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陝西第二批援武漢醫療隊打造過硬救治團隊

2月2日,陝西第二批援武漢醫療隊正式進駐受援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以下簡稱“協和西院”)七樓西病房,該病房共50張床位,全部承擔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醫療隊中醫生團隊由來自於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9家醫院20名醫生組成,成員專業涵蓋呼吸、重症、感染、精神心理學等不同專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8名, 主治醫師9名,住院醫師1名,其中呼吸與重症專業的醫生有8名,具備對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不過,在醫療隊中接管病區後,經與其他醫療隊交流發現,普遍存在共性問題:病區的醫生由當地醫生和醫療隊醫生組成,而醫療隊的醫生來自不同級別醫院、不同業務崗位、不同專業職稱,因此整個醫生團隊間大多互不認識,不瞭解工作習慣,使得病區內部管理、醫療團隊管理、醫醫之間管理、醫患之間管理、醫護之間管理存在不順暢的情況。鑑於醫生們管理的都是具有傳染性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因此在上崗初期,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與彼此瞭解,但是防疫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作為第二批醫療隊牽頭醫院,西安交大兩所附屬醫院充分發揮其醫、教、研優勢,在病區醫生管理方面,一直進行摸索、嘗試和創新,從醫生不固定床位、輪崗排班到固定床位、輪崗排班,最後到固定床位、根據排班時間進行A/B崗位設置,分層分級進行管理的模式,簡稱為“一體化兩崗位三線制四定床五補充”,最大程度實現醫療資源的優質化、物資的合理化、效率的最大化。希望通過實踐經驗的分享,對其他醫療隊在病區醫生管理方面提供幫助。

一體化:實現科室管理一體化。部分病區由援助醫療隊和受援科室共同管理,存在決策分歧的可能性。結合這一實際情況,建議以50張床位的病區為一個整體,醫務人員由30名醫生和50名護士組成,病區主任由援助醫療隊和受援單位指定一人擔任,確保醫療規範、質量與安全的同質化,確保院內、科室內的醫醫、醫護、醫後(勤)之間有效溝通的最大化。

兩崗位:實現患者診療持續化。值班實行A/B崗,確保每個病人每天都有主管醫生團隊進行查房,同時又能夠確保每個醫生有充分的時間休息。病區值班醫生由醫療隊成員和當地醫院醫生團隊共同組成,共分為8個小組,每組3名,設小組長一名,由高級職稱或高年資主治醫生擔任;各小組按照每6小時一班進行輪流值班,為A崗;每班內醫生由組長負責安排進出艙。每兩個小組組合成一個大組,設大組長一名,由高級職稱醫生擔任。值班期間,每個班次均需要了解全科所有病人情況,尤其是危重患者情況;需要重點關注大組內所有患者情況,為B崗。A崗和B崗實行交叉重疊。

三線制:實現病區管理精細化。規範醫療核心制度是提高醫療質量和保障醫療安全的基礎,不過十八項核心制度全部落實是不現實的。結合這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對醫生管理實行三級醫生查房制度,可將病區大組長為三線醫生,小組長為二線醫生,其他組員為一線醫生,確保醫療質量與安全。

四定床:實現掌握病情及時化。

每小組的小組長帶領一線共同管理6~7張床位,每大組負責12~14張床位。固定床位後,患者有固定醫生管理,醫生有了重點關注的患者。通過醫生和患者之間互留微信、拉進距離,醫生隨時掌握患者病情,患者隨時反饋身體狀況,醫患之間滿意度提升較高。

五補充:實現數據文書精準化。各病區每天要上報大量的數據、完成大量的病歷任務,結合這一實際情況,病區設立醫療質量巡視崗位,負責科室數據報表填報、病案質量核查等工作,重點查對醫囑執行、文書完善情況,並第一時間向科室主任反饋檢查情況,同時該崗位屬於備班狀態,一旦有醫生因故無法上班,隨時替崗,進行人員補充。

該制度經過10余天的執行和改進,陝西省第二批援武漢醫療隊接管的協和西院七樓西病區,累計住院重症和危重症患者71名,轉為輕症累計轉出或出院患者22名,行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通氣4人,目前該病區運行良好,患者滿意度基本達到100%。

病區管理需要動態評估和調整,隨著對團隊醫生的逐漸深入瞭解,以及對病區情況的逐漸熟悉,對醫療團隊的管理也進行了多次的調整,整體上向著逐漸完善、嚴謹、科學的方向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隨著認識的進一步深入,可能還會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

(通訊員:陝西省支援湖北第二批醫療隊 張正良 周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