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奥斯曼土耳其的彼得大帝:马哈茂德二世

“改革者”马哈茂德二世,是奥斯曼帝国后期惟一一位被称作伟大君主的苏丹。他执政时期帝国屡战屡败,疆土不断缩小,但他得到的赞誉却并非不实之辞。这位苏丹最著名的举措就是血洗了把持奥斯曼帝国大权的耶尼切里军团,重新整编了帝国军队,并以他的改革与开明专制垂誉后世。马哈茂德二世可谓土耳其近代化的肇基者。

血腥的继位过程

马哈茂德二世的堂兄塞利姆三世已经锐意求治,试图编练由基督徒组成,按照西欧军事体系训练的新军,却被禁卫军与守旧派联合,将其废黜并杀害。1808年,变革派的骨干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起兵勤王,但并没有来得及救下塞利姆三世,于是拥立马哈茂德二世。


奥斯曼土耳其的彼得大帝:马哈茂德二世

没多久,禁卫军再次发动暴动,谋杀了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马哈茂德二世的养母,在马哈茂德二世在位的执政的太后娜克希迪尔,是法国皇后约瑟芬的表妹,曾支持塞利姆三世的变革。但面对跋扈不可一世的禁卫军,她也不得不让帝国维持其因循守旧的运转方式。至于在深宫中深居简出的马哈茂德二世苏丹,更是对危机四伏的局面战战兢兢。

然而,马哈茂德二世并非池中之物。从20出头的年轻人到30多岁的青年,苏丹默默地关注着外面的世界,并等待着一鸣惊人的时机。当太后娜克希迪尔在1817年去世,苏丹正式走上了帝国的政治舞台。

希腊独立战争

苏丹亲政没多久,希腊的民族主义势力就给他送上了一份“大礼”。1821年3月4日,侨居俄国的希腊“友谊社”总负责人依普希兰狄斯率军越过俄国国界,在罗马尼亚的雅西号召希腊人民起义。数月之内,起义的烽火席卷了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


奥斯曼土耳其的彼得大帝:马哈茂德二世

义军指挥官塞奥佐罗斯·科罗克特洛尼斯擅长用兵,以机动灵活的战术摧毁了数万镇压的土耳其军队。当时腐朽衰弱的帝国军队完全无力平定起义,不得不向在埃及割据的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求援,但也让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更加跋扈不可一世。

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派出儿子易卜拉欣帕夏于1825年2月11日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登陆,起义军节节败退,1826年8月雅典被土埃联军攻占。

然而希腊作为欧洲古文明的发源地,其独立战争引发了全欧洲的同情。尤其在欧洲文化圈,更是引起了强烈反响。此时的西方文艺界,正处于对古典文化的热烈爱慕之中,也正是在这段时间,爱伦坡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奥斯曼土耳其的彼得大帝:马哈茂德二世

许多著名文人甚至奔赴希腊前线。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英国诗人拜伦勋爵,他亲自投身希腊解放运动,并在备战过程中病逝,更是使得舆论云涌。

最终,英、法、俄等列强联合出手干预,并在纳瓦里诺海战中大败奥斯曼帝国和埃及的联合海军。1832年7月,帝国不得不签订了君士坦丁堡条约,承认希腊成为独立国家。

奥斯曼本可以避免这样的惨败,一开始列强只是要求给予希腊自治地位,希望通过调停手段解决问题,却被马哈茂德二世粗暴地拒绝了,才导致这样的惨痛结局。不过,就在耻辱的希腊战争的同时,苏丹也进行了他大刀阔斧的改革。此外,希腊战争的惨败也令马哈茂德二世痛定思痛,从此开始制定更加实用的外交政策。

血洗耶尼切里

马哈茂德改革的第一步,是解决阻挡改革的保守势力,首当其冲的无疑就是耶尼切里。

1826年夏天,马哈茂德二世血洗了飞扬跋扈数百年的耶尼切里禁卫军,成为奥斯曼帝国历史上的关键事件之一。这支亲兵部队曾经是无往不克的“苏丹之刃”,却在德米舍梅制度败坏后演变为盘踞在帝国机体上的毒瘤,屡次废立甚至杀害苏丹,攫取特权,无恶不作。


奥斯曼土耳其的彼得大帝:马哈茂德二世

当时,由易卜拉欣帕夏率领的埃及援军刚刚从希腊起义军手里夺回迈隆索吉翁。他们的战绩让马哈茂德二世意识到,穆斯林国家也能拥有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具备西欧式的纪律和训练水准。

为了对付耶尼切里禁卫军,马哈茂德二世默不作声地扩大了炮兵部队的规模,提升了他们的战斗力,并选拔了一批对他忠心不贰的军官。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苏丹还准备了一支亚洲军队,计划如有不测便赶来支援。另外,马哈茂德二世还取得了宗教人士——大穆夫提和乌里玛阶层的支持。

随后,马哈茂德二世发布命令,要求禁卫军每个驻扎在首都的营必须提供150名兵员接受新式训练。这样的要求自然被落后守旧的耶尼切里军团悍然拒绝。他们如同1807年推翻塞利姆三世那样发动兵变,要求得到苏丹麾下重臣的人头。

当禁卫军拥挤着向苏丹的宫殿冲来时,宫墙内突然枪炮大作,接连不断的葡萄弹在叛军阵列中撕出一道又一道口子。禁卫军被赶回大竞技场,又躲进兵营的高墙背后,布置工事顽抗。


奥斯曼土耳其的彼得大帝:马哈茂德二世

随后,马哈茂德二世下令用重炮轰击叛军,半个小时之内,4000名叛军在炮火中灰飞烟灭,鲜血也被烈火炙烤而在地面上干涸成暗黑的颜色。耶尼切里这个名号以荣耀开始,而以耻辱终结。

随着禁卫军被彻底收拾,新军才得以全面组建。“塞拉斯克”作为军队统帅和战争大臣的称号取代了禁卫军的“阿迦”。马哈茂德从欧洲各国花重金挖来很多军事专家,欧陆军事强国普鲁士更是与奥斯曼帝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1835至1839年,赫赫有名的老毛奇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军事顾问。

纳瓦里诺海战之后,奥斯曼帝国尤其重视海军建设,1829年建成的马赫姆迪叶号曾是世界最大战船,帝国也开始制造蒸汽船。当然,正所谓“三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这时才开始追赶确实显得太迟了。

中央集权

奥斯曼帝国曾因政教合一的中央集权而强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君主的威权越来越虚弱,地方也纷纷离心。马哈茂德二世寻求世俗化的中央集权,他深知,对于帝国全面的掌控才是振兴国家的关键。

苏丹初步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正是这一原则确保了奥斯曼帝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延续。长期与禁卫军勾结的贝克塔什教团直接被取缔。大穆夫提被从世俗政府体系中移除,负责宗教的乌里玛阶层遭到削弱,开始整体官僚化。古老的伊斯兰“瓦克夫”体系(慈善基金会)也纳入了国家的掌控之中,这样就强化了帝国的财政。

有数百年传统的“蒂玛”采邑制度也被废除,因为依托于其的西帕希骑兵早已衰落。地方的世袭领袖被纷纷削除,在苏丹的铁腕下并没有遭受多少阻碍和叛乱。

开明专制

马哈茂德二世并不想做一个独裁暴君,而是希望通过独裁来实现帝国的进步。

马哈茂德二世精简了税收体系和政府机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由于他的铁腕执政,马哈茂德二世时代是奥斯曼帝国后期吏治相对清明的一段时期。


奥斯曼土耳其的彼得大帝:马哈茂德二世

苏丹建立了独立于神权法“沙里亚法”和君权法(苏丹法令)之外的法律体系——阿达莱特,成为土耳其法制化的先驱。这些法律制定了惩治官员玩忽职守的程序,对受贿和其他形式的腐败处以重刑,并在苏丹执政期间得到了较好的执行。随着法典的完善,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大为缩小,帝国法律逐步与西方接轨。

苏丹告别了传统的秩序,抛弃大量神授权力,由虔信者的保护者转变为公民的启蒙者。苏丹充满热情地推广西式教育,一开始是军事学校和医学院,后来扩大到科学、文化和学术研究。报纸和邮政服务也被引进到帝国内部。

马哈茂德二世热衷于西欧文化,他改用欧洲礼仪,让官员的办公室采用欧洲装潢风格,为新军准备欧洲风格的紧身上衣、裤子和靴子。他像西欧君主那样热情地与外宾和他们的夫人交谈,广泛参与民众的庆典,发表讲话,显得充满一位改革君王的活力。


奥斯曼土耳其的彼得大帝:马哈茂德二世

外交工作

经历了希腊战争的惨败,苏丹的外交手段变得温和而灵活,大量外交人员经过新式训练之后,被派驻到欧洲主要国家的首都建立大使馆。

在马哈茂德二世后期,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对帝国发动进攻,夺走了几乎整个黎凡特。想要收复失地的帝国军队被打得抱头鼠窜,海军更是全体投敌。显然,初步改革的帝国军队还不是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经营多年的埃及新军对手。


奥斯曼土耳其的彼得大帝:马哈茂德二世

不过,通过马哈茂德二世的外交周旋,欧洲列强决意保护奥斯曼帝国的利益,以免充满活力的埃及崛起成为一个能够威胁他们扩展利益的伊斯兰强国,或是让奥斯曼投向俄国,从而让后者利用机会变得更加强大。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主持下,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归还了苏丹的舰队,撤出了叙利亚和克里特岛,恢复向苏丹纳贡并同意裁军。扩张失败的埃及从此一蹶不振,逐步沦为英法交相争夺的半殖民地。

而奥斯曼,则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评价

马哈茂德二世在埃及屈服之前就去世,并没能看到让人振奋的结局。相对于他继位时面临的艰难局面,马哈茂德二世的成就足以让人瞩目。曾经的“西亚病夫”,终于开始与新世界接轨。

但奥斯曼帝国这样的老大帝国,改革绝非能一蹴而就的。马哈茂德二世之后又发生了更加有名的坦齐马特改革,但当时的阿卜杜勒·马吉德一世并不具备乃父的铁腕,看似广泛的改革措施往往只是浅尝辄止,欧洲列强反而借机在帝国内部扩张他们的利益。实际上,如果马哈茂德二世这样的开明专制能够在奥斯曼帝国得到长时间的延续,或许帝国真的能在近代岁月中崛起成为欧洲舞台上的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