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無論朝代的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用戶105381250680


這句話當然有道理。

興,百姓苦。為何會這樣說?

王朝盛世,百姓安居樂業,百姓苦從何來?其實幸福的定義從來都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

粗茶淡飯,很苦嗎?粗茶淡飯對於亂世中的百姓而言,已經如同幸福生活一般,苦從何來?幸福的定義,從來都映照著這一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何意?即使是和平年代,百姓也只不過是被剝削的那一批人而已,達官貴族身著光鮮,穿戴華貴,盛世中,只不過是這樣的達官貴族對了一些,腰纏萬貫之輩多了一些,城中建築宏偉了一些,然而百姓卻依舊粗茶淡飯,每日掙扎在溫飽線上。

王朝興盛,靠的還是百姓,可以說,一個王朝之所以能夠成為王朝,不過是建立在無數百姓之上而已。

亡,百姓苦。這句話的意味則簡單很多,但也並不因為亂世所以百姓苦。

亂世之中,指揮作戰者,從來都是達官顯貴,而基層的百姓從來都是戰場上的炮灰,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除開這些做炮灰的,普通百姓還要被強徵壯丁,強行服徭役。

未參軍難道就能安居樂業了嗎?由於戰亂,百姓更是惶惶不可終日,每日掙扎在生死線上,達官貴族考慮的可能是怎樣擊敗敵軍,而百姓考慮的從來都只是怎樣才能和平的活下去。

王朝覆滅,太多人將視線放在了達官顯貴的結局上,普通百姓有多少人又看過?他們的生死一文不值,無論是在古代歷史中,抑或是在後世的評論中,百姓的生死都是被一筆帶過的。

王朝的興衰常有,而其中作為王朝基石的百姓永遠都只是炮灰,王朝興盛,這些炮灰會成為掌權者享受權利的犧牲品,雖然看起來百姓也可以安居樂業,不需要再為每日的衣食住行擔憂,但實際上百姓也只不過是活得好了一些,真正享受雍容華貴的還是達官貴族。王朝覆滅,百姓作為王朝的基石更是要遭受滅頂之災,達官貴族尚且可以在亂世中苟活,而百姓則只能聽天由命。

“不患寡而患不均”。

無論天下如何,百姓永遠都是社會的最底層,社會財富永遠都只會導向頂層的一小部分人,百姓存在的意義就好像是為這些人服務一般。

不管王朝興衰,百姓都只能算是炮灰,因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魏青衣


當然沒錯,無論興衰得益大者都是權貴,老百姓既得利益最少,所以最苦的永遠是老百姓


桂林大豬蹄子佳哥


有!老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休息時間,除非病了。春天把種子種地裡,不知秋天收不收成。一年到頭,就瞅著那點地兒,眼望著心盼著能多打點糧食,如果豐收了,高興的明年口糧不愁了,如果瞎了,那是什麼心裡?用語言無法去形容……這一年又白忙啦。


慧嫻123456789


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隨著現代國家制度的建立,正失去它真理的光芒。

元代政治家、文學家張養浩作《山坡羊.潼關懷古》,有句:“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作為封建社會的士大夫,比較歷史上輝煌一時的漢家江山與當下矛盾激化、社會動盪、民不潦生的蒙元朝廷,發出了興亡之嘆。那麼怎樣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呢?

——此論是對百姓命運的歷史性總結。作者縱觀中國歷史,從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到當下的元,一千多年間,王朝更替,戰亂不休,不管是像秦漢、盛唐這樣大一統的封建帝國,還是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百姓的總體命運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即國家興衰,百姓皆苦。

——此論帶有歷史侷限性。國家衰,百姓苦,是自然之理。國家興,本該百姓甜,那麼,為什麼會是百姓苦呢?這是由國家的封建性質決定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即生產力發展水平,占主導地位的社會階級,民族的傳統與文化,決定了國家制度體系。封建君主制的家天下,剝奪了百姓應該享有的和統治階級一樣的基本人權。在土地兼併日益嚴重的封建社會里,百姓是封建領主的附庸,具有自由民身份的百姓只是極少數,佃農是絕大多數。即使這樣,百姓仍然承擔著名目繁多的徭役、丁稅與賦稅。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即使在王朝興盛之時,也是僅得溫飽;如果遇到衰敗的亂世,那就成了魯迅雜文中形容的樣子了,“亂離人不如喪家犬”,即使百姓想過當牛做馬的日子也不可得。

——此論不符合現代國家的發展趨勢。現代國家制度建立以來,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視當下,不論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當作奮鬥目標。這是國家發展到現階段的歷史選擇,也是必然要求。永遠讓百姓受苦的政黨,人民不會滿意;永遠讓百姓受苦的政府,人民會讓它下臺。

——此論提出了一個歷史性課題。不論國家興衰,都有百姓在受苦,目前,世界上仍有10億絕對貧困人口。那麼,如何儘快幫助這10億人擺脫貧困,就成為各個執政黨和各個國家的共同使命。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正式出臺,提出到2020年底,要使2000萬人口脫貧,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過去的二千多年裡,“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就像一個魔咒套在中華民族的頭上。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始終致力於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偉大事業。相信,秉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理念的社會主義中國,一定能夠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從輝煌走向新的輝煌,引領勤勞、智慧、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出前無古人的人間奇蹟,消滅絕對貧困,把“國家興亡,百姓皆苦”的記憶,徹底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響沙


自古以來,天災人禍,老百姓唯一能做就是,燒香拜佛,自求多福。農村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王朝亦是逃不過如此。通常只有開國之君才能確定綱常,振黜百家,儒釋道任為之所用,後面的執政者只是龍椅上的一個傀儡,足不出紫禁,令不過京畿,即便後期有前瞻者努力改革布新,也多是朽木難支,甚至落得一世罵名而不得善終。接著,新的一個朝代開啟…



用戶2996548773049


翻一翻歷史不就知道了




溺水的魚和你


準確的說,是窮人。窮人缺乏良性資源,就是所謂的物質資源,關係資源,財富資源。所以,窮人沒有退路,只能聽天由命。


人生做減法


當然!無解!要不誰還去造反呀?歷朝歷代哪個不是?


丁太大


苦就想辦法過的好一點,功夫到了一切規章制度形同虛設,一切都是紙老虎。


用戶7732853785061路


古人早說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朝代更迭並沒有推動社會進步,歷史的車輪還在原地打轉。戰爭讓百姓生活欲發堅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