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明明是桃園三結義,為什麼人們都只拜關公?

zh若若


要知道關羽本是個非常孤傲的人,三國時期能讓他敬服的沒有幾個,連諸葛亮他都不放在眼裡,更別提曹操、孫權等人了,但劉備他是敬服的,否則也不會一直跟隨著他了。關羽也被叫做關二哥,為什麼叫二哥呢?因為劉備是大哥啊,嚴格來說劉備不僅是關羽的大哥,更是他的上級,兩人屬於君臣關係,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寫出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歷史上並無此事,所以劉備和關羽應該並未結拜,史料記載“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已,只是情如兄弟,不過關羽也被稱為關二哥了。

後人對關羽的信仰和崇拜程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位人物,據統計,歷史上總共有16位皇帝給關羽御旨加封,所以關羽儘管死後多年,他的爵位依舊一直飆升,從侯到王,從王到帝,最終成為關聖大帝,在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因為歷代皇帝的推崇,所以關羽在民間名聲大振,上到居廟堂之高的王侯將相,下到以幹苦力為生的貧民百姓,從舞文弄墨的書生,到馳騁疆場的武將,甚至於勾欄中的娼婦戲子、道館裡的尼姑和尚,他們都在拜祭關羽,關羽為什麼有這麼強大的輻射力呢?

除了歷代皇帝的推崇之外,關羽本身的行為也令人佩服,在三國時期他追隨劉備、後來短暫歸附曹營不失節氣,加上華容道釋放曹操,單刀赴會等故事,多次被戲劇、影視傳頌,無不體現出自己的英勇和忠義,關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儒、佛、道三家認可的人物,於是“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的現象,文廟是指孔子,武廟就是指關羽了。

清朝時期,民間崇拜關羽現象達到高潮,據統計清朝中期,僅北京城內就有116座關公的廟宇,直到如今,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關帝廟,總共超過三萬座,而且這個數據還一直在增加。相比起來,劉備雖是關羽的上級,但他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什麼值得令後人祭拜的,所以後人只祭拜關羽,而沒人祭拜劉備。




川湘1988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三結義,共伐黃巾軍,後來經過一系列的南征北戰,終於成就了一番霸業。這個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是後人為什麼都只拜關公,而不敗他們兄弟三人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桃園三結義實為虛構

劉關張三人是東漢末期至三國時期,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但在《三國志》、《晉書》等正史上,卻沒有任何關於他們三人桃園結義的記載。

據考證,關羽比劉備大一歲,張飛比劉備小四歲。所以如果真的是結義的話,排序應該是關劉張。所以這也從反面證明了桃園三結義是不真實的。

那為什麼會有桃園三結義這個經典橋段呢?其實這個故事是在宋元時期開始流行的,後來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在創造《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時,將這個故事,放在了小說的開篇。由此,這個故事流傳更加廣泛,幾乎是家喻戶曉。

關羽的忠義之心

後人拜關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關羽的忠義之心十分明顯。

關羽的忠主要體現在對劉備的身上。劉備被曹操擊敗後,投奔了袁紹。留下了自己的妻妾託付給關羽,關羽為了保全劉備的妻妾,不得已投降了曹操。曹操十分看重關羽的將才,不僅贈送了很多禮物,而且加官進侯。希望以此方式能夠讓關羽為自己所用。但後來關羽知道劉備的所在後,毅然決然的離開了曹操,千里走單騎,奔赴千里去尋找劉備。

關羽的義主要體現在對他有恩或重義之人身上。如感念舊恩,赤壁之戰後,華容道義放了曹操。長沙會戰中,與老將黃忠激戰,二人相互欣賞,互稱義士。

所以由於關羽的忠義無雙、俠肝義膽,自然為後人所傾慕並崇拜。

關羽的神化及文化地位

真正讓人們拜關公,主要是因為關羽形象得到神化,他在文化上的地位已經超過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這是因為歷朝歷代歷代,對關羽進行加封而逐漸形成的。

歷代帝王都非常推崇關羽的忠義,並以關羽為正面教材,以此教育自己的臣民要忠君愛國。對關羽的加封經歷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

的過程。

到了清朝時期,關羽被加封成為了神仙的形象。成為了武聖關聖大帝,與文聖孔子是齊名的。在有些地區,關羽也被作為武財神的形象加以祭祀。

若木語

關羽在歷史上確實表現得十分忠義,以至於後來被奉為忠義的化身。再加上各個朝代的加封,使得關羽在文化上的地位是劉備和張飛不能比擬的。

桃園三結義本屬虛構,所以後人們只拜關公,而不是拜他們兄弟三人。



若木小記


原因有以下幾點。

1.關羽代表忠義。關羽忠義代表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關羽為劉備救二位嫂嫂,而且為了回到漢營(劉備的身邊),他不顧曹操的勸留,毅然過五關斬六將,這就是他忠的一面。赤壁之戰華容道,他顧念舊情,放走曹操是他義的一面。所以他被稱為忠義雙全。

2.關羽是武聖人。關羽被尊為武聖的原因: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因而無比地誇張、渲染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象關羽那樣盡忠義於君王,獻勇武於社稷。

3.關羽是武財神。關羽是武財神的原因:一種說法是關公生前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經發明計簿法,設計日清簿,清楚明白。另一種說法是關公死後真神常回到人間助戰,商人在生意受挫後若能得到關公相助,就會東山再起。關羽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武將,流傳最多的就是他的忠義無雙,商人選擇關公當財神,看重的是他的忠義、有擔當責任等精神特質和懲惡揚善、祐民護民的萬能神格,很符合商業活動的道德要求,關羽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保佑商人生意興隆的財神。


福爾摩小黑


提到桃園三結義,我們就會立馬想到劉、關、張三兄弟。而三國猛將那麼多,關羽又是如何從眾多武將當中脫穎而出,一步步成為華夏文明“忠義”的象徵,成為“武聖”、“財神”和“守護神”的呢?

這是因為中國歷史文化的不斷髮展,使得當時的文學家和戲劇學家通過自己對理想人物形象的理解,不斷的將關羽的形象進行完善。

再加上後來商品經濟的發達,出現了大批的娛樂場所、民間的話本、演義以及口口相傳的傳說,於是關羽的形象也由此變得越來越神化了起來。

神化之前的關羽雖是“忠”、“義”化身,但妄自尊大,導致大意失荊州

1、陳壽筆下的關羽,蜀漢第一勇將,最後身死荊州,造成蜀漢大業功虧一簣

在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裡,關羽是個蜀漢第一勇將,像斬顏良、殺龐德、戰樊城都表現出關羽的勇猛。

不過,陳壽對關羽的印象其實並不好,這是因為關羽雖有其過人之處,但是剛愎自用的缺點不僅激怒了孫權,還遭到麋芳、士仁的背棄,最後兵敗身亡,蜀漢大業功虧一簣。

因此,陳壽在《三國志》中提到“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表明了關羽妄自尊大,導致大意失荊州的原因。同時也反應出陳壽對神化前關羽形象的真實描寫。

2、文學批評家毛宗崗,將《三國志演義》裡的關羽,列為“三絕”之一,使得關羽的“義”的形象得到了較高的評價

毛宗崗《讀三國志法》:吾以為三國有三奇,可稱三絕。諸葛孔明一絕也,關雲長一絕也,曹操亦一絕也。

這段話裡的“三絕”就是指“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奸絕”曹操。於是,在毛宗崗的理解下,“義絕”關羽的形象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而關羽的“義”不僅表現在對劉備千里走單騎的忠義上,還表現在以自己生命為代價,華容道上放曹操上。

以上種種,說明關羽的缺點開始被人們所淡忘,而他的忠義也開始被大多數人進行不斷的放大。

從宋朝開始,歷朝歷代皇帝除了對關羽進行加封,還將關羽形象也變得神化了起來

為什麼關羽的形象在宋代有了顯著提高呢?

這是因為宋代當時軍事實力相對來說比較弱,像北宋就遭受了遼和西夏的攻擊,南宋則受金的侵襲,所以這個時候宋朝的統治者希望有一個勇武的神靈來守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而此時,由於商品經濟的發達,像一些說書的娛樂場所越來越多,而這裡面喜歡聽三國志故事的人也越來越多。

而三國故事的普及,使得民眾開始有“尊劉貶曹”的傾向。到了南宋,朱熹就提倡蜀漢為正統論,其暗示南宋是正統。於是,關羽作為宋朝守護神的形象,使得關羽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成為保佑宋軍的武神。

到了明代,受明代小說以及皇帝信奉道教的影響,關羽更加成為人們眼中的守護神。其中,萬曆皇帝對關羽就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的神位。

再到清軍入關以前,努爾哈赤就十分尊崇關羽,所以到了順治年間更是奉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而這種尊崇的現象一直持續到了晚清。

因此,關羽形象的變遷主要是出於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通過給民眾樹立忠義的榜樣,從而更好的維護自己聖主賢臣的形象。

神化後的關羽為什麼還能成為各行各業的“財神”呢?

雖然關羽的形象被不斷的神化,但是在神化形象的過程中還是需要有人去傳播關羽的信仰。

我們都知道關羽的老家解縣是中國最大的鹽產地,由於山西的耕地面積少且人口多,使得那邊大部分的人從事的都是商業活動。

再加上受“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使得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而關羽作為解縣有名的武將,在當地有保護鹽池的傳說,鹽作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所以宋徽宗就把關羽奉為“鹽池之神”。

晉商通過供奉關羽以及關羽老家的故事,使得晉商與官府的關係逐漸加強,伴隨著晉商影響力的擴大,對關羽的信仰也是越來越大。由此,關羽也就成為了“財神”和“守護神”。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各個社會階層為滿足自己的需要,不惜將關羽冠上的各種稱號。像武神、財神、鹽池之神、水神等等與關羽有關的封號多的數不勝數!

綜上,關羽從一個普通人逐漸被神化,其實跟宗教和傳播密切相關。像對於一個內憂外患的朝代,統治者就需要一個這樣的神明來庇佑國家的統治,而這些本質上也是屬於一種“愚民政策”,不過是統治階級維護自己統治的一個思想工具罷了!


秋原歷史


桃園三結義中只有關公被漢獻帝封為漢壽亭侯,古人信奉儒教故視其為正統,掛冠封印單騎護皇嫂顯示其忠義之心,刮骨療傷看到其勇和無畏的精神,華容道捉放曹演繹了其信譽之道,乗燈夜讀呈現了智慧的榜樣,總而言之關公不但是一代帥才也是一代儒將,他的形象代表了封建時代盡善盡美的化身,所以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無不頂禮膜拜。


山中散人F


雖說是桃源三結義,但是很明顯關羽的義表現的卻更有張力,更有說服力,也更加深入人心。桃源三結義拉開了小說三國的序幕,劉關張三人從此形影不離,患難與共。

當關羽被打敗之時,雖被曹操收服,但關羽約法三章,1.降漢不降曹。2.不能傷害劉備家眷。3.如果得之劉皇叔的消息,再遠也要去追隨。曹操答應了。

曹操對關羽,關心備至,送金錢美女,而關羽不為所動,一日三饗,心存感懷。

當關羽得知劉備消息,過五關斬六將也要追隨,這是被大家所稱讚的的事情,忠義如此。劉備何求?

關羽忠義,三國無人能比。但對曹操仍舊心懷感激,華容道上放曹操,也是重所周知的大義,雖寫下軍令狀,但任不顧自己身家性命,也要報曹操知遇之恩!所以關羽的經歷要比張飛,劉備坎坷的多。

關羽的這種作為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上的仁義道德的主流思想文化標準。然後通過小說的渲染描寫,使得關羽的形象更加高大偉岸!關羽是正義,忠誠,道德的化身,所以人們只拜關羽!


陋室空堂


在回答問題前,先糾正一下,人們並不是只拜關公。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羽和張飛死後都被封了神,都有自己的廟宇。只是後來因為宗教和政治的需要,關羽的封神之路走得越來越順暢,特別是得到各行各業的認可後,他在神壇上的光芒便遠遠蓋過了劉備和張飛。

先說劉備。話說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東吳殺害後,劉備發兵數十萬攻打東吳報仇雪恨。在夷陵地區屯兵八百里,被東吳大都督陸遜火燒連營所破。劉備逃至白帝城駐紮下來,對夷陵的慘敗無法釋懷,惱羞不已,接著便一病不起,拖孤於諸葛亮後病死在白帝城。

劉備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他的第一座神廟出現在故鄉涿州,廟宇名稱為“昭烈廟”,修建於唐昭宗乾寧年間。在成都武侯祠也建有昭烈廟以紀念劉備。

再說張飛。關羽被孫權殺害時,張飛正在閬中駐守。他脾氣暴躁,聞知關公被害,沒日沒夜地嚎哭。為給關羽趕製喪服,有兩個士兵沒按時完成任務,被張飛鞭打。那兩個士兵懷恨在心,擔心被殺,趁張飛醉酒睡熟時,割下了他的頭顱,逃往東吳。張飛死後很快就有了廟宇,叫張恆侯廟,位於重慶市雲陽縣。據《恆公靈異記》記載,張飛是當地的城隍,既管政事,斷冤獄,保風調雨順,還預防溫疫,有時也幫送子觀音乾乾活。後來人們又給他封了個“陰陽兩界大巡環使”的稱號,兩界的不平事,都歸他管。

最後,我們來看看關羽是怎麼在封神之路上脫穎而出的吧。

東漢建安年間,關羽失了荊州之後,頭被砍下來,送給了曹操,屬於不得好死。在上古時期,人們把不得好死的人視為怨靈,為防止其作惡,用祭祀來安撫。相傳關羽死後化身為怨靈“關三郎”,帶領鬼兵給人類帶來瘟疫,禍害一方。

當地人都很害怕,便開始祭祀他,把他當成厲鬼惡神祭拜。

一眨眼三百多年過去了。隋朝時期中國佛教天台宗四祖智顗到荊州傳佈佛法,聽說了關羽顯靈的事後,說關羽又顯靈了,並稽首皈依,要求建一座廟。當地人便在玉泉山給關羽建了第一座廟宇,叫顯烈祠,俗稱小關廟。廟宇建成後,關羽加入佛教,被封為伽藍護法。就這樣關羽從人們懼怕的厲鬼、惡神,搖身一變成了佛教的保護神。這是他第一次脫胎換骨,脫胎換骨後的關羽很受人們的歡迎。

又一眨眼到了大宋王朝。宋真宗年間,民間傳說蚩尤(沒錯就是被黃帝打敗的那位)化為惡龍在解州作亂,宋真宗就請道教的張天師化解,張天師畫了道符,請來已經封神的關羽斬殺了蚩尤。此後,關羽便開始走出荊州獨步天下,並與道教結下不解之緣。到了宋徽宗趙佶時期,宋徽宗尊信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此時在道教名聲大振的關羽,已經算是德高望重了,宋徽宗便接連給了他4次褒封,從“忠惠公”到“崇寧真君”,從“武安王”到“義勇武安王”。

到明朝萬曆年間,萬曆帝又是一個只愛煉丹,不理朝政的道教迷。於是,成了王的關公又獲得了三次祀封,先後被封為“協天大帝”、“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從大王成為了大帝。清王朝順治入關後,頒詔供奉關公,號“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康熙皇帝親政後,封關公為“協天伏魔大帝”。

由於關公重感情、講義氣、有誠信,成為忠誠和正義的化身,所以在民間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受到了朝野軍民的普遍愛戴和頂禮膜拜。要知道,天上方一日,人間已千年。所以,關羽的晉級,用坐火箭來形容都嫌慢。


畫月成眉


這個問題問得好,確實還沒有聽說過拜劉備或者拜張飛的。崇拜關羽,可以說已經成為所有中國人的共識,毫不誇張的說,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都有崇拜關羽的人

現代人對關羽的認識,大多來自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或者央視版的影視劇。這一本小說和一部電視劇對關羽的推廣和普及率簡直太高了

,以至於連小朋友都知道關雲長。

為什麼沒有人崇拜張飛或者劉備呢?張飛這個人性格暴躁、行事魯莽、有勇無謀,除了一身的武功,基本上沒啥好的品質,所以也就沒人崇拜他。而劉備雖然是他們三人的大哥,但是城府太深,表面上大公無私,、匡扶正義,其實內心假仁假義、貪圖虛名,所以崇拜者也很少。

關羽就不一樣了,不僅忠心耿耿、黑白分明,而且信守諾言、武藝超群。其實這體現的只是關羽淺顯的一面,大家都崇拜關羽,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01關羽被羽化成神,是忠義的化身,代表了良好的價值觀。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是一個缺乏信仰的民族,不像美國人信基督教,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印度人信仰佛教。特別是沙特阿拉伯、敘利亞這樣的國家的人民,對宗教信仰可謂是近乎瘋狂。但是我們好像除了一部分人信仰佛教或者神以外,其他很大一部分人都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信仰。這個時候崇拜關羽、信仰“武聖”就成了很多人的一個選擇。

▲關帝廟

為什麼人們要信仰關羽呢?因為關羽的忠義已經深入人心,在人們看來,關羽就是忠義的化身。從跟著劉備打江山開始,關羽一直輔佐劉備左右,忠心耿耿,從來沒有起過異心。即使被曹操擄了去,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為了回到到劉備身邊,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那種視死如歸的決心,把曹操感動得一塌糊塗。曹操對關羽那種敬重、愛慕、欣賞,簡直就想把心掏出來給關羽看。因為沒有得到關羽,曹操可以說是遺憾終身,然而無論曹操對他多好,關羽仍然不為所動,沒有背信棄義。當然,後來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最終還是放了他,不是他不忠,而是太仗義,報答曹操不殺之恩。

從古至今,能夠與關羽的忠義相媲美的人,除了岳飛,絕無第二。

▲關羽雕像

關於這種忠義,不僅影響了歷史的走向,而且還影響了後人的價值觀。比如現在很多人都把關羽的忠義當作人生的信條。無論是做生意,還是搞團團夥夥,都對關羽推崇備至。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關羽的忠義太深入人心。也許於是因為現在人心太壞了,忠義之人越來越少,所以關羽就成了人們的一面鏡子,一來要告訴人們要忠心不二,二來要告誡大家,一切虛偽的假忠義,在正義面前都會無處藏身。

02關羽武藝超群,膽識過人,極富個人魅力。

羅貫中好像特別喜歡關羽,在《三國演義》中,用大量的篇幅來描寫關羽,而且還寫得十分精彩,令人過目不忘。比如“溫酒斬華雄”、“身在曹營心在漢”、“過五關斬六將”、“襄樊之戰,水淹七軍”等等,簡直把關羽的武藝寫絕了,給人一種武藝高強,無人能敵的感覺。

▲過五關斬六將

而事實上,關羽的武藝放在三國演義中,真不是最厲害的,甚至還不如趙雲。但是為什麼我們大家都覺得關羽是最厲害的呢?除了羅貫中對他出神入化的描寫以外,剩下的就是關羽具有極強的個人魅力。他那種身高八尺,紅臉長髯,不怒自威的形象特點太鮮明,再加上青龍偃月刀的加持,太符合武聖的形象了。所以武功高不高無所謂,在大家的心中,他就是武藝最高的,他就是當之無愧的武聖。

▲不怒自威

除了“武聖”這個稱呼,民間還稱呼關羽為“關帝”、“武財神”、“伽藍菩薩”、“關聖帝君”等。關羽這種忠義的化身再加上極強的個人魅力,導致民間拜關羽的人很多。做生意要拜“武財神”,拉幫結派要拜“武聖”,祈求平安也要拜“伽藍菩薩。”在我國香港地區,甚至連警察都要拜關羽,因為關羽在香港代表著道義,所謂公道自在人心,關羽就是民心所向

所以關羽這種武藝超群、忠義化身、極強的個人魅力深入人心,感染者每一個崇拜者,從而有越來越多的人崇拜關羽,不分種族,不分國籍

03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關羽的宣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們知道在《三國演義》中,關羽至始至終都對劉備忠心耿耿,別無二心,這樣的下屬正是領導們所需要的。

▲民間供奉的關羽神像

關羽的忠心符合了上層統治階級統治的需要,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賜給關羽封號,有意把關羽神化為忠義的化身,然後教育他的大臣和國民,以此來獲得臣子們的臣服,從而維護他的階級統治。

關於對關羽的封號,我們從下表就可見一斑:

可以看出,從北宋宋徽宗開始,一直到清朝的光緒年間,關羽的封號只多不少,到最後簡直都成神了。

這就有力的說明了,關羽的忠義對階級統治者是多麼的重要。在官方的美化和引導下,老百姓對關羽的崇拜更加瘋狂,以至於到處都建有關帝廟和關羽像。

▲關羽塑像

一言以蔽之,階級統治者對於關羽的宣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崇拜關羽,所以我們才看到人們只拜關羽,而不拜劉備和張飛。


金小川說史


明明是桃園三結義,為什麼後來的人只拜關公,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①關二爺以忠義聞名。關羽自出道以來,對劉備的漢室王朝忠心耿耿受人尊敬,可惜他敗走麥城而死。嗯,因此後來關二爺成為了忠義的代表,凡是出來混的,無論黑白兩道。人們都要求以忠義為先,因此人們都拜關二爺。

②關二爺以誠信仁義聞名。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其他地區出來做生意的人們都要拜一下關二爺,因為出來做生意的以誠信為先,他們希望通過拜關二爺來達到發財。

③關二爺被聖化了。由於關羽武功蓋世,後來的皇帝把他封為武聖,和文聖孔子齊名。這就成了無數人崇拜的對象了。

④關二爺被神化了。由於拜關羽的越來越多,人們似乎覺得,僅僅將關二爺稱為武聖,已經不能滿足了,因此將關二爺給神化。於是民間突然傳出來關二爺顯靈的說法,就在這樣人傳人之中,關二爺也成為了護法神。人們都希望被關二爺的勇武給保護。

以上便是我的觀點,感謝大家的閱讀。





奉旨說史


總體來說這是一種社會的需要,自古以來我們華夏民族就是一個造神的民族。為什麼要造神呢,因為需要一個又一個的標杆,來指引更多中國人的行為準則。

拜關公是具體兩方面的需要

一,統治階級的需要

對於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個維護他們統治的忠臣,而不是需要充滿叛逆的亂臣賊子。供養關羽的忠義,等同於對被統治者進行精神文明教育。

二,民間需要

關羽一生除了忠誠還有就是信和義。而眾所周知這是維護社會公序良俗所必須的,信義包括很多如對朋友的義氣,對弱者的善,對其他人的誠信等等。這些都能維護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以及維護社會必須的公俗良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