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了108名梁山好汉,您觉得施耐庵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

履和斋


施耐庵塑造的108好汉中,若论相貌最英俊,行为最洒脱的,当属浪子燕青。那么在《水浒传》中,浪子燕青并不是施耐庵着墨最多的好汉,相比武松、林冲等,浪子燕青的描写可以说非常少。另外浪子燕青出场也比较晚,到第六十一回才出场,此时《水浒传》已经过半了。但是既然如此,为何又说浪子燕青是施耐庵最喜欢的梁山好汉呢?其中根据就是两首诗,一首是浪子燕青写的诗,一首是施耐庵自己写的诗。这两首诗互为对照,而且背后的思想追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足以证明浪子燕青虽然描写不多,但是却是施耐庵内心深处最喜欢的一个梁山好汉。我们且来看诗。

先看浪子燕青写的诗。话说当时浪子燕青跟着宋江征伐方腊,最终取得胜利后,准备班师回朝接受朝廷的封赏。浪子燕青来拜见自己的旧主卢俊义,此时的卢俊义已经是梁山大军的第二号人物,在征伐方腊的战争中也立下了赫赫战功。浪子燕青来建议卢俊义和自己一起离开这里,隐姓埋名,然后找个僻静处,以终天年。但是卢俊义拒绝了燕青的建议。那么不管卢俊义是贪慕功名,还是不甘寂寞,总之燕青的劝说失败后,就打算自己离开,但是为了礼节性问题,他给作为梁山老大的宋江留了一封信,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附了一首诗:

燕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那么这四句诗把燕青的人生追求已经说得十分明白了,接着我们来施耐庵的情况,施耐庵早年也很有才华,36岁曾与刘伯温同年中进士,但是施耐庵做了三年官后就辞官回家去了。根据野史记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曾聘请施耐庵来做自己的军师,但是张士诚降元后,施耐庵就辞官来到江阴祝塘东林庵,但是后来朱元璋率军攻打平江,江阴也跟着受到战争的影响,于是施耐庵就给好友顾逖写信,准备去他那里隐居。施耐庵信中说完了事情后,也附了一首诗:

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好住家。

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

此诗中表露出了施耐庵渴望归隐、安度人生的愿望。施耐庵的好友非常欢迎他的到来,后来施耐庵也如约前往,并在兴化隐居余生,安心写完了《水浒传》。那么根据施耐庵的这一人生轨迹,跟浪子燕青是何其像啊!






那年青春往事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在《宋史》以及其他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一支以宋江为首领、共有36个头领的武装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军官莫敢撄其锋”,最后被张叔夜伏击而降。宋江起义虽然失败,但其影响深入民间。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角色堪称完美,也是最受施耐庵先生宠爱的一个人,相信也是大家最喜欢的人,他就是鲁智深。

鲁智深的开篇就是在为当时的社会打抱不平,也写出了这个人的光明磊落,为人豪爽的一面。

开篇就写的是有一天他请史进吃饭,不想遇到了金翠莲,得知金翠莲的状况后,不光给她凑钱,而且还去替她教训那个杀猪的郑屠,还护送金翠莲和她父亲离开。当不小心打死了郑屠后,鲁智深果断的放弃了自己做公务员的身份。等到鲁智深再次遇到了金翠莲父女,就到了五台山出家,师傅是智真长老。这段当真是写出了大家的向往,好人有好报。

鲁智深在离开了五台山后来到了大相国寺,偶然间遇到了林冲,得知了林冲的经历和身份后便与林冲结为兄弟,此处可见鲁智深不仅为人豪爽,在林冲受难的时候还能与他结为兄弟。

到后来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时候,那两个小吏问鲁智深是哪来的,鲁智深却回答说:“怎么,还想打听洒家以后报复不成?"等到他护送完林冲走了以后,林冲却说了一句:”他就是东京大相国寺倒把垂杨柳的鲁智深。“我们先不管林冲这句话是不是有意的,但这句话确实是出卖了鲁智深,因为鲁智深回去后没多久就离开了大相国寺。到鲁智深上了梁山以后,他对林冲的称呼就已经变了,从兄弟相称变成了林教头,可见鲁智深虽然爱助人为乐,但他也不是一个傻子,表面上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他心知肚明。

鲁智深最后归隐杭州六和寺,听到钱塘江滚滚潮水响声,便问其他僧人“何谓潮信?”僧人告诉他,“潮信,即潮,只是因其来时有定时,决不失约,非常讲信用,谓之潮信。”听到这句话后,鲁智深随后就圆寂了。

奇妙的是鲁智深的师傅智真长老曾告诉过他十六个字:”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逢夏而擒,指的是鲁智深在万松林里,活捉了个方腊手下头号大将夏侯成。

遇腊而执,即鲁智深生擒方腊。从这他抓住这两人的身份上看,鲁智深是瓦解方腊集团的最重要力量。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便是鲁智深的结局,在当时的社会鲁智深能有这个结局已经是非常的好了。

从头到尾,水浒传对鲁智深一生的描写都很完美,与其他人不同,他压根没就有什么污点


大圣影视厅


个人最喜欢九纹龙史进,年轻俊朗,侠义心肠。

史进和鲁智深算是梁山108位好汉中为数不多的侠义之人,其实所谓梁山好汉大多都是江湖上地痞无赖,或者像李逵这种杀人如麻的暴徒,再或者如关胜一般朝廷军官被迫上山,《水浒传》作为古典武侠小说,实际上108位好汉大多算是快意恩仇,不太符合现代武侠小说的侠义定位,而全书中唯独史进和鲁智深刻画的最为符合现代侠义精神的人物。

看看鲁智深是为何犯罪,他是为了素不相识的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才落了人命案被迫落草为寇,不然人家鲁智深可是正经的军官。为了素不相识的女子,不图钱财不图美色,鲁智深纯粹是为了道义,为了打抱不平,这是一种纯粹大无畏的侠义精神。

史进是冲着朱武、杨春、陈达三人的情义精神,他最初是想保境安民,后来被朱武的兄弟情义精神所感动,与朱武、杨春、陈达结为好兄弟,为了他们舍弃了诺大家业沦为草寇。

再说史进第二次进监狱是为何,他是为了素不相识的王画匠,因为王画匠的女儿长得漂亮被本州贺太守强行霸占,这个贺太守还把王画匠发配充军,结果王画匠充军途中路过史进的山头被史进所救,史进知道这件事之后,义愤填膺的单枪匹马就去州里刺杀贺太守,最终失败被抓,后来获梁山营救才促成了梁山聚义。

从这里可以看出史进是和鲁智深一样,都是没有任何目的,单纯为了道义,这是一种侠义精神,可能我自幼比较喜欢金庸小说,所以更加欣赏现代武侠的侠义精神,所以对史进这个人物非常喜爱。

其实整个梁山上史进和鲁智深算是比较具有现代侠义精神的人物,还有武松算半个,在书中武松虽然恩怨分明,但是他快意恩仇,在血溅鸳鸯楼的时候杀得无辜太多了,不过看书看到这段确实很过瘾。

其实历史上武松才是真正的侠士,历史上的武松也是北宋时代的人,他是杭州府提辖,新任杭州知府蔡鋆是北宋时期著名奸臣蔡京之子,在任杭州府期间横征暴敛,贪腐无度,引得百姓民怨沸腾,武松为了替杭州百姓伸张道义,持利刃趁蔡鋆出游时将他刺死,最后武松被杭州官差抓住,被蔡京派人杀害在杭州府监牢之中。

后来杭州百姓为了纪念武松,为他在西湖建立了墓碑,现今西湖西泠桥畔还矗立着宋义士武松之墓。


小岛知风




渔樵之人W


在施耐庵的《水浒传》里面为我们描写了108个英雄,最出名的自然是宋江、晁盖、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人。不过在整个《水浒传》中我最欣赏的只有鲁智深一个!因为鲁智深是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真英雄,他不像其他好汉那样巴结宋江,也不像他们仇视女性,滥杀无辜,而是秉着菩萨心肠面对这个冷酷的世界。在梁山好汉里面滥杀无辜已经不是贬义词而是成了所谓的好汉行径,比如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在十字坡开黑店,将过往客商灌醉杀死做成包子卖,这简直就是丧心病狂,这算是哪门子好汉?是冷血的魔鬼,还有黑旋风李逵一旦打起架来杀红了眼,只要看见人就会用斧子砍死,比如那次劫法场救宋江,砍死了多少无辜的老百姓?而且最不齿的是李逵竟然杀死了一个四岁的小孩子,残忍的将孩子劈成两半,在李逵心里他可有一丝愧疚,在他身上还有最基本的人性吗?

即使是打虎英雄武松也有滥杀无辜的时候,在蜈蚣岭杀飞天道人就算了,他在鸳鸯楼杀死蒋门神和张团练以及张都监也就算了,为何要杀死无辜的马夫和养娘玉兰和小丫鬟,张团练的夫人和女眷没有得罪他吧?也许在武松眼里,他们只是用来出气的吧!所以说这些所谓的好汉其实本质上就是流氓杀人犯,而鲁智深和他们不一样,鲁智深救金翠莲是打抱不平,打死镇关西是失手并非有意杀人,而且鲁智深即使后来上了梁山也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度,不会像吴用、李逵和卢俊义、朱贵那样巴结宋江,最多是喊宋江一声阿哥,不会下跪磕头拍宋江的马屁!而且他从来没有故意杀害无辜,正如毛主席所说“为人民服务”的才是真英雄,鲁智深一生打抱不平,锄强扶弱,他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




赵剪刀


《水浒传》施耐庵最喜欢的人是宋江。

我看很多人说施耐庵最喜欢的人是鲁智深,也有人说是武松,还有人说是林冲等等。大家说的看似很有道理,实则有两个点忽略了:

一是,脱离了小说当时环境谈问题。这个尤其是金圣叹,一生著作等身,文坛俊才,他要借水浒达到他内心独立,抗争,激愤,无奈的命运寄托宣泄,因此较多的以自身理解,来看待水浒传的人物。这个对后世很多人评判水浒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说“误导”了大家对人物,小说本身的看法一点也不为过。看看这个回答,有多少人是赞同施耐庵最喜欢鲁达的,就可见一斑。

二是,施耐庵生活在明代,写的是宋代事情,他自身固然有一些传奇经历,也具备一定的个性,甚至是也幻想着那有些许的反抗豪气,但是终归不能作为主流。主流的观点和思维,最终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那么,中国文化,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就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主导,尤其是经过宋代发扬光大,总结起来就是“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所谓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整部水浒,重点谈的也是儒家文化,也是三纲五常。其中,对忠,义更是推崇备至。而忠就是践行三纲的实践,义就是践行五常的实践。所以,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就可以印证这一点。

再回过头来,看看题主的这个问题。施耐庵最喜欢谁?

很显然,谁能最忠实的体现水浒传传达的主旨,谁就是施耐庵最喜欢的人。显然,鲁达,武松,林冲之流,是无法完全传递这个主旨的,能完美体现这个主旨的只有宋江。您说,施耐庵最喜欢的人不是宋江,还有其他选择吗?


左岸桥西


施耐庵塑造的108好汉中,若论相貌最英俊,行为最洒脱的,当属浪子燕青。那么在《水浒传》中,浪子燕青并不是施耐庵着墨最多的好汉,相比武松、林冲等,浪子燕青的描写可以说非常少。另外浪子燕青出场也比较晚,到第六十一回才出场,此时《水浒传》已经过半了。但是既然如此,为何又说浪子燕青是施耐庵最喜欢的梁山好汉呢?其中根据就是两首诗,一首是浪子燕青写的诗,一首是施耐庵自己写的诗。这两首诗互为对照,而且背后的思想追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足以证明浪子燕青虽然描写不多,但是却是施耐庵内心深处最喜欢的一个梁山好汉。我们且来看诗。

先看浪子燕青写的诗。话说当时浪子燕青跟着宋江征伐方腊,最终取得胜利后,准备班师回朝接受朝廷的封赏。浪子燕青来拜见自己的旧主卢俊义,此时的卢俊义已经是梁山大军的第二号人物,在征伐方腊的战争中也立下了赫赫战功。浪子燕青来建议卢俊义和自己一起离开这里,隐姓埋名,然后找个僻静处,以终天年。但是卢俊义拒绝了燕青的建议。那么不管卢俊义是贪慕功名,还是不甘寂寞,总之燕青的劝说失败后,就打算自己离开,但是为了礼节性问题,他给作为梁山老大的宋江留了一封信,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附了一首诗:

燕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那么这四句诗把燕青的人生追求已经说得十分明白了,接着我们来施耐庵的情况,施耐庵早年也很有才华,36岁曾与刘伯温同年中进士,但是施耐庵做了三年官后就辞官回家去了。根据野史记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曾聘请施耐庵来做自己的军师,但是张士诚降元后,施耐庵就辞官来到江阴祝塘东林庵,但是后来朱元璋率军攻打平江,江阴也跟着受到战争的影响,于是施耐庵就给好友顾逖写信,准备去他那里隐居。施耐庵信中说完了事情后,也附了一首诗:

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好住家。

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

此诗中表露出了施耐庵渴望归隐、安度人生的愿望。施耐庵的好友非常欢迎他的到来,后来施耐庵也如约前往,并在兴化隐居余生,安心写完了《水浒传》。那么根据施耐庵的这一人生轨迹,跟浪子燕青是何其像啊!



龙门影视


答: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了108名梁山好汉,我觉得施耐庵最喜欢的英雄是:武松。因为:

一、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从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中,武松出场开始,到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就武松的描写便有十个回合,这便是《水浒传》中有名的“武十回”。在施耐庵《水浒传》众英雄的描写中,仅有武松一人。

二、在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中,描写打虎英雄的有好几位,不过能真正称得上打虎英雄的,只有武松。

三、武松是施耐庵先生笔下描写的梁山众多英雄的化身,在武松身上也可以看到多位梁山英雄的影子。

四、在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中,武松在经历了无数的刀光剑影与血雨腥风后,最还终获得长寿和善终,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施耐庵先生对“武松”这个人物的喜爱和理想主义情怀。

根据以上四点,我觉得在《水浒传》中,施耐庵最喜欢的英雄是:武松。

施耐庵,生于元贞二年(1296年)——卒于洪武三年(1370年)(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盐城......小说家,代表作品:《水浒传》。

一、虽然在《水浒传》中,粱山泊的英雄好汉很多,例如有:梁山五虎将中的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还有武松、鲁智深、卢俊义、杨志、张清等,他们个个都是武艺高强的,但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用十个回合来对“武松”这个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这样的篇幅和长度,是在武松前面出场的两个重量级人物,鲁智深(6回)、林冲(5回)描写篇幅的总和。这样深入细致的描写和篇幅与长度,在施耐庵对《水浒传》众英雄的描写中,仅有武松一人。

二、在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里,描写的几位打虎英雄中,只有武松才能真正称得上打虎英雄。

且看《水浒传》原著里(第22回),景阳岗武松打虎的描写:“.....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大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山冈也动,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答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着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打虎,体现的只有一个字:打,赤手空拳的打。危险系数最高,武松当时醉酒不说,除了双拳,只带了一根短木棒(梢棒,而且还打折了,根本没用),并且武松遇到的还是饿虎,由此可见,武松打虎的难度有多大。武松打虎是水浒一书,甚至是中国古典名著中,极少有描写虎的凶猛文字。武松打虎的描写充满了惊险与刺激,施耐庵为什么要这样写,就是为了要突出武松与老虎拚搏的超强能力。

李逵打虎,是因为母亲被老虎吃掉,他在震怒之下,追寻到老虎踪迹,出其不意地杀死了一公、一母和两只小虎,共计杀了四只老虎。李逵打虎,体现出的是一个字:杀,出其不意地杀。比起武松打虎来,危险系数小多了,因为一是地形对李逵有利,可以躲闪;二是李逵使用的兵器有:朴刀、腰刀。长短兵器齐全,远近皆可攻、防;三是因为李逵并没有醉酒,且因老娘刚被虎吃掉,心中愤怒无比。心理、体力占优势。

解珍、解宝是专业的猎户,兄弟二人都会使用钢叉,又擅长穿山越岭的捕兔逐鹿,更能上山擒虎,是登州第一号猎户。所以他们打虎的方式是提前设窝弓(猎人用以捕兽的伏弩),两人躲在树上或远处,坐等老虎上钩、中箭。打虎数量是一只。打中了更好,打不中也无妨。两人打虎其实是为了生活,没有必要冒死与虎正面搏斗。比起武松和李逵打虎来,危险系数自然是最小的了。

至于“打虎将”李忠,不过是江湖人士对其的戏称而已,未见打虎事迹。因此,李忠不能列入打虎英雄之列,只是逗你乐而已。所以,在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里,只有武松才能真正称得上打虎英雄。

三、武松是施耐庵先生笔下描写的梁山众多英雄的化身,在武松身上也可以看到多位梁山英雄的影子。

武松是《水浒传》里的:宋江、鲁智深、石秀、林冲、李逵等,这些众多英雄的化身。

在武松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梁山其他几位英雄的影子。例如:在武松身上,可以看到宋江的影子:宋江杀人县令袒护,武松杀人县令也照顾;宋江发配江州,武松发配孟州;宋江误入李立开的黑店,武松遇上孙二娘开的黑店;宋江浔阳楼墙上题诗,武松鸳鸯楼墙上题字......。

例如:在武松身上,可以看到鲁智深的影子: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瓦罐寺试禅杖,武松蜈蚣岭试戒刀;鲁智深在桃花山踏扁金银酒器,武松在鸳鸯楼同样踏扁金银酒器.....。例如:在武松身上,可以看到石秀的影子:石秀杀嫂,武松也杀嫂;石秀智杀裴如海,武松斗杀西门庆.......。例如:在武松身上,可以看到林冲的影子:林冲误入白虎堂,武松误入后花园;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大闹飞云浦;林冲打柴进庄客,武松打孔亮;林冲雪夜上梁山,武松寒冬上二龙山.....。例如:在武松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李逵的影子:李逵血洗扈家庄,武松血溅鸳鸯楼;

李逵沂岭杀虎,武松景阳冈打虎;李逵坚决反对招安,武松也坚决反对招安等等。

四、在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中,武松在经历了无数的刀光剑影与血雨腥风后,最还终获得长寿和善终,充分体现了施耐庵先生对“武松”这个人物的喜爱和理想主义的情怀。

施耐庵先生在《水浒传》中,从第二十二回武松出场开始对人物的重点描写有: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攻打大名府,直到武松受招安后,参与了征辽国、平定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

由此来看,施耐庵先生对“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确是偏爱有加的,不仅在出场的篇幅上照顾有加,对“武松”的故事,也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对“武松”的结局也安排得相当圆满——在梁山的一百单八将中,武松大约是最高寿的一个,活了八十岁,并且是在杭州六和寺善终。

尽管在《水浒传》中,武松不是最先出场的人物,也不是梁山的杠把子,但武松无疑是施耐庵浓墨重彩描绘的英雄人物。据此,我觉得武松是施耐庵先生在《水浒传》中最喜欢的英雄。


张舒杂谈生活百科


按水浒资深铁粉金圣叹大爷的评价,如果人分九等,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吴用几个人都称得上是上上人物,那这几个人物,最讨作者施耐庵喜欢的是谁呢,答案是鲁智深。这么说有什么凭据吗,我们可以先看看几个人的结局,林冲瘫了,吴用吊了,武松断了一条胳膊,李逵被一杯毒酒送了命,数人中只有鲁智深得以善终,全身而退,修得正果。

那我们就进一步分析,同为英雄好汉,相较之下,为什么鲁智深更能深得作者喜欢。鲁智深这人不贪,拿得起,放得下,为了救金翠莲于水火之中,三拳打死镇关西,惹出人命,被迫远走他乡,流落五台做了和尚,放弃原有的官职,地位,收入等等,甚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成了一个浪迹天涯的逃犯,代价不可谓不大,可他事后没有丝毫抱怨,不怨天,不尤人。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放不下,放不下自己的衣食官禄,放不下自己的性命,处处小心,不敢得罪侵犯了自己老婆的高衙内,照金大爷的说法,这是一个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但斫削了不少生命元气的人。



武松,大英雄,景阳冈上老虎杀得,一身胆气,家中嫂嫂杀得,只为兄弟情深,为冤死的哥哥报仇雪恨。景阳冈打虎虽说英勇,可是有担心走下岗去遭众人耻笑的成分在,在乎名声。后来受施恩邀请,醉打蒋门神,并非是因为蒋门神十恶不赦,欺负了孤儿寡母,施恩和蒋门神本来是混社会的黑吃黑,武松之所以帮施恩,是因为受了施恩施的恩,恩将恩报,为的是恩,这和鲁智深的为了义相比就低了一格。为了恩,是因为你帮了我,说到底还是有为自己的成分在,为了义,则纯粹是一种精神,一种社会的公义,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

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的人物,可他的斧头下也有不少冤魂,劫法场时杀得兴起,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抡起板斧杀无赦,朱仝看护的小衙内也成了他的斧下之鬼,无辜儿童命丧黄泉,究竟是谁之过,李逵难辞其咎。忠于领导是李逵的长处,可因为一个忠字就干了龌龊勾当而不自耻,是其短处,这种事,鲁智深是万万做不来的。

吴用,宋江拉卢俊义入伙,拉朱仝入伙,做了不少缺德昧心的事,吴用作为军师,二把手,出谋划策,难逃天谴。鲁智深虽说一生杀人放火,可他是以恶治恶,为的是一片净土,芸芸众生。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鲁智深的定评很合适。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ff00861b8dd4da6bd7d708dae8a6525\

半夜读书人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中国的文化瑰宝,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让人如醉如痴。其中施耐庵撰写的《水浒传》,更是脍炙人口,108个梁山好汉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像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活灵活现,深入人心!

纵观全书,刻画人物最多的当属武松武二郎,醉打蒋门神,豪饮十八碗酒,景阳冈打虎,升为县衙都头,后因其兄武大郎被潘金莲毒死,怒杀西门庆与潘金莲,被发配他乡,途中遇害幸得鲁智深相救,最后雪夜上梁山,每一段故事都让人流连忘返,夜不能寐!可以说在每个人的心中武松都是个大英雄,只可惜宋江投降朝廷,梁山好汉被派去平叛方腊,结果损兵折将,武松也被砍断一臂,硬是用一支手擒住了方腊,这才有了“武松单臂擒方腊”的典故!最后的结局是选择了归隐。

可以说武艺超群的武松,是施耐庵笔下刻画最成功的,也是写的最多的英雄人物,历史的长河中更有无数武松式的英雄人物让人铭记心中!

如今疫情施虐,医生、护士、警察、军人、科学家…,更有数不清的无名英雄在与病魔搏斗,相信有祖国的坚强后盾,我们的英雄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给人们一个晴朗的天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