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彪悍的“战斗民族”,最强势的掌权者,俄国之魂——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君主,他是罗曼诺夫王朝的核心,在此之前,俄国一直是一个不成气候的国家,基辅罗斯时代像以前的德意志,分裂为若干个公国;

建国400年后,在1237年成为了中国元朝的附属国(名义上)——金帐汗国;

一直到1547年才在伊凡四世的统治下成为一个独立国家,随着伊凡四世的去世再次进入一个混乱动荡的国家。

罗曼诺夫王朝是通过彼得与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两位“大帝”的接力,达成了俄国的鼎盛,而叶卡捷琳娜二世自称为“彼得大帝的接班人”

普希金曾评价他:彼得大帝,一个人就是一整部历史。

最彪悍的“战斗民族”,最强势的掌权者,俄国之魂——彼得大帝

彪悍的少年

从伊丽莎白到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似乎经常发生政变,这个主要由斯拉夫人组成的国家,一直把“战斗民族”的习性从社会生活延续到皇宫里。

彼得大帝登基也是从一场政变开始的。

彼得大帝是沙皇阿列克谢的儿子,在阿列克谢去世的时候,他才十岁,哥哥伊凡是个体弱的傻子,在朝野里两个握有重权的俄国家族为立位争论不休,在一场政变下,弄出一个二帝并立的荒诞局面。

彼得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出任摄政王,索菲亚与伊凡一母同胞,野心勃勃,对彼得大肆打压,把他赶出了莫斯科,与母亲避居在郊外。

彼得小时候就非常的尚武,喜欢玩军事演习的游戏,于是培养了一批一起玩军事演习的“少年军”,不得不说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同年代的康熙大帝跟彼得在年幼时候的遭遇是一样的,他们都是用少年伙伴们完成了权力的争夺。

与康熙帝比,彼得的政变则更加军事化,他招募的这群少年军,有自己一起玩到大的小伙伴,还有村边其他的孩子,一共有600人。

彼得的童年彪悍的无比,十一岁就会发射大炮,十三岁就会使用毛瑟枪,他的玩具全部都是马刀,火炮,战鼓。

摄政王索菲亚大大低估了作为一个王者的少年时期,认为他玩物丧志,无意于国家治理,慷慨的答应了彼得索要的一批真枪实弹。

最彪悍的“战斗民族”,最强势的掌权者,俄国之魂——彼得大帝

彼得的“军事游戏”也完全不像个游戏,在一场“军事演习”中,他实行荷枪实弹,导致了二十个参与者死亡。

这群少年伙伴,也是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锻炼,很多人最终成为了彼得大帝的重臣。

彼得十七岁时(依然是和康熙帝差不多的年纪)率领少年团一举把索菲亚的摄政势力捣毁,将这位权利熏心的女摄政王关进了修道院。

学习西方

彼得大帝是一个典型的斯拉夫“战斗民族”,他性格暴躁,对敌人非常凶残,言行举止也极为粗鲁,非常的爱喝酒。

但同时他也非常的有头脑,在年少时期就是一个几乎全能型的人才,他会木匠、铁匠、石匠等十二种手工活,这点让我想起了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

彼得大帝与朱由校又不尽相同,他“玩物而不丧志”,学习的科目也非常广泛,历史、地理、航海学、军事学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即应用在国家治理上。

彼得大帝完成政权夺取后的第六年,就在顿河建立了造船厂,很快组建了一支小型舰队,过了一年,这支舰队就夺取了土耳其的亚速地区。

这时候,我们又要提起了与彼得大帝无比相似的康熙帝,康熙帝自称历代皇帝中最懂科学的,亲自解刨过一头熊,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天文、数学、自然科学等科目。

但是两个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知识的态度,康熙帝主张的是:知识垄断。只有垄断只是才能不对社会造成过大的冲击,他禁止欧洲的科学书籍翻译到民间。

彼得大帝则不一样,他登基时俄罗斯一片穷困,大量土地荒芜,并且没有出口贸易。他主张的是:“科教兴国。

1697年,二十四岁的彼得便隐姓埋名,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组织了250人的使团前往欧洲学习,在普鲁士学过射击,在荷兰当过船长,还在英国造过船。

彼得大帝有句名言:

“作为君主,我要不断学习,不能落后自己的臣属。”

要知道官员集体出过考察这种事,日本在170多年后,因为被黑船撞开了国门才去做。

专制权力

可能我们会想,皇帝出去了,国家难道不会乱吗?

确实会,出国后的第二年,被囚禁在修道院的索菲亚大公再次挑动亲卫军政变,彼得大帝听闻后,怒气冲冲直接赶回莫斯科准备惩罚这群叛徒,根本没考虑打得过还是打不过这种问题。

结果还在半路上,叛乱就被镇压了,愤怒的彼得大帝降下了严苛的惩罚,坐视叛乱不管者鞭笞,随从叛乱者5000人砍头,领头叛乱者2000人绞死。

随后彼得大帝创建了20万的新军,完全替代了老的军队,完成了对军事的绝对掌控。

最彪悍的“战斗民族”,最强势的掌权者,俄国之魂——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对国家的治理,也是彻底贯彻这种“绝对专制”,他撤销了古老中世纪的遗留制度——杜马议会,创建了一个由他绝对掌控的小型参议院。

甚至,彼得大帝还创办了“秘密警察”制度,用于监视一切有可能反对他的人,对整个国家的官员进行监视。

在此期间,皇太子密谋叛乱被秘密警察告发,被彼得无情处死。

在宗教方面,彼得大帝废除了东正教领袖的“大议长”,作为全面宗教国家,他将教会归为自己属下的委员会管理,自己成为了教会的实际首领。

宗教掌控上,所有伟大君主的态度几乎是一样的,就是要么为我所用,要么被我所灭。

我们时常认为高度的君主专制的缺点在于:把国家命运寄托在“君主一个人”身上,但是不得不承认,优点也很明显,在民主制度没有充分成熟的时代,一个“明君”的高度专制,对国家发展是有着极高的效率。

在完成权力集中后,彼得大帝迅速开始了自己的改革,让俄国全面“西化”。

很多时候我们考虑俄国为什么有着强烈的西方倾向,而不愿意亚洲化,也不单单是因为西方当时处于技术领先。

俄国自从建国到现在,一直都是以“第三罗马”自居的,至今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即一头看欧洲一头看亚洲,也是延续的罗马精神。

最彪悍的“战斗民族”,最强势的掌权者,俄国之魂——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下令国民剪掉浓密的胡子,废除东方式长袍,穿着德式的短衣长袜,强迫所有大臣效仿法国的宫廷制度,提倡贵妇们开放风气,不得回避宴会。

最彪悍的“战斗民族”,最强势的掌权者,俄国之魂——彼得大帝

另外与康熙帝大为不同的是,彼得大帝创办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学校,引入西方的科学教育,聘请欧洲的老师与技术人员。

虽然在当时保守的俄国遭到了很多强烈的反对,但是在绝对的掌控之下,这些政策都快速得到实行。

我们都知道,在清朝时期,中国是不提倡海上文明的,当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时候,清政府明文规定: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所以,在整个清朝历史,航海没有得到主动地发展。

彼得大帝的想法则不同,他基于强烈的“西化”与“繁荣”意愿,一心想要打通与西欧的海上通道。

在此之前的俄国,与公海几乎隔绝,虽然在里海与白海都有出口,但是里海是内湖,白海则长期处于冰冻状态。

所以急需在黑海与波罗的海取得港口,此时土耳其掌控黑海,瑞士则掌控波罗的海。

最彪悍的“战斗民族”,最强势的掌权者,俄国之魂——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望向波罗的海

叶凯捷琳娜对彼得大帝核心政见的总结是:

如果俄国想要获得自身民众和周围邻国的尊重,俄国就必须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强权国家。

彼得大帝也是这么做的,他联合波兰、丹麦进攻瑞典,经过艰难的10年战争,迫使瑞典割让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大部分土地。

在这片土地中,在芬兰湾的河岸,彼得大帝亲自监工设计了一座新城市——圣彼得堡,在这之后,被改为“列宁格勒”。

通过这个新城市,成为了俄国通往西方的窗口,西方的思想进入了俄国本土,而俄国也真正的走向了世界强国。

结语

在本文中,我多次将康熙帝与彼得大帝进行比较,确实是因为两者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年少夺权,加强集权,平定叛乱,都开始了王朝的鼎盛时代。

但是二者也有很多的不同,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彼得大帝登基时,俄罗斯的国力是很弱的,周遭的对手瑞典、波兰、土耳其等,俄国都比不上。

俄罗斯土地虽然广袤,但是环境极为恶劣,大量农民因为产量少又要遭到地主剥削,选择出逃,莫斯科曾经两度成为“空城”,最终不得不使用“农奴制”这种远远落后与时代的方法来控制土地生产,彼得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两任“大帝”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彼得大帝想要赶超周围国家,就不得不更开放,与叶卡捷琳娜而是较为“随和”的执政方式比,彼得大帝执政无疑是非常粗暴和直接的,他把整个国家包括贵族都死死的抓在手中。

在年轻时彼得大帝就很喜欢“御驾亲征”,亲自上阵厮杀,经常以自己的军衔“中将”称呼自己。

最彪悍的“战斗民族”,最强势的掌权者,俄国之魂——彼得大帝

他这种无与伦比的自信和掌控欲贯彻了统治的始终,在其领导下,奠定了俄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

彼得大帝不是为了时代而生,而是创造了一个时代。

出生时俄国是刀板上的鱼肉,去世时已然成为切肉之刃。


我是Mars,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我也相信微小的声音可以改变世界。

如果大家喜欢本文,请关注、评论、转发支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