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理解《孟子》說的"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這句話?

十二十頁


孟子曰: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即歸墨。楊朱為我,是無君也;墨翟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

註釋:聖王,有作為、有大德的君王;作,原指發生、出生、產生,此為出現;放恣,無人管束的狀態;處士,非官方文化人;橫議,沒有原則的言論。

這段話的背景非常宏大,涉及了儒、楊、墨三家思想的綱要及戰國時各家思想之辯。真正透徹的解讀,不是一篇短文能勝任的,而寫一篇詳盡通透的長文,可以說頭條自媒體作者基本上都不具備這個功力,即使有作者寫出,也不是讀者能輕易讀通的。我發文是意圖用我極度有限的知識給愛好者提供些理解思路,僅此而已。

孟子為什麼罵楊朱墨翟為禽獸?我們看一段《禮記.曲禮》的原文: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我們後人對儒家思想有個普遍的認知:"仁"是儒學的宗旨。這是一個極度錯誤的認知!如果對儒學的理解僅在這個層面,就說明其人根本不知儒。我罵過許多自媒體大V,就因為那些人學了一身腐儒的臭毛病,卻不知儒之真義,明明不學無術偏又愛裝高人。儒家思想的綱要在於"禮",儒門弟子入門前的第一要務是讀《禮記》,熟讀四書五經才真正算入了儒門(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易傳、尚書、詩經、禮記、春秋)。而《禮記》是貫穿四書五經的導讀,不讀禮記或不奉行禮學,被視為三觀不正或政治不正確,不可為儒者。禮學是孔夫子從東周圖書館挖掘出來的儒家寶貝,被儒門人視為"道"之存在,儒門三千弟子大多就是靠禮學謀生——祭祀、治喪以及其他各種大型活動的主持人工作非儒家不可勝任。這個專業技能在古代相當吃香,卻也是各家嘲笑儒門的笑柄。

楊朱以"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一言聞名後世,在當時也同樣聞名遐邇。這句話最容易解讀為"利已主義",後人這麼想,孟子也是這麼想的,故曰"無君。但是,這句話後面還一句"悉天下奉一身而不取",兩句話合起來就具有了哲學的辯證意義,辯證,意味著兼顧了矛盾與統一,楊朱的全性保真觀念是正視了人性的哲學思想,比起儒家單方面的求仁、刻意避開禮制存在違揹人性事實的奉迎學術,楊朱的"利已主義"學說更顯嚴謹,兩種學說發生碰撞,結果可想而知,儒家完敗。

墨家尚兼愛,想當然的解讀是"個人自由主義",孟子就是這麼想的,故曰"無父"。其實"兼愛"與孟子的"義"中包含的"等值反應"觀點是相通的,區別就在於:墨家"兼愛"的範圍是所有人,孟子的"義"是先把君父摘出來供著,然後在底層內談義。如此,高下立判。兩種思想的碰撞,儒家根本解釋不了為何君父可以坐在空調房喝著茶看咱們在樓下你死我活地折騰。一辯論,儒家同樣完敗。

因戰國時沒有"主流意識形態",各家思想的產生多是基於最本質的人性:公平公正意識,所有辯論也是在這個背景下進行,辯論的結果也是客觀公正的。戰國縱橫家能靠三寸不爛之舌一張嘴吃遍天下,正是因為當時的背景決定了大家都能講道理,能講道理,才有舌辯之士的舞臺。當時只有儒家是明確維護禮制的,禮制的特徵是:在法理上規定了各個階層的天賦權利。顯然,這樣的"禮制"是每個個人都下意識抗拒的(少數得利者除外)。在沒有外力壓迫的前提下,人們真實的意願必定選擇自由。所以儒家學說在以自由意識形態為背景的戰國根本不得人心,在學術影響力上真不如楊朱學派和墨家。按當時的趨勢,楊朱、墨家的思想形成主流是必然的,故有"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說法。在魯國,儒家弟子扔下老師孔夫子跑去少正卯那裡聽課的笑話,也說明了如果沒有干預儒家被主流淘汰就是必然。

儒家認為天下百姓是無知的,天下必須要"智者"在堅固的秩序下治理,然後才能天下太平。孟子是這個理念的忠實奉行者,他堅定地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楊朱墨子是錯誤的,希望有個統一的意識形態——當然這個統一隻能是儒學來完成。但是,他和誰辯論都被按在地上摩擦,他很無奈,只能祭出大殺器——禮學。此舉之意是:禮學是我老師千辛萬苦從國家圖書館發掘出來的,是古代先賢總結的最正確的行為規範。你們的學說與先賢思想不容,古代賢人難道還不如你們?先賢都那麼說了,難道他們會騙我們?你們怎麼狡辯也沒用,反正我就是對的,你們就是錯的!先賢說不知禮者為禽獸,你們不遵禮學,就是禽獸。

孟子是不是像極了後世動不動就叫嚷"咱們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你懂個屁"的"愛國者"?


旁敲側擊991


古代人思想受封建禮制影響,所以百變不離其宗,都有封建的影子,今天看來,天下的道理並不是楊朱和墨子所涵蓋的了。今天的思想如科學、平等、民主、公平等思想,楊朱、墨子都望塵莫及了。



楊哥之翩翩舞


“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即歸墨”。

楊朱“為我”,墨子“非攻”。其實當時楊朱墨子學派確實有一定影響,但還沒到“不歸楊即歸墨”程度。孟子說的是氣話,故意誇大其詞。

孟子以為:楊朱的‘利己’思想如果推廣,所有人都只顧私利,就會不知有君,不知有國;而墨子的‘兼愛’是無差別地對待一切人,便抹殺了倫理、親疏、等級、尊卑——無論是‘利己’還是‘兼愛’,都勢必造成社會的混亂、秩序的崩潰,讓人變得和動物無別(自然狀態,無政府主義)。

實際上,孟子是將楊、墨兩家的學說取其一點並推之絕對化、極端化了。實質是楊朱、墨子學說嚴重影響孟子學說推廣,孟子有點狗急逃牆了!


國學小師


人們的價值觀只有兩種:利己主義和利他主義。

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是利他主義的代表。墨家和儒家,當時都是顯學影響很大。

楊朱主張利已主義,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認為每個人都利己而不利他,也不損他,就不會有損人利己的事情出現,世界才是真正公平的。

所以才說天下之言,不歸墨,則歸楊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子說,天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是損不足奉有餘,才是人間產生紛爭的根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不然就沒辦法生活。人們反對的只是極端的利已主義者,精緻的也好,赤裸裸的也好,人們都不喜歡。所以人們才都不喜歡道德綁架。


老梁139490047


孟子當時是在斥責當時的社會狀況,這句話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這段話是說:聖王不出現了,什麼也不做,諸侯放浪形骸,肆無忌憚。在野的人橫爆的議論,楊朱和墨翟的言論充斥天下。楊朱主張為我自己,是不要君王,墨翟主張兼愛,是不要父母。無父無母,他倆都是禽獸。

孟子這是憤怒的開始罵人了,站在孟子儒家的立場上,孟子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君對臣以義,臣對君以忠”楊朱只為自己,肯定接受不了,儒家要孝父母,對人有親疏遠近之分,所以墨子兼愛在他看來是對父母的不孝,因此也接受不了。


盛京楊員外


要理解這句話,先聯繫上下文看一下。

聖王不作,諸候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意思是,聖王也不再出現,諸侯無所忌憚,一般士人也亂髮議論。揚朱,墨翟的學所充滿天下。於是所有的主張不屬於揚朱派,便屬於墨翟派。楊派主張個人第一,這便否定對君上的盡忠,就是目無君上,翟派主張天下同仁,不分親疏,這便將否定對父親的盡孝。就是目無父母,目無君上,目無父母,那就成了禽獸了。

那麼,孟子要做什麼呢?

吾為此懼,閒先聖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

意思是,我因而深為憂慮,便出來捍衛古代聖人的學說,反對楊墨的學說,駁斥錯誤的言論,發表荒謬議論的人不能抬頭。


木山文


“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此語出自於《孟子.滕文公下》 楊朱、墨翟:二人都生在孟子前,具體年代已無法核實,大約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楊朱主張“為我”、“貴生”。墨翟是墨家的創始人,所傳《墨子》七十一篇,現僅存五十三篇。主張人們要“兼相愛,交相利”,“節用”,“苦身勞形以利天下”,反對戰爭,反對儒家的“禮樂”。這是說楊朱墨子的學說在當時充滿了天下,在孟子看來,不符合儒家的思想。


楊柳145822138


“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此語出自於《孟子.滕文公下》。 楊朱、墨翟二人都生在孟子前。

楊朱和墨子在都是很著名的哲學家,他們的觀點主張不一致,在孟子的時代楊朱的思想已經具有與墨家同等的影響力,對當時人們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響。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楊朱、墨翟的學說在天下散佈傳播很廣,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致使天下的思想學說,不是來自於揚子就是來自於墨子。這也應該是孟子光大儒家學派能成為亞聖的動力。


古巴河畔一耕夫


“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此語出自於《孟子.滕文公下》 楊朱、墨翟:二人都生在孟子前,具體年代已無法核實,大約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楊朱主張“為我”、“貴生”。墨翟是墨家的創始人,所傳《墨子》七十一篇,現僅存五十三篇。主張人們要“兼相愛,交相利”,“節用”,“苦身勞形以利天下”,反對戰爭,反對儒家的“禮樂”。這是說楊朱墨子的學說在當時充滿了天下,在孟子看來,不符合儒家的思想。


偶然回眸


楊朱學派和墨家學派這句話裡面的“楊”指的是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楊朱,“墨”指的是另外一個著名的哲學家、墨家的創始人墨翟,也就是墨子。楊朱和墨子在戰國時候都是很著名的哲學家,他們的觀點主張不一致,在孟子的時代楊朱的思想已經具有與墨家同等的影響力,對當時人們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響。意思就是說楊朱、墨翟的學說在天下散佈傳播很廣,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致使天下的思想學說,不是來自於揚子就是來自於墨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