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电影《小丑》究竟是要表达什么?

夏陌开


大家好,我是青汁。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小丑》这部剧。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单公布,《小丑》以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11项提名领跑。

小丑的故事来自于DC漫画,是虚构城市哥谭的一个大反派人物。10年前,演员希斯·莱杰因为饰演《蝙蝠侠前传Ⅱ:黑暗骑士》中的小丑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但在影片上映之前,他因服药过量而去世,《黑暗骑士》成为希斯·莱杰的绝唱,片中的小丑也因出神入化而被评论界称为无法超越的高峰。10年之后,小丑终于以绝对主角身份回到了大银幕上,并且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和金球奖电影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并成为本届奥斯卡金像奖最热门的电影。

超级英雄(Superhero)是美国DC和漫威公司出品的漫画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他们的对面则是超级反派(Supervillain)。因为是漫画,主要面对青少年,所以往往正邪分明,超级英雄都是高大威猛、能力超凡、所向无敌的角色,扮演着人类的保护神,顺应了大众对英雄的渴望。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超级英雄被大量搬上银幕,成为好莱坞最重要的电影类型。超人、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美国队长等等,成了好莱坞最赚钱的电影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邪分明的人物设定,邪不压正的情节设置,慢慢被观众所厌倦。于是,以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蝙蝠侠三部曲”为代表,超级英雄的暗黑化开始流行。超级英雄蝙蝠侠成了“黑暗骑士”,离当年阳光、正义的超人渐行渐远。到了《复仇者联盟》里,暗黑化的趋势愈发强烈,最终,大反派灭霸一个响指,居然让复仇者联盟的超级英雄们灰飞烟灭。看到这里,观众们不得不怀疑人生:这个世界究竟还有没有希望?看了《小丑》,我才知道,《黑暗骑士》和《复仇者联盟》的暗黑实在算不上什么,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这个小丑亚瑟·弗莱克才真正称得上暗黑。

《小丑》虽然源出于DC漫画,里面也有着托马斯·韦恩和童年的蝙蝠侠布鲁斯·韦恩,但和所有的DC超级英雄电影完全不同。首先是没有超级英雄,只有超级反派。其次是,这个超级反派并不是生来就坏,而是一个被社会抛弃和逼疯的小人物。再次是影片把这个超级反派当作超级英雄一般来歌颂了。

亚瑟·弗莱克是一个以卖笑为生的“派对小丑”,专门被演艺公司派出去给人逗乐。他得了一种抑制不住大笑的怪病。先是在街头表演时,被一群不良少年抢走广告板并揍了一顿,然后又在儿童医院表演时意外掉出了怀揣的防身手枪,被公司开除,最后在地铁上遭遇三个恶棍的殴打凌辱,被迫开枪打死了他们,被媒体和公众称为“除暴安良的英雄”。

当从他母亲口中听说自己是富豪托马斯·韦恩的儿子时,亚瑟·弗莱克到韦恩的豪宅求证。韦恩告诉他,他母亲是妄想狂精神病人,他是被收养的弃儿,并得到了医院病历的证实。愤怒的亚瑟·弗莱克闷死母亲,捅死演艺公司的同伴,又在电视台演播室开枪打死了嘲笑他的主持人默里·富兰克林,引发哥谭市民仇富的暴乱。在暴乱的大街上,站在车顶的亚瑟·弗莱克终于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意义了。“我这辈子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存在,但现在我确定了,人们开始注意到我了”。何止是注意到?他已经成了罪恶哥谭的领袖。

毋庸置疑,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亚瑟·弗莱克是漫画改编电影乃至所有美国电影中最独特的人物形象之一,其痛苦、阴暗、疯狂、冷酷的程度,恐怕无人能出其右。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狂笑。因为童年时代受到虐待,导致大脑损伤,得了狂笑怪病的亚瑟·弗莱克,总会不可遏制地狂笑。影片中有多段亚瑟抑制不住狂笑直至窒息的场景,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入木三分,臻入化境,让人看到狂笑背后的痛苦,令人触目惊心。

可以说,这是电影史上最恐怖、痛苦和悲凉的笑声。用形体来展示人物内心是《小丑》的又一个亮点。据报道,杰昆·菲尼克斯为了演好亚瑟这个角色,疯狂减重24公斤。瘦骨嶙峋的身体和凹陷的眼眶,凸显了精神病人的疯狂和诡异。杰昆·菲尼克斯还用舞蹈来展示亚瑟的内心。地铁枪杀后在公共厕所里,参加默里·富兰克林秀之前在家里的洗手间,去电视台的路上在那个长长的台阶上,影片结尾在暴乱的车顶上,亚瑟都有舞蹈,用舞蹈的形体完美地实现了心理外化。从怪诞的舞蹈动作中,我们清晰地看到,疯狂在亚瑟的体内慢慢滋长,一个恶魔诞生了,我们这个社会造就的恶魔。

所以,我以为,本届奥斯卡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无疑应该颁给杰昆·菲尼克斯,其他4位获得提名者都无法与他相提并论。但是,对《小丑》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我却并不认可。

为了比较,我重新观看了《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相比较希斯·莱杰的小丑,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更着重于他的底层普通人性质,着重展现了一个恶魔形成的过程。影片开头,我们看到,亚瑟只是一个穷苦的街头艺人,身患残疾,先后遭遇街头暴打,因掉落手枪被开除,地铁上开枪杀人。这些情节,无不强调亚瑟的无辜,亚瑟的被凌辱,强调这个社会逼疯了亚瑟·弗莱克。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促使亚瑟转变的还有他自己内心的阴暗和病态心理。正是社会的歧视、欺凌和亚瑟自身的阴暗心理的混合作用,一步一步把一个精神病人演变成冷血、残暴的恶魔。我们知道,让一枚鸡蛋孵出小鸡,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枚受精鸡蛋以及合适的温度、时间。两者缺一不可。同样,精神病人亚瑟变成嗜血狂魔小丑,也是社会和自身的双重原因造成。把小丑的形成简单归罪于哥谭市这个混乱的社会,显然是不客观的。《黑暗骑士》中有个情节,小丑在两艘渡船上安放炸药,而起爆遥控器则在另一艘船上,并留下字条:如果一艘船爆炸,另一艘船的人可以生还。

最终,两艘船的人共同以人性的善良击破小丑关于人性丑恶的判断。这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不管在如何黑暗的时代,人性总会给我们留下希望。而《小丑》最后那幕街头狂欢则令人不寒而栗。一个动辄可以闷死母亲、捅死同伴、枪杀电视台主持人的嗜血狂魔,居然享受到超级英雄般的欢呼!

所以,我的观点是,奥斯卡评委会可以把最佳男主角奖颁给杰昆·菲尼克斯,却不能把最佳影片奖颁给《小丑》。因为它的价值观实在有巨大的偏差。


青汁影视大全


亚瑟是一个患有精神病的患者,遇上不开心的事情,只能通过大笑去发泄出来,常常会让人误会,表演时被人抢走了广告牌还被流氓痛打一顿后,亚瑟的同事给了亚瑟一把手枪,亚瑟把枪带去儿童医院表演的时候不小心掉落,他的同事蓝道为了自保,说枪是亚瑟要求他买给他的,一次地铁上,他看到三大男人去欺负一个女人,亚瑟想忍住自己的笑,无奈这种病他永远也克制不住,只能大笑起来,三个大男人以为亚瑟是在嘲笑他们,又被殴打,亚瑟拿起了手枪把这三个人杀了,后来发现自己是一个被母亲虐待的孩子,不能让自己哭,只能笑,其实这一切都只是幻想,面对病床上的母亲,亚瑟心中只有怨恨,是一个内心扭曲的小丑

,最后电视直播杀了主持人亚瑟嘴角扬起了笑容。因为他知道自己终于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丑了。





大宝小贝影视分享


小丑表达讲述的是:

主人公亚瑟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生活的哥谭市贫富两极化,他有个梦想,就是当一个谐星,逗大家开心。可现实是,他患有奇怪的精神疾病,只要一受到刺激,就会不自主地大笑,失落、绝望、痛苦,都会大笑,他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这注定他无法完成自己的梦想,他只能扮成小丑,帮人宣传商品,赚赚小钱。

街上的小混混经常欺负他,抢他的广告牌,对他拳打脚踢。在车上,他想做鬼脸来逗小孩子,可换来的却是孩子母亲的“别骚扰我的孩子”。亚瑟就是这样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没人真正的在意他,就连他的精神病医生也只是每周问他相同的问题,开着相同的药,从不认真听他讲了什么。终于有一天,画着小丑妆的他在地铁上看到几个男人骚扰一个女人,受刺激的他又忍不住狂笑,这吸引了几个禽兽的注意,开始欺负亚瑟,终于精神崩溃的亚瑟掏出朋友送的枪,失手杀死了他们,从此小丑名声狼藉。

亚瑟要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生活拮据,而他的母亲曾是韦恩家的女佣,她写了数封信,诉说自己的困苦,她相信韦恩老爷是个好人,如果知道他们过得那么惨,一定不会不管。直到有一天,亚瑟拆开了母亲的信,只见信上写着“你儿子和我都需要你的帮助。”

亚瑟震惊了,他开始去找韦恩,同时在庄园遇见了少年蝙蝠侠,并表演魔术逗他笑,可正在竞选市长的韦恩老爷其实是一个虚伪自大的人,他说亚瑟不是他的儿子,亚瑟的母亲有妄想症,并告诉亚瑟离小韦恩远点。

这个社会的边缘人又一次被抛弃,他跑去查明母亲是否确实有精神疾病。原来亚瑟是他母亲领养的,而亚瑟的母亲有精神疾病,在小的时候虐待过他,导致他脑组织受损,患上了影响一生的疾病,这样的真相让他绝望。

精神上的疾病和压力逼疯了他,他开始有目的的杀人,他杀了带给他这样人生悲剧的养母,杀了曾欺负、坑骗他的同事,杀了他一直崇拜却嘲笑他表演的谐星偶像。他被警察抓住了,可没想到的是,哥谭里已经不只这一个小丑,所有的穷苦边缘人都站起来反抗,城市一片混乱。

最后,亚瑟被解救,他在车上缓缓站起,看着下面千千万万的小丑,他成了所有穷苦边缘人的精神象征,从此再无亚瑟,小丑诞生。

《小丑》无疑是成功的,这部DC漫改电影和其他的不一样,它并没有那些特效和炫酷的打斗场面,它更注重人物的塑造,所以也有人说这是男主杰昆.菲尼克斯一个人的成功。相比与其他的超级英雄电影,《小丑》更容易让人深思。亚瑟形容自己是“被体制忽略的人”,没人在意他的存在,他说“我的身体有毛病,但贫穷才是最大的病。”电影有很多人物塑造上的细节,小寻只是对电影做了个概括,无法写出电影真正的灵魂。

电影的设定很有趣,虚伪自大的韦恩老爷改变了我们对韦恩家族的一贯看法。富人们从没真正关心过那些穷人,身边的人一步步逼着亚瑟,我们看到了亚瑟一步步变坏、变残忍,变成了邪恶的君主。但事实上亚瑟无路可走,是哥谭创造了小丑,千千万万的小丑。这部《小丑》名副其实,它带我们走进了小丑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像从前只是简单的认为他是个疯子,他是社会的产物,你喜欢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丑吗?



小刘影院


    《小丑》这部衍生自《蝙蝠侠》的奇怪的作品,其故事就发生在蝙蝠侠的城市哥谭市。我们的主人公亚瑟是哥谭市的一个社会边缘人,用他的话来说,他的一生就是一出喜剧。他出身卑微,生活贫困、压抑、悲惨。他不知道父母是谁,小时候被养母虐待,导致精神疾病。他一生的经历都是谎言和欺骗,除了艰难的在社会夹缝中四处碰壁,没有过温暖,没有过美好的事,也没有人在意他,他唯一得到过的关注是成为笑料。

    与之相对的是以托马斯韦恩(蝙蝠侠的父亲)和莫瑞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上层阶级。他们普遍拥有较好的身世,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对社会充满责任感。他们没什么为富不仁的证据,也没有欺压弱者的主观愿望,但是他们都坚决维护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

    这两类人日常没有任何交集,他们像是生活在各自的平行宇宙里。

    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却不仅是亚瑟的悲惨和贫穷,而是他所仅有的一点点的失去的过程。影片的创作者其实非常克制,完全没有大开大合的情感渲染,只是忠实再现了已知故事的发生。这个过程带给观众的似乎是一种绝望,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亚瑟一点一点变成了“小丑”——DC史上最邪恶的反派。从亚瑟手持广告牌讨好路人的舞蹈,到小丑癫狂、自信和欢畅的楼梯舞蹈。从亚瑟在家里手枪走火的惊慌,到演播室里枪击莫瑞的干劲利落。从亚瑟在精神病医师面前狂笑的抽噎,到众目睽睽下用血给自己画上的笑脸。对亚瑟来说,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他终于奋起反抗,就像影片最后亚瑟微笑着低声吟唱的:“这就是生活,看起来也许很好笑,有些人就是故意,践踏别人的梦想,但我决不会灰心丧气,因为这是个冷漠的世界”,就这样,一个邪恶的反社会人格的小丑诞生了。对于哥谭市来说,它最大的噩梦也就此诞生了。

    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落入好人与坏人、黑色与白色的窠臼,就像我们用不着强调亚瑟本来是善良的或者以托马斯韦恩和莫瑞富兰克林为代表的富人对于穷人的压迫之类,因为这种思路是一种需要得到一个答案用以安慰自己的心理,是一种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加以仇恨的对象以平衡自己的心理,这两者的心理动机都是有害的,前者是奴隶心态的基础,后者是反社会人格的心理根源。

    事实上没有证据证明亚瑟更加善良,托马斯韦恩也没有什么邪恶的表现,甚至就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只要我们是正常的,我们肯定更喜欢与托马斯韦恩这类人打交道。不仅由于后者是亿万富翁,也许更因为托马斯韦恩这类人肯定更加理智、更加有修养、更加有爱心以及责任心——一个有着良好家庭传统,拥有悠久的“贵族”文化和财富基因,眼界开阔且接受过良好的文化、礼仪、体魄和谈吐训练的人,怎么可能不让人倾倒呢?而相比之下亚瑟则很可能更加缺乏这些品质。试想一下,一个从小受到虐待导致心理疾病的人,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得不到任何爱护和关怀,可能还经常被别人欺负,能够善良理智到那儿去呢?于是现实中后一种人我们多半敬而远之。但是于一个社会来说,极端的两极分化所造成的割裂是会波及到每一个人的。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没有人能够遁世远避,即使身处金字塔的顶端,也会被这种割裂所吞噬。而在今天的西方社会,类似的社会倾向似乎非常明显。

    《小丑》中的细节也相当有含义。一群身着燕尾服和晚礼服的上层人士,观看的却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剧场里的笑声,除了用讽刺形容,再难有其符。比如亚瑟的精神疾病:紧张、害怕、苦恼、沮丧、悲伤时且是抑制不住的狂笑,这种狂笑不单单表示这些不安的情绪,它更加代表了像小丑这种社会的边缘人,要生存就必须将这些不安情绪隐藏起来,就像电影中小丑的台词:患精神病最糟糕的是,所有人都期待你假装自己没病。电影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小丑与蝙蝠侠的同时诞生——蝙蝠侠这个DC宇宙中最著名的超级英雄,博学、顽强、正义的哥谭市的守护者,正是因为小丑造成的那场骚乱而诞生的,而小丑却也正因为以蝙蝠侠的韦恩家族为代表的富裕阶层而诞生的,换句话说,正是蝙蝠侠制造了小丑,于是正应了那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影片中的面具人群说明哥谭市还有很多亚瑟一样的人,亚瑟的小丑只是其中的代表,只是一个点,创作者用这一个点给我们揭示了哥谭市的一个刨面,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就哥谭市来说,就算亚瑟没有变成小丑,那也会出现罗宾汉小丑或者堂吉诃德小丑,就像马克思笔下的资产阶级为自己制造的掘墓人,这种宿命不可避免。

    有人说影片缺少社会层面的宏观叙事,局限于个人情感叙事上的刻画,升华不够。但在我看来,这种看法多少有点落伍,今天电影艺术的张力几乎全部来自于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几乎摒弃了结构与细节合理搭配的叙事方式,出色的电影一般都致力于简洁的镜头语言和点到即止的留白式叙事,只注重过程的描述和情感的细腻捕捉,至于如何理解,给出什么样的结论,则完全交由观众自行决定,这种叙事方式,是今天艺术作品的主流。再者,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个小丑的遭遇,已经能够说明千千万万的小丑的命运,何必要画蛇添足搞什么宏观叙事呢?

    相比于西方,《小丑》在有限的中国观众评价里是两极分化的,而且说好的人很大程度上将视角集中在小丑的扮演者杰昆菲尼克斯身上——这哥们儿确实演绝了。于是有人斥责中国人仍在梦里,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即便真是如此,那反倒也证明将我们惊醒的巨响还没有发生,不是吗?于是也许我们还拥有一些缓冲时间,避免我们走到西方现在的地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两极分化的评价也许是件好事。


小仙女玖玖


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以及导演通过这个结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你可以把整部电影看成两个故事(甚至可以更多),第一个故事讲诉亚瑟从一名可怜底层小人物变成一个小丑的故事,这个故事占据了全片95%以上的内容。

第二个故事只有5%,但是推翻了一切,电影只有最后几分钟以及一开始闪过的小丑在精神病院猛撞头部才是真实的世界,此时的小丑被关在阿卡姆精神病院,他从未越狱。小丑在人才辈出的阿卡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或许是不满,或许是无聊,或许是想开个玩笑,在11:11分时,他用头猛撞房门,在脑海里妄想出亚瑟这一虚拟人物,利用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比如托马斯夫妇之死)以及臆想的事情(比如自己间接造成了托马斯夫妇的死亡),自导自演了一个无辜可怜虫被社会压迫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

导演在电影里给出了以下提示:

1. 小丑被青少年殴打后前往治疗师那里时,墙上的时钟显示11:11分左右。亚瑟和治疗师交谈一会儿后,突然切入一个亚瑟在白色房间撞击房门的镜头,墙上的时钟同样显示在11:11分左右。 (另外经评论区提醒,化妆间同样出现了时钟)

2.开头闪现和结尾小丑被关的两个白色房间装修风格是一样的,比如墙上的瓷砖和字体。

3. 亚瑟高频出现的一句台词:我这辈子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真实存在。

4. 片尾小丑在精神病院里对着治疗师发笑的情节对应电影开头亚瑟在社区医生面前哭笑的情节。

而这,就是《小丑》的迷人之处,他需要观众高度参与进来,这两个故事都是合理的(甚至还能有其他解读),观众可以凭自己的理解、喜好去解读整部电影。

第一个故事写实,它把观众想知道的一切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包括小丑的生世、经历以及诞生过程,我们能很好地感受主角的情绪,更深入地了解小丑, 了解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而且电影的主题也更加深刻。

关于小丑的起源,DC电影要么参考《致命玩笑》的化学池,比如1989年版《蝙蝠侠》,要么模糊处理,不去探讨小丑的起源,比如《黑暗骑士》,但是《小丑》做出了大胆的创新,第一个故事明显把小丑的诞生归结为社会问题,把哥谭市混乱的根源指向了韦恩集团所代表的资本主义。

30年前创造一个小丑需要把他推入化学池,而30年后,我们只需把他推向糟糕的社会。

韦恩企业的不食肉糜造就了小丑,小丑又反过来造就了蝙蝠侠,然后再细想下去你就会发现恐怖的事情:

哥谭市有蝙蝠侠,那么那些拥有“韦恩”企业却没有蝙蝠侠的城市呢?

托马斯·韦恩口口声声说哥谭市病了,因此他才参加竞选,希望能拯救哥谭市于水火之中,但是实际上却视底层群众如草芥,他并不清楚哥谭市的病症,通过电视访谈,托马斯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他认为是因为底层人民仇富才使得哥谭迷失了方向,殊不知病根在资本主义,资本主义造成贫富悬殊的同时又固化了阶层,使得人们看不到希望,这才导致人们为凶手叫好。所以,托马斯的竞选不仅选拯救不了高谭市,甚至可能造成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最后变成一种恶性循环。最嘲讽的是什么?最嘲讽的是托马斯大礼堂外民怨鼎沸,而礼堂内的托马斯们欢声笑语地看着卓比林的《摩登时代》。

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门外愤怒的市民还是电影里愤怒的工人阶级,都只是一出笑话,他们根本不关心底层民众的死活。

那么既然是批判资本主义,是否意味着导演同情和支持小丑的做法?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电影的最后几分钟,托德·菲利普斯宣读了对小丑的判词:邪恶的,非正义的,而这也正是结尾的精彩之处。

菲利普斯在展现小丑人物弧光时参照了《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通过让小丑不断在压力下做出选择来揭示人物性格真相,而且还在叙事的过程中展现人物内在本性中的弧光变化:先是被压迫被歧视,然后是反抗(地铁枪杀案),接着是复仇(杀死蓝道以及默里),而跟着主角,观众的情绪大抵也经历了同情、鼓掌再到质疑/支持。

然后精彩的来了,菲利普斯没有在电影的高潮部分揭示小丑的真实性格,他把小丑的性格真相放在了高潮过后的几分钟。

如果说极度压力下的选择可以让我们看清楚一个人,那么极度放松的情况下也可以。

于是我们看到了带着镣铐的小丑踩着音乐,慢悠悠地走出病房,在地上留下一个个清晰的血脚印。

毫无疑问,他杀害了治疗师,一个无辜的人。

而治疗师的死亡很可能仅仅是她让小丑想起了之前社区福利治疗时的不愉快回忆。

而这也恰恰是回应了存在争议的“复仇”环节。

蓝道和默里是否真的罪大恶极,非死不可?

还是仅仅是欺骗、利用过亚瑟,就必须以死谢罪?

这一个个血脚印似乎在嘲讽小丑对社会的控诉,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小丑是怎么杀蓝道的?剪刀插动脉后又插眼,在蓝道必死的情况下疯狂的撞击他的头部,这是复仇吗?这是赤裸裸的虐杀。

所以也许正如默里所说,小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为自己的杀戮找借口:

小丑在假借社会不公,来合理化自己的杀人动机。

所以把这两点结合起来,第一个故事要表达的观点也就十分清晰了:以托马斯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使得哥谭市阶级分化严重,贫富悬殊,是哥谭市混乱的根源,不解决它,再多的蝙蝠侠也无济于事。但是我们也应该警惕那些假借社会不公,来合理化自己暴力行为的小丑们,他们极其危险。

从这点讲,第一个故事极具批判性,不止探讨了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而且否定了小丑的做法。但是,这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小丑不再神秘,不再迷人,他是孤儿,他受尽虐待,他没有高智商,他病态,他内心扭曲,他只是一个被社会逼疯的可怜虫,光环不再。

所以,第二个故事的小丑更符合漫画的设定,这所有的一切只是小丑思想的一角,小丑依旧神秘,他依旧意味着混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也许过几天,他又能给你整出个更精彩的故事,或许更可怜,或许更可恨,可又有谁知道呢?而影迷津津乐道的高智商也保留了,你猜猜小丑是怎么在带着手铐的情况下杀死治疗师的?

而且第二个故事跟观众的互动性更强,在电影最后几分钟,精神病院里的小丑一直在发笑,治疗师忍不住问他:“What so funny?”小丑沉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低着头,自言自语般轻轻从嘴里吐出一句话:

“只是在想一个笑话”。

然后小丑的脑海里浮现起蝙蝠侠父母被杀的那个夜晚。

“你能告诉我吗?”

“你不会懂的”

那么这个笑话是说给谁听的?或者说谁又会懂得这个笑话?

答案有很多,可以是亚瑟,也可以是蝙蝠侠,甚至还可以是正在看电影的观众。

当你选择相信第二个故事时,你其实是在窥探小丑的精神世界,而此时的小丑正通过妄想,在脑海里创造出亚瑟这个人物,把亚瑟的不幸通通归因于哥谭市的社会问题,进而合理化亚瑟的暴力与谋杀,一方面是为了好玩,另一方面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

任何人只要像我一样经历了糟糕的一天,也会发疯。

还记得亚瑟那不受控制的笑声吗?是的,那个笑声来自小丑,每当亚瑟遭受不幸或者想展现自己的时候,小丑总会出现,利用笑声嘲笑他,打击他,撕裂他。但是这个笑声其实也是在嘲讽那些同情亚瑟的观众。






火炬影视


《小丑》是一部独立的电影,由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出品发行,与DC目前开发的DC宇宙没有关联,在美国电影分级上为R级,由托德·菲利普斯编剧和执导,杰昆·菲尼克斯主演,背景设定是80年代,讲述了亚瑟·弗莱克(小丑)起源的故事。

故事中亚瑟·弗莱克本是一名以扮演小丑为生的卑微的平凡人,在人情冷漠的哥谭市与患有精神病的母亲相依命,同样患有精神病的他需要靠社会福利组织的帮助不断的服药以维持病况,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脱口秀演员,他母亲告诉他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笑对人生,他也曾经这样做过,可是生活的残酷一次次的让他失望,在人们一次次的嘲笑中意外的失去了工作,当偶然知道了母亲的秘密后他心中非常渴望与从未谋面的父亲相见,可命运再次嘲弄了他,绝望的他最终崩溃了,在地铁上爆起了疯狂的谋杀……

电影《小丑》取材并没有从漫画中汲取任何灵感,而是另外创造了一个故事,从一个卑微无助的精神病人变成一个令人恐惧的小丑,是什么让亚瑟变成了极度邪恶的小丑?这是电影发出的拷问。变恶之前的亚瑟代表着社会底层最卑微的人,他也曾有梦想,也曾对生活充满信心,只是命运的捉弄、社会的冷漠让亚瑟最后崩溃了,选择了变成最终的小丑,以犯罪暴力的方式发泄着他的不满,电影《小丑》想表达的意思不是作为边缘人的亚瑟的病态和社会的病态,而是表达了这个社会需要公平,需要仁爱,需要和平,人与人之间则需要关心和关爱,而像亚瑟这样的边缘人内心需要倾诉需要有人倾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tlq180


片中的铺垫故事如下:

1.在街上扮演小丑,被混混殴打,广告牌破烂,A同事给了他一把手枪。

2.在社区心理诊所,医生有对他进行一定的辅导,他同时在服用7种不同的药物。

随后,一层一层的现实压迫扑面而来:

1.因为在医院给小朋友表演时不慎将手枪掉落,同事A举报了他,被公司开除。

2.坐地铁时,碰到三个韦恩企业的精英在欺负女孩子,女孩子表示求助,亚瑟因为紧张不停狂笑,被对方认为是在嘲笑,动手殴打他,随后亚瑟开枪射杀了三人,最后一人,他甚至射光了所有的子弹。杀人后,他疯狂奔跑,躲进厕所,平静下来,因为享受到愤怒憋屈而杀人后的快感,反而开始起舞。

3.看到母亲的信,以为自己是哥谭市第一富豪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长期缺少父爱的他,前往韦恩庄园,见到了小时候的布鲁斯韦恩,却被管家阿福赶走,称他母亲有妄想症。

4.回家发现母亲住院,两个警察在调查地铁谋杀案,其中一个警察问他:“你真的有怪病吗?”随后在医院的电视上,他看到自己好不容易的一次单口秀节目表演,因为紧张而狂笑,视频却被自己最爱的主持人富兰克林用来嘲笑取乐。

5.因为政府预算不足,社区医生表示将不会再提供咨询和药物,这部分经费被取消。

6.再次前往电影院寻找托马斯韦恩,希望得到父亲的承认,在厕所找到他,却被对方打了一拳,告诉他他的母亲是疯子,他是被收养的,并警告他不要再接近布鲁斯韦恩。

7.心灰意冷的亚瑟回到家,希望得到女邻居兼女友索菲的安慰,结果对方见到他在屋里十分害怕,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和她的一切都是想象出来的,在想象中,她一直陪着自己,支持自己,安慰自己,甚至说地铁枪杀三人的小丑是英雄。然而这一切都是假的,现实中他们不过是普通的邻居而已,爱情遭到破灭。

8.前往医院检查母亲的病史档案,发现母亲果然有妄想症,一切如托马斯韦恩所说,他是被领养的,并且母亲小时候还疯狂虐待自己,逼着自己狂笑。亲情破灭,精神产生恍惚。

9.所有的想象和梦想遭到了破灭,精神支柱全部倒塌,爱情、亲情都陷入了巨大的绝望,目前唯一的亲人竟然是伤害自己最深的人。亚瑟将自己躲进冰箱里,像是清醒,又像是重生。于是,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10.亚瑟杀死了前来探口风,举报自己,喜欢嘲笑他人缺陷的同事A,放走了有侏儒症,和他一样弱势的同事B,他按照电话约定,打扮成了小丑,前去参加富兰克林的直播节目。在节目前,他将自己改名为“小丑”,节目开始后,他肆意登场,坦白了自己在地铁上枪杀三人的事实,和富兰克林产生了激烈的争执,愤怒地说出:“如果死的是我,将没有人会在意!”随后,他开枪杀死了富兰克林。

11.戴着小丑面具的暴徒开车截停了押送他的警车,他从昏迷中醒来,以血画出夸张的嘴角,在警车上起舞,四周汇聚了暴乱的人群,人们将他捧在中心,整座城市好像都陷入了暴乱之中。与此同时,戴着小丑面具的暴徒在巷子中射杀了托马斯韦恩夫妇,只剩下布鲁斯韦恩,呆呆站在原地。


Tang影楼


主要是从一个极端的恶劣环境下用反派的角度展现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就是

我们的压力从何而来?

你有没有幻想的朋友和伴侣?

你有没有想过一些可怕的想法?

你有没有恨一个人恨之入骨?

你有没有觉得别人对你冷漠?

你有没有觉得坏人比好人轻松?

这些,小丑都有。那么,你是小丑还是个坏人?可能都不是。

比起讲述小丑这个角色和哥谭市的意义,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情感宣泄片。

小丑是个坏人,所以他该做坏事,所以对某些人来说小丑可以帮他们发泄一些东西。

比如说,遭遇性骚扰和恶作剧的不良少年不是抓他们起来,而是直接开枪射击。比如自己的朋友和爱人不理解自己,所以他们该被惩罚。比如有钱有势的人高高在上目空一切,所以该被干掉。

这样的想法不该出现,但这就跟网络上的喷子一样,他们认为有小丑的存在,这些邪恶的想法可以合理的宣泄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跟暴力游戏一样可以发泄人的不良情绪。但是对于一些不懂世事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误导。所以对于电影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独立的判断,从里面得到一些好的东西,而不是被电影所影响。希望这个小丑不会像黑暗骑士里面的小丑一样,成为绝唱。


氷氷娱乐


前期,小丑总是不能自已的大笑,即便明明想哭却仍然无法控制住本人,形成了他当下的许多悲剧。但他赖以为生的职业迫使他要装作开心大笑,他照顾了几十年深爱的"母亲"更是通知他要去笑。

电影小丑剧情解析 电影小丑讲的是什么

  直到他发现了本人曾经置信的一切树立在谎话之上,直到他发现本人的整个人生更是不折不扣的joke。在地铁的那几枪,不只解放了他的自我,也解放了哥谭市埋伏已久的肆无忌惮的暴力立功因子。

  当Joker跳上满是戴着小丑面具的地铁而顺利逃脱警察追捕时,我不由觉得这场景和当下的香港何其类似。当制度呈现了严重的问题(港人自治走不通),当阶级极度分化底层人民的压制抵达顶点,当他们发现有太多的人和本人一样,而戴上面具便能够不计结果地暴露本人最真实的恶,这局部人便选择试图破坏一切玉石俱焚,哪怕有太多人又何其无辜。

电影小丑剧情解析 电影小丑讲的是什么

  诚然,现状有太多问题,哥谭市政府并非真管底层死活,WSJ男调戏女士欺凌弱小,肉体病主治医生基本没有认真听病人的心声,这些人死因看似有理,但暴力一定是独一的出路吗?或许在当时的哥谭是,或许基本不是。这是当下的人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电影小丑讲的是什么

  《小丑》中的主人公,衍生自DC漫画《蝙蝠侠》系列中的反派人物,影片呈现幻想成为脱口秀演员的青年阿瑟由于不测事情以及本身的命运悲剧最终失控,继而成为“小丑”的经过。就漫画改编超级英雄电影来讲,这一形象无愧为最知名的反派之一,包括杰克·尼克尔森、希斯·莱杰等都曾在不同版本的《蝙蝠侠》系列电影中演绎过。但是,虚拟的电影世界之外,“小丑”还与一场理想的惨剧亲密相关。

  2012年7月20日,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首映当晚,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的一家电影院内,猖獗枪手向正津津乐道观看影片的观众开枪扫射,最终酿成12死、58伤。第一时间,美国坊间便有传说,凶手詹姆斯·霍尔姆斯犯案之际,装扮成了电影里“小丑”的样子。

电影小丑剧情解析 电影小丑讲的是什么

  最早形成人们产生这种误解的缘由,是美国警方在纽约曼哈顿召开的一场记者见面会上,一位警官表示,案犯将头发染成了红色,并且自称“小丑”,“也就是《蝙蝠侠》里的反派”。尔后,《纽约时报》的记者Kirk Johnsondan Frosch在并未复核事实的状况下,征引来自联邦探员由当地警方那里听来的第三手音讯,称有现场目睹者表示,凶手犯案时曾经说过“我就是小丑”。

  但是,事实上,担任侦办此案的科罗拉多州检察官不久之后便站出来推翻了这一说法。凶犯詹姆斯·霍尔姆斯从未表示过本人在模拟小丑,他将头发染成红色也与小丑无关,而且不论是漫画,还是电影,小丑这个形象的头发颜色都是绿色。事实上,这一切地道只是恰巧,他选择犯案的那一夜,在那家不幸的电影院里,正好在放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霍尔姆斯事后曾经表示,他本人第一次听到他人管他叫“小丑”,那曾经是他入狱之后了,他本人都觉得很疑惑,明明本人从没有过那样的想法。但是,木已成舟,往常正在监狱中服无期徒刑的他,绰号早已成了“小丑”,而在群众心目中,也早已将这起不幸事情与《蝙蝠侠》电影和小丑的形象,永远联络在了一同。





好看视频高清剪辑


小丑是从一个极端的恶劣环境下用反派的角度展现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的压力从何而来?”

你有没有幻想的朋友和伴侣?

你有没有想过一些可怕的想法?

你有没有恨一个人恨之入骨?

你有没有觉得别人对你冷漠?

你有没有觉得坏人比好人轻松?

~这些,小丑都有。那么,你是小丑还是个坏人?可能都不是。

比起讲述小丑这个角色和哥谭市的意义,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情感宣泄片。

小丑是个坏人,所以他该做坏事,所以对某些人来说小丑可以帮他们发泄一些东西。

比如说,遭遇性骚扰和恶作剧的不良少年不是抓他们起来,而是直接开枪射击。

比如自己的朋友和爱人不理解自己,所以他们该被惩罚。

比如有钱有势的人高高在上目空一切,所以该被干掉。

这样的想法不该出现,但这就跟网络上的喷子一样,他们认为有小丑的存在,这些邪恶的想法可以合理的宣泄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跟暴力游戏一样可以发泄人的不良情绪。但是对于一些不懂世事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误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