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揭祕!交大“雲課堂”的背後

揭秘!交大“雲課堂”的背後


新學期伊始,學校“雲端課堂”正式啟用

你看到,屏幕中呈現出精美的課件

你聽到,耳機裡傳來熟悉的講課聲

可你或許不知道,在這段時期

老師們都有一段不同以往的備課、授課經歷

他們熟練掌握各類“雲端課堂”平臺

確保線上課程效果“不打折扣”


周全準備,線上課程嚴陣以待


面對線上教學的各種考驗,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充分利用在信息化、智慧教室研究、實踐與培訓方面的積累,特別是近年來在新媒體方向所做的工作,依託教學促進師推廣各類線上平臺的使用。一方面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平臺選擇,確保在某一平臺出現硬件軟件故障時有更多備選方案;另一方面盡心盡力為老師們答疑解惑,幫助教師減輕和消除使用新教學模式時的焦慮心態。教師發展中心從籌備、試講、推廣、答疑等各個環節展開了細緻的準備。在這一過程中,承擔培訓任務的促進師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抓緊時間準備,趕在老師們正式開課前做好培訓、諮詢工作,為老師們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


“將自己這兩年在線上平臺的使用心得分享給更多老師。”——教師發展中心新媒體組組長鄂明成


揭秘!交大“雲課堂”的背後

近兩年,鄂明成老師組織日常教學、講座、培訓和講授黨課等環節時都會主動嘗試使用“雨課堂”來進行;在得知新學期需要全面展開線上教學後,鄂老師便將自己積累的使用心得進行了細緻的整理以待分享。為了讓更多老師更好地掌握平臺的各類操作技巧,鄂老師不辭辛苦做了大量工作:在教師發展中心和機電學院的組織下,在全校範圍內基於雨課堂開設以“雨課堂”為主的直播培訓,並建議採用“騰訊會議+雨課堂”為首選直播方案,同時依託該方案再次進行直播培訓。在微信群中細緻耐心地解答其他老師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結合教師諮詢的問題,將其中的重點內容錄製4個視頻教程發佈。在教師發展中心教學促進師的大力支持下,探討“騰訊課堂+雨課堂”“企業微信+雨課堂”等多種直播課程備選方案,以期能夠應對實際直播教學中的各種突發問題。期待在新學期更好的與同學們一道學習、一起進步。


“作為教師發展中心新媒體組的一員,我所做的只是些瑣碎的小事。”——教師發展中心新媒體組成員張立軍


揭秘!交大“雲課堂”的背後

“如此大規模地使用線上平臺教學,是大家從未遇到過的,我憑著職業敏銳感,時刻緊盯老師的新需求和各大網課技術平臺的動作,提前學習、嘗試、積累,與新媒體組各位老師緊密配合,將摸索出的技巧和經驗第一時間分享出來。”


這段時間,張立軍老師除了認真地進行線上備課外,其他時間幾乎都在試用交大課程平臺、騰訊課堂、企業微信等幾大網絡教學平臺,他認真地總結出了每一個平臺的優勢與不足,為老師們提供更多可使用的平臺與線上教學的組合方案。在此基礎上,張老師開設了線上直播,圍繞上述平臺為校內老師進行培訓,舉行交流活動;並跟蹤老師們的使用情況,針對大家反饋的共性問題,又傾心製作了短視頻教程。同時,在教師微信群中,張老師也做到時時在線、盡力為每一位同事答疑解惑、推薦方案。


“線上教學對教師的考驗不止是技術的掌握,更是在教學理念上是否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發展中心促進師黃輝


揭秘!交大“雲課堂”的背後

在備課期間,作為促進師的黃輝老師著力於解決“如何更好地完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這一問題。經過自身思考,結合長期教學的積累,綜合了教發中心促進師團隊的集體智慧,她面向全校教師開設了線上講座,從理論分析到案例演示,全方位分享了自己對“在線教學設計與實現”主題的思考。黃老師從目前疫期教師們面臨的新挑戰講起,結合自身近幾年使用“雨課堂”的經歷,強調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關注。當前,與學生相隔千里的“雲端課堂”要想真正達到效果,必須改變信息從老師到學生的單向流動。黃老師與大家分享了線下、線上如何合理分配和銜接,建議了線上教學的結構設計,希望老師們利用平臺與學生實時互動、充分利用後臺數據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分析,讓教學真正實現雙向互動,“以學生為中心”。


量體裁衣,線上開講各具風格


每一門課程都有著自身的特點,為了確保線上教學效果“不打折扣”,全校老師們都在如火如荼為自己的課程打造適合的線上教學方案,一時間,各類線上課程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實驗課程也可以實現線上教學。”——《自動化專業綜合研究專題》課程教師金尚泰


揭秘!交大“雲課堂”的背後

《自動化專業綜合研究專題》是電信學院開設的一門綜合性實踐課程,單純在線講解不能達到講授效果。為了上好這門課程,金尚泰老師的線上授課方案中運用了《智能車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這一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是由李潤梅、金尚泰等多位老師共同建設的,建立的初衷是在場所、設備受到限制時,讓學生能夠在線做實驗或是準備智能車競賽。在這個特殊時期,平臺特有的在線實驗模式更加派上用場。目前,所有選課學生在學習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登錄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完成每週實驗,提交作業和實驗報告。金老師可以隨時關注實驗平臺運行狀態和學生的反饋意見,並通過PPT錄製視頻進行指導及總結。這種授課方案適合實驗課程的集中講解和分散實驗,以自主學習和教師指導講授模式相結合。“經過在線實驗的體驗,等學生們返校進入線下實驗室時,就能更快的上手了。”


“不採用直播授課,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跟上進度。”——《數據結構》課程組


揭秘!交大“雲課堂”的背後

在“延期開學不停學”的要求下,計算機學院《數據結構》課程組的6位教師在課程負責人王志海老師的帶領下,開學前的每天都在研討合適的線上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徐薇老師積極組織課程SPOC資源,並全力與每一名學生溝通。


針對課程的特點與既有的教學資源,同時考慮到不同學生存在的地域時間差異、網絡條件不同等實際,本著“讓每個學生都能跟上進度”的原則,課程組確定了目前最佳的網絡教學方案——不採用直播教學,而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對已有慕課等視頻資源進行剪輯整合、在學生自學基礎上進行課程答疑、在微信群中隨時解答學生提問、配備章節測試五個環節,以“自學、測試、答疑、再測試”的流程,確保398名選課學生的線上學習既有自主空間、能夠涉獵更多優質教學資源,又能夠和老師保持密切聯繫,達到預期的課程效果。


“想要把面向全校開設的英語課上好,我們每位老師都得有‘十八般武藝’。”——大學英語部教師劉玉潔


揭秘!交大“雲課堂”的背後

英語課在平時線下授課過程中就有極強的互動性,如何將學生的參與感保持到“雲端課堂”,這是對語言學院大學英語部所有老師們提出的問題。大英部在積極參加了教師發展中心的線上培訓後,大家開始對選擇何種平臺、如何設計教學活動展開深入的探討。基於語言類課程特點,同時考慮到涉及學生範圍之廣,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大英部的每位參與直播授課的老師都必須熟練掌握三個以上平臺的操作技巧,以備不時之需。精心周全的設計使得實際開課後,各項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雖然相隔千里,老師們依舊能感受到學生對於上課的期待以及對於英語學習的熱情。


對於新入職的劉玉潔老師而言,不能走進教室、不能看見學生的教學是一次不小的考驗:“一開始真的十分不安,面對線上教學無所適從,好在有學校和大英部大家庭的溫暖幫助。這個時代的大學教師真的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可以隨機應變、保證效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特殊時期我們一定努力保障語言教學的活力。”


“雲端課堂”

對於老師們而言

是學習、是考驗、是更多的付出

因為他們秉承“傳道受業解惑”的責任

即使遠隔千里

也要將知識和道理傳遞給更多學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