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農村種植的萵筍,爛根是什麼問題?如何解決?

常德農村小趙


悟空,你問“農村種植的萵筍爛根是什麼問題?如何解:?”

本作者認為種植任何蔬菜最怕出現爛根,而萵筍種植和其他種植也是一樣,稍稍不注意就會爛根,那樣就會浪費你前期的努力了,其實爛根的現象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一些感染和低溫催芽的問題,定植,種植等需要注意的方法。今天本作者介紹的方法都是種植達人透露的小秘訣,根據這樣的秘訣進行種植,你的萵筍能遠離爛根了。

萵筍的種植方法

萵筍種植要整地施肥,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並且有機質豐富,保水力較強的土壤。還需深耕曬地,每畝需要施入農家肥2∽3噸,曬完後10天內就要進行整地。整地是要精細整整理。正季的時候要採用平墒,反季栽種就用高墒。整理完畢後就可以進行播種育苗了,將種子直接撒播地上,播種齊納要用新高脂膜進行拌種並且隨時用齒靚徑徑的進行表土,這樣能使種子更好的入土,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你可以選擇在地表噴一些農藥物防止土壤結板或者保溼。苗期管理時不要讓苗過於緊密,並且要加強噴施新的高脂膜800倍液體進行防菌感染。

栽培定植

萵筍的栽培要選擇表土肥沃,保水能力較強的地塊移栽,定植前後必須施夠底肥,澆透底水。等枝株成活之後我們要中耕除草,防蟲病害。縮短緩苗期,讓苗健康的成長。田間管理時移栽後要及時的澆水追肥,中耕除草,並且配合噴施壯莖靈。可以使萵筍的杆莖粗壯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會比較濃。我們外地購買的萵筍通常沒有了原有的味道,那就肯定是種植人在種植過程中沒有注意培養。萵筍對於溫度的要求就是保持在20℃左右,可忍耐_5℃∽6℃的低溫。所以不用擔心萵筍在冬天不能種植。

萵筍的種植時間

萵筍種植的時間需要根,當地的氣候條件,品種特牲,設施條件種植安排,指定好自已種植的時間。春季的萵筍在12月~3月時間進行大棚的育苗,2月的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長江流域地區的萵一般都是以春萵筍為主。一般第一年於9~10月時侯播種最合適,50天的時候苗就可以長出6片的真葉了,萵筍的生長次春返青之後就可以充分的生長葉叢。5月份就可以收穫高產。水分對於土壤表層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切記要保持生長期的水分充足。

萵筍的良種,低溫催芽

萵筍選擇耐熱牲強,對光照的反應遲鈍的品種,播種前要進行浸種催芽處理,將種子浸泡24小時。撈岀後要用紗布包好放進冰箱裡。經過冷凍的處理後悔竭成冰塊。此時可以將種子放到室內的陰涼處。萵筍在種植時最好是在選擇傍晚移栽,白天溫過高,不宜進行。植株移栽還要注意大小的分級,大棚的架之還得覆蓋遮陽網,這樣可以促進緩苗。萵筍其實是非常害怕溫度過高的天氣的。溫度過高容易引起枯萎和其它症狀的發生。

最後,本作者認為不管你什麼時候種植的萵筍,要選擇優良的品種,還要進行低溫催芽,這些就是優質萵筍的基礎。只有掌握好這些種植的枝術,你的萵筍就能遠離爛根了。萵筍種植的優質以及低溫的催芽對於萵筍來說這個步驟不能省去,別因為時間的關係不給予萵筍進行催芽,催芽還是很重要的,想要萵筍長的好看又新鮮,那就把這個方法趕緊學起吧。


躍上人生新高度


我老家這邊的萵筍大部分都是春萵筍,每年的二月份中旬開始種植。記得小時候我奶奶栽培的萵筍苗是我們村裡最出名的,隔壁鄰居的叔叔阿姨們都喜歡到我家來拔萵筍苗。當然我奶奶也是個非常大方的人,不管村裡面誰來拔萵筍苗她都非常的熱情。奶奶說:“拔幾顆萵筍苗事小,為人處世事大”。


說了這麼多關於我家萵筍苗的故事,那麼接下來我們將回歸今天的主題:萵筍爛根到底是什麼原因?有何補救的方法?

萵筍苗爛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田間的積水過多,土壤板結,土壤中氧氣的含量過少。由此如果萵筍的根莖長時間處於這種缺氧狀態的話,根莖細胞很容易會產生無氧呼吸,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等其它有害物質可能會導致萵筍的根莖出現腐爛等一系列症狀。


二、萵筍根部的軟腐病也是導致萵筍爛根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萵筍根部軟腐病的前期症狀並不是很明顯,如果平日裡不善於觀察,等到萵筍根部軟腐病表現出症狀的時候再去治療可能就已經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了。

針對萵筍的爛根現象一般都有哪些補救措施?

一、加強對田間排水系統的管理。橫排的土地大概每隔兩米寬開一條溝渠,溝渠的深度大概在二十釐米左右。如果遇到連續的陰雨天氣我們可以在萵筍的周圍撒上一層鍋灰,這樣不僅僅可以防治由於雨水過多給萵筍苗帶來的傷害而且還可以防治各種病蟲草害的發生。


二、萵筍根部軟腐病的發生大部分都是使用化學藥劑來防治,在這裡我們唯一需要注意的兩點是:一、化學藥劑防治軟腐病的發生切不可用藥量過大,防止其產生藥害,最好的辦法是少量用藥分多次用藥。二、萵筍採摘前的三天左右不可以用藥,防止由於藥物殘留過多對人體產生不必要的傷害。


職業農民的故事


萵筍爛根,應該是菌類病害,更具體一點說,可能是軟腐病等病害導致的。


一、萵筍概況


萵筍,又稱萵苣、萵苣筍、萵菜、青筍、莖用萵苣、千斤菜等。萵筍長出地面的莖和葉都可以食用。莖皮白綠色,莖裡面的肉質地脆嫩。幼嫩莖顏色翠綠,成熟之後變成白綠色。最早產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約在公元五世紀傳入我國。


萵筍是一年生或跨兩年生,高30~80釐米,單株直立,下粗上細,到頂上開花時才花序分枝,全部的莖枝為白色。


萵苣的根系是直的,在移植以後多數倒根,既淺又密主要分佈在10~15釐米土層中。


葉有綠色、淡綠色、深綠色和紫紅色。葉面有年展的,有皺褶的,有全緣的,也有缺刻的。


二、萵筍的主要品種


萵筍有圓葉型的,也有尖葉型的,兩種葉型的莖又有外皮綠色的白筍、外皮淺綠的青筍、外皮紫綠色的紫皮筍。


1.尖葉型的萵筍:


主要品種有:北京紫葉萵筍、成都尖葉子、上海尖葉、南京白皮香早、柳葉萵筍、重慶萬年紅等。


2.圓葉型的萵筍


主要品種有:成都掛絲紅、二青皮、二白皮,北京鯽瓜筍、陝西圓葉白筍、湖北孝感萵筍、上海大圓葉、小圓葉,湖南鑼錘萵筍、南京紫皮香等。


三、萵筍栽培的品種選擇


1.越冬萵筍、春萵筍要選擇耐寒抽薹遲的品種。


2.夏、秋萵筍要選用耐高溫的早熟品種。


四、萵筍的播種期


1.越冬萵筍的播種期:一般在農曆的9~10月育苗。


2.春萵筍的播種期:一般在農曆的冬月至2月大棚育苗。


3.夏萵筍的播種期:一般在農曆的3~4月栽培


4.秋萵筍的播種期:一般在農曆的6~8用遮陽網覆蓋播種。


五、萵筍爛根的原因:

萵筍爛根,其原因主要是病害所致。萵筍的病害主要有:


【1】軟腐病


軟腐病,不但危害萵筍,其它許多疏菜都受其危害。主要有根腐、莖基腐兩種:


1.根腐型

萵筍根部被種叫小核盤菌的侵染以後,在莖基部生長很多白色菌絲,逐漸形成很多白色小顆粒。顆粒上溢有水滴,小顆粒後來變成黑色菌核,很多的菌核有時會連結成塊狀,根部腐爛。


2.莖基腐型


莖基腐型要是病菌侵染莖基,開始莖基部發生病變,幼嫩的萵苣染病後,植株的下部菌絲向上擴,擴展的速度很快,病株很快軟腐倒伏。


【2】菌核病


菌核病,許多蔬菜也深受其害。其主要症狀為:


靠地面的莖基部,先出現褐色的水漬狀病斑,逐漸向上蔓延並腐爛。發病的部位遍佈白色的絲狀物和黑色老鼠屎形狀大的菌核,病株葉片枯黃。


菌核病是越冬的菌核,在春天氣溫適宜時,通過風雨傳播到那些被傷害的植株,擴大漫延。特別是多雨、高溼、密度大的情況下更容易多發。


六、萵筍軟腐病一般的發病規律:


侵染萵筍的病菌,一般是以在病株上附著越冬或越聶的病菌菌核,在春季萌生出菌絲,從萵筍的根或者從萵筍莖基部侵入,逐漸從病部向上擴展蔓延。


在發病的植株倒伏之後,又通過病株與健株的接觸,傳染健株。


在病害擴展的進程中,茂盛的菌絲會產生大量菌核,由於翻耕土地,菌核落到土壤中,又成為來年發病的侵染源。


防治辦法:

1.選擇抗病的優良品種

2.蔬菜輪作

3.培育適齡壯苗

4.控制土壤溼度

5.合理安排密度

在初發病時用50%甲基硫菌靈、50%異菌脲、50%腐黴利、30%氧氯化銅懸浮劑500~1000倍液;


萵筍很好吃,是一盤綠色的美味。種植時,防治爛根很重要啊!


一生好人大司馬


農村種植的萵筍,爛根是什麼問題?如何解決?

你好,去年10月,我在自家的菜園地也種植了30株萵筍苗。可今年我去菜園子裡拿菜,卻看到萵筍苗黴根爛葉的情況。

一、萵筍爛根是核盤菌侵襲所致

那麼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問題?萵筍之所以會黴根爛葉主要有二個原因。一個是根腐病,另一個就是菌核病。

所謂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種叫核盤菌的侵襲所致,看上去萵筍根部會出現一個個似白色小珠一樣的白色菌體,從而使基部根系出現局部腐爛脫皮而死亡。核菌病是剝腳葉時傷到莖部,會出現褐色的水漬斑病,如不及時防治和處:,很快就會迅速向上漫延,從而導致整植株死亡。

二萵筍黴根爛葉如何解決

當你遇到萵筍爛根時,最好的解決辦法不要心疼,果斷地將病株連根撥起統一銷燬,不要隨著丟在地裡,這樣病菌會映及其他萵筍,嚴重的會導致絕收。另外及時用土辦法,將生石灰化開撒在地裡,防止病毒漫延,起到殺菌的作用。

其次,也可以採用藥物防治。用50%的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和25%地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混合進行噴施,將有效地控制萵筍根腐病的發生。

所以,我認為:萵筍爛根問題主要的原因是,受核盤菌的侵襲所致,從而產生根腐病和菌核病。解決的方法最好是果斷的將病株連根撥掉,然後運往別處銷燬,不要隨便丟在菜地裡。第二年再種植萵筍的話,千萬記著要換個地,不要老是種在一個地方,這樣會給病菌留下可乘之機。大家說這樣解決可以嗎?


老孃舅說事


萵苣、萵筍小核盤菌軟腐病主要分根腐和莖基腐兩種類型。根腐型根部被小核盤菌侵染後 , 在莖基部產生繁茂的白色菌絲 , 逐漸形成很多白色小顆粒 , 其上溢有水滴 , 後小顆粒變為黑色菌核 , 有時很多菌核連結成塊狀 , 根部腐爛 ; 莖基腐型主要侵染莖基 , 初莖基部發生病變 , 幼嫩萵苣染病 , 植株下部菌絲向上擴 , 速度快 , 病株迅速軟腐倒伏。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核附著在病株上越夏或越冬 , 翌春菌核萌發長出菌絲 , 從萵苣的根或莖基部侵入 , 病部向地上部擴展蔓延。病株倒伏後又通過病健株接觸傳染 , 在病害擴展過程中 , 繁茂的菌絲產生大量菌核 , 由於耕翻土地菌核落入土壤中 , 成為翌年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噴灑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7%可殺得可溼性微粒粉劑(500倍液)、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等藥物,注意在採收前3天需停止用藥。





農民三子表


萵苣、萵筍小核盤菌軟腐病主要分根腐和莖基腐兩種類型。根腐型根部被小核盤菌侵染後 , 在莖基部產生繁茂的白色菌絲 , 逐漸形成很多白色小顆粒 , 其上溢有水滴 , 後小顆粒變為黑色菌核 , 有時很多菌核連結成塊狀 , 根部腐爛 ; 莖基腐型主要侵染莖基 , 初莖基部發生病變 , 幼嫩萵苣染病 , 植株下部菌絲向上擴 , 速度快 , 病株迅速軟腐倒伏。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核附著在病株上越夏或越冬 , 翌春菌核萌發長出菌絲 , 從萵苣的根或莖基部侵入 , 病部向地上部擴展蔓延。病株倒伏後又通過病健株接觸傳染 , 在病害擴展過程中 , 繁茂的菌絲產生大量菌核 , 由於耕翻土地菌核落入土壤中 , 成為翌年初侵染源。

防治辦法: 實行水旱輪作或與其他蔬菜輪作。 國外報道的用細頂棍孢黴 (Sporidesmium sclerotivorum)能有效地抑制菌核病 , 可進一步示範推廣。 選用抗病品種。如紅葉萵筍、掛絲紅、紅皮圓葉等帶紅色較抗菌核病的品種及結球萵苣 : 萬利包心生菜、爽脆包心生菜 , 對小核盤菌也較抗病。

培育適齡壯苗 , 苗齡 6~8 片真葉為宜。 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每 667㎡ 施磷肥 7.5~1Okg, 鉀肥10~15 峙 , 植株開盤後開始追肥 , 也可噴灑 0.2%~0.5% 的複合肥或噴施植寶素 6000倍液增加抗病力。 帶土定植 , 提高蓋膜質量 , 使膜緊貼地面 , 避免雜草滋生。

適期使用黑色地膜覆蓋 , 將出土的子囊盤阻斷在膜下 , 使其得不到充足的散射光 , 大部分不能完成其發育過程 , 大幅度減少初侵染機率。及時摘除病葉或拔除病株深埋 , 並與化學防治相結合 , 但在高溫期要注意防止地膜吸熱灼苗 , 必要時可在膜上撒一層細土 , 或澆水降溫 , 或推遲定植期避免高溫為害。


菜小川


萵筍,是萵苣中能生成肉質嫩莖的變種,所以有時也稱萵苣,為1~2年生草本植物。萵筍的適應能力很強,春秋兩季或越冬種植皆可,主要以春季種植栽培為主,夏季收穫。萵筍主要以莖為食,其肉質鮮美,既可以生吃、涼拌,也可以炒食、醃製。萵筍中的無機鹽與維生素含量豐富,特別是含有較多的煙酸,具有一定的藥效,萵筍中還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鋅、鐵等,營養物質含量豐富。在農村廣泛種植,也是餐桌上常見的一種綠色蔬菜。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萵筍的生物學特性及對種植環境的要求,以便更容易找出爛根的原因,從而對症治療。

一、萵筍的生物學特性

萵筍,萵苣屬,是1~2年生草本植物,萵筍根系較淺,並且密實,多生長在20~25釐米的土壤中,隨著萵筍生長,莖漸漸增長膨大,花芽開始分展。萵筍頭部呈花序狀,花為黃色,通常約有20朵花,萵筍屬於自授粉植物,附有冠毛。萵筍原產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約公元5世紀傳入我國,在我國主要分佈在南方各地區。萵筍種子對發芽的條件要求不高,通常在5℃以上就可以成功發芽,假如溫度在15~20℃之間,萵筍種子只用3~5天就可以發芽,但要是氣溫高於30℃,萵筍種子則不會發芽。萵筍苗期最適宜的溫度為12~20℃,假如白天溫度高於24℃,夜晚溫度也在20℃以上,很容易導致萵筍未成熟就抽薹。

二、萵筍對種植環境的要求

(一) 溫度 萵筍屬於半耐寒的蔬菜,性喜涼,忌高溫,種子在5℃左右即可慢慢發芽,而以14~20℃最快,通常只需3~5天,溫度在30℃以上發芽就會受阻。幼苗生長適溫為12~20℃、莖葉生長溫度在12~18℃之間最好。所以,如果在高溫季節播種,應該經低溫處理或通過涼水浸種來催芽。萵筍營養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2~20℃,日間15~20℃、夜間10~15℃最適宜,易獲優質高產的蔬菜。溫度在0℃以下容易受凍害。

(二) 光照 萵筍屬於長日照作物,在長日照條件下,生長髮育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早熟品種對日照條件最為敏感。萵筍在生長期間日照充足,則植株生長健壯,葉子大、肉莖粗。

(三) 水分 萵筍根系分佈較淺,葉片大而薄,消耗水分較多,既不耐旱也不耐澇。有句農諺形容萵筍“澇了竄,旱了竄”,表明萵筍對水分的要求很嚴格。幼苗期要保持土壤的溼潤,發棵期視情況適當控制土壤溼度,促進根系的生長髮育,莖部肥大期不能出現缺水的狀況,採收前要適當的減少水分,水分過多容易使萵筍開裂,影響收穫。

(四) 土壤 萵筍的生長喜歡土質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偏微酸的壤土或沙壤土,需氧量比較高,種植前要施腐熟的農家肥,對氮磷鉀三元素的要求主要以氮肥為主,也需增施適量的磷肥與鉀肥。

根據題主的描述,可能是由栽培措施不當或者環境因素導致的爛根,也可能是種植中常見的軟腐病。軟腐病又稱腐爛病,是萵筍常見的一種病害,各種植區都有發生,一般在萵筍生長的中後期發病,可造成根部腐爛,發病率可達30%以上,嚴重影響產量。接下來咱就來詳細的介紹下萵筍軟腐病的病原、侵染循環、流行規律、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三、萵筍軟腐病

(一)萵筍軟腐病病原

萵筍軟腐病除侵害萵筍外,還能危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蘆科的作物。其病原菌是胡蘿蔔軟腐歐氏桿菌胡蘿蔔軟腐致病型,屬於細菌,菌體呈短桿狀,周生鞭毛2~8根,沒有莢膜,不生成芽孢,革蘭氏染色反應呈陰性。

(二)萵筍軟腐病侵染循環

萵筍軟腐病的致病菌可以隨病殘體在未腐熟的農家肥或土壤中越冬,這種病原菌是下一茬農作物發病的初侵染菌源。在作物生長的季節,殘留在土壤中的病原菌可從幼芽和根毛進行多次的再侵染。除此之外,病原菌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如昆蟲傳播病菌、灌溉水傳染、雨水傳染、土壤及肥料等由自然裂口或傷口侵入,引起軟腐發病。帶菌植株在採收後可以繼續發病,並傳染健康的植株,可導致萵筍貯藏期腐爛發生。

(三)萵筍軟腐病流行規律

萵筍軟腐病的發生與流行與氣候、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密切相關。氣候環境,病菌喜高溫與高溼的條件,溫度在25~30℃,環境相對溼度大於90%,病害容易侵染、發生。雨水多、土壤溼度大的環境非常適合病原細菌繁衍。需要注意的是,當雨點降落到寄主發病的部位時,會帶著病菌向外飛濺,直接將軟腐病的病原菌傳播到外界。栽培管理,軟腐病病原菌寄主種類非常多,可在不同的寄主之間不停的危害。田間操作不當和昆蟲取食會使作物表面形成傷口,這些傷口是軟腐病細菌侵入的重要通道。除此之外,地勢低窪的田間易積水,發病較重;種植前茬為十字花科、茄科、葫蘆科等作物的地塊發病也很重;若病田連作,軟腐病發病會逐年加重。

(四)萵筍軟腐病危害症狀

萵筍軟腐病主要為害萵筍的肉質莖或根莖部。根莖部染病,根莖的基部變為淺褐色,之後漸漸軟化腐敗,病情嚴重的時候可深入根髓部,至全株萎蔫,病部滲出黏液,散發出臭味,最後根莖部腐爛死亡。還有一種發病症狀是萵筍病情由內向外發展,病原菌從菜心的基部侵入植株引起發病,而植株整體生長正常,然後心葉由內而外逐漸腐爛發展,充滿黃色的粘稠液,發病株從地裡一拔就起,溼度大的時候腐爛併發出惡臭。

(五)萵筍軟腐病防治

萵筍軟腐病的防治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具體來說,

1、農業防治

發病重的地區或重病田應該與非十字花科、茄科、葫蘆科等寄主作物實行2~3年輪作;地勢低窪的田塊應採用壟作或高畦栽培,切忌大水漫灌,病害高發期尤其要注意少澆水;不要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施用化學肥料時應避免燒根,可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田間操作時應儘量避免對萵筍造成傷口;發現發病株要及時的拔除,集中燒燬;萵筍收穫後要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每畝施75~100公斤熟石灰,再加入碎稻草或麥秸進行深翻,接著灌水覆膜;貯運期也要注意殺菌,通風降溫。

2、化學防治

萵筍種植成活後要噴施波爾多液,硫酸銅、生石灰、水的比例為1:1∶300,隔一週再噴一次;雨後或澆水後要及時清溝排漬,增施0.2%的磷酸二氫鉀、硼肥等,提高萵筍的抗逆性;發病初期,噴灑30%的氧氯化銅懸浮劑800~1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600倍液,或25%葉枯唑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溼性微粒粉劑400~600倍液,施藥應均勻周到,視病情連續防治,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總結】

萵筍出現爛根不論病情輕重都應立即拔除,進行銷燬,並對拔掉苗子的地方用波爾多液進行殺菌處理,也要對整個田間噴施波爾多液;發病的地方要噴施對應的藥劑進行治療;田間操作時要小心細緻,避免病原菌的感染範圍擴大;收穫後要對田地進行全面殺菌,深翻;同時要避免連作。

我是農民子弟王博,獲取更多種植與植保方面的文章請關注我,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如您有任何意見或建議,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我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

農民子弟王博


萵筍,也叫萵苣,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具體傳入國內的時間,目前主流的說法是漢代,依據是東晉時期的葛洪所著的《肘後方》。由此可見,萵筍在國內人工栽培的時間很久遠了,不下2000年。所以,針對萵筍根部腐爛的問題,依靠古代至今積累下來的豐富種植經驗,弄清楚它並不是難事。

萵筍以肉質嫩莖為食,根部腐爛會影響到地上莖,影響食用價值,甚至失去商品性能,給於大規模種植的農戶帶來經濟損失。所以,對萵筍根部腐爛的問題,我們應該引起重視。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分析。



◆持續的陰雨天氣導致萵筍爛根

萵筍種植最害怕的是遭遇持續的陰雨天氣,素有"江南菜香"的江西樂平市於2015年的時候就因此帶來了經濟損失,萵筍大面積爛根,這讓菜農們倍感失落。 持續的陰雨天氣,帶來低溫、高溼、缺乏光照的不利環境,並出現溼漬害,根部呼吸受阻,不僅導致萵筍生長緩慢,更是會誘發根部腐爛的問題。

對此,建議採取如下應對措施。

㈠及時清溝排漬,並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及時追肥,促進萵筍恢復生長。

㈡建設蔬菜大棚,以遮擋雨水進入菜地,避免土壤溼度過高。同時,還可以調節溫度,以滿足萵筍生長對溫度的要求,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2~20℃。

㈢根據萵筍爛根的程度採取補救措施。萵筍根部腐爛,如果是主根腐爛,恢復非常困難,就沒有必要去補救了,可拔掉了。如果主根沒有爛,僅是須根有問題,那麼還可以挽救,採取措施促進新根長出。建議通過適當施入磷鉀肥和鈣肥來達到目的。



◆使用了不合格的農藥導致萵筍爛根

萵筍在種植管理的過程之中,也會遭遇各類的病蟲害,比如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病毒病、霜黴病、軟腐病、黑斑病等,還有蚜蟲、煙粉蝨、小菜蛾等常見蟲害。

遇到病蟲害,菜農不可能無動於衷,任由其情況惡化,而是要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噴施農藥是當下防治病蟲害的主流方法。 噴施農藥要達到效果,就必須要做好兩點,一是,選對農藥;二是,正確使用。

其中,第一點做不到位,就容易造成萵筍根本腐爛的後果。類似的事情也曾經在餘山發生過,19畝萵筍的種植戶購買了3種不合格的農藥,噴施之後不久便出現了爛根的現象。 對此,萵筍種植戶應當在農藥的選擇上仔細謹慎,避免不合格農藥導致萵筍爛根問題發生。建議如下:

㈠根據萵筍病蟲害的防治對象,選用對口農藥,合適的農藥類型或者劑型。

㈡查看農藥的"三證號",包括登記證號,用LS+編號或者PD+編號表示;農藥生產許可證號,用XK+編號或者HNP+編號表示;農藥產品標準號,用GBXX(國標)、HBXX(行標)、Q/XXX(企標)表示。

㈢查看農藥三證是否齊全,並登錄中國農藥信息網進行核對。

㈣查看農藥生產廠家以及聯繫地址,正規廠家都規範負責,會在產品的標籤上寫上詳細的廠家名稱、地址、郵政編碼以及聯繫電話等。如果發現農藥標籤上沒有這些信息,則要謹慎購買。

㈤查看農藥外觀包裝,正規合格的農藥包括應該是完整,瓶蓋緊密。再看農藥標籤,應該是完整無損、圖文規範和清晰的。最後查看農藥本身,粉劑的應該是疏鬆粉末,沒有結塊的;而乳劑應該是無懸浮物,沒有沉澱物的。



◆感染軟腐病導致萵苣根部腐爛

軟腐病,又稱為水爛,是萵苣最為常見的一種病害,主要危害根莖部或者肉質莖。受害的根莖部,先變為淺褐色,並逐漸的軟化腐敗,隨著病情加重,可導致根髓部位腐爛。受害的肉質莖,發病初期呈現水浸狀斑,顏色變得深綠,再變為褐色,然後迅速腐化。

㈠萵筍軟腐病發病原因

萵筍軟腐病是感染胡蘿蔔軟腐歐氏桿菌所致。該病菌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之中越冬,到了第二年,隨著溫度的上升(發病最適宜溫度在25~30℃),雨水增多,病菌開始活動起來,並藉助雨水飛濺、水流以及昆蟲活動等媒介進行傳播浸染,主要通過傷口侵入萵筍。

㈡萵筍軟腐病重災區

連作田塊、低窪易積水的地方以及高溫高溼的地塊。這些地方能夠提供最適合病菌生長的環境,所以往往發病較重,屬於重災區。

㈢萵筍軟腐病發病期

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為流行期。

㈣萵筍軟腐病的防治措施

①實行輪作制度。萵筍屬於十字花科作物,可與辣椒、西紅柿、茄子等茄科植物或者黃瓜、絲瓜和甜瓜等葫蘆科植物交替輪作2~3年。

②重災區的防治。對於低窪地帶和高溫高溼易發病的地塊,建議採取:

一是,雨季要及時排水,避免積澇,並在雨後天晴之時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硼肥等肥料,增強植株抗逆能力;

二是,修剪老葉、弱葉,增強通風透光性,以降低溼度;

三是,在進入病害流行期,也就是每年的10~11月份,控制澆水。

③增施肥料,增強萵筍植株抗病能力。當萵筍植株高達30CM的時候,可以每畝施入60斤的氮磷鉀複合肥,再搭配施入80斤生物菌肥以及60斤左右的磷酸二氫鉀。先是把所有的肥料充分均勻混合之後,撒施在萵筍植株根部周圍的土壤之中,再覆蓋一層8~10CM厚的泥土即可。

④萵筍軟腐病發病初期的治療措施。在發病初期,建議噴施77%可殺得可溼性微粒粉劑500倍液或者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等藥劑,每隔一個星期或者10天就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需要提醒兩點,一是農藥選擇要謹慎,選購正規的合格的產品;二是,使用時,嚴格按照說明進行,而且只噴射近萵筍底部的部分即可。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萵筍爛根主要是持續陰雨天氣、使用不合格的農藥以及軟腐病這三大因素導致的。具體的解決方法,我們也給出了建議。除了爛根之外,萵筍還有爛尖、爛葉、爛莖等問題,也需要種植戶多加註意。



◆萵筍爛尖、爛葉、爛莖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㈠萵筍爛尖,就是萵筍頂部新長出來的葉子變得焦枯,原因主要是缺鈣造成的。所以,解決的方法應該及時補鈣。

①萵筍出現爛尖的問題之後,建議控制氮鉀肥使用量。因為氮鉀肥過多容易與鈣產生拮抗,影響到萵筍對該鈣的吸收和運轉。

②採取葉面噴施補鈣的方法,就是選用濃度在0.1%~0.2%的過磷酸鈣兌水噴施葉面,每隔半個月就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4次即可。

③預防萵筍缺鈣的方法,與其缺了再補鈣,還不如提前預防,避免損失。建議在施用基肥的時候,每畝搭配施入60~90斤的過磷酸鈣。

㈡萵筍爛葉,很有可能是葉焦病(細菌葉緣壞死病)導致的。該病害發病率在50%~80%之間,可種植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受害的萵筍,發病初期,先是在嫩葉尖部呈水漬狀,退綠變軟,捲曲,葉脈也壞死變黑。隨著病程深入,葉子外側或者新長出葉子邊緣變褐色壞死,葉肉褶皺,葉片不舒展,不發棵。

①病因,主要是低溫高溼的氣候以及氮肥施用過多、田間透風透光性差導致的。

②防治措施

一是,搭建大棚,調節好萵筍生長溫度,確保白天溫度不高於18℃,夜間控制在10℃上下;

二是,合理使用氮肥,補施鈣肥,避免氮肥過量;

三是,確保萵筍根部溼度不宜過大,雨季排水,平時澆灌適量。同時,去掉老弱病殘葉子,增強菜地通風、透光性;四是,在發病初期,可以噴施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一個星期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

㈢萵筍爛莖,主要是由於莖腐病造成的,病菌隱藏在殘體上順利越冬之後,通過灌溉和耕作進行傳播。通常,高溫高溼,容易積水的地方最容易發病,而且容易形成重災區。

①萵苣莖腐病的症狀。

受害的萵苣,先是從莖基部葉柄處開始發病,出現褐色壞死的病斑,隨後擴展到整個葉柄,並漏出深褐色的汁液,葉片也跟著腐爛。隨著病程深入,莖部也遭受病害,變褐色,腐爛掉了。

②萵苣莖腐病的防治措施

一是,在前茬採收之後,清除病殘體,儘可能減少病菌源;

二是,種植之前,翻耕土地,徹底清園,通過陽光暴曬殺菌消毒或者施入消毒劑,幫助土壤殺菌;

三是,實行輪作制度,與水稻輪作;

四是,勤於巡園,對低窪地帶或者高溫高溼地塊進行處理,排水或者增強通風透光性;四是,發現受害的植株,可立即拔除處理掉。

通過以上對萵筍爛根、爛葉、爛尖和爛莖四個問題的分析之後,我們發現了一些共同之處,誘發腐爛問題的原因根高溫、高溼的氣候環境以及越冬的病菌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提醒種植戶在種植萵筍的過程之中,就要特別注意,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以免帶來了損失才想著彌補,為遲已晚了。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你好,我是小鬧鐘,農村種植的萵筍爛根是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呢?我從以下幾方面回答一下,給予參考。



萵筍腐爛分為根部腐爛和莖部腐爛,你說的根部腐爛可能就是軟腐病,主要是根部被小核盤菌感染後造成的。



解決方法:在發病的初始階段,我們可以噴灑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7%可殺得可溶性微粒粉劑(500倍液)、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等藥物即可。要在中後期施肥,施用調和好的複合肥進行順壟交肥水。但要注意別人為造成根部損壞。



以上就是萵筍爛根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有不明白的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


小鬧鐘的快樂生活


您好。

萵筍爛根一般是因為患有軟腐病等病害所導致的。

防治方法:

1、在發病初期噴灑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

2、77%可殺得可溼性微粒粉劑(500倍液)、

2、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等藥物。

注意在採收前3天需停止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