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何看待NASA2月29日小行星可能拜訪地球?

VIP-linxi


所謂拜訪不過是小行星從地球外700多萬公里的地方擦過,比月球遠19倍左右,對於地球和人類科技基本沒有危害,大可不必驚慌。而這樣的事情每年都發生很多次。

各大航天國家都掌握著很多小行星的動向,預測其飛行軌道以及其與地球相撞的幾率,一方面是為了給人類預警,以便可能的撞擊點附近人類及時轉移;另一方面是探索地球外的資源,小行星對於未來的人類來說至關重要,可以作為資源的來源,相比地球的礦產資源,一些小行星的金屬含量更高。目前已知在小行星帶以內有著將近80萬可小行星,直徑從幾米到一兩公里不等,絕大多數都因為木星和土星的軌道共振以及與太陽系內側四顆天體的引力交互保持在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廣闊軌道上,不會偏離,但是因為它們的形狀不規則,受到大型天體的引力也不規則,有些會脫離原有軌道,更加接近大型天體。前兩天科學家宣佈一顆小行星成為了地球的衛星,不過它的直徑只有兩三米,在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引力環境中以十分不規則的軌道運動著。

NASA2月29日報道將有一顆小行星飛掠地球,是一顆2015年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Asteroid 2015 BZ509”,因為可能對地球又潛在的威脅,因此NASA的科學家一直監測著它的軌道,恩據軌道特徵計算出了它大概的飛行數據,預測在29日的時候它達到與地球最近的距離,聽起來嚇人,但其實這個距離足有0.04792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約1.5億公里,換算成地月距離的話,這顆小行星與地球最近的時候約為地球與月球的18.8倍,距地球716萬公里,與地球撞擊的可能低到可以忽略。隨著近年來觀測技術的提升,每年都會發現若干顆飛臨地球的小行星,2019年一顆小行星甚至從地球外7.4公里的範圍內擦過,這個距離已經只有地月距離的1/4左右了,儘管它目前的軌道和地球軌道有交叉,但未來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反而可能距地球更遠。

小行星因為形狀不規則質量分佈不均勻,軌道相對更容易改變,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上有數十萬顆大大小小的小行星,還有一些發源於柯伊柏帶的小型天體,經常有一些會光顧地球,未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時間肯定會再次發生,就是不知道規模會有多大罷了。近幾年最嚴重的隕石撞擊事件應該是2013年2月15日發生於俄羅斯的撞擊,那顆小行星的直徑十幾米,在落地前就因為地球大氣的阻力分離成數塊,最終墜落地面後造成墜落地點附近共1500左右的人受傷,還在沒有造成死亡事件。太陽系的平靜只是表面上的,未來這種平靜會被打破。


來看世界呀


NASA預計小行星2015 BK509將在2月29日從距離地球0.04792AU外的太空中通過。

那是7168832千米,是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的約18.65倍。

該小行星長軸約200米。

它對地球這樣巨大的存在造成的一切影響都可以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