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三國演義》中,最能活的武將都有哪一些?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三國演義》中最能活的武將有如下

如蜀漢的廖化、東吳的丁奉就是典型的代表。

尤其是廖化,簡直就是傳說中程咬金的前身,本領並不是很高,但貫穿整個三國,尤其是貫穿蜀漢的興衰和滅亡,在蜀漢未成立前就跟隨劉備,直到蜀漢滅亡依然還活著,經歷了劉備關羽時期,後又成為諸葛亮手下的得力大將,最後又和姜維一起撐起蜀漢大旗,雖然身經百戰,而且多次死裡逃生,但就是不死,最後在蜀漢滅亡之後竟然還能安全逃脫,真可謂是打不死的“程咬金”。

對,這個廖化就是傳說中“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那個廖化,但就是這個廖化,他確實是一個傳奇,真是打不死,到底有多少次死裡逃生,請聽我一一道來。

第一劫,關羽襄樊戰役失敗,廖化裝死逃過一劫。

廖化生於何年,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他到底活了多少歲,永遠都是一個謎,但他是劉備最早期的跟隨者之一這一點不能懷疑,根據《三國演義》的情節,在關羽千里越單騎時就開始跟隨關羽,在《三國志》的記載中,他是關羽賬前的主薄,其實就是關羽手下的核心人物之一,深得關羽信任。

其實,能夠深得心高氣傲的關羽信任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見,廖化的能力是很不錯的,並非傳說中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那種泛泛之輩。

後來,在公元219年,關羽為了配合主公的漢中戰役,發動襄樊戰役,雖然前期是威震華夏,馬上就要和主公劉備在中原會師的情況下,但孫權竟然背後捅刀,最終導致襄樊戰役失敗,關羽最終只帶著十多騎逃跑而被俘,廖化就是其中被俘的一個。

但廖化一心想回到劉備身邊,於是裝死,當時東吳看守他的人以為他真死了,就把他丟在一邊。廖化在深夜趁機帶著母親向西逃跑,一路上受了多少苦,我們或許可以想象。但廖化最終回到了蜀漢。

第二劫,隨劉備東征,廖化又成為幸運者。

公元222年,劉備剛稱帝不久,為了給關羽報仇,收回荊州,劉備親自率大軍東征,發動夷陵戰役,這一戰役也是三國時期的三大著名戰役之一,對於劉備來說是慘敗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當時劉備在東征前見到了逃回來的廖化,當然是高興加感動,任命他為宜都郡太守,隨劉備東征,並且打到了夷陵,也就是戰爭的最前沿,也是最危險的地方。

這時,東吳大都督陸遜發動反攻,劉備一敗塗地,歷史的記載是隻身逃回白帝城,當然是誇張,應該是劉備只帶著少數幾人逃回了白帝城,廖化竟然又是少數幾人中的一個,又是九死一生。

第三劫,隨諸葛亮五次北伐,最終都是平安歸來。

劉備去世之後,蜀漢進入諸葛亮時代,諸葛亮聯合東吳對抗曹魏,先後發動了五次北伐,廖化每次都被諸葛亮親自點將跟隨北伐,而且多次作先鋒。

歷史上的諸葛亮北伐,我們都知道,雖然《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的北伐吹得很神,但事實上是鮮有勝績,幾乎是完敗,但是,廖化不但自己安全,而且還屢立戰功。

在公元238年的第一交北伐中,在馬謖失守街亭的危機關頭,廖化抓住機會,打敗了敵軍將領遊奕的進攻,而且殺死了魏國重要將領王贇,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四劫,隨姜維抗敵而最終保全。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蜀漢的軍事進入姜維時代,姜維也如同諸葛亮一樣多次北伐,此時的廖化已是老將,但他依然是姜維手下重要的前鋒,多次北伐,雖然也是敗多勝少,但總能安全歸來,確實是一大傳奇。

尤其是公元248 年和公元249年,廖化是屢次死裡逃生,而且最終牽制了敵人,甚至還取了失敗中難得的勝利,打敗郭淮,迎回胡王治無戴等部落,並且牽制了鄧艾。

第五劫,與諸葛瞻綿竹抗敵竟然不死。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唯一的兒子諸葛瞻在蜀漢陷入危亡之際,決心以死報國,在綿竹帶領兒子諸葛尚共赴死難,最終戰死沙場,而這支隊伍中竟然就有廖化,廖化竟然在幾乎是全軍覆沒之際逃了出來,投奔姜維,再度和姜維一起共同抗敵。

直到劉禪下令投降,才和姜維一起向鍾會投降。但投降之後的廖化,並不願意在晉為官,而是和宗預一起遷移。最終在遷移過程中病逝。

廖化是三國時期少有見證三國興亡的人,至少在《三國志》記載的歷史上,他是唯一的一個,他的壽命到底有多長,沒有人知道,但他早年就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在蜀漢沒有成立之前就已成名,直到蜀漢滅亡之後,他依然還在,而且一直為蜀漢奔波戰爭最前線,並且是多次面臨絕境而最終總是化險為夷,可謂是九死一生,他一生忠於蜀漢而矢志不渝。

雖然在三國的英雄中,廖化並不是特別突出的一個,但他九死一生,成為打不死的“程咬金”的傳奇,或許在三國沒有人敢和他相比,即使是東吳的丁奉,那也只能仰視,在這方面,他事實上比後來的程咬金更傳奇。







電工小吳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在亂世當中,作為一員武將,能夠在戰場上存活下來已屬不易,再加上流血受傷、行軍勞累、飢餓生病等因素,三國時期的武將壽命普遍不長。凡事總有例外,看看這些長壽的武將,一個比一個長壽。

趙雲:字 子龍,初從袁紹、公孫瓚,後來輾轉投奔了先主劉備。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公元229年,趙雲病逝,年約七十一歲。

黃忠:字 漢升,初從劉表,不被重視。劉備趁曹操赤壁戰敗、趁機奪取荊南四郡,黃忠此時隨太守韓玄投降劉備。黃忠寶刀不老且精於箭術,繼而隨劉備征戰四川,戰功卓著黃忠去世時年約七十三至七十五歲。黃老將軍去世時年七十五歲。

鄧芝:字 伯苗,東漢開國名將鄧禹之後。最早是劉璋手下,後來跟隨劉備。公元251年,鄧芝去世,歿年八十歲。

田豫:字 國讓,是劉備的發小,一直跟隨劉備。田豫參與過對東吳的作戰,誅殺東吳大將周賀,打敗孫權,戰功赫赫。公元252年,田豫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廖化:字元儉。作戰以果斷勇敢著稱,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蜀漢滅亡後,廖化憂鬱而死,年齡大約八十三歲之間。

丁奉:字 承淵,吳國將領。丁奉“雪中奮短刀”,重創魏軍,名震天下。後期,丁奉又與吳帝孫休配合,誅殺了權臣孫綝,取而代之成為吳國重臣。公元271年,吳國滅亡前夕,丁奉逝世,年約九十歲。

呂岱:字 定公,吳國將領。呂岱一生戮力奉公,南征北戰,極大地擴大了東吳版圖公元256年去世,已是九十六歲高齡。公元256年,呂岱去世,時年九十六歲。









西瓜真探


三國演義中作為一員武將,能夠在戰場上存活下來已屬不易,三國時期的武將壽命普遍不長。可凡事總有例外的,儘管生存條件惡劣,也仍有一些武將堅強地活過了古稀之年,成為一代名將。

7、趙雲

趙雲,字子龍,五虎將之一,初從袁紹、公孫瓚,後來輾轉投奔了先主劉備。在劉備當陽戰敗時,趙雲懷抱阿斗,護著劉備老婆甘夫人,最終衝出了曹軍的包圍圈。這只是曹操珍惜良才,不然的話我想趙雲是衝不出曹軍包圍圈的,公元229年,趙雲病逝,年約七十一歲。

6、黃忠

黃忠,字漢升,初從劉表,不被重視。黃忠寶刀不老且精於箭術,公元219年,漢中之戰中,黃忠親手斬殺魏國大將夏侯淵,一戰成名。次年,黃忠病逝。黃忠去世時年約七十三至七十五歲。

5、鄧芝

鄧芝,字伯苗,東漢開國名將鄧禹之後。最早是劉璋手下,後來跟隨劉備。劉備死後,鄧芝作為使節出使吳國,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修復了吳蜀聯盟。後來又隨諸葛亮北伐,立有戰功。鄧芝為將二十年,賞罰分明,愛護士卒,清正廉潔,家無餘財。十年後,即公元251年,鄧芝去世,約八十歲。

4、田豫

田豫,字國讓,是劉備的發小,一直跟隨劉備。後來,田豫因為母親年老,不得不回到漁陽老家。劉備非常難過,痛哭流涕,“只恨不能和你一起完成大事!”之後,田豫先投公孫瓚,後隨曹操,常年替曹魏駐守北方邊境,多次擊敗少數民族的入侵,成為威震邊陲的大將。公元252年,已經八十二歲的田豫去世。

3、廖化

廖化,字元儉。與《三國演義》中不同,正史上的廖化並非出身於黃巾起義軍,而是一個正宗的荊州大戶。關羽守荊州時,廖化是他的主簿。關羽敗亡後,廖化用詐死的方法騙過吳國人,帶著老母親逃回了蜀漢。因為這件事,廖化受到了劉備的賞識,被任命為宜都太守。劉備死後,廖化多次參與蜀漢北伐,作戰以果斷勇敢著稱,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蜀漢滅亡後,廖化憂鬱而死,年齡大約在七十四至八十三歲之間。

2.呂岱

呂岱,字定公,出生於公元161年。呂岱本來是縣城的一個小官吏,後來機緣巧合受到了孫權賞識,被召至其手下效力。呂岱一生戮力奉公,南征北戰,極大地擴大了東吳版圖。呂岱最終官至大司馬,歷仕桓帝、靈帝、獻帝、孫權四朝,於公元256年去世,已是九十六歲高齡。

1、丁奉

丁奉,字承淵,是從一個小兵做起,一步一步走上來的將軍。公元252年,魏國丁奉“雪中奮短刀”,重創魏軍,名震天下。元271年,吳國滅亡前夕,丁奉逝世,年約九十歲。丁奉的一生,幾乎是親眼見證了三國的開始至結束,可以說是波瀾壯闊的一生。

縱觀三國武將,在亂世中個個勇猛善戰,不愧為一代名將。


知足Content46


  • 應該是廖化獲得最久了,其他還有呂岱、丁奉、孫權、來敏、黃忠、趙顏。

  •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三國時蜀漢將領。
  • 廖化曾為前將軍關羽帳下主簿。關羽敗亡後,歸屬孫吳,用詐死之計迴歸蜀漢,被劉備授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後,轉拜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蜀漢滅亡後,被遷往洛陽,於中途病逝。

  • 廖化以果敢剛直著稱,是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廖化參加過黃巾軍起義,後來跟關羽混,關羽死了和劉備混,劉備死了和諸葛亮混,諸葛亮死了和姜維混,姜維死了他還沒死。早在周倉之前出現,後來還做了蜀國的將軍,他一生雖沒有什麼經典戰例.但是也算看到了劉氏集團的興亡過程。
  • 生年不詳,卒於264年。估計活了100歲左右了,古代活到一百歲已經是奇蹟了。


湯姆數據排行


你們好,我是一名影視愛好者與創作者,影視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電影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衝擊還有感官上的刺激,有些電影會勾起我們的回憶,有些電影彷彿在給我們講述道理,影視就像生活中的調味劑,希望你們喜歡我的回答,喜歡的也可以關注我,下面我來回答: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演義中趙雲是位敵萬人的猛將。曾斬殺投降於曹操的張郃和高覽。提及趙子龍,想到更多的則是曹操南征追擊劉備至當陽長坂時,劉備丟下妻子南奔。趙雲則一面抱著幼子劉禪,一面保護劉備之妻甘夫人。後來孫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劉禪。

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禪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將劉禪截回。而這兩次差點落入敵手的劉禪成為了後來蜀漢的皇帝。其忠義之心令人佩服!在歲增至七旬時仍馳騁於戰場。在與曹軍對戰時,面對兵少敵強,箕谷失利的狀況,仍能夠召集部從,固守陣地,不至於大敗。

還有那個令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街亭之戰,在不得已的撤退過程中,趙雲不僅殺退萬敵,全身而退。還“不折一兵一騎,輜重等物,亦無遺物”。而他也逝於成都。縱觀其一生,一世英名得以善始善終,從未受挫,以“常勝將軍”的形象廣泛流傳。


二哈影視連連看


大家肯定都發現了,三國演義中蜀國雖然是實力最弱的,但是蜀國裡的人物絕對是最出名的,從蜀國出來的武將知名度和實力都是最高的,當然這是羅貫中個人的意願。但是我們客觀分析一下就能發現有些人的確是被高估了,可能真實實力並沒有那麼的強,從戰績來看的話很多不知名的將領可能才是最大的boss。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漢末三國時期,中原大地上,到處瀰漫著硝煙,入目處滿是瘡痍。然而,那段歷史上,並沒有因此而失色,反而因為其本身的魅力,令無數人著迷。相信喜歡三國的朋友,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排行榜,即“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眾所周知,呂布、趙雲、關羽、張飛、馬超都是當時的名將,只有典韋一人,是曹操的保鏢,顯得非常突兀。而且,如果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他的武藝排名,根本不可能這麼靠前。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趙雲也是一個保鏢,還排在典韋之前呢?為什麼偏偏要置疑典韋的能力?其實不然,先不說趙雲是劉備手下的將領,曾多次單獨領兵作戰,最終官至中護軍,負責蜀漢的中低級武將選拔,並非保鏢,單說他僅率幾十騎,幾度衝散魏軍的陣型,先救黃忠,後救張著的威風,除了曹仁、張遼等少數幾人,又有誰能比肩呢?而典韋,除了在濮陽之戰的時候,扔出個幾支手戟,另一次發威,則是宛城之戰。雖然那一戰,他不能突圍而走,只能死戰,但是他最終的戰績,僅是手殺數人。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而縱觀整個漢末三國,關羽能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並從容迴歸本陣;張飛“威武雄壯,亞於關羽”;馬超年少時,便在西涼有健勇之稱,能單挑韓遂手下已經成名的大將閻行;張遼能以八百破十萬;甘寧百騎劫魏營,毫髮無傷;韓當僅與一個普通騎兵,護孫策在大軍之中突圍;淩統、周泰同樣為護主而死戰,雖遭重創,卻未折性命,等等。這些人或略勝典韋一籌,或能與其平分秋色,不該遠遠的排在典韋之後。由此可見,典韋在三國名將中的排行,可謂虛高。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個排名主要是參照演義得出的結論,不符合正史,情有可原,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演義。在小說,典韋單挑過的名將並不多,不過他既然曾與許褚大戰一天,不分勝負,也就是說他與許褚的能力差不多,我們便以許褚為參照,進行分析。眾所周知,關羽守下邳的時候,許褚與徐晃雙戰關羽,雖然有誘敵出城之嫌,但是從他不敢單挑關羽,我們便不難看出,他的實力,大約是不及關羽的。再者說,他五十合戰平徐晃,關羽年邁,且胳膊重傷的情況下,依舊能與徐晃大戰八十餘合,不分勝負,也可判出二人之高下。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再說張飛,對上醉酒的許褚,不出數合便將其挑於馬下了。而張飛自己醉酒的時候,呂布都不敢相逼,如此看來,張飛也要勝過許褚。再說馬超,許褚裸衣鬥馬超,創下“赤膊上陣”這一成語,是大家都熟愁的典故,孰強孰弱,一目瞭然。也就是說,演義中,許褚是落後於關羽、張飛、馬超三人的,那麼與他不分勝負的典韋,也差不多。由此可見,不管從正史來看,還是從演義來看,典韋的武藝,都被嚴重高估了。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惑,那就是在民間,人們大多愛戴劉備,討厭曹操,典韋作為曹操的保鏢,為什麼會被嚴得高估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為了押韻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這個排名,主要流行於民間,而且是口口相傳的,因此朗朗上口,也就是押韻,非常重要,而典韋正是沾了自己名字的光。也就是說,因為將他安置在第三名,比較順口,所以他便成了第三名,與實力沒有必然的關係。

二、為了三國的精彩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雖然民間大多擁劉反曹,但是三國之所以精彩,還是因為三足鼎立,以及孫曹劉之間的角逐。而受《三國演義》影響,大多數人覺得,江東在三國時期,僅是打醬油的存在,主要還是劉備與曹操在爭霸,所以為了平衡,人們會下意識的選擇一個屬於曹魏陣營的人,放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這種拔高曹魏大將的作法,也是小說之中常見的。

三、典韋死的悲壯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不管是正史上,還是演義中,典韋都死得非常悲壯,在宛城喋血,是早期非常遺憾去世的猛將,而且非常無辜。因此,很容易得到人們的同情或敬仰,這也與他排名靠前,有一定的關係。








雲飛影視


就《三國演義》這部影視劇作品為準的話,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我認為趙雲應該算是其中一位。



我們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趙雲是三國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也是活的時間最長的。趙雲一生忠心耿耿、忠肝義膽。做事比較穩重不像關羽,張飛都是暴脾氣,動不動就不耐煩,心中無怒火,不衝動。待人接物都十分的謙和。我想有個好脾氣也是趙雲能長壽的原因之一吧。

趙雲自幼習武,身強體壯,身體基礎條件要比一般人好。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與他從小刻苦鍛練是分不開的。從軍以後,經歷大大小小的無數戰役,而且每場戰役都有驚人的戰績。稱之為“常勝將軍”也不為過。在我國古代受各種客觀條件限制,平均壽命都不長。能夠活到七十歲以上應該說比較長壽的了。



g奔跑的蝸牛666


“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軍難免陣前亡”。

“可飲刀頭血,睡臥馬安心”。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刀頭舔血,馬革裹屍”。

這就是古代作為武將軍人的真實的寫照。

在三國演義中有名的上將軍無數,我們不能把所有的上將軍都一一介列舉,只能介紹一些經典類型,他們只是諸多將領中的代表之一。

1呂布,被俘後白門樓勒死,

2趙雲,壽終正寢終76歲。

3典韋,保護曹操戰死,

4關羽,兵敗麥城被俘被殺,

5馬超,病逝,終年47歲,

6張飛,暴而無恩,被部將所殺,

7黃忠,病逝。

8許褚,曹操死後不久病逝,

9魏延,被馬岱所殺,

10姜維,假投降行動失敗被殺42歲,

11龐德,被關羽所殺,

12文丑,被關羽所殺,

13孫策,打獵受被門客傷,死26歲,

14張郃,被諸葛亮設計,中箭而亡,

15甘寧,建安二十五年前後去世。

16閻良,被關羽所殺,

17曹彰,病逝34歲。

18太史慈,中箭身亡,41歲

19張遼,病逝53歲。

20周泰,病亡,

21鄧艾,被司馬昭處死,

22高覽,被趙雲所殺,

23夏侯敦,曹操死後去逝。

24徐晃,被孟達射中額頭死亡

25張秀,自殺而亡,

26夏侯淵,定軍山戰死,

27關平,被東吳所殺47歲,

28呂蒙,病逝四十二歲,

這是我統計的小說三國演義中一些上將軍

,從以上統計來看,病逝的只佔少數,戰死的居多。

在病逝的上將軍中,黃忠張遼的年齡較大。

在被殺被俘上將軍的名錄裡,關羽和鄧艾的年齡是比較大的。鄧艾死於權利鬥爭,

其餘人的年齡大多都是在三四十歲左右,古代人和現代人年齡算法有些不同。至於如何按照現代年齡計算,我們沒有歷史研依據。

但可以簡單的判定,手拿兵器上馬上陣廝殺都是力氣活兒。一個男人行伍為例,最好的時候就是青壯年。這樣判斷上將軍戰死年齡大概三四十歲可信。一名士兵從入伍到建立功業,奮鬥的過程也是需要時間積累的。這就是仕途升遷。

在中國的古代,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不管是飽讀詩書,還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最終的努力方向就是博取功名與仕途,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達到光宗耀祖,光耀門楣為家族爭光的目的,這就是等級制度的誘惑。

縱觀小說三國中,壽終正寢的將軍也只有常山趙雲趙子龍。

趙雲個人年齡跨度在整個三國書中活動範圍比較大。也就是後來我們在傳統京劇甘露寺中,聽到的經典的京劇唱段:趙子龍老邁(賣)年年(糕),蘇批三國相聲的戲言。

當趙子龍70歲,提槍上馬征戰時,魏國的將軍嘲笑趙子龍太老。

如果想了解三國演義中上將軍為何都這樣短命?為何只留下了常山趙雲趙子龍一人?

那麼我們把趙子龍在三國演義中的生平,簡單的捋順一下,就會明白。

在統計28名將領中,真正文武雙全的將領統帥,寥寥無幾,這裡說的統帥是軍事集團的總經理,他掌管的是軍事後勤還有局域的戰爭計謀,統籌。

有些人可以做公司分部門的經理,但能力絕對不能做總經理,不能擔負大任,做總經理要把握全局,不管是上馬廝殺,還是作為管理階層,還是在謀略修養上。和趙雲有伯仲之間的很少,

比如姜維,鄧艾,張遼,呂蒙,其餘23人大多都是有武力,而智謀不足。可以做分部門經理,帶隊戰場執行武官,統領分公司的小經理。

掌控全局不僅需要一個將軍的勇猛,有萬人敵本領,也不是說將軍能殺多少人。

它是綜合實力的考良,評比,也就是一個將軍有可以駕馭駕馭全局的能力。按今天的說法就是團隊意識大局觀。

姜維可能是生不逢時,姜維是三國後期蜀國的英雄。蜀國的力量非常弱小,沒有長時間的休養生息。每年長距離的征戰,畢竟是國力空虛。蜀國的位置比較偏,所以後續儲備人才也不會太多。最後蜀國滅假投降策反工作洩漏被殺,

最後蜀國將領只留下一個老賣年糕的趙子龍,說明了領導班子的建設年輕化很重要,對第二,第三年輕梯隊接班人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們說的要抓青訓。

張遼不管從戰力還是文韜武略,都不次於關羽,甚至張遼還會高於關羽,這就是關羽和張遼能成為朋友重要因,關羽的眼界非常高傲,能被關羽看上眼的一樣的人,關羽的死就是因為自身的驕傲。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沒有多少朋友,張文遠可能是一個,土山約三誓,說降關羽,

魏國張遼,蜀國趙雲,吳國呂蒙,

但在三國這部書裡,也傾注了漢民族漢文化對大漢王朝的依戀,對大漢王朝的認同。

所以是:蜀劉備占人和(蜀漢),吳孫權佔地利(長江),魏曹操佔天時(天道)。

趙雲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他代表了大漢正統將軍。他的江湖地位是高於呂蒙和張遼的。和關羽不同,關羽的地位的提升是歷代皇帝的恩封,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是百姓心中的十全十美英勇雄形象。

張遼和呂蒙都是病故,但從其他上將軍的統計中可以看到。在曹操集團陣營中病死的將軍比較多。這就說明了曹操集團的人才儲備是充裕的。吳孫權和蜀劉備集團的人才儲備,是非常乏力的,蜀國人才乏力尤為突出,想想失掉街亭的馬謖,想想那句俗話: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因為蜀國後期沒人可用,因為蜀國吳國這兩個國家地方小,人才儲備庫當然就少,上將只能每日上陣廝殺,被殺戰死的機率非常大。群雄逐鹿當然是中原地區,曹操的利益集團控制了中原地區大量的土地,文化,物資資源。

戰死的上將軍只能可嘆命短,但古代是冷兵器時代,大多講的是人海戰術,誰的兵源多,將領多,誰的後勤儲備保障完善,在勝利的天平上就會傾斜。

往往戰場的勝利也會取決於,用兵之道智謀。縱觀常山趙雲趙子龍在大大小小的戰鬥中。只有長坂坡靠的是自己的力量單騎救主,衝鋒於萬馬軍中,捨命廝殺,其餘的戰鬥大多都是用智謀大於武力,或者是在貫徹諸葛亮主導戰略思想,就是一個人的執行能力強。這就是團隊大局觀。

趙雲一生參加的戰鬥;

1、磐河救公孫瓚之戰:初次登場,力敵文丑。

2、汝南救劉備:劉備被曹操數倍兵力包圍,關張二人又去救人而被衝散,是趙雲一人斬高覽,退張郃,救出劉備。

3、大破八門金鎖陣:徐庶投靠劉備之後指揮的第一場戰鬥,趙雲一舉衝破曹仁精心佈置的“八門金鎖陣”,雖由徐庶指導,但畢竟是由趙雲親自執行的。

4、大戰長坂坡:單槍匹馬在曹操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斬大將數十員,不記其數,奪取青紅劍,救出甘夫人、孫乾等,最後又懷揣阿斗,殺出重圍,將蜀漢後來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小後主”完好地交到了劉備的手中,從而一戰成名。

5、甘露寺相親、回荊州:在諸葛亮的精心安排下,隻身保護劉備江東之行,迎娶美人歸。

6、攔江截阿斗:又是單槍匹馬,這回在大江之中將阿斗搶了回來,又一次挫敗了孫權想以阿斗要挾劉備,奪取荊州的陰謀,為正在奪取益州的劉備穩定了後方。

7、生擒祝融夫人:三擒孟獲之後,孟獲逃回老窩銀坑山,祝融夫人親自出戰,連續生擒蜀將張嶷、張異等人,局面對蜀軍非常不利,年近花甲的趙雲披甲出陣,不出幾個回合,生擒祝融夫人,振奮了蜀軍士氣,為四擒孟獲乃至南中局勢的最終穩定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8、天水之戰:在姜維識破諸葛亮調虎離山之計,中了埋伏的情況下,力戰姜維,以“數千之兵”,突出姜維“數萬之兵”的重圍,全身而退,從而使諸葛亮發現了姜維這個“可造之材”,想盡一切辦法,將姜維挖到了自己門下。

8,趙雲在鳳鳴山,力斬五將,解救受困在此關興張苞,諸葛亮率兵北伐,曹睿派遣司馬夏侯茂,前來拒敵,孔明令趙雲進兵。鳳鳴山兩軍陣前,趙雲斬五將,韓德和他的四個兒子。

9,趙雲漢水之戰,趙雲在漢水之戰中表現的非常出色。汗水之戰,曹操不但損失了大量的軍糧。失去了與劉備相互對攻的資本,更死傷了大量的士兵戰鬥力。在士氣上極大地打擊了曹操的軍隊。使曹操失去了本階段對攻能力,只能處於相持防守階段非常被動。

10趙雲的空營計,

夏侯淵兵敗。曹操為了爭奪漢中之地,運米北山下。黃忠出來搶劫曹操的軍糧,被曹操埋伏包圍。趙雲趕來救援救走黃忠。曹操軍隊追趕尾隨而來。當時趙雲的大寨沒有多少兵馬。

所以趙子龍設疑兵之計,大開營門自己單人單騎提槍站立營門前,嚇退曹兵。

劉備稱讚:子龍一身是膽,

11趙雲的內政貢獻,劉備在拿下成都之前,因何建設約定不會干預承破之後,將士們爭取捕獲中的財物,導致了經濟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趙雲引用霍去病故事對此事進行勸誡。他認為應該把房產歸還老百姓。讓一週百姓安居樂業,劉備採納。當然趙雲對內政的貢獻也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12趙雲戰攻佔荊州南部四郡,貴陽太守趙範想把自己美貌的嫂樊氏許配給趙雲。

樊氏改嫁的條件也很高:首先要文武雙全,名震天下。其次要相貌堂堂,威儀出眾。其三還要姓趙,說明其心有所屬,全天下只有趙雲,說明樊氏早就心有所屬。

此時的趙雲已答應與趙範結拜為兄弟,言詞拒絕了趙範的請求。

諸葛亮後來聽說此事,問趙雲為何不應允,

趙雲回答第一,我和趙範結為兄弟,又娶他的寡嫂,這是要被人唾罵。第二,讓樊氏寡婦在家是失節。第三趙範新進投降,又不知道他本意如何。趙雲不能為一個女人壞了主公的大事。從這一點是能說明趙雲的大局觀。

劉備問:如今貴陽的大事已定,我做主,讓你娶樊氏事,趙雲又說:天下女人不少啊,怕只怕名譽不立,大丈夫何愁無妻?劉備諸葛亮又同時大讚趙雲,趙雲實在是大丈夫。

不知道此時關羽臉不臉紅,當時呂布被賜死在白門樓,留下貂蟬,後來關羽被困曹操集團勢力範圍中,曾向曹操求取過貂蟬。

縱觀以上全部的論述,說明了一個道理。

現在有一句流行的歌詞寫到:長得醜,活得久,長得帥老得快。

這句歌曲用在趙雲趙子龍身上是不適合的。

但其他三國上將軍們,不管是長得醜還是長得帥,大多沒有善終。

你說趙雲是小鮮肉帥哥大叔,明明可以靠顏值,但偏偏他要靠武力。

你說趙雲有萬夫不擋之勇猛,但他偏偏用智鬥,

這裡還要提到黃忠黃漢升,黃忠和關羽有一戰,當時關羽正當壯年,而黃忠變成了五六十歲的老頭兒。但兩個人打了一個平手,由於黃忠的馬失前蹄。給了關羽可乘之機,所以關羽沒有趁人之危。但黃忠射箭射偏並沒有射殺關羽。如果把黃忠和關羽的年齡對等,那麼關羽是打不過黃忠的。黃忠在定軍山時年齡書中寫道八十有餘,雖然老黃忠後來是病死。但他和壽終正寢沒什麼區別。

但黃忠在三國裡並不是主要的人物,所以大家對他關注的並不多。

唯獨常山趙雲趙子龍長得帥活得久。

一直到今天的我們,還深受到三國人物趙子龍的影響。

趙子龍對中國人在中國人的記憶力,是忠義,勇猛,智慧,有涵養,大度,清廉,對美色誘惑不動心,熟讀各種兵書戰策,能有統領全局的本領。如果一個人明明有才華,明明有長相,明明有武藝,但他不靠這些,他靠的是頭腦與智慧,這樣的大將軍就是隻能活得久!

而死掉的只是那些簡單大腦的,驕傲狂傲的,目中無人的,不聽軍令的,那些上將軍們。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我們對這些英雄列舉如數家珍。但耳熟能詳的將軍也就是那麼幾個人。

呂布,關羽,張飛,趙雲,但唯有對子龍的評價是最高的。

趙雲的影響在有華人,甚至海外華人的圈子影響很大,甚至我們的近鄰日本,韓國,越南,泰國,柬埔寨,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都會有人崇拜趙雲。有華人的地方,有華人文化影響到的地方。就會有趙雲趙子龍的影響力。

當年韓國總統朴槿惠就是趙雲忠實的粉絲。



圓融博愛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應該是非廖化莫屬了!

首先,廖化在這裡和184年的黃巾未必有什麼關係(按他說的看,一點也沒有,只是個青年的強盜。)。關羽過關斬將那個大背景是公元201年,這時廖化還是個少年(首先俺們要肯定這時候確實有他。因為廖化劫掠的地方離都城許昌不過三五十里,屬於天子腳下,老虎鼻子底下的地方,曹操一個噴嚏就可能隨時把他這股勢力滅掉。所以出現廖化這樣的強盜的可能性根本就很小。但演義既然這麼說,我們只好這麼算)。

說黃巾餘部,裴元紹和周倉才是黃巾餘部。還要注意這個“餘”字,黃巾殘存勢力散落成草寇,以後打著他們的旗號招搖撞騙或繼續革命的孩子們可能會延續相當一段時間。,也就是說,184年廖化也許剛剛出生,這樣算來263年他七十多歲。蜀中是個產長壽人物的地方。蜀書中記載的文士中孟光九十餘,來敏九十七。

在演義中,廖化是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出現不假,但是卻是在劉備得荊州之後才投奔劉備“並被任命擔任關羽的副將守青泥隘口,然後一直活躍到蜀漢滅亡,確實是“活”的最長的武將;在歷史中,廖化出場是在關羽失荊州的時候,身份是關羽軍的主簿,被東吳俘虜後詐死,與他的母親一起逃亡歸蜀漢,路遇劉備伐吳大軍,並參戰,然後一直活躍到蜀漢滅亡,不一定是活的最長的武將!黃忠死在220年,就是劉備稱漢中王的那一年,封完後將軍沒多久就死了,有記載說他活了75歲,這年紀在武將中絕對是最長的!


娛樂新期天


要說三國活的最久的武將非趙雲莫屬。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演義中趙雲是位敵萬人的猛將。曾斬殺投降於曹操的張郃和高覽。提及趙子龍,想到更多的則是曹操南征追擊劉備至當陽長坂時,劉備丟下妻子南奔。趙雲則一面抱著幼子劉禪,一面保護劉備之妻甘夫人。後來孫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劉禪。

  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禪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將劉禪截回。而這兩次差點落入敵手的劉禪成為了後來蜀漢的皇帝。其忠義之心令人佩服!在歲增至七旬時仍馳騁於戰場。在與曹軍對戰時,面對兵少敵強,箕谷失利的狀況,仍能夠召集部從,固守陣地,不至於大敗。

  還有那個令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街亭之戰,在不得已的撤退過程中,趙雲不僅殺退萬敵,全身而退。還“不折一兵一騎,輜重等物,亦無遺物”。而他也逝於成都。縱觀其一生,一世英名得以善始善終,從未受挫,以“常勝將軍”的形象廣泛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