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和尚,釋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你覺得有道理嗎?

靈靈子


首問:讀此句,先映入您眼底的是那個字兒?小媛看到了“罪”這個字兒。您呢?

古人之言,不敢妄自菲薄。但就小媛而言,流傳幾百年的道理是不變的。


原句來自鄭板橋:

“和尚,釋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



先看“罪”字兒,是“四”和“非”組成。

罪,古代是 辠 zui字,上面是人的鼻子,下面是辛辣的辛,會意字,一個人蹙著鼻子,聞著辣味,像犯法的樣子。 後來,秦始皇認為這個“辠”字和“皇”相似,就用“罪”代替了“辠”。


“罪”,原義是“竹製的漁網”,看上圖。取“罪”替“辠”,就是看到個“網”(“網”後來寫出來就是“四”)和網下面的“非”。漢子是象形字,是假借其形。


什麼是“罪”呢?和尚、道士、秀才不過是頭銜,釋迦、老子、孔子不過是人名;有名的人設定了方向,無名的人跟著方向獲取了頭銜,是方向有“罪”,還是跟隨者有“有罪”?


古人的“罪”字兒是一張網是,是撲魚用的網,所以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有錯自然有網來抓,無錯就可倒過來開,就是“非網”,就是沒有網,又怕什麼?

另有一句也來自鄭板橋:

“ 酒能養性,仙家飲之。酒能亂性,佛家戒之。我則有酒學仙,無酒就學佛。”

有酒,是仙兒;無酒,學佛。鄭先生沒有免俗,我們俗人何必認真此句呢,不如認真生活,努力工作為上。

一家之言,隨喜隨緣。

我是瀟湘媛,紅樓迷妹一枚。歡迎關注我一起賞析紅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