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存款基準利率調降預期升溫

央行人士近期連續釋放“存款基準利率適時適度調整”信號。專家表示,降低存款基準利率有利於更明顯地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但需綜合考慮銀行經營情況、通脹水平及利率市場化改革等多方面因素。

適當降低存款基準利率

近期多位央行人士稱,可考慮適當降低存款基準利率。多位專家表示,無論是從短期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言,還是長期降成本,下調存款基準利率是政策可選項之一。

“年初央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理論上有助於銀行資金成本下降,但當月LPR並未下降,這也說明銀行降低貸款利率的動力仍有所不足。”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這與銀行負債成本偏高有很大關係。在銀行的負債結構中,企業和居民的一般性存款約佔三分之二,在存款基準利率長期不變的情況下,銀行負債成本會呈現剛性。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LPR自改革後已多次下降,但存款基準利率一直未作調整,這類似於“非對稱降息”。商業銀行貸款收益下降,但存款成本保持不變,一定程度上會對商業銀行息差帶來壓力。下調存款基準利率能更明顯地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短期內效果比較顯著,尤其對流動性來源短缺的中小銀行效果可能更明顯。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認為,存款基準利率下調對銀行負債的影響比MLF“降息”更加顯著。若基於2019年三季度的上市銀行負債結構,2月份逆回購和MLF降息10bp對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負債成本的影響分別是-2.13bp、-5.94bp、-3.64bp、-2.29bp,若2月採取存款基準利率下調10bp替代公開市場操作降息10bp,則對銀行負債成本的影響分別是-7.66bp、-11.01bp、-8.81bp、-8.90bp。此外,股份行和城農商行負債成本對存款基準利率調整更加敏感。

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降低存款基準利率利大於弊。首先,疫情對中小企業經營帶來的壓力較大,需要同步安排減稅、減費、減息、減租等政策多措並舉,降低經濟波動。其次,疫情可能導致實體經濟需求轉弱,可以施加適度的需求刺激手段進行對沖。

王一峰稱,“降息”並非“大水漫灌”,當前階段銀行體系流動性寬鬆,資金價格處於低位,但核心負債成本依然偏高,降低一般性存款成本的“降息”安排更有利於直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下半年通脹壓力可控

專家認為,調降存款基準利率要與當前通脹水平和銀行利潤水平等相聯繫。

溫彬認為,目前CPI漲幅在高位,遠高於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對企業和居民來說,實際存款利率會出現負利率。若調降存款基準利率,可能會出現居民和企業的儲蓄型存款去購買銀行理財或股票等情況,造成存款分流或存款脫媒。這對銀行負債穩定會帶來不利影響,也會對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帶來一定的壓力。

在銀行攬儲方面,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降低存款基準利率,銀行吸收存款難度會增加,因此具體效果要進一步評估。

也有專家稱,物價走勢是前高後低,對利率調整的約束力將下降,而為應對疫情衝擊,不排除貨幣政策提前採取行動的可能性。王一峰稱,考慮到去年下半年CPI基數較高,隨著疫情後續的緩解及豬肉供給改善引導價格逐步回落,預計全年通脹呈現前高後低的水平,下半年通脹壓力相對可控。

可定向精準調整

專家表示,對於存款基準利率的具體調整方式,可定向精準調整,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興業研究策略分析師郭益忻認為,可對不同期限差異化處理,同時進一步打開利率上浮的上限。正是由於各個期限都有基準利率,就有了定向精確調整的可能。比如,對過去一段時間增長較快的大額存單,可以對長期限降得更多一些;而對1年以內包括活期可以降得少一些。

王一峰強調,對於活期存款利率可以制定更加靈活的分類定價。目前,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為0.35%,成本並不高。活期存款資金所應對的客戶屬於長尾客戶,對利率波動的敏感性並不強。銀行可以探索針對活期存款的分類定價原則,通過大數據工具梳理活期存款客戶的分佈,根據客戶的利率敏感性執行差異化的活期利率,進而起到有效降低負債成本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