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大家認為範曾老師的書法水平如何?

書法樂趣


“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這是範曾頗有名的二十四字自評,自豪且有幾分收斂,為許多評論家引用。

中國書畫同源,有“坐四望五”境界的國畫大師,其書法水平不可低估。範曾怎樣評價自己的書法?最近,他以貫有的引經據典方式作答:“作為我個人書法來講,我想用杜甫形容李太白的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來形容我的字比較合適。庾開府,庾信,南朝大詩人。鮑參軍,鮑照,南朝的大文人。一個清新,一個俊逸。你讀讀他的《蕪城賦》:沵迤平原,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柂以漕渠,軸以昆崗,重關復江之隩,四會五達之莊。滔滔不絕,俊秀之氣勃然於文章之中。我的書法受我的文化的影響,受我主觀上對清新俊逸的那種追求。我想杜甫形容李白這兩句,可以講書如其人。”範先生對自己的書法境界頗為自得,對自身的人格魅力也相當自信。

“清新俊逸”,是範曾的書法美學追求。他這樣概括自己的追求成果:“戊寅年始悟書法用筆最忌妄生圭角,空作抖擻。讀唐人碑,又感法度深嚴,抑性舍靈,乃幻變古規,自造家法,自信不輕讓褚虞。世之書界笨伯,讀此必大怒雲。”據說他早年曾學郭沫若,也鍾情於法帖,可我實在看不出其法源自何貼,洗儘先人筆法者,未曾聽說,也許真是天才自創,卓然自成一體,但我們周圍不懂書法而有個人寫字風格者多如牛毛,面目個性化不等於藝術。至於碑刻,他似乎淺嘗輒止,學而不好,對於碑派書風,他是敬而遠之。

風格乃個人喜好,清新俊逸和雄奇古拙都為美,均不排斥法帖與碑刻,本無高下之別,無論哪一種,都需要紮實的功底和良好的悟性,都要寫得自在。瀏覽範曾三十年來的書法作品,發現他的美學理想與自身實踐南轅北轍,他的探求是那麼吃力,全無出入“書史”的自如。

察其用筆,範式的一大特點就是追求提按,一筆之內幾起幾落,粗細變化無度,其細筆孱弱,如春蚓秋蛇,粗劃臃腫,狀似肥藕;而其側鋒筆法與提按胡亂結合時,寫出的線條如腸梗阻,令觀者憋悶;其收筆失敗最多,失於倉促,筆鋒散亂,求飛白而不成,神氣外洩。書法用筆講究粗細之變,細可比遊絲,粗可如枝幹,但線條要結實,有張力,筆鋒自然轉換,線斷而意不斷,推測其敗筆根源,應為書寫者不懂用筆使轉,未解筆鋒變化之道,而且慣用死墨,不知墨隨心走的道理;從其後期作品看,似更著意自然,波折漸少,有所改善,但又添滑而不爽的毛病,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敗筆常見。

看其結字,多以楷書結構為基礎,參入行草,作者意在使黑而粗的短劃收斂、聚集,細而長的線條延伸、纏繞,以圈住更大的白地,畫字風格明顯,但由於把握不好點劃間的疏密、字形結構內的虛實關係,很多字重心不穩,結構鬆散;不少字被著意扭曲,狀如受刑之人,不忍目睹;其後期作品,減少了“受刑”的比例,但不少字立在那裡,遠觀象健全之人,走近看,原來肢體已落下傷殘;其篆、隸之作,結體徒有其形,大多篆如死樹,隸似僵蟲,何談美感?

再觀其章法,少字作品象欲墜的積木,多字作品如亂石鋪岡,每個字各自為戰,少有呼應,更不用談什麼行氣;其排行往往自左向右歪斜,有時前幾行還算端正,但後兩行又會出現左偏的毛病;其後期部分小字作品,有所改變,但仍顯板滯,且一幅之內,重複之字毫無變化,又染館閣體之病;至於題款字的歪斜、擁擠、大小不得體,以及亂用閒章、印章偏大和鈐印位置不當,已是範式作品的通病,在其畫作款識中尤為明顯。

劉熙載講:“凡書,筆劃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正,章法要變而貫。”筆劃是慢功夫,對於字的結體和整幅佈局,如果用心,入門會更快。範曾書法給人的最深印象,就是書寫者不會處理結體佈局中奇正相生的關係、變化與融通的關係,沒有悟到黑白間“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彰顯其在空間感上的嚴重匱乏,而作為一個書畫家,這屬於硬傷。看看不少習字少年的作品,儘管有些稚嫩,但書者對線條疏密、字間虛實的直覺把握也要超過他。

如此多的硬傷,還能表現什麼精神氣息?何談“清新俊逸”?病態書法而已(如果能稱之為書法)。

以寫字來看範曾對中國毛筆紙墨的認知程度,對線條與墨色的操控水平,可以想見其國畫水準。看他的得意之作《黃賓虹造像》,人物面部造型尚可(在其畫作中屬上乘),但施以豔俗的粉色,實有損黃先生顏面,而勾勒人物衣襟的頓挫線條,生澀草率,同寫字的誇張提按效果又何等接近,作者稱用二十分鐘完成此作,完全可信。再看畫中那豎長的落款和幾枚大印章,在用筆、結字和章法上,無不印證前面歸納的範式書法特徵。這樣的作品,作者竟稱“非常滿意,沒有什麼毛病”。

範曾對自己的書法躊躇滿志,相信公眾對其應該有一個合適的評價和認知,書法當有法,法正不逾矩。謝謝!






徐夢建



春風得意68025341


範曾一度深受各界追捧或者說是吹捧。

說他,用筆得益於漢孔器碑和魏張黑女碑,行書結體受王羲之、文徵明、米芾、黃庭堅諸人影響,博採眾美,別出心裁。

懸腕功力深沉,運斤揮毫,勾勒之際如雲之出岫,墨酣筆暢,無妄生之圭角,無矯飾之情味。

範曾,曾經用杜甫形容李白的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來形容自己的書法。

稱自己的書法受文化影響較多,喜歡追求書法的清新俊逸。他對自己的書法境界頗為得意。

然而,然而。

書法是個神秘詭異的存在。書法是個奇怪的東西。

會跟著人的地位、頭銜、專長、人氣走。

無論你是文人、帝王、歌星、企業家。

你混大了,它就水漲船高。

坊間炒作範曾的書法太離譜了。一平尺,100萬人民幣!

市場和審美有時候就是這麼不講理。呵呵。

範曾的書法究竟如何?

我個人不太喜歡。

範曾顯然知道,書法必須創新,才能成為一代大家。

他的創新模式如下:追求提按,一筆之內幾起幾落,粗細變化無度。

時而氣若游絲,時而臃腫肥胖。走了兩個極端。

絲毫沒有線條美。

其收筆最為失敗。倉促,筆鋒散亂,無氣無力。

書法確實講究粗細之變,細可比遊絲,粗可如枝幹,但線條要結實,有張力,筆鋒自然轉換,類似太極拳,線斷而意連!

下圖中,他的幾幅書法,我認為只有“靜室”算得上合格的作品。








任加唇


範曾是畫畫的,對書法沒有研究。嘴上說我思古人,心裡瞧起古人古帖,也從來不臨。書法講究出處,16種筆病他字裡常見,不懂章法,如同算子。屬於美工字,寫牆報板報用的。跟書法不沾邊!和書家的字對比一下就清楚了。




雲雪書畫


範曾書作,立異標新。同板橋,舒同,啟功,張海等,屬創新一派,如其人,獨傲畫壇。觀千年書史,傳承居多,創新者寥寥無幾,雖有眾不喜,皆因審美不同,如田楷。凡藝術之事,無人人皆好者。





阿雲210413948


範曾的國畫藝術成就遠遠高出其書法水準,他的國畫用氣韻生動、線條遒勁來稱讚一點也不為過,極具鮮明藝術特色,自成一派,成就過人,論他的書法,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瘦硬風格,題在畫上相得益彰,很好。

範曾書法:從三個方面表現不俗,恭敬欣賞是根本。範曾是不是書法大師,不必較真,因為書法大師本身就是虛多實少的名號,有時候就是個泛泛稱謂。但是,對於範曾書法是不是水平特別低,就需要較真一下了。現在,說範曾書法水平一般的人不在少數,說他書法水平連一般水平也達不到的人也有。那麼,範曾的書法水準真的不堪一提,品質低下嗎?我們不妨從三個方面梳理一下範曾的書法狀況,就會發現,範曾書法表現不俗。

第一個方面,範曾的書法有明顯原碑帖功力,他練書法,那是照碑照帖臨習而成的結果,不是現在一些書法家棄碑帖,不入境,不入體,拿筆亂塗胡抹的成色。在書法練習的過程中,心傾碑帖,打下紮實的書法基本功的人,不論他最後的書法水平是不是達到了高端品質,依恭敬練碑帖的態度和成績來看,書法就不會是水平一般,更不會連小學生的書法水平都達不到。所以辛勤練過碑帖的範曾,書法品質是有基礎保證的,不會寫成俗質筆墨。

第二個方面,範曾的學識和風度是書法氣質不俗的根本。書法不僅僅是單純的技法呈現,還是一個人身品與學識的表達。範曾為學者,學識必然在常人之上,有學識者有風度,以風度寫書法,氣韻天然而得。觀看範曾書法,筆卓墨秀,文人功法,氣度氣質,美麗可觀。實在是搞不清楚,為什麼會有人對範曾書法投以劣質之評?如果範曾書法屬於低質,那麼書壇不知還會有多少醜書浩浩吶。

第三個方面,範曾的畫功也會輔助書法。範曾是大畫家,這個恐怕是沒有疑問的事。範曾畫功不俗,書畫同源,能畫者多數能書,他的書法受到畫境的影響,書含情景,飄逸瀟灑,體式拓展,氣韻十足,應該屬於好書法的行列。貶之為低,有失公允。帶著一份公正看範曾書法,當屬不錯的品質,表現不俗,不貶損範曾書法恭敬欣賞才是根本,這應該是更為嚴謹的書法欣賞態度。



雲1765


1、範曾老師的學識和風度融入到他的書法,是氣質不俗的根本。書法不僅僅是單純的技法呈現,還是一個人身品與學識的表達。

2、範曾老師的書法有明顯原碑帖功力,這是因為他練書法時是照碑照帖臨習而成的結果。

3、範曾老師是大畫家,這個恐怕是沒有疑問的事。因此他的書法受到畫境的影響,書含情景,飄逸瀟灑,體式拓展,氣韻十足。



鄭好奮發


瞎幾把寫的,鑽營出名了也便成了某體,是佔了中國文盲美盲太多的便宜,倘若國人傳統文化水平能有清代一半,範曾就會餓死。

範曾的字起碼能超過我這普通人吧,可惜並沒有。



學為己齋


就範曾先生本人來講,可以說是博學多才,其詩文為首,畫居二,書法最後。對他書法的很多行家並不敬服,與其名聲有一定差距。


文海墨韻


範曾先生的書法當屬當今書壇屈指可數之列,放進歷史長河,也屬一流書家,大家之謂尚需歷史檢驗。

書法之俊秀朗逸區別與現在的醜書之盛行。其書法之辯識度非常之高,受市場歡迎之程度,非一般書法作品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