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贯穿整个三国历史,怎样看待刘备这个君主?

刘大骚


贯穿整个三国历史,怎样看待刘备这个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如下。


任人唯贤

刘备是一个十分知道怎么用人的人,当然他更知道的是怎么看人。

正是因为他知道怎么看人,怎么用人,所以他才三顾茅庐不辞辛苦地把诸葛亮给请出山,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的神通广大,为他的霸业给了无数的功劳。

正是因为他知道怎么看怎么用人,才能使三国时期的蜀汉人才济济。

有仁义

刘备是一个有仁义的人,正是因为他有仁义,这一点才能为他笼络一大批的人才,才能使很多人对他忠心耿耿。当然这是我从好的一个方面来解读的。

如果我从另一个方面来解读刘备的仁义,我们可以将他归结于一个人设。当今世界很多的明星,包括动漫小说人物都会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人设。一个好的人士可以让人们在人际交往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刘备正是通过给自己建立一个仁义的人社,才能笼络一大批的人才。这是我的第二种解读方式。

有毅力

刘备是一个十分有毅力的人。在他的创业初期,他的处境十分的艰难,可他仍然坚持了下来。

从无到有,从失败到成功,这期间到底要经历多少的痛苦,我们不知道,可是这一切刘备他自己都承受了下来。他不仅承受自己一个人的痛苦,还承受着整个蜀汉的痛苦。因此我觉得刘备是一个十分有毅力的人。

懂得隐忍

刘备是一个十分懂得隐忍的人。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煮酒论英雄中可以看出来。在曹操说出全天下只有他们两个人是英雄的时候,刘备已经成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因为他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所以他隐忍了下来,这也使得他能逃过一劫,使得他能建立蜀汉。

(题外话,我觉得这一点朱元璋做的也很好,他采用了广积粮,缓称王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觉得刘备是一个任人唯贤,有仁义,有毅力,懂得隐忍的聪明人。欢迎大家来指正我的错误,也欢迎大家关注我!


奉旨说史


千里万里路,不如读书路。

我是千河,我来回答。

贯穿整个三国历史,怎样看待刘备这个君主?

纵观整个三国时代,刘备是一步一步从草根爬上了人生的巅峰。虽说刘备也是汉氏宗亲,但由于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推恩令”传到刘备这一代已经是混到织席贩履之流了。这样的子低的起点,刘备是凭着什么一步一步做到了,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

也是在这时期造就了刘备坚韧不拔,临危不乱,丝毫不受他人影响的性格。

公元175年,刘备与同宗刘德然,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也是在这一时期和公孙瓒成为好友。刘备不爱说话,善待他人,喜欢结交豪侠。很多商人见到刘备都愿资助于他。

也是在这时期,刘备结实了从解良而来的关羽和涿州的张飞。三国演义里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翻开陈寿的三国志里描述到刘备与二人同床共枕,恩若兄弟。关羽与张飞二人一直跟随刘备,不畏艰险。

要是一直讲下去,我觉得就和别的讲的都差不多。很多小事,我们跳过去讲。

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刘备的人设非常好。

刘备一向以仁义道德著世。大部分觉得刘备假仁假义,常常以泪洗面。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假仁假意一段时间的话,那么确实是假仁假意。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是在假仁假义当中度过,那么那么这不管是这个人不是是装出来的还是塑造的。他就是仁义君子!

从最先的,关羽.张飞.赵云.陈到.都是被刘备的仁义感动追随。

刘备起初是靠着大汉皇室的身份而行走江湖,等到被汉献帝册封为大汉皇叔后,他更是高举中兴大汉的旗帜。这个金字招牌并没有吸引有才的人投靠,因为刘备本来是一个无名之辈,没有人愿意效忠他。

但刘备这个人确实够厉害,他不像曹操那样奸诈,也不像孙权那么地睿智,他外表忠厚老实,让人很容易产生依赖。同时刘备也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像诸葛亮,庞统,黄忠等一批人才,都是他多次登门拜访请出山,才成就了他的千秋霸业。

刘备的性格特点鲜明,他胆小怕事、心机非常重、脸皮厚,但是他善于抓住机遇,非常会把握机会,识人非常准。

刘备的优点是弘毅宽厚、识人很准,但是他比较突出的性格特点是胆小怕事,心机非常重而且脸皮很厚因为刘备出生市井,见惯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所以刘备很会审时度势,他把握住机会,最后成全了他的帝王霸业。

可能用一句来概括是最贴切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最后的落幕---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刘备一生中最惨败的仗,最后输掉了自己的命。

夷陵之战初刘备一路势如破竹,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战略,被陆逊识破。陆逊一直坚守不出。

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正直酷夏,陆逊一场大火烧的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肜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

至此夷陵之战落幕,后来有名的白帝托孤。

纵观刘备一生起起落落,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我是千河,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点击观看更多精彩历史。


小主千河


《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被塑造成了一个老好人,老罗笔下的刘备,就是个遇事只会哭、什么都要问别人的废物

但历史上真正的刘备,绝不是这样的,刘备也有自己的本事,甚至可以说有一定的权谋,先看当年刘备在益州问题上的表现:

在赤壁之战后,孙权便打起了益州的主意,当时孙权便找来刘备,想让刘备和他一起攻打益州,说了这么一番话:

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献帝春秋》

为什么孙权说了这么一番话?其实孙权有自己的战略意图,就是与曹操平分天下: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鲁肃传》

注意这里所说的“竟长江所极”,指的是横跨长江流域的所有地区,其中也包括益州(即今四川、云南一带,都是长江流经的省份)

所以,孙权在很早时候就将益州纳入了自己的战略范围,孙权对刘备的那一句话,可以说纯粹就是扯淡,《三国志·张鲁传》根本没有记载张鲁和曹操有啥牵连

而刘备的战略又是怎样的?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说明,刘备也将益州纳入了自己的战略范围,和孙权的战略出现了交叉,这也就意味着刘备和孙权将在这一问题上产生冲突,刘备就得避免自己的战略遭到别人的破坏,这也就意味着,刘备必须要用点手段,保证自己的战略意图能顺利实现

于是,刘备对孙权说了一句话:

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虚伪,未必尽忠於操。今暴师於蜀、汉,转运於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操失利於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於沧海,观兵於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於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献帝春秋》

刘备干脆这么骗孙权:刘璋是咱们的队友,不能打他

但孙权不听,反而派从兄孙瑜驻军夏口,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益州这块地,毕竟这也在孙权战略范围之内,孙权是不会妥协的

刘备看在眼里,觉得有必要采取一种强硬态度以阻止孙权,于是刘备到孙瑜军中,放出了这番狠话:

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献帝春秋》

随后刘备还做出了强有力的行动,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献帝春秋》

这下,孙权拿刘备没办法了,只好选择妥协:

权知备意,因召瑜还。《献帝春秋》

这一系列的举措为刘备入蜀奠定了基础,后来当孙权得知刘备已自领益州牧,气急败坏,当即爆了粗口:

权曰:猾虏乃敢挟诈!《三国志·鲁肃传》

这个时候孙权骂刘备是“滑虏”,但联系孙权之前的一番扯淡说辞,在这件事中,孙权又何尝不是“滑虏”呢?

事实上,刘备也好,孙权也罢,都是为了保证自身战略的实施,益州的纷争,实质上是军阀之间的战略冲突,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我们在这伴事中也看到了刘备军阀权谋之下的硬气和坚定,说明了刘备也是一个有王霸之志、有过硬能力的英雄,绝非《三国演义》里的病秧子

侠客的忠勇信义

前面说刘备拥有封建军阀的权谋,这其实是汉末群雄或多或少具备的共性,但接下来的几点,便是刘备不同于其他群雄的个性

先看初平四年的徐州之地,是何惨状:

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馀,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用了这么一句话高度评价刘备: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三国志·先主传》

陈寿用“英雄之器”四个字,给了刘备这样的一代雄主一个十分客观、合理的定位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一代雄主,被21世纪的现代人贴上“假仁假义”“伪君子”的标签,刘备的兄弟情义、君臣信义、携民渡江,被一群无脑备黑们污蔑成“阴谋”“暗算”“猜疑”“利用”

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是不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忠诚与信义,只相信赤裸裸的金钱和功名?

刘备是英雄,是一个在那个动乱年代的黑暗长夜里撕开一小道光的英雄,尽管刘备本质上是一个封建军阀,尽管刘备也有私心

刘备有政治家黑点,但没关系,为了自己的梦,有些手段刘备不得不用

可是反过来想一想,最起码刘备没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伤害那些不该伤害的人,最起码刘备拥有草根的初心,最起码刘备为梦想奋斗了一辈子,最起码,刘备仍有人性的光芒


历史的波澜壮阔


我总结有如下三点

第一点是独特的个人魅力!大家都知道刘备出身低微,但是却深得人心!有关羽,张飞,赵云,还有三让徐州的陶谦,包括刘备做客荆州,也深得荆州的才子的倾爱,得人才得天下!攻打益州也是如此!益州的才子争相倒戈!还有一个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场景,刘备从徐州逃难的时候,几十万老百姓却愿意相随!这些都是铁粉呀!这是多么大的人格魅力!

第二点战略军事规划和军军事才能

在三国演义上半部刘备打了无数败仗,但却最终还能存活下来!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当了皇帝,这在18路诸侯至始至终也就刘备做得到!刘备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曹操前半部一直打胜仗!而孙策,孙坚,孙权的东吴,也是稳定之后,基本不动。所以说,刘备仅此一家!前半生一直输,后半生赢下了基业!嗯刘备就是这个集团的大脑也是刘备才能的体现!

第三点精准的识人眼光和用人的独到手腕

刘备结拜了两兄弟,关羽,张飞一个是杀猪的,一个是卖粮的!就此为刘备 屯下了两员虎将!

挖的第一个人是赵云,从公孙瓒那边挖来的,但两人惺惺相惜,赵云却对刘备死心塌地。

还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请老黄忠,请凤雏,请水镜先生等等!在这里要给大家穿插一个故事

诸葛亮斩马谡,而对于马谡而言,刘备在很早之前与诸葛亮谈论之时,就一对马谡做出过结论!这也体现出刘皇叔的过人之处!还有托孤诸葛亮也证明了所托很恰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都是刘备看人,用人的独到,产生的结果!而且跟曹魏那边相比,刘皇叔这边的人才都是对刘皇叔死心塌地,生死相随!而曹魏那边大多畏于势力或与利益相关!这不得不佩服刘皇叔的十人用人和个人魅力!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小鸡观影


刘备这个人,《三国演义》把他作为正统来演,把他手下关张诸葛五虎将作为主角来说,其实刘备这个人是厚黑学大王。

首先,懂得给自己贴金

刘备这个过气的中山靖王之后,从他卖草鞋开始就屡次被提及。刘关张结义,其实里面最有钱的、最有势力的当属张飞,关羽是杀人犯逃出来,刘备不过一个卖草鞋的,但是他马上告诉两兄弟,自己是皇室宗亲,好吧,这种厚黑水平,我是自愧不如。

其次,出卖朋友二话不说

你要说刘备忠肝义胆,那绝对你是小看他了,单就是益州、荆州都是通过自己的宗亲兄弟那里弄来的,最不要脸的还属他把吕布给害了。其实刘备不说那么狠完全可以留吕布一命,当时虽然吕布占了他的徐州,但好歹留下了小沛给刘备。刘备这样有失风度。

第三,下手绝对狠辣

当就长坂坡摔阿斗这么一下,就可以看出,刘备是六亲不认的人物。在刘备心里,跟刘邦把孩子踢下马车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可以再生,虎将可不是轻易可得。如果刘备换做曹爽,司马懿根本不可能用家人要挟他。

第四,容易膨胀

因为刘备一直以来都很衰,所以看不出来他的能量,但是一旦拥有了几十万大军,马上就膨胀了,直接攻打东吴,可见其狼子野心。

总而言之,刘备是草根逆袭的典范,啥都没有的时候,靠着皇室后裔的身份,硬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一点比孙策用传国玉玺借兵还强,看上去经常流眼泪,但却是鳄鱼的眼泪,实则一世枭雄。


谈笑阁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爱而唯斯


从不看好此人,就一废物,和曹操比能甩他十八条街,和孙权比能甩他五条街,军事才能为二十,曹操军事才能九十,孙权为四十五。0K。


於无声处听惊雷啊


布衣天子,哭出一个蜀汉皇帝

寄人篱下,结义兄弟生死与共

三顾茅庐,得孔明一飞冲天尔



吕梁路过


《三国志》评价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刘备的缺点是个人计略上不足,后期甚至一意孤行讨伐东吴,失于计较。


太宗历史


刘邦问韩信,刘邦说如若我带兵出征,可以带领多少人呢?韩信回答到:一千足矣,刘邦又问如若你带兵出征,可以带多少呢?韩信答到:越多越好,刘邦很是愤怒,韩信说到大王具有统领将领之才,一千足矣,我只有统领士兵之才,因此越多越好。因此我认为刘备具有统领将领之才,对于管理蜀汉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