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到底有多難?

視覺書畫


一,認知的內涵很廣,可以解釋的角度很多,可以從“業力”角度來解釋。認知是一種“記憶”,身體、腦袋、情感、能量層面所做事情殘留的記憶,這些都是有邊界的。換句話說,這是你創造的某種無意識的軟件,它是一定量的記憶,在很多層面支配了你的生命。

二,既然是有邊界那就涉及到量變與質變關係,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認知,需要知道他的元認知,在他的業力邊界內某一項如果缺少一定的殘留記憶,那這一項就很難改,因為還遠遠達不到質變的要求

三,所以認知改變難不難是因人而異的,即他本身要是能意識到自己需要去改變時,自己的認知才有大概率被改變,其實準確來講是被引導。


情感諮詢師阿beng


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很難。每個人都是一個存在的個體,從小的經歷和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造就了有著不同的性情,同時他會有著別人不一樣的三觀。所以,要改變一個人的認知是很難的。

就拿我身邊例子來說,有一回甲同學為了不上課去上網,卻給班長知道了,哪知班長也是很負責任地去勸說甲同學,可無論班長怎樣勸說,什麼辦法道理都說盡了,都沒能改變甲同學想法。事後問了原因,卻回了一句,上課很無聊,就跑去上網。聽了我們也很無語。

換個思路想,那我們要怎樣做,才能相對容易地改變一個人認知呢?

我覺得要儘可能地瞭解對方的想法,然後有效和氣地道明原因和解決方法。這樣會更加容易地讓對方接受。

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古人也告訴我們,人的一生都會受身邊環境影響和認識的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性情。改變一個人很難,但尊重每個人的想法,是很容易讓別人更好地接受你。我們不必刻意改變別人的認知,而是先改變下自己,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賣服裝的阿峻


該是你的 就是你的 想跑也跑不了

不是你的 就不是你的 想得也得不到

你究竟是改變了你自己

還是想去改變她

愛就是愛 不愛就是不愛

沒有人會強求你做些什麼

你不必去刻意的改變什麼

她沒有看到你身上的優點

不應該怪別人

應該多問問你自己

究竟是為什麼

刀不出鞘如何知道鋒利如何

愛她就去追她

露出你的*本性*

如果看的出她實在不喜歡你的話

不要強求 ,你的熱情要展示給你最愛的人

同時也是最愛你的人

緣分不可強求,比如改變一個人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就是你的大腦輸入外界信息,經過加工處理,轉換成你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你的行為。






愛愛的微笑


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從來都是非常難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認為是人們在接收信息的時候,會有選擇的接收自己願意接收的部分 ,而且這種選擇是在他們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時候進行的。

什麼意思呢?對於一個事物,我們本身已經有自己的認知和知識體系,當對方與我們談論此事物的時候,如果恰巧在我們認知體系內,我們會很自然的吸收,如果不在,排外的本能會讓我們拒絕接收這一部分信息 ,同時調出自己的知識庫來反駁它, 這可能就解釋了說服別人這麼難的原因。

正如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你也無法改變一個人內心已經做出的選擇。所以我們會看到那麼多隔代相處的矛盾,因為父輩和我們各自生活觀念都已經被自己深深接受,我們誰都不願意否認自己既有的觀念而 接受一個全然不同的;也所以才會有對於藝人黑粉和忠粉的水火不容,因為黑粉眼裡只能看到藝人不好的地方,而忠粉只能看到好的地 方,哪怕這些好與不好都不是很明顯,他們也能找出各種關聯來為自己佐證。

基於這樣的現實,我們或許可以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坦然的面對因與自己觀念不同而造成的矛盾或者不便。既然改變別人如此之難 ,認清現實求同存異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飛歌影視


愚蠢的人去改變別人,聰明的人改變自己。改變別人有多難,有句話說的好”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他接不接受改變有兩種態度,一種態度是樂意接受改變,另一種態度是出於某種壓力不太自願接受改變。即便是樂意接受改變,這是不徹底的改變,短期或是表面上的改變,因為他的天生和日積月累的認知己已沉澱下來。決心自願被改變,是一個長久的痛苦過程。被迫改變那更不用說,什麼也沒改變。從另一個角度看,在自己領悟認識到自己有缺點,確定改變自己去適應別人去適應環境,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這種不同程度的改變,無疑是智者的選擇,是深思熟慮後的改變。

總之,不要試圖改變別人,那可能是豬扒戒照鏡子一一里外不是人。




西域達無為


這當然很難。認知和性格一樣大多數人根深蒂固。不管對錯與否他本人是深信不疑的,他個人的觀點是很固執的。如果讓他認識到自己某方面的認知是錯誤的,你有正確的認知是遠遠不夠的,你沒有犀利的觀點和語言還有情感的把握是很難改變他的。我認為很多人是做不到的,能做到的人肯定在某些方面是很厲害的。比如說,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別人。比如說他的實際行動讓別人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認知。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對象是否容易改變。他如果是很偏執的人,你就算花再大的精力也很難能改變他。


凌梁


朋友,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太難了。

首先,認識的形成根深蒂固。一個人的認知能力,不是短時間形成的。有遺傳因素,有後天家庭,接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經歷的形成的一種思維模式。怎麼可能那麼容易改變呢?

其次,通過讀書提高認知。一個人讀了多少書的,影響著他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決定了一個人的見識、境界和格局。如果拿讀了一百本書的人,去和讀了成千上萬本書的人相比較,那麼他們看到的世界自然是不一樣的,自然對於人生的體驗也是不同的。

第三,選擇什麼樣的書讀。可以讀些有“危險性”的書籍,也就是說可以多讀一些之前不曾涉獵的範圍,選擇差異化的書籍,以此到達精神上的衝擊,從而促成思考轉變的契機。在新舊認知的融合過程中,使我們的思維認知也會隨之走向一個新的高度。

因此,雖然說改變一個人的認知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並不是不可能,朋友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不萬讓千


雖然很晚了,但我仍然希望你能看到這個回答。

改變自己需要的不是勇氣,也不是下定決心,而是經歷,以及經歷後的反思和行動。

我自己就是一個改變了許多的例子,從中學時代的自卑狹隘、汲汲名利到大學時的心如死灰、感傷頹廢,再到工作後的積極進取、自律剋制,直到如今的沉穩隱忍、謀定後動。

這些年我的性格、為人處世、思維方法……都發生了幾乎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我也想結合下自己的經歷,和你一起分享我關於如何改變自己的“三重”思考。



彬彬hw


改變一個人的認識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假設甲的認知是錯的(或者說有錯誤的部分),只要你給我足夠的錢而且甲願意配合,我就有本事改變他的認知。步驟如下:

1、諮詢學術界以及其他領域的精英,得出更正確的認知。

2、諮詢學者與記者,制定實地調查方案。調查既重視統計數據的採集,也重視個案的深入挖掘。

3、帶著甲做(學者的學術調查+新聞記者的深度調查)。

這就是湖南衛視《變形計》的學術加強版本。

——————————————————————

人是感性動物,光靠講道理是沒用的,即便你講的道理是正確的道理。你要花錢帶著他去看、去體驗。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一個人憑什麼為了牢固樹立另一個人的正確認知花很多錢?一般來說,只有見識高遠的父母捨得為親生子女花這個錢。非親非故的人,即便是老師,往往也只能口頭提醒別人。如果你是一名中學教師,讓你花十萬元扭轉一個孩子的錯誤認知,你幹不幹?顯然不會幹。

我可以告訴諸位,口頭規勸對於人類中的一大半是不頂用的。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感受到“寒門難以出貴子”,就是因為寒門的父母沒有見識與財力給子女塑造良好的認知,只能依靠廉價的口頭規勸。

而中產階級家庭有更感性的方法——譬如帶著孩子參觀清華大學甚至斯坦福大學,帶著孩子接觸企業界精英。。。。。。

——————————————————————————————(分界線下是親爹捨得花錢的舉例)

“剛上高三,女兒就請老爸對其前途進行科學設計。易中天卻說:“我雖然是博導,但你仍然必須學會自己選擇。”女兒便說:“那能給點指導意見嗎?”“好,我的意見是‘四項基本原則’和‘三維座標系’:興趣原則,你選的專業應該是你最感興趣的;優勢原則,你選的專業必須最能體現你的優勢;創造原則,這個專業畢業以後從事的工作要具有創造性,而不是簡單的重複勞動;利益原則,這個專業必須有著良好的發展前途,最好能夠賺錢。‘三維座標系’就是X軸——城市,Y軸——學校,Z軸——專業。按照這個座標系,加上‘四項基本原則’,結合你可能得的考分,找一個最佳結合點。”幾天後,女兒經過仔細分析認真選擇,把自己立志於成為一名優秀設計師的夢想告訴了老爸,並說:“麻煩您老人家抽空幫我對有關學校實地考察考察,我再作具體決定。”領命後,為了幫女兒更好地選擇好這個最佳結合點,易中天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把女兒考慮範圍內的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地近百所高校跑了個遍,並實地拍攝了這些學校教室、宿舍、食堂、學生狀態等音像資料,還列出了這些學校近年來在福建省招生的排行榜。資料整理好後,他交給了女兒,便不管不問任其選擇了。最終,女兒選擇並考取了同濟大學。由於一切都是依照自己的意願,她在大學期間如魚得水,年年獲得一等獎學金,畢業時還被評為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易中天教女剛上高三,女兒就請老爸對其前途進行科學設計。易中天卻說:“我雖然是博導,但你仍然必須學會自己選擇。”女兒便說:“那能給點指導意見嗎?”“好,我的意見是‘四項基本

易中天的父親也是大學教授,他們家是書香門第。其實易中天本人親自去過很多大學訪學,他其實沒有必要再次實地考察,但他還是花錢花時間再次實地考察了。

除了親爹,沒有人捨得花這功夫與金錢。所以塑造或者改變一個人錯誤認識的終極好辦法就是這個人有個見識高遠、捨得花錢的親爹。

——————————————————————————

我在生活中曾經建議某些親戚與熟人花不多的錢帶著他的孩子做某些體驗,進而塑造正確的認知,但是他們不理我呀。就算本答主是中國見識最高遠的人(這是假設,當然不是真的),若攤上了若干沒見識的親戚,我也無法幫助那幾個親戚的孩子。所以說,必須親爹親媽有見識。

如果一個人跟你關係極親,你靠嘴皮子無法說服他,請你諮詢有見識的人之後為他花錢。如果一個人跟你關係不是特別親,你用嘴皮子無法說服他,請你放棄。


人間紀錄師


認知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

按照字典上的解釋: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

這麼複雜的內容,怎麼好說多長時間就能改變呢。

或者,您想說的,一個人某方面的觀念轉變,需要多長時間吧?

人的思維與語言,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和一個人的知識積累的多少,質量,一個人的觀念,和一個人的人生閱歷等等,都有關係。甚至和遺傳也有關係。

但是,一個人某方面的觀念,則有可能在一個短暫或者稍微漫長的時間段內,有所改變。比如,對某個人的看法,對某個事物的看法,對某件事的處理態度,等等。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改變一個人的認知,過程有長有短。

有的需要通過學習,思考,說服,影響,琢磨,才會慢慢改變。

但也有種情況,那就是頓悟。

也許,就通過一件事情,一個念頭,一句話,一個場景,一個人就會突然開悟,一下子改變觀念,做法,態度,看法,想法。

所謂頓開茅塞,恍然大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所以,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認知,看出於什麼目的?看採取了什麼方法?

如果目的偉大,方法正確,再加上持之以恆,就有可能獲得效果。

但也不能太著急,要和風細雨,潛移默化,努力加等待。

當然,我們期待的,盼望的,就是一個人頓悟的那一刻。

不光是被人,包括我們自己,對人生,對世界,對生命,都有需要改變和提高認知的地方和需要,都需要有更多更好的頓悟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