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西遊記》以誰為主?你怎麼看?

青青河邊草29107113


小時候看《西遊記》,是看一個神話故事,長大後看《西遊記》,是看唐朝玄奘和尚去印度取得真經的故事,再後來看《西遊記》,是看一個人一生修行的故事。《西遊記》開篇就告訴讀者“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從這個意義上讀《西遊記》,讀者就讀懂了世間苦難的真諦,也讀懂了人生的真諦!《西遊記》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讀者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正心修身、駕馭心魔,成就自己的人生。

《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師徒五人寓意是一個人的分身!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人生修行,心是一切的根源,整部《西遊記》以修心貫穿始終,寫孫悟空為主。

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個心字(斜月是一勾,三星是心的三點),所以孫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在天堂、地獄、善惡之間自由穿梭。孫悟空有72變,人心多善變。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孫悟空在八卦爐中煉成火眼金睛。如來佛的手掌心和五行山象徵著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困。

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正好是靈山的距離,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就是心的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真正的靈山,就在我們的心中。這也就是孫悟空常常對唐僧說的那句話:“只要你見性志成,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還有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並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但是唐僧聽不懂啥意思,最後直到抵達靈山,由孫悟空點醒了他之後,他才明白。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

“定心真言”緊箍咒能定心、約束心,讓心疼了又疼。收伏悟空之後,也就歸正了那顆七十二變的心。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收伏小白龍,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後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這個最完美的團隊就組成了。

西天路上,悟空化齋前經常在地上劃一個圈,這是心給人定的界限,但人的身體(唐僧)總是會被慾望(豬八戒)牽著走!於是人(師徒幾個)就容易離開內心(悟空)設定的界限(劃的圈),於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種種心魔(妖怪)。

心(悟空)引領著人(師徒幾個)不斷前進,一路上悟空降妖,說的就是心去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是有含義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個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間那些牽絆人的東西,都是一個人自己的心魔!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去除心魔的過程。師徒五人在取經路上不斷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戰勝心魔!

真假美猴王,一個真心向佛的悟空擊敗了一個不真心向佛的悟空,其實是自己的兩種意志互鬥,是一個人的兩顆心。書中很明確的說到這一難是由師徒四人的心魔所生,孫悟空的“神狂之心”,唐僧不辨真假的“道昧之心”,豬八戒沙僧不肯說情的“嫉妒之心”,師徒師兄弟之間的“猜忌之心”。生出了“二心”,就必須除掉第二顆心,只有打消二心,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假孫悟空被打死了,師徒幾人才得以繼續上路。

在比丘國,鹿精要吃一千個小孩的心,象徵“多心”。孫悟空變做假唐僧,比喻這時的唐僧和悟空合二為一,他剖開自己的肚皮滾出了一堆心來,也是象徵“多心”。我們常說“心頭鹿撞”,人有“二心”就會生出災禍,更何況這多心。收服了這個鹿精,心頭也就沒有鹿撞,“多心”就會變成“一心”,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遊記》是一部人生修心真經,他告訴讀者,心是人生問題的根源,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





三格智酷


《西遊記》主要是以齊天大聖弼馬溫為主,雖然官不大,但是火眼金睛,善惡分明……大唐盛世,豈能容蛤蟆老鼠成精?天子聖明,又怎能讓妖魔鬼怪塗炭生靈?所以大唐皇帝聖旨詔曰:唐僧西天取經。名為取經,實為除魔降妖保天下太平!只可惜事與願違——孫悟空打死的都是沒有後臺的小妖,凡是有後臺的妖魔鬼怪都被接走了!





唯我一凡


《西遊記》,是在民間不同的說書演變中過來的。本來在《大唐西域記》裡唐僧是絕對主角,後來到了,吳承恩哪裡,具有叛逆色彩的孫悟空,變成了第一主角。

不過,也可以這樣理解,主角是孫悟空和唐僧兩個,卻只是同一個人為主角。在書中是兩個人,一個是實體一個是虛體,組成了完整的一個人。

唐僧的徒弟都代表他內心不同的情緒,實際取經路上只有他一個人。

如果非要分個彼此,非要整明白誰輕誰重,那我只能說,相比較而言,孫悟空可能更主一點。

西行八十一難之後,

世上再無猴子,

終成,鬥戰勝佛。

戰者,戰“我要、我想、我厭、我畏”;

勝者,無所對立,一念純粹,一心清淨;

佛者,覺悟者、悟道者也。

吳承恩所在的明朝階段,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文化和思想解放的思潮也日益澎湃!

而又屈於政權的無情打壓,那作為一個想著學而優則仕但又仕途渺茫的作者來說,猴子天不怕地不怕,敢於鬥爭敢於反抗的形象就是他內心最真實的吶喊。

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一下:

這是一部典型的遊記類小說,這種小說的套路就是:前期介紹主角,然後找個由頭,比如取經,尋找理想的家園一類的,每到一個地,遇到一批對手,擊敗之

唐僧作為由頭,兩個功能,一個是取經,一個是引出對手。

從小說內容上看肯定是孫悟空;孫悟空第一個出場,佔標題也是最多的。

西天取經是全書主題,無疑唐僧是團隊領軍人物,但孫悟空的情節居多,而且取經之前還有好些回圍繞孫悟空而無關唐僧的情節。

綜上所述,孫悟空應該算是第一主角。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大沐娛樂


西遊記的主角暗線應該是“八戒”?

第一節

豬八戒原為玉皇大帝手下任天蓬元帥,天蓬元帥是什麼級別?天蓬元帥這個職位是直屬玉皇大帝的麾下,可以說是親信近臣,先不說官職高低,一般近臣都是極受統治者寵愛的。再者說天蓬元帥手下有八萬水軍,手握有實權的將領也是著重培養的目標。

原文大鬧天宮段中有寫道: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時有天蓬、天佑急出靈霄寶殿道:“請如來少待我主大駕來也。”佛祖聞言回瞻仰。有意思的是收服孫悟空後,天蓬元帥直呼如來名諱說啊:您內也別急著走 ,我們老大等下還要開會呢!這段中豬八戒在天宮的地位和寵信可以祥知一二。

後來因因調戲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是對月府所有仙女的稱呼。並非民間傳說裡的后羿之妻姮娥。)被逐出天界,卻又錯投豬胎。唐僧和孫悟空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從此成為唐僧的弟子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淨壇使者。這個是大家都清楚的明線,

暗線則是佛與道的權威之爭,八戒名稱的由來則是“五葷三厭”,五葷,即五辛,指五種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蔥、韭與渠(形似蘿蔔味如蒜)。三厭,道教中指不能吃大雁、狗、烏龜。這五葷三厭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八戒全稱“八齋戒”,是佛教為出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項戒條。即為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不食。佛教戒律還有很多。豬悟能雖稱“八戒”,但他始終“戒”得不徹底,也不情願。 唐僧給八戒取的名字是有一定含義的。“這個名稱本身便是佛道鬥爭的產物……



秋過舟流


如果問國人,哪一部影視劇在中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話。我覺得非《西遊記》不可!說這部劇上到99,下到剛會走!都看過或者知道,一點也不為過!就是現在寒假或者暑假,有的電視臺也還在重播這部劇!

《西遊記》講述了玄奘由三個徒弟保護著,經過千辛萬苦,一路降妖除魔,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

我在網上看到很多網友都說《西遊記》裡主角是孫悟空,而且還分析了很多原因。比如說孫悟空在電視裡戲份是最多的!第一集就是描述孫悟空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然後拜師學藝!按照國際慣例,戲份最多的就是男一,女一!

還有網友結合《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時代背景,說歷史上對西遊記的推崇不僅僅在於他是志怪小說中的精品,主要是作者筆下的美猴王對於世俗、封建制度、權威的反叛精神,所以美猴王是主角沒錯!

這些分析都很有道理,但是我還是想要說下我自己的觀點!

《西遊記》和別的電視劇不一樣,什麼不一樣呢?別的電視劇你看了第二集,不看第三集的話,第四集你就接不上了,而《西遊記》卻像一個一個獨立的故事,你隨便從哪幾集開始看,都不覺得唐突!像什麼豬八戒狂吃人參果、美猴王狠推大果樹。紅孩兒持械攔路真猖狂。這些都是根植在師徒四人西行取經這條主線上的故事。

每一集有可能妖怪的戲份比師徒四人的還要多,按戲份多就是主角來算的話,把那一集單獨拍成電影,難道妖怪也能變成了主角不成?

在網上還有一個觀點,說《西遊記》是雙主戲!像金庸的《天龍八部》中就是段譽和喬峰的雙主戲,我覺得還要補充一下,說《西遊記》是雙主的,是隻看過電視劇版本的,在吳承恩的原著中,唐僧四師徒的戲份都是很多的,只是電視劇中把豬八戒和沙和尚弱化到:“大師兄,妖怪把師傅抓走了!”“師傅,妖怪把二師兄和師傅抓走了”的情節,但是在原著中。豬八戒和沙和尚的戲份絕對不止這些的!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西遊記》師徒四人都是主角,他們就是是唐朝的F4。帶著普渡世人的使命,去西天求取真經!

以上言論僅供娛樂,有偏差不足之處,歡迎指正!有喜歡蝸與牛的可以點下關注!











蝸與牛


先表明觀點,個人覺得就只從《西遊記》這部小說或電視劇來說,主角毫無疑問是孫悟空,理由如下:

1,從最簡單的篇幅描寫就可以看出,由始到終都是圍繞孫悟空的出生到長大再到西天取經來鋪開描寫的。開局就是描寫孫悟空,後面取經小分隊成立的時候才陸陸續續的出現了其他成員,包括唐僧。

2,《西遊記》這本小說是存在原型的,那便是玄奘大師取經之路,在那段歷史裡唐僧無疑是主角。但是吳承恩老師的這部小說卻不是主要寫唐僧取經這件事情的。他主要想要通過孫悟空這個人物去表達一些敢愛敢恨的個人意識。

3,孫悟空的設定是一種暗示。大家都知道孫悟空實際是一隻猴子,從出生到長大,到產生自我價值觀,再到與世界相互改變,其實就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所經歷的一生,對於每個人來說,你都可以是孫悟空,有過反抗,有多妥協,有過改變,也希望世界因你而改變。

  • 以上僅僅是個人的一點點拙劣的看法,不喜勿噴,歡迎大家多多交流。

趣盤Carl


我想,對於中國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吧!但說到《西遊記》,大家的第一印象會是誰呢?我想,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能夠上天入地,本領高強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吧!我猜對了嗎?哈哈。

對於《西遊記》中是以誰為主,我則有和大家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西遊記》的故事情節,講的是師徒四人經歷了種種磨難,長途跋涉十萬八千里的路程,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從故事中可以瞭解到,這裡面沒有個人主義,主要是以一個取經團隊為主的故事發展過程,我認為,《西遊記》主要是以師徒四人的團隊為主,因為取到真經是四個人一起協作的結果,無論是誰單獨取經,也一定不能取到真經,得到正果。

在這個取經團隊之中,是誰也離不開誰的,都有分工,八戒主要是牽馬,沙悟淨要擔著所有人的生活用品,而孫悟空則是保證他們的師傅人身安全,唐三藏則是他們之中的核心力量,只有他到了西天,所有人才會得到正果。並且唐僧還要約束著這幾位徒弟,互相合作,誰也不能離開誰。他們是一個團隊,少了誰也不行。

從電視劇《西遊記》中可以看出,沒有完全的個人主義,一切都是圍繞著師徒四人來發展故事情節的,所以,《西遊記》始終是以師徒四人為主。






鋼鐵電影俠


那些說以孫悟空為主的,都是深受電視劇荼毒!

導演楊潔,可謂是害人不淺啊,一部《西遊記》,害了幾代人!

我勸你們,真真的去讀讀原著吧!

電視劇,純粹胡編亂造!

真是對中華文化的褻瀆啊!



我愛吃蘭州牛肉麵


“西遊記”3個字已經把問題回答清楚了。為什麼要西遊?為取真經!

由此可以得知,西遊記並不是以某個人物為主,而是以取經這個事件為主。

取經既是原因,又是目標。整部小說展現的是取經過程中,有關人物經歷了哪些磨礪和考驗,做出了什麼關鍵抉擇,怎樣在重重關卡不斷錘鍊心靈,最終功德圓滿的故事。

最終,師徒五人既取得了無字真經,也取得了有字真經。無字真經就是這一路的修煉最後獲得的成果,令他們都證得了果位:兩位佛、一位使者菩薩、一位羅漢、一位天龍護法。有字真經,就是從西天取回來的佛法典籍。

這裡說的就是佛法中自度度人的道理。我們不斷修行就是自己度自己,修行成功之後不但能度化自己,同時也具備了度化無量無邊眾生的能力。

因為我們和眾生的心都是一樣的,一切眾生若干種心,我們自己心裡也都有。我們既有一切眾生都有的煩惱,也有一切眾生都有的智慧。

佛曾說過,我們的智慧和佛也是完全一樣的,只是佛斷除了一切煩惱(分別和妄想),而我們的智慧被煩惱遮蓋了,無法全部顯露出來。

所以,當我們自己走過一條路,達到覺悟之後,自然也就能指導別人怎樣走同樣的路了。


文化人愛鄉村


開宗明義,我的觀點是《西遊記》不以某個人為主。《西遊記》西代表方向,向西,西方的意思;遊代表遊歷的意思;記代表記錄,傳記的意思;從名字看出《西遊記》是記錄一群人去西天取經路上所歷所見的故事。如果以孫悟空為主西遊記就會取名《孫悟空打妖怪》,以唐三藏為主西遊記就會取名《唐三藏取經》。以下是我的見解,《西遊記》第一突出的是團隊精神,第二突出的是面對困難積極應對的態度。

《西遊記》以團隊為主而非個人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有自己的特點和意義,否則不能在眾多小說中脫穎而出,提到四大名著,有哪本是以某個人為主的嗎?

  • 有的人認為《三國演義》可以稱之為司馬懿成功之路,雖然最後司馬懿成功了,也不能是以個人為主,主要是講述國家之間的爭霸,只不過結局是司馬懿成功了。

  • 四大名著之一還有《水滸傳》,為什麼叫水滸傳呢?“‘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隱含意思是“出路”、“安身之地”。 作者施耐庵由於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僅供職兩年,便辭官回到老家,一面教書,一面寫《江湖豪客傳》。書終於脫稿了,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都很滿意,只是覺得書名欠佳。此書講述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108條好漢聚義梁山泊,但隨後宋江對朝廷的投降使得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最後走向失敗的故事。

  • 四大名著之一還有《紅樓夢》,此書跟前面三本不同,講述的非書名意思,不是做了一個關於紅樓的夢,《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玉緣》,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鬚眉之上的閨閣佳人們的人生百態,展現了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此書也並非講述的是某個人。

【小結】由此可見,四大名著均不是以某個人為主,而是從中揭露某些事件或闡述某種精神。在《西遊記》中的團隊很多,以玉皇大帝為主的是一個大團隊,以佛祖為主的是佛系團隊,以龍王為主的是海底團隊,以閻王為主的是主宰靈魂的團隊,但主要還是講最小的一個團隊——以唐僧為主的師徒四人。

為什麼《西遊記》主要寫師徒四人

唐僧——佛教的傳承人,善良慈悲的代名詞。
孫悟空——正義的化身,桀驁不馴,反抗的代表。
豬八戒——可愛的代表,好吃懶做好色的形象。
沙僧——誠實的粉絲,任勞任怨聽從安排的印象。

唐僧基本符合封建時代上層的形象,他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重修養、輕勞動、斯文、迂腐,但缺乏統治者狡詐的一面。唐僧的藝術魅力主要在於理想化,合乎封建時代的理想人格。但作者對於其之筆墨及新穎性和獨特性來看,比其他幾位還差了些。

孫悟空無庸置疑是唐僧集團中的最有勞動能力的人,頭腦靈敏,幹主要工作,他有著強烈的正義感,敢做敢當,敢於和惡勢力挑戰,但是有時由於做事不仔細思考,而顯得衝動.孫悟空是作者花最多筆墨的人物,藝術魅力自不用說。

豬八戒形象的藝術旨趣是很高的,在語言和行為上都很有特色,既有真實性又有適當誇張.在師傅和孫悟空鬧矛盾時,豬八戒總是在一旁煽風點火,挑撥離間.當大師兄被趕走後,他又想出盡風頭,但他那實力能行嗎?所以,到了關鍵時刻,他又去找回孫悟空,倆人齊心協力救師傅.

這是當代工人階級的代表。沙僧的主要工作是挑擔,是體力活,看似可有可無,決不象孫悟空那麼出風頭,總是那樣默默無聞地工作著.但他的工作卻是不可或缺的。可是有時他自己的想法和注意又太少了,只懂得聽從.

【結語】

四個人代表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物,因為團結,師徒四人才取到真經。期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告訴我們方法總比困難多,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應對策略,只要想辦法,總會解決的。

無論什麼事情,只要執著、不畏艱險,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總會成功的,就像去西天取經一樣,十萬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難,漫漫西行路,真是憑藉這唐僧一行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才走完,唐僧就是有著虔誠的信念才能取得真經,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他的成就決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


囊螢映雪,韋編三絕;耽書成癮,篤信好學。我是【十二十頁】,一名熱愛讀書的女性,歡迎【關注】,一起交流讀書心得,分享文化感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