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电影《小丑》究竟是要表达什么?

夏陌开


哈喽!大家好,我是(电影影视分享),我是一个热爱影视,热爱中国电影的影迷,同时也是一位影视领域创作者,目前在一家电影院工作,所以对电影有很多的研究,针对这个回答,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小丑》这部衍生自《蝙蝠侠》的奇怪的作品,其故事就发生在蝙蝠侠的城市哥谭市。我们的主人公亚瑟是哥谭市的一个社会边缘人,用他的话来说,他的一生就是一出喜剧。他出身卑微,生活贫困、压抑、悲惨。他不知道父母是谁,小时候被养母虐待,导致精神疾病。他一生的经历都是谎言和欺骗,除了艰难的在社会夹缝中四处碰壁,没有过温暖,没有过美好的事,也没有人在意他,他唯一得到过的关注是成为笑料。

与之相对的是以托马斯韦恩(蝙蝠侠的父亲)和莫瑞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上层阶级。他们普遍拥有较好的身世,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对社会充满责任感。他们没什么为富不仁的证据,也没有欺压弱者的主观愿望,但是他们都坚决维护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这两类人日常没有任何交集,他们像是生活在各自的平行宇宙里。


电影影视分享


亚瑟是一个患有精神病的患者,遇上不开心的事情,只能通过大笑去发泄出来,常常会让人误会,表演时被人抢走了广告牌还被流氓痛打一顿后,亚瑟的同事给了亚瑟一把手枪,亚瑟把枪带去儿童医院表演的时候不小心掉落,他的同事蓝道为了自保,说枪是亚瑟要求他买给他的,一次地铁上,他看到三大男人去欺负一个女人,亚瑟想忍住自己的笑,无奈这种病他永远也克制不住,只能大笑起来,三个大男人以为亚瑟是在嘲笑他们,又被殴打,亚瑟拿起了手枪把这三个人杀了,后来发现自己是一个被母亲虐待的孩子,不能让自己哭,只能笑,其实这一切都只是幻想,面对病床上的母亲,亚瑟心中只有怨恨,是一个内心扭曲的小丑

,最后电视直播杀了主持人亚瑟嘴角扬起了笑容。因为他知道自己终于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丑了。





大宝小贝影视分享


小丑表达讲述的是:

主人公亚瑟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生活的哥谭市贫富两极化,他有个梦想,就是当一个谐星,逗大家开心。可现实是,他患有奇怪的精神疾病,只要一受到刺激,就会不自主地大笑,失落、绝望、痛苦,都会大笑,他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这注定他无法完成自己的梦想,他只能扮成小丑,帮人宣传商品,赚赚小钱。

街上的小混混经常欺负他,抢他的广告牌,对他拳打脚踢。在车上,他想做鬼脸来逗小孩子,可换来的却是孩子母亲的“别骚扰我的孩子”。亚瑟就是这样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没人真正的在意他,就连他的精神病医生也只是每周问他相同的问题,开着相同的药,从不认真听他讲了什么。终于有一天,画着小丑妆的他在地铁上看到几个男人骚扰一个女人,受刺激的他又忍不住狂笑,这吸引了几个禽兽的注意,开始欺负亚瑟,终于精神崩溃的亚瑟掏出朋友送的枪,失手杀死了他们,从此小丑名声狼藉。

亚瑟要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生活拮据,而他的母亲曾是韦恩家的女佣,她写了数封信,诉说自己的困苦,她相信韦恩老爷是个好人,如果知道他们过得那么惨,一定不会不管。直到有一天,亚瑟拆开了母亲的信,只见信上写着“你儿子和我都需要你的帮助。”

亚瑟震惊了,他开始去找韦恩,同时在庄园遇见了少年蝙蝠侠,并表演魔术逗他笑,可正在竞选市长的韦恩老爷其实是一个虚伪自大的人,他说亚瑟不是他的儿子,亚瑟的母亲有妄想症,并告诉亚瑟离小韦恩远点。

这个社会的边缘人又一次被抛弃,他跑去查明母亲是否确实有精神疾病。原来亚瑟是他母亲领养的,而亚瑟的母亲有精神疾病,在小的时候虐待过他,导致他脑组织受损,患上了影响一生的疾病,这样的真相让他绝望。

精神上的疾病和压力逼疯了他,他开始有目的的杀人,他杀了带给他这样人生悲剧的养母,杀了曾欺负、坑骗他的同事,杀了他一直崇拜却嘲笑他表演的谐星偶像。他被警察抓住了,可没想到的是,哥谭里已经不只这一个小丑,所有的穷苦边缘人都站起来反抗,城市一片混乱。

最后,亚瑟被解救,他在车上缓缓站起,看着下面千千万万的小丑,他成了所有穷苦边缘人的精神象征,从此再无亚瑟,小丑诞生。

《小丑》无疑是成功的,这部DC漫改电影和其他的不一样,它并没有那些特效和炫酷的打斗场面,它更注重人物的塑造,所以也有人说这是男主杰昆.菲尼克斯一个人的成功。相比与其他的超级英雄电影,《小丑》更容易让人深思。亚瑟形容自己是“被体制忽略的人”,没人在意他的存在,他说“我的身体有毛病,但贫穷才是最大的病。”电影有很多人物塑造上的细节,小寻只是对电影做了个概括,无法写出电影真正的灵魂。

电影的设定很有趣,虚伪自大的韦恩老爷改变了我们对韦恩家族的一贯看法。富人们从没真正关心过那些穷人,身边的人一步步逼着亚瑟,我们看到了亚瑟一步步变坏、变残忍,变成了邪恶的君主。但事实上亚瑟无路可走,是哥谭创造了小丑,千千万万的小丑。这部《小丑》名副其实,它带我们走进了小丑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像从前只是简单的认为他是个疯子,他是社会的产物,你喜欢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丑吗?



小刘影院


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以及导演通过这个结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你可以把整部电影看成两个故事(甚至可以更多),第一个故事讲诉亚瑟从一名可怜底层小人物变成一个小丑的故事,这个故事占据了全片95%以上的内容。

第二个故事只有5%,但是推翻了一切,电影只有最后几分钟以及一开始闪过的小丑在精神病院猛撞头部才是真实的世界,此时的小丑被关在阿卡姆精神病院,他从未越狱。小丑在人才辈出的阿卡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或许是不满,或许是无聊,或许是想开个玩笑,在11:11分时,他用头猛撞房门,在脑海里妄想出亚瑟这一虚拟人物,利用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比如托马斯夫妇之死)以及臆想的事情(比如自己间接造成了托马斯夫妇的死亡),自导自演了一个无辜可怜虫被社会压迫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

导演在电影里给出了以下提示:

1. 小丑被青少年殴打后前往治疗师那里时,墙上的时钟显示11:11分左右。亚瑟和治疗师交谈一会儿后,突然切入一个亚瑟在白色房间撞击房门的镜头,墙上的时钟同样显示在11:11分左右。 (另外经评论区提醒,化妆间同样出现了时钟)

2.开头闪现和结尾小丑被关的两个白色房间装修风格是一样的,比如墙上的瓷砖和字体。

3. 亚瑟高频出现的一句台词:我这辈子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真实存在。

4. 片尾小丑在精神病院里对着治疗师发笑的情节对应电影开头亚瑟在社区医生面前哭笑的情节。

而这,就是《小丑》的迷人之处,他需要观众高度参与进来,这两个故事都是合理的(甚至还能有其他解读),观众可以凭自己的理解、喜好去解读整部电影。

第一个故事写实,它把观众想知道的一切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包括小丑的生世、经历以及诞生过程,我们能很好地感受主角的情绪,更深入地了解小丑, 了解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而且电影的主题也更加深刻。

关于小丑的起源,DC电影要么参考《致命玩笑》的化学池,比如1989年版《蝙蝠侠》,要么模糊处理,不去探讨小丑的起源,比如《黑暗骑士》,但是《小丑》做出了大胆的创新,第一个故事明显把小丑的诞生归结为社会问题,把哥谭市混乱的根源指向了韦恩集团所代表的资本主义。

30年前创造一个小丑需要把他推入化学池,而30年后,我们只需把他推向糟糕的社会。

韦恩企业的不食肉糜造就了小丑,小丑又反过来造就了蝙蝠侠,然后再细想下去你就会发现恐怖的事情:

哥谭市有蝙蝠侠,那么那些拥有“韦恩”企业却没有蝙蝠侠的城市呢?

托马斯·韦恩口口声声说哥谭市病了,因此他才参加竞选,希望能拯救哥谭市于水火之中,但是实际上却视底层群众如草芥,他并不清楚哥谭市的病症,通过电视访谈,托马斯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他认为是因为底层人民仇富才使得哥谭迷失了方向,殊不知病根在资本主义,资本主义造成贫富悬殊的同时又固化了阶层,使得人们看不到希望,这才导致人们为凶手叫好。所以,托马斯的竞选不仅选拯救不了高谭市,甚至可能造成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最后变成一种恶性循环。最嘲讽的是什么?最嘲讽的是托马斯大礼堂外民怨鼎沸,而礼堂内的托马斯们欢声笑语地看着卓比林的《摩登时代》。

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门外愤怒的市民还是电影里愤怒的工人阶级,都只是一出笑话,他们根本不关心底层民众的死活。

那么既然是批判资本主义,是否意味着导演同情和支持小丑的做法?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电影的最后几分钟,托德·菲利普斯宣读了对小丑的判词:邪恶的,非正义的,而这也正是结尾的精彩之处。

菲利普斯在展现小丑人物弧光时参照了《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通过让小丑不断在压力下做出选择来揭示人物性格真相,而且还在叙事的过程中展现人物内在本性中的弧光变化:先是被压迫被歧视,然后是反抗(地铁枪杀案),接着是复仇(杀死蓝道以及默里),而跟着主角,观众的情绪大抵也经历了同情、鼓掌再到质疑/支持。

然后精彩的来了,菲利普斯没有在电影的高潮部分揭示小丑的真实性格,他把小丑的性格真相放在了高潮过后的几分钟。

如果说极度压力下的选择可以让我们看清楚一个人,那么极度放松的情况下也可以。

于是我们看到了带着镣铐的小丑踩着音乐,慢悠悠地走出病房,在地上留下一个个清晰的血脚印。

毫无疑问,他杀害了治疗师,一个无辜的人。

而治疗师的死亡很可能仅仅是她让小丑想起了之前社区福利治疗时的不愉快回忆。

而这也恰恰是回应了存在争议的“复仇”环节。

蓝道和默里是否真的罪大恶极,非死不可?

还是仅仅是欺骗、利用过亚瑟,就必须以死谢罪?

这一个个血脚印似乎在嘲讽小丑对社会的控诉,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小丑是怎么杀蓝道的?剪刀插动脉后又插眼,在蓝道必死的情况下疯狂的撞击他的头部,这是复仇吗?这是赤裸裸的虐杀。

所以也许正如默里所说,小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为自己的杀戮找借口:

小丑在假借社会不公,来合理化自己的杀人动机。

所以把这两点结合起来,第一个故事要表达的观点也就十分清晰了:以托马斯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使得哥谭市阶级分化严重,贫富悬殊,是哥谭市混乱的根源,不解决它,再多的蝙蝠侠也无济于事。但是我们也应该警惕那些假借社会不公,来合理化自己暴力行为的小丑们,他们极其危险。

从这点讲,第一个故事极具批判性,不止探讨了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而且否定了小丑的做法。但是,这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小丑不再神秘,不再迷人,他是孤儿,他受尽虐待,他没有高智商,他病态,他内心扭曲,他只是一个被社会逼疯的可怜虫,光环不再。

所以,第二个故事的小丑更符合漫画的设定,这所有的一切只是小丑思想的一角,小丑依旧神秘,他依旧意味着混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也许过几天,他又能给你整出个更精彩的故事,或许更可怜,或许更可恨,可又有谁知道呢?而影迷津津乐道的高智商也保留了,你猜猜小丑是怎么在带着手铐的情况下杀死治疗师的?

而且第二个故事跟观众的互动性更强,在电影最后几分钟,精神病院里的小丑一直在发笑,治疗师忍不住问他:“What so funny?”小丑沉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低着头,自言自语般轻轻从嘴里吐出一句话:

“只是在想一个笑话”。

然后小丑的脑海里浮现起蝙蝠侠父母被杀的那个夜晚。

“你能告诉我吗?”

“你不会懂的”

那么这个笑话是说给谁听的?或者说谁又会懂得这个笑话?

答案有很多,可以是亚瑟,也可以是蝙蝠侠,甚至还可以是正在看电影的观众。

当你选择相信第二个故事时,你其实是在窥探小丑的精神世界,而此时的小丑正通过妄想,在脑海里创造出亚瑟这个人物,把亚瑟的不幸通通归因于哥谭市的社会问题,进而合理化亚瑟的暴力与谋杀,一方面是为了好玩,另一方面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

任何人只要像我一样经历了糟糕的一天,也会发疯。

还记得亚瑟那不受控制的笑声吗?是的,那个笑声来自小丑,每当亚瑟遭受不幸或者想展现自己的时候,小丑总会出现,利用笑声嘲笑他,打击他,撕裂他。但是这个笑声其实也是在嘲讽那些同情亚瑟的观众。






火炬影视


由导演托力菲利普斯执导的电影《小丑》自上映以来,由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获得国际电影大奖金狮奖。

小丑的主人公是从DC漫画《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选取的反派人物,这一次的拍摄让《小丑》成为了R级影片全球史最高纪录,最终获得了7.88亿票房,位居榜单第一。

而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

01、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主人公亚瑟弗兰克(由杰昆菲利克斯饰演)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而且他总会不合时宜的大笑。

比如说在公交车上,他坐着坐着就开始大声地笑起来,刚开始大家不以为意,但过了一会儿,他仍旧大笑,整个车上的人都对他投去异样的眼光,别人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笑的。

坐地铁回家的路上,他本来手里抱着自己的行李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他的脸上还化着小丑的装,当时,车上还有三个WSJ男人和一个漂亮又有气质的女人,有一个男人开始用薯条去和那个女人搭讪,本来,这件事情和亚瑟没有关系,但是,就在这时,他又笑了,哈哈的笑声在整个车间里面回荡。结果,他被那些人群殴了。

电影里着重用这两个镜头来表现亚瑟的笑病给他带来的麻烦,让他受到别人的歧视与反感,这让他逐渐自卑,可是,他的母亲告诉他:“你的出生是给这个世界带去微笑,传播微笑是你的使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时的他还是一个善良的人,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缺陷。

他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喜剧演员,他的家里有一台电视机,永远都播放着一个台,关于喜剧表演的,有的时候他还会一边看一边作笔记,他还会去现场看那些喜剧演员说笑话,就是为了培养自己说喜剧的能力。

02、梦想的烛光逐渐被吹灭

亚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他们要依靠政府救济金生存,这也说明了亚瑟所处的社会地位,是社会的最底层。底层的生活是艰难地,用最多的时间,付出最多的体力,忍受别人的冷眼和嘲讽,赚最少的钱。当时,哥谭市政府并非真正的在意底层人民的死活。

亚瑟的精神病主治医生根本不会用心去聆听亚瑟的心声。她每周都会问亚瑟同样的问题,“这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出现什么不太好的想法”,她表面上会看亚瑟的日子本,但从来都没有用心看过。但亚瑟一直都有配合治疗,他定期去精神病医院,按时吃药。但最后,当医院因为经济原因,要被关闭的时候,医生对他说了最残忍的话:“像你这样的人,没有人会关心你的。”

当他在街上举着牌子,画着小丑的模样跳舞,却被几个15岁的孩子欺负,他们打坏的他的牌子,把他引到一个偏僻,到处都是垃圾的地方,对他拳打脚踢。每一次的被欺负其实都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后来,他又被别人举报带枪去孤儿所。其实,那把枪明明是他的同事送给他的,那个朋友却在老板的面前说枪是亚瑟让他买的。亚瑟给老板解释,老板却大声而又反感地说道:“你说什么屁话呢,可能吗?”

就这样,他被解雇了,失去了唯一的工作,让他的生活更加艰难。接着,他有发现原来自己是被领养的,他的养母也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个笑话,一个彻彻底底的笑话。没有人会关心他的生活,没有人会在意他的死活。

03、暴露内心的“丑”

当他停止治疗,受到一次次的嘲讽与讥笑,他开始堕落了。他用笔把墙上的“微笑”改成了“不再微笑”,他开枪杀死了殴打自己的三个WSJ男人,虽然刚开始会恐慌,但他没有一点悔恨,他觉得自己没有错。而且,他杀死了把自己抚养到大的母亲。

他其实想要得到公平的对待,想要成为一个喜剧演员,一旦这些实现不了的时候,他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魔鬼,任由它们爆发出来。在受到邀请参加喜剧演员的节目时,他问现场的人:“为什么你们要关心那些和你们没有关系的人呢,这有什么意义吗?”显然,这个观点是主持人所不能接受的,他开枪杀死了主持人,现场一片混乱。但他觉得最这件事很快乐。

结语

生活中,社会底层的人普遍存在着,有许多人像亚瑟一样,生活贫穷,内心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在通往梦想的途中,受尽了别人的嘲讽。而且,可能也遭受过别人的欺负。


茉茉音乐


个人认为表达的东西具体要从不同社会层面和社会人物来说,

1、首先《小丑》是一部惊悚犯罪片类型,这部片零零散散大概也看了3遍吧。在影片进入到尾声的时候,我们知道了亚瑟其实从小就被虐待,缺少母爱。这样的人很容易发展成人格缺陷,亚瑟表现的太善良,以至于除了厌世,以及部分行动力和理解力的表现,前半部分并没有看到他表现出人格障碍中的典型的情感负面行为,比如冷漠、自私、暴躁、疑心重、嫉妒心强等等。

2、社会阶级:在看到亚瑟在地铁杀完三人,通过电视新闻报道后,那些在大街上打砸抢的小丑支持者们,大概率就是一些街头混混吧。所以,对不起他的到底是谁?他最终代表的,又是谁的利益呢?

另一边,阶级矛盾没有解释清楚,从而引发了悖论;一个从小受虐的人格障碍者的绝望历程,描述成一种美丽的蜕变,总结为未来所有暴力的成因。而本片利用心理疾病人群的这一行为,恰恰是表现出了正常人对这个群体的无知和毫不关心,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迷露影视


电影《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杰昆·菲尼克斯、莎姬·贝兹、罗伯特·德尼罗、弗兰西丝·康罗伊、布莱特·卡伦等联袂出演的犯罪剧情片。

该片获得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最佳影片奖,以及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原创配乐奖奖项。

影片第一幕,在亚瑟给自己化妆时,展现了人物性格。小丑的唇部妆容应该呈现上扬的弧度,但是他画到唇部妆容时停了下来,将自己的脸部表情故意呈现微笑的状态,这时候他的眼神里已经透露出悲伤。

他以小丑的形象为商店进行促销宣传时,五个男孩子把他的广告牌抢走,他极力追赶,这也表达了他其实很在意这份工作。最后,几个男孩对他施行了暴力,但是他并没有反击。这是影片中他第一次受到不公对待。

在公交车上,亚瑟想要逗坐在前排的孩子开心,却被他的母亲责怪他在骚扰自己的孩子,亚瑟再次发病,这也是他第二次被不公平对待。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亚瑟其实还是对社会抱有期待的。

回到家,他的母亲叫他“happy”,这也与后来所提到的他的母亲想让他为社会带来欢笑前后呼应。这里他的母亲第一次提到托马斯韦恩,并说他亏欠我们,也为她母亲的幻想症埋下伏笔。

他与母亲两个人一起观看莫林脱口秀,当电视熟悉的声音响起时,从母子二人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两个人对莫林脱口秀的喜爱,以至于亚瑟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到现场,与莫林交流。幻想中的他非常自信,与真实的自己判若两人。

故事发展到影片中他第二次工作的场景,在儿童医院进行小丑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他随身携带的手枪不小心掉落,他却因此而被公司老板开除,这也成为亚瑟黑化的导火索。

在回家的途中,因为“大笑”而被同车厢的乘客误会,最终,亚瑟用那把掉落的枪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亚瑟也因此开始黑化。

其实在此之前,亚瑟对社会抱着很大的希望,他希望社会对他公平,他爱自己的工作,也希望工作能够平等地对待他。但这些给过亚瑟伤害的人却不知道,他们的所做所为正在击垮亚瑟心里的最后防线。

亚瑟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了第一次的登台喜剧演出,但是这场演出却成为了《莫瑞弗莱克林秀》节目的笑料。

亚瑟在母亲寄给托马斯韦恩的信中得知,自己是托马斯韦恩的儿子,他找到托马斯韦恩,并说自己仅仅是想要得到“父亲”的一个拥抱,但却被他告知并不是他的儿子,亚瑟也是被母亲领养的,因为亚瑟的母亲患有幻想症。

亚瑟到母亲治疗过的精神病医院查找病历档案,在病例档案中得知自己正如托马斯韦恩所说,确实是母亲领养的,母亲也的的确确患有精神疾病。同时,也在病历档案中得知自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都是因母亲造成的。

亚瑟回到母亲住的医院,用枕头结束了母亲的生命。这是影片中亚瑟杀害的第四个人,他每杀害一个人时,表现出的不是痛苦和恐惧,而是一种解脱,而且越来越自信。

《莫瑞弗莱克林秀》邀请亚瑟作为嘉宾参加节目,亚瑟得知后知道自己的复仇机会来了。这一天的亚瑟,从内而外都与之前有着极大的不同,他把自己打造成最完美的样子,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唯一一次机会,能让很多人注意到他,他喜欢被人注意的感觉。

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亚瑟说作为一名喜剧演员,这世界上的好笑或者不好笑从来都由不得自己决定,其实也是在映射当今这个社会,很多事物的判断方式并非真的正确和公平。他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让社会上的坏人得到应有的结果,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的“我希望自己的死亡比我的生命更有意义”,所以,他再次杀害了一个人,莫林。

影片的最后,很多人在街上扮演着小丑,这些“小丑”也许是与亚瑟有着同等遭遇的人,他们把亚瑟从出了车祸的车里解救出来,并为亚瑟的做法欢呼。

亚瑟在地铁上杀害三个人之后变得越来越自信,是因为他知道在很多人关注他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跟他站到了一起,他终于感受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

亚瑟从拼命工作,遇到坏人也不反抗,到最后的逢敌必杀,这中间的遭遇其实正在一步步地将他击垮。

他想努力工作,却遇到抢走广告牌并向他施以拳脚的男孩,在儿童医院工作时,不小心掉落了手枪,却使他丢了工作。

他想治好自己的精神疾病,却遇上并不负责任的心理医生。

他想要逗同车的孩子开心,却被其母亲认为是骚扰孩子。

他一直很崇拜的脱口秀主持人,有一天却拿他的表演,在节目中当成笑料。

他叫亚瑟,他的母亲却一直叫他“happy”,在得知自己的这一切都是母亲造成时,他到底要怎样做到真正的“happy”呢?

影片中的亚瑟很平静,却让观众的内心无法平静。

“小丑”虽然是一个反派,但他的做法真的是反派吗?亦或者仅仅是作为“正派”的一种反义词的存在形式罢了。


佳捷剪辑


片中的铺垫故事如下:

1.在街上扮演小丑,被混混殴打,广告牌破烂,A同事给了他一把手枪。

2.在社区心理诊所,医生有对他进行一定的辅导,他同时在服用7种不同的药物。

随后,一层一层的现实压迫扑面而来:

1.因为在医院给小朋友表演时不慎将手枪掉落,同事A举报了他,被公司开除。

2.坐地铁时,碰到三个韦恩企业的精英在欺负女孩子,女孩子表示求助,亚瑟因为紧张不停狂笑,被对方认为是在嘲笑,动手殴打他,随后亚瑟开枪射杀了三人,最后一人,他甚至射光了所有的子弹。杀人后,他疯狂奔跑,躲进厕所,平静下来,因为享受到愤怒憋屈而杀人后的快感,反而开始起舞。

3.看到母亲的信,以为自己是哥谭市第一富豪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长期缺少父爱的他,前往韦恩庄园,见到了小时候的布鲁斯韦恩,却被管家阿福赶走,称他母亲有妄想症。

4.回家发现母亲住院,两个警察在调查地铁谋杀案,其中一个警察问他:“你真的有怪病吗?”随后在医院的电视上,他看到自己好不容易的一次单口秀节目表演,因为紧张而狂笑,视频却被自己最爱的主持人富兰克林用来嘲笑取乐。

5.因为政府预算不足,社区医生表示将不会再提供咨询和药物,这部分经费被取消。

6.再次前往电影院寻找托马斯韦恩,希望得到父亲的承认,在厕所找到他,却被对方打了一拳,告诉他他的母亲是疯子,他是被收养的,并警告他不要再接近布鲁斯韦恩。

7.心灰意冷的亚瑟回到家,希望得到女邻居兼女友索菲的安慰,结果对方见到他在屋里十分害怕,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和她的一切都是想象出来的,在想象中,她一直陪着自己,支持自己,安慰自己,甚至说地铁枪杀三人的小丑是英雄。然而这一切都是假的,现实中他们不过是普通的邻居而已,爱情遭到破灭。

8.前往医院检查母亲的病史档案,发现母亲果然有妄想症,一切如托马斯韦恩所说,他是被领养的,并且母亲小时候还疯狂虐待自己,逼着自己狂笑。亲情破灭,精神产生恍惚。

9.所有的想象和梦想遭到了破灭,精神支柱全部倒塌,爱情、亲情都陷入了巨大的绝望,目前唯一的亲人竟然是伤害自己最深的人。亚瑟将自己躲进冰箱里,像是清醒,又像是重生。于是,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10.亚瑟杀死了前来探口风,举报自己,喜欢嘲笑他人缺陷的同事A,放走了有侏儒症,和他一样弱势的同事B,他按照电话约定,打扮成了小丑,前去参加富兰克林的直播节目。在节目前,他将自己改名为“小丑”,节目开始后,他肆意登场,坦白了自己在地铁上枪杀三人的事实,和富兰克林产生了激烈的争执,愤怒地说出:“如果死的是我,将没有人会在意!”随后,他开枪杀死了富兰克林。

11.戴着小丑面具的暴徒开车截停了押送他的警车,他从昏迷中醒来,以血画出夸张的嘴角,在警车上起舞,四周汇聚了暴乱的人群,人们将他捧在中心,整座城市好像都陷入了暴乱之中。与此同时,戴着小丑面具的暴徒在巷子中射杀了托马斯韦恩夫妇,只剩下布鲁斯韦恩,呆呆站在原地。


Tang影楼


《小丑》是一部独立的电影,由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出品发行,与DC目前开发的DC宇宙没有关联,在美国电影分级上为R级,由托德·菲利普斯编剧和执导,杰昆·菲尼克斯主演,背景设定是80年代,讲述了亚瑟·弗莱克(小丑)起源的故事。

故事中亚瑟·弗莱克本是一名以扮演小丑为生的卑微的平凡人,在人情冷漠的哥谭市与患有精神病的母亲相依命,同样患有精神病的他需要靠社会福利组织的帮助不断的服药以维持病况,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脱口秀演员,他母亲告诉他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笑对人生,他也曾经这样做过,可是生活的残酷一次次的让他失望,在人们一次次的嘲笑中意外的失去了工作,当偶然知道了母亲的秘密后他心中非常渴望与从未谋面的父亲相见,可命运再次嘲弄了他,绝望的他最终崩溃了,在地铁上爆起了疯狂的谋杀……

电影《小丑》取材并没有从漫画中汲取任何灵感,而是另外创造了一个故事,从一个卑微无助的精神病人变成一个令人恐惧的小丑,是什么让亚瑟变成了极度邪恶的小丑?这是电影发出的拷问。变恶之前的亚瑟代表着社会底层最卑微的人,他也曾有梦想,也曾对生活充满信心,只是命运的捉弄、社会的冷漠让亚瑟最后崩溃了,选择了变成最终的小丑,以犯罪暴力的方式发泄着他的不满,电影《小丑》想表达的意思不是作为边缘人的亚瑟的病态和社会的病态,而是表达了这个社会需要公平,需要仁爱,需要和平,人与人之间则需要关心和关爱,而像亚瑟这样的边缘人内心需要倾诉需要有人倾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tlq180


我始终觉得,用划时代,神作,年度最佳这种俗词去形容《小丑》都觉得不足够。

这部片是应该被放进电影史里供奉起来的。

于我个人,这就是无可挑剔。

《小丑》

毫无疑问,《小丑》就是一部zz语调下的电影。

和DC原著,超级英雄这些商业元素早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甚至你问我谁是反派,我都没办法回答你。

哪怕我们知道,电影最后目睹了自己的父母被示威者枪杀的小韦恩,在十年后会成为那个被叫做蝙蝠侠的男人。

哪怕我们被预设好了正邪,对错这样的概念,但《小丑》都依旧有足够的魅力将你所有预设一一推翻。

它的可解读性也决定了一篇三四千字的文根本不足以将它道出一二。

从表演到剧本,再到导演的视听语言,各方面几乎都具有称神般的发挥,每一点也都可以单独成文。

如果大家想看我们可以后面几天再试着写写。

今晚我们就只是单纯从“舞蹈”和“楼梯”这两个意象,从意象,符号,象征意义角度去简单地聊一聊:

《小丑》到底想给我们看些什么?(有剧透)

舞蹈

如果你把小丑和亚瑟当做两个人格来理解,你就能更容易理解编剧为什么要在电影中加入那么多段舞蹈。

亚瑟代表被边缘化的普通人,而小丑代表他内心暴戾的阴暗面。

一体两面,互相对话,也互相对抗。

舞蹈则被处理成了一个面向“亚瑟”这个个体的象征符号。

它更接近于一个进度条的作用,通过每一次亚瑟的起舞来暗示“小丑”这个人格侵入亚瑟的程度。

电影除了结局,一共出现了三次完整的舞蹈,对应亚瑟黑化成小丑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起舞,0%

电影一开始,亚瑟的登场是穿着小丑服,画着油彩妆,举着广告牌在商店门口用跳舞招揽顾客。

因为这段在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导致很多人可能忽略都忽略了这一段舞蹈。

但是对于电影的对比手法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对照组”。

这是电影的第一次起舞,也是唯一一次相对轻快的小丑舞步。

那个时候亚瑟还是对生活报以希望的。小丑对于他来说仅仅还只是一种工具,是他热爱的谋生工具。

他依旧信仰着母亲赋予他的使命感:

“你生来就是为了给别人带来欢笑的。”

他会在公交车上逗小孩开心,虽然换来的是孩子妈妈的厌弃和驱赶。

会按时吃精神类镇定药物,虽然政府正在逐渐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会继续努力想成为一名带给大家欢笑的脱口秀演员,虽然在大部分人眼里,亚瑟自己就是个笑话。

会微笑着听母亲讲述那些精英政治家的善良和伟大,会幻想被精英主义拥抱,会幻想在电梯里遇到喜欢的女孩。

他意识不到生活正在把他逐渐抛弃,依旧相信精英主义可以治疗好这个千疮百孔的哥谭市。

而那一声地铁的枪响,直接撕碎了他所有的幻想

第二次起舞,50%

三个代表精英阶层的华尔街子弟,在地铁上想羞辱刚刚被公司的辞退的亚瑟来取乐,亚瑟拔枪自卫,一场地铁屠杀,亚瑟没有放过任何一个。

随后,编剧让逃跑的亚瑟遁入了城市最肮脏的公共厕所,沉默之后,亚瑟突然对着镜子第二次起舞。

这里表现出了导演高超的镜头语言。

为了能够具象化小丑逐渐占据亚瑟的过程,他先聚焦起舞的亚瑟,遮盖虚化对面的镜子,而后慢慢地切换景别,聚焦到镜子里的小丑,虚化亚瑟本体,最后的定格更是让亚瑟直接出画,暗示小丑已经在亚瑟体内占据了上风。

镜子里,亚瑟的彩妆早已被弄花,但不重要了,亚瑟的恶念已经被打开,小丑降临。

在那一幕之后,小丑(亚瑟的恶念)开始频繁地被外部环境逼着现身。

第一次是看到那个自己曾经相信的政治家,在电视节目中评价地铁枪击案是“在我们这些功成名就的人眼里,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永远都是跳梁小丑。”

这里甚至都不需要油彩,只是亚瑟的两声干笑,一次后仰,不停抖动的双腿,你就知道,小丑已经快和亚瑟划为等号了,这一幕也预示着亚瑟对精英主义(执政者)的幻想彻底破灭。

第二次出现是他幻想里的那个女孩对他说:哥谭市少了三个混蛋,还剩一百多万个。

他和那个女孩的故事都是亚瑟的幻想,这句话代表的只是他快蠢蠢欲动的邪恶,也就是内心的小丑在和他对话。

他在对自己说:“你没有杀错,要不停地杀下去。”

第三次是他发现唯一能让自己感受到爱的母亲,其实一直在欺骗自己,自己的精神疾病都是来自母亲曾经间接家暴和虐待。

这种破灭感让亚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歇斯底里。

什么都没了。

在弑母的那一刻,小丑和亚瑟彻底合二为一,第三段舞蹈出现,黑化的进度条也进入爆表。

第三段舞蹈,100%

当小丑一边起舞,一边从那个楼梯拾级而下,出租车司机,喜剧之王,V字仇杀者在那三分钟里灵魂附体。

世界的弃婴,入海的泥牛。

当小丑们的路被炸毁,彩妆被血盖住,他们还有什么选择。

小丑的整一个角色语态都是极端被动式的,这是整部电影的压抑之源,你会下意识地被卷入进去,然后全程和亚瑟一样被推着向前。

你以善待人,别人以恶报你。

这种推并不是一种动作,而是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本该有的选择和权利被逐一关闭剥夺后,被逼入一种走投无路的困境。

但没有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当小丑拿起手枪,这就是它最后的唯一选择。

没有人永远会被欺负,只能以暴制暴,只能不停地以暴制暴。

“我已不在意深陷肮脏,因为这世界本就不满污秽。”

最后,电影陷入一种极端的癫狂之中。

配乐大提琴声轰击每一处声色犬马,一切泥沙俱下,世界在以每个人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沉,人们在街头高举民粹主义狂欢。对错黑白全部被重新洗牌。

“是我想太多,还是这个世界太疯狂?”

何其微妙,何曾相识。

楼梯

如果说“舞蹈”指向的还是电影中个体内部变化的符号。

那么楼梯,就是在代表《小丑》里那些外部社会因素的重压。

电影一共出现了4次楼梯,2次向上走,2次向下走。

每一段楼梯都非常陡峭,寓意也很明显,就是阶级的高低落差。

第一个楼梯出现是在亚瑟第一次舞蹈之后的阶段,亚瑟一共步行向上了两次,也是整部电影唯二的两次向上。

那是亚瑟唯一的一个想要努力打破阶级鸿沟的希望阶段。

但很妙的是,导演两次都给了我们亚瑟背后的视角,我们能看到亚瑟这唯一一次“向上爬”有多么的疲惫和吃力。

第二个楼梯出现在第二个阶段,是被公司开除后从公司离开的楼梯。

这是他第一次向下走,导演给了我们极端狭窄的视角,那个时候小丑已经快占领了他的身体,那是小丑的视角。

“如果世界在下沉,那我就顺着那个楼梯一起向下。”

最明显的暗示就是,在往下的时候,亚瑟涂掉了自己以前信仰的“别忘了微笑”,改成了阴暗化的“别微笑”。

最后一次也就是全片最高光的第三次舞蹈。

亚瑟一边跳舞一边向下,那是全片他最从容的三分钟。

他不想要往上了, 他尝试过往上,但那没有用处,没有任何人告诉过他光明在哪,“楼梯”上面到处都是互相毫不尊重,自相残杀的动物市民。

他尝试过生活,尝试过去说一个脱口秀,尝试每天按时吃药,尝试把自己的幻想带给每一个身边的人,尝试用他妈的最正能量的方式在这个不断崩坏的城市里面生活。

后来他就想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可是他们连这个也不允许了。

当他想努力给你们带来欢笑的时候,你们没有人把我当一回事。

当他严肃地想给你们说一些话的时候,你们又都只知道笑他。

他说他杀了那三个华尔街的人渣,你们说你们在等他抖下一个笑料呢

小丑只是想要有些人明白。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真的健康,看得不是有多好的经济和多少的富人,而是他们如何对待那一群少数穷困的边缘人。

《小丑》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煽动?

不是。

电影想给我们看的不是一个个体的疯魔。

而是透过这个个体去表现出,当架构这个社会的人疯了,才会导致组成这个社会的人陷入一种集体性,无意识的疯狂。

它只是想给我们看,一个个体遭遇是如何凝结成社会运动,整个过程其实可以完全是无意的,被动的。

它想给我们看,压迫和反压迫,最后都会被推向了暴力的恶念深渊。

那么《小丑》又只是单面的在抨击精英主义吗?

又不是。

它根本就没有立场,再仔细看看,开头暴打亚瑟的青年人,和结尾拥他为反抗的精神符号的人,难道不是同一群吗?

到底谁在毁掉这个城市?

注意,蒙住小丑眼睛的,是两只不属于同一个人的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