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面对现实的生活,异父异母的兄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迈向新世界

[摘要] :

在2008年的时候,余华写的长篇小说《兄弟》在法国获得首届“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在那次获奖评语中,法国人用“伟大”一次来形容《兄弟》这部作品的价值。

《兄弟》是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后推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在2006年和2007年分上下部出版,销售百万册,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兄弟》在法国出版之后,获得了法国主流报刊近乎一致的高度评价。

面对现实的生活,异父异母的兄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迈向新世界

图片来自有书快看

1.兄弟之间的情感纠葛

《兄弟》的作者余华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学毕业后的余华曾经当过牙医,没过几年,还是选择弃医从文,这样的经历让人想起了鲁迅。幸运的是余华曾两次到鲁迅文学院深造,这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兄弟》从字面上来看是哥哥和弟弟之间的故事,事实上这部作品讲的内容是小镇重组家庭中两兄弟在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余华用荒诞的手法将那段历史还原,表达出对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精神生活的匮乏的担忧和一些人文关怀。

故事得从李光头和宋凡平这两个人物开始说起,李光头的的父亲因为犯了错误,淹死在粪坑之中。

李光头父亲的尸体又是被宋凡平打捞起来给送回来的,这种微妙的关系为后来一系列事情做了重大铺垫。

而宋凡平自己也不幸运,丧妻之痛久久不能平复,好在最后和李光头的妈妈李兰结合在一起。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之下,李光头和宋凡平之子宋钢成为了好兄弟。

后来宋凡平被迫害去世,李兰没过几年也去世,在接连失去两位亲人的情况之下,李光头和宋钢却因为一个女人林红产生了大的感情纠葛,最后还是宋钢得偿所愿和林红在一起。

20年之后,李光头和宋钢的命运彻底拉开了巨大差距,李光头富可敌国,宋钢却穷困潦倒,在这种巨大的差距之下,又发生了好多复杂的事情。

面对现实的生活,异父异母的兄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迈向新世界

图片来自有书快看

2.《兄弟》的主要事件

整部作品主要围绕着三个人物具体展开:第一幕是因为特殊的情感关系,李光头和宋钢成为了好兄弟,而后才有兄弟之间的事情;第二幕就是因为林红的出现,李光头和宋钢同时喜欢上了林红,但最后宋钢和李红在一起了。

兄弟情和个人感情问题纠葛在一起,让故事的场面越来越吸引人。《兄弟》的上部主要写宋凡平一些感人的场面,而下部集中在写李光头和宋钢还有林红,这三个人之间的情感故事。

小说的点睛之笔在于,宋钢死后,遗书中交代后事,希望李光头好好待林红,足以看出宋钢对林红的爱,而宋钢说的一句:“就算生死离别,我们还是兄弟”,从这句话可以明显的看出宋钢对李光头已无恨意。

这部作品在西方人看来,时代的变迁和动荡变化让人无法想象,在物质匮乏,精神世界也不完整的时代,人性的变化之大,在时代的烘托之下让人性丑恶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是一部充满滑稽之风的小说,它让人物特点丰满起来。

面对现实的生活,异父异母的兄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迈向新世界

图片来自有书快看

小说中的李光头的特点最为鲜明,首先是父亲的惨死,母亲也在不久之后去世,他就成了一名孤儿,此时他的性格变化也很大。李光头好斗、粗俗、感情不专一等特点,和他最后成为富商形成强烈的对比。

随着李光头变得有钱,地位的上升,他和宋钢之间因为感情纠葛分道扬镳。作者余华在两兄弟之间设置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林红让两兄弟开始出现矛盾。

林红是个浪漫的美女,凡是看她一眼的男人都会喜欢上她,李光头和宋钢也不例外。林红的出现,也是悲剧的开始,作者揭示了当时在这个没有准则规范的社会当中,一切的选择都是毫无意义的。

余华就生活在小镇,他曾这样说过,他并不害怕什么恐惧,他看过一万多张张开的嘴巴,那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 地方。真正有实力的艺术家,敢于直面一切的困难,不屈服于现实,敢和不公正的事情作斗争。

在小说中通过余华的叙述两个异父异母的兄弟在几十年的生活当中,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李光头聪明狡猾,爱钱如命,也爱贪图美色,最后却成为富豪;而宋钢为人正直,做事本分,却地位低下,随着时代的变迁,最后却消失在社会的泥土之中。

面对现实的生活,异父异母的兄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迈向新世界

图片来自有书快看

3.兄弟之间人性的考验

小说在七百余页里,余华用一种带有流浪文学色彩的叙述方式,向我们展开了他们的故事。《兄弟》中的人物都是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他们对时代的认知不同,最后也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路。

李光头的投机取巧,也获得一定的财富,显示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宋钢安分守己,却挤不进财富圈子,最后被社会淘汰。

在当时的环境下,兄弟之间命运的不同,展现了中国社会从60年代到现在的社会发展场景,告诉我们人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作者余华在描写李光头和宋钢时,将他们的命运方向往两个极端展开。李光头在他母亲眼里是个不听话的孩子,而母亲李兰害怕自己去世之后,自己的儿子受苦。

而唯一的希望寄托就是宋钢,李兰希望宋钢能好好照顾李光头,人品正直的宋钢答应了李兰的请求。

但这个时代仿佛跟宋钢开了个玩笑,他自己成为了那个最需要被人照顾和改变命运的人,相反李光头却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

关于这一段的人物刻画,来自于作者余华本人的真实经历。当时余华的有一个高中同学因为家里太穷而自杀,这对他的打击很大,让他看到贫穷给人承重的负担和无可奈何。

还有一次是余华在小镇参加同学聚会,当时的场面让他看待人性的丑恶的一面,成功者太高傲,贫穷的人没尊严,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之下,人们会认为这样的情况不会改变。

面对现实的生活,异父异母的兄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迈向新世界

图片来自有书快看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人们会认为幸福就是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骑着它在小镇兜上一圈就会有很大的满足感。

社会发展的太快,李光头很快地发家致富,他开始从日本大量收购二手西装,慢慢的取代了中山装,他赚了钱之后还想着去遨游太空去长长见识。

财富一下子累计了这么多,让贫苦出生的李光头膨胀了,他开始捣鼓各种卑劣的生意,为了满足自己的喜好,而举办美人大会,这种卑劣而粗俗的生意却让李光头赚了不少钱。

而穷人宋钢也受李光头影响也做起了粗俗的生意,最后却没像李光头一样翻身拥有财富。

作者余华这样去叙述整个故事情节,有些人觉得粗俗,他也不否认,但是只认为部分是这样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这种人性的卑劣确实存在,而且还有很多人愿意成为李光头那样的人,因为只要能致富,一切都可以去做。

宋钢虽然娶了林红,但是在林红眼里宋钢依旧是贫穷的,和李光头比起来还是差距太大。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发财致富才是人们所追求的,金钱会变成一切的主宰。

当李光头身无分文时,他就是小镇的一个很渺小的流氓,没太多人去关注他。当李光头通过创业初期的积累,慢慢的成为小镇财富的拥有者,这个时候他成为了小镇人物的中心。

而宋钢却因为贫穷始终未能翻身,以至于后来去世托付李光头照顾林红,这种悲剧的产生,也让读者看到《兄弟》里的人物情感中的悲哀和对命运的不公平。

面对现实的生活,异父异母的兄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迈向新世界

图片来自有书快看

总结:

当时的时代需要被改变,在人性当中都需要被教化,李光头需要改变,林红也需要改变,甚至在闭眼的最后一刻,也没翻身的宋钢更需要改变。

《兄弟》这部作品余华都认为,这是他自己写的最好的小说,整部作品矛盾贯穿始终、荒诞与悲剧共存,使得《兄弟》中人物情感十分有冲击力。

兄弟之情不失去悲壮和发人深省,透过这两种不同的命运,余华向我们讲述了在过去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矛盾和社会的人情冷暖。

面对现实的生活,异父异母的兄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迈向新世界

图片来自有书快看

当一切都无法改变时,也是最矛盾的时候,余华加强了人物的情感表现。李光头和宋钢都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人,他们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也有着共同的“兄弟誓言”。

随着社会和情感的的变化,他们很快忘记了自己的誓言,后来再次想起为时已晚。在这种荒诞而悲剧,美丽和痛苦交织在 一起,直到最后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