉邦說如若我帶兵出征,可以帶領多少人呢?韓信回答到:一千足矣,劉邦又問如若你帶兵出征,可以帶多少呢?韓信答到:越多越好,劉邦很是憤怒,韓信說到大王具有統領將領之才,一千足矣,我只有統領士兵之才,因此越多越好。因此我認為劉備具有統領將領之才,對於管理蜀漢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