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科学选挖竹笋?

广西农业农村厅


一、要看成笋时间。竹农有“九前冬笋怕春雨,九后春笋喜春雨;九前冬笋迎春烂,九后春笋清明出”的经验总结。竹笋受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冬至”为界,“冬至”以前形成的笋称为冬笋,冬笋大多难过春雨关,成竹率较低,宜挖不宜留;“冬至”后形成的笋称为春笋,春笋能迎春雨破土而出,成竹率高,宜留不宜挖。春笋出土后要经常检查林地,发现退笋要及时挖掘。   二、要看竹笋形状。挖冬笋的最佳季节是“冬至”前后,如挖掘过迟,难免伤害已萌发的春笋,影响成竹。如因天气不良或劳动力紧张,挖笋时间稍推迟时,则要以笋的形状来判断挖留。竹农的经验是:“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酱;上头细、下头粗,春来成新竹”。如果笋形弯曲,两头尖、扁,或笋箨老化松散的,说明幼笋发育不良,应挖掘;若笋的茎部丰满呈“宝塔形”,根系发达,应留不应挖。   三、要看立地条件。“高山笋不优,平地笋成竹,坡上出钩竿,坡下出良竹”。挖笋还要看立地条件,一般竹林地势越高,竹笋营养条件越差,生长发育缓慢,出土迟,成竹率低,竹材质量差,可适当多挖;平地竹林的幼笋大多营养条件好,生长发育快,笋粗壮,成竹率高,可多留少挖。   四、要有“隔土找黄金”技术。竹叶浓绿带黄点竹为孕笋竹,在其周围表土龟裂处挖掘,即可获笋。有人则把毛竹分为所谓的“公”与“母”,成熟的毛竹第一节如果分枝成双、对称生长,则为母竹,其周围定有竹笋;第一节若为单枝,则为公竹,无笋。找到孕笋竹后,要仔细观察母竹顶梢下垂的方向,竹梢上露珠滴落的地方,就是竹笋生长的地方。另外,每条竹下部都有一条主竹鞭,此竹鞭走向与第一节对称竹枝组成的平面平行,笋总是生在竹鞭的伸展方向上。   总之,在竹笋选挖的同时,要注意蓄留竹用笋的密度和均匀度,防止顾此失彼。挖笋后,一定要及时做好培土、埋鞭,穴和坑要用土填平,以防积水、烂鞭。


敬豆豆


你好.我是农村付付,今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分为四部分

(1)选竹子

嫩竹是不会长笋的,嫩竹表面颜色比较浅的,总之颜色越深就越老的。一两年的竹子比较绿的。建议找二年以上四年以下竹子。一般是看竹子叶的颜色,黄一点嫩一点的是1-3年的。3年以后的叶子有点发暗深绿色的,叶子的纹路更清晰。

(2)选土质

最好选土比较松的地方,还有要看地上的裂缝,竹株最下一盘竹枝伸展的方向与竹鞭的走向大致平行,沿此方向观察地面,凡见地表有土块微微隆起、松动、开裂的地方,用脚轻踩有松软感则是有笋的征兆。

没有挖过的地方,观察地面水路痕迹。有水路痕迹的地方有笋;竹鞭分叉地方有笋;竹鞭突然由地面深入处有笋;挖冬笋时,随便一深挖,出现大冬笋,说明此地冬笋多而大;冬笋相连几个都是大冬笋,说明此地是挖冬笋的好地方。

(3)选结笋方向

年长的母竹,笋结在竹鞭的母枝上和母竹的前方;年幼的母竹,笋结在竹鞭的分鞭上,一般在母竹的后方。对判定无笋的竹鞭,不要开挖,以免损坏竹鞭又浪费力气,更不要盲目地把母竹四周都挖空,遇上刮风下雪,母竹就会连根拔起,使母竹全都被毁。挖笋时应选择枝繁叶茂、竹叶浓绿但带有少量黄叶的竹株作为找笋的对象。

(4)挖什么样的

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浆;上头细、下头粗、来年成新竹。笋形弯曲,基部尖瘦或笋壳干裂老化的笋,基本不会转化为春笋,这种是可以的挖的。而那些基部丰满、根部发达、笋壳嫩而紧紧包裹笋肉的则是来年转化为春笋、破土出竹,促进林地繁盛的根本,需保留,最好不采挖。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感谢关注


农村付付


由于冬笋长在厚厚的泥土之下,因此想要准确找到冬笋的位置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判断冬笋的位置。

1

选择新竹

找冬笋前最好选择选2年生-4年生的新竹,一般竹子很粗又大,正常情况下是没有冬笋,就算有也是非常老,吃起来口感不好。找那些2年以上的新竹,就是那种竹节还稍微有点点白毛,但是掉的差不多,竹竿青翠,泛黄少许,但是不是特别的多的棕黄,信泽不仅有冬笋,一挖就是并蒂开花,好多个生长在一起,而且个头大又嫩,炒着吃非常的爽口。

2

选择土壤肥沃的地方

土壤肥沃又松软,附近有一排排的竹子,竹叶有点发黄,竹枝密集,这情况说明地下有冬笋把竹子的营养吸收走了。一般挖到一个,那么这个地方肯定就有一堆,根越粗就越多,农民说发现这样的冬笋,一天就都够挖了,收获会让人很意外。

3

选择凸起处

找冬笋也需要好眼力去善于观察地面,快速发现与分辩冬笋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小技巧,来到竹林看地面有凸起和龟裂的这种地方下去十有八九有竹笋,凸起来的就是冬笋在地下发力往上冒,凹处也是冬笋形成的空。凸起来的用手或工具轻轻一刨就能发现,凹的则用脚去踩踩,脚板感觉有什么尖尖东西就能断定是冬笋。




飞鱼148579002


1.看成笋时间。竹笋受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冬至为界,冬至以前形成的笋称为冬笋,冬笋大多难过春雨关,成竹率较低,宜挖不宜留;冬至后形成的笋称为春笋,春笋能迎春雨破土而出,成竹率高,宜留不宜挖。

2.看竹笋形状挖。竹农的经验是: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酱;上头细、下头粗,春来成新竹。如果笋形弯曲,两头尖、扁,或笋箨老化松散的,说明幼笋发育不良,应挖掘;若笋的茎部丰满呈宝塔形,根系发达,应留不应挖。

3.看立地条件。一般竹林地势越高,竹笋营养条件越差,生长发育缓慢,出土迟,成竹率低,竹材质量差,可适当多挖;平地竹林的幼笋大多营养条件好,生长发育快,笋粗壮,成竹率高,可多留少挖。

4.要有隔土找黄金技术。竹叶浓绿带黄点竹为孕笋竹,在其周围表土龟裂处挖掘,即可获笋。有人则把毛竹分为所谓的公与母,成熟的毛竹第一节如果分枝成双、对称生长,则为母竹,其周围定有竹笋;第一节若为单枝,则为公竹,无笋。找到孕笋竹后,要仔细观察母竹顶梢下垂的方向,竹梢上露珠滴落的地方,就是竹笋生长的地方。另外,每条竹下部都有一条主竹鞭,此竹鞭走向与第一节对称竹枝组成的平面平行,笋总是生在竹鞭的伸展方向上。


广西农业农村厅


如何在不影响竹林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竹笋资源,合理选挖竹笋,增加竹笋产量呢?

一、要看成笋时间。竹农有“九前冬笋怕春雨,九后春笋喜春雨;九前冬笋迎春烂,九后春笋清明出”的经验总结。竹笋受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冬至”为界,“冬至”以前形成的笋称为冬笋,冬笋大多难过春雨关,成竹率较低,宜挖不宜留;“冬至”后形成的笋称为春笋,春笋能迎春雨破土而出,成竹率高,宜留不宜挖。春笋出土后要经常检查林地,发现退笋要及时挖掘。

二、要看竹笋形状。挖冬笋的最佳季节是“冬至”前后,如挖掘过迟,难免伤害已萌发的春笋,影响成竹。如因天气不良或劳动力紧张,挖笋时间稍推迟时,则要以笋的形状来判断挖留。竹农的经验是:“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酱;上头细、下头粗,春来成新竹”。如果笋形弯曲,两头尖、扁,或笋箨老化松散的,说明幼笋发育不良,应挖掘;若笋的茎部丰满呈“宝塔形”,根系发达,应留不应挖。

三、要看立地条件。“高山笋不优,平地笋成竹,坡上出钩竿,坡下出良竹”。挖笋还要看立地条件,一般竹林地势越高,竹笋营养条件越差,生长发育缓慢,出土迟,成竹率低,竹材质量差,可适当多挖;平地竹林的幼笋大多营养条件好,生长发育快,笋粗壮,成竹率高,可多留少挖。

四、要有“隔土找黄金”技术。竹叶浓绿带黄点竹为孕笋竹,在其周围表土龟裂处挖掘,即可获笋。有人则把毛竹分为所谓的“公”与“母”,成熟的毛竹第一节如果分枝成双、对称生长,则为母竹,其周围定有竹笋;第一节若为单枝,则为公竹,无笋。找到孕笋竹后,要仔细观察母竹顶梢下垂的方向,竹梢上露珠滴落的地方,就是竹笋生长的地方。另外,每条竹下部都有一条主竹鞭,此竹鞭走向与第一节对称竹枝组成的平面平行,笋总是生在竹鞭的伸展方向上。

总之,在竹笋选挖的同时,要注意蓄留竹用笋的密度和均匀度,防止顾此失彼。挖笋后,一定要及时做好培土、埋鞭,穴和坑要用土填平,以防积水、烂鞭。


川南燕子


我之前也挖过找了以下几种规律

1.

冬竹笋不像秋天长出来的竹笋会长出地表,冬竹笋是不会长出地表的,只能根据裂纹才能挖到。

2.

在去采挖冬竹笋的时候,一般都是根据竹叶的颜色来判断,如果叶子颜色比较深大多都会有冬笋,如果叶子枯黄则一般没有竹笋

3.

竹子如果是去年长成的竹子一般也不会长冬笋,只有老竹子才喜欢长冬笋的,这些只有经常挖冬竹笋的人才有的经验

4.

很多人觉得竹子大就可能有竹笋,其实不是这样子的,越是小的竹子一般都容易长冬竹笋的

5.

如果看到有裂纹,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肯定有冬笋,如果没有明显的裂纹则可以根据地表的突起来判断


暖心向太阳


一、要看成笋时间。竹农有“九前冬笋怕春雨,九后春笋喜春雨;九前冬笋迎春烂,九后春笋清明出”的经验总结。竹笋受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冬至”为界,“冬至”以前形成的笋称为冬笋,冬笋大多难过春雨关,成竹率较低,宜挖不宜留;“冬至”后形成的笋称为春笋,春笋能迎春雨破土而出,成竹率高,宜留不宜挖。春笋出土后要经常检查林地,发现退笋要及时挖掘。 二、要看竹笋形状。挖冬笋的最佳季节是“冬至”前后,如挖掘过迟,难免伤害已萌发的春笋,影响成竹。如因天气不良或劳动力紧张,挖笋时间稍推迟时,则要以笋的形状来判断挖留。竹农的经验是:“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酱;上头细、下头粗,春来成新竹”。如果笋形弯曲,两头尖、扁,或笋箨老化松散的,说明幼笋发育不良,应挖掘;若笋的茎部丰满呈“宝塔形”,根系发达,应留不应挖。 三、要看立地条件。“高山笋不优,平地笋成竹,坡上出钩竿,坡下出良竹”。挖笋还要看立地条件,一般竹林地势越高,竹笋营养条件越差,生长发育缓慢,出土迟,成竹率低,竹材质量差,可适当多挖;平地竹林的幼笋大多营养条件好,生长发育快,笋粗壮,成竹率高,可多留少挖。 四、要有“隔土找黄金”技术。竹叶浓绿带黄点竹为孕笋竹,在其周围表土龟裂处挖掘,即可获笋。有人则把毛竹分为所谓的“公”与“母”,成熟的毛竹第一节如果分枝成双、对称生长,则为母竹,其周围定有竹笋;第一节若为单枝,则为公竹,无笋。找到孕笋竹后,要仔细观察母竹顶梢下垂的方向,竹梢上露珠滴落的地方,就是竹笋生长的地方。另外,每条竹下部都有一条主竹鞭,此竹鞭走向与第一节对称竹枝组成的平面平行,笋总是生在竹鞭的伸展方向上。 总之,在竹笋选挖的同时,要注意蓄留竹用笋的密度和均匀度,防止顾此失彼。挖笋后,一定要及时做好培土、埋鞭,穴和坑要用土填平,以防积水、烂鞭。


爱你一棒槌哈


一、要看成笋时间。竹农有“九前冬笋怕春雨,九后春笋喜春雨;九前冬笋迎春烂,九后春笋清明出”的经验总结。竹笋受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冬至”为界,“冬至”以前形成的笋称为冬笋,冬笋大多难过春雨关,成竹率较低,宜挖不宜留;“冬至”后形成的笋称为春笋,春笋能迎春雨破土而出,成竹率高,宜留不宜挖。春笋出土后要经常检查林地,发现退笋要及时挖掘。\r二、要看竹笋形状。挖冬笋的最佳季节是“冬至”前后,如挖掘过迟,难免伤害已萌发的春笋,影响成竹。如因天气不良或劳动力紧张,挖笋时间稍推迟时,则要以笋的形状来判断挖留。竹农的经验是:“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酱;上头细、下头粗,春来成新竹”。如果笋形弯曲,两头尖、扁,或笋箨老化松散的,说明幼笋发育不良,应挖掘;若笋的茎部丰满呈“宝塔形”,根系发达,应留不应挖。\r三、要看立地条件。“高山笋不优,平地笋成竹,坡上出钩竿,坡下出良竹”。挖笋还要看立地条件,一般竹林地势越高,竹笋营养条件越差,生长发育缓慢,出土迟,成竹率低,竹材质量差,可适当多挖;平地竹林的幼笋大多营养条件好,生长发育快,笋粗壮,成竹率高,可多留少挖。\r四、要有“隔土找黄金”技术。竹叶浓绿带黄点竹为孕笋竹,在其周围表土龟裂处挖掘,即可获笋。有人则把毛竹分为所谓的“公”与“母”,成熟的毛竹第一节如果分枝成双、对称生长,则为母竹,其周围定有竹笋;第一节若为单枝,则为公竹,无笋。找到孕笋竹后,要仔细观察母竹顶梢下垂的方向,竹梢上露珠滴落的地方,就是竹笋生长的地方。另外,每条竹下部都有一条主竹鞭,此竹鞭走向与第一节对称竹枝组成的平面平行,笋总是生在竹鞭的伸展方向上。\r总之,在竹笋选挖的同时,要注意蓄留竹用笋的密度和均匀度,防止顾此失彼。挖笋后,一定要及时做好培土、埋鞭,穴和坑要用土填平,以防积水、烂鞭。


仙山秀水竹山人


挖竹笋,一个是为了满足自己嘴巴渴望吃到鲜嫩可口竹笋的需求,另外一个要求是不能见到竹笋就全部挖光吃完了!如果不懂得怎么科学的挖竹笋,到时候就会出现成片竹子继续再生长的损失,还造成破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下一年竹笋生长也会减少,那是非常不值当的!

挖竹笋,是为了给我们人类食用,所以优选那些长得浅的,以后就是长成竹子了在地上也不牢固那种,另外一种是竹笋长得有些畸形的,就是长成竹子也不好的,对于这些竹笋就可以挖了回来吃!对于其中一种生长在地底下很深健康茁壮的竹笋,优先留下不能挖,让它们长成健康的新竹子,让竹子能连续的更新换代。只有这样科学的挖竹笋,才能不断地能满足我们人类食用竹笋的需求,还能保证竹子健康繁殖,保护我们环境是那么美好,造福我们人类一代又一代,谢谢!


腥野古树


认行鞭规律

楠竹繁衍靠竹鞭,竹鞭能够因地而行,遇到软的土质就穿越、遇到硬质、阻挡物就行甚至跨越、即使遇到外力断了、潮湿烂了,也能分叉前行。竹鞭芽互生,平行于地,与竹鞭一般成30-60度锐角。主鞭有2种情况能分叉,第一种是被动分叉也就是前方鞭断了,其导致子顶芽生长激素浓度高,发育生长成新鞭,第二种是主鞭主动分叉,让竹子繁衍开来。

2/7

识产笋竹规律

楠竹有一个规律,隔年出笋多。中途有个明显休息的一年,俗称大小年,大年的楠竹,除老竹外,竹阴浓密,叶呈墨绿色,远望去感觉象一把把的鸡毛掸子,而小年的竹连壮年的竹也稀稀疏疏,活脱脱一只只脱毛鸡。而有的竹林由于挖笋过度,导致大小年夹杂严重,俗称“桃花畈”。竹子的出笋率和鸡相反,鸡是脱毛的容易生蛋,而竹则是营养状况好的容易出笋。所以大年的竹出笋相对多,小年反之。当然大小年是指大部分竹是大年,并非全部,偶数年出的竹偶数年在出笋多,奇数年出的竹在奇数年出笋多。

3/7

如何判断竹子年份

新竹,节部位有很明显的白霉和节毛。2年以上的白霉和节毛脱落,2年-4年竹竹身呈青至渐渐加重,或者青中泛黄,6、7年的往往青色有退,俗称“白皮竹”,再上就叫老竹了。2-6年的竹称为壮年竹,出笋多。有的农户在竹身上标记出笋年份,那么隔1年或者3年的、甚至隔5年的都是大年。

4/7

冬笋出在什么地方呢

按照理论来说应该是各种生长激素调节的结果,可惜我们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去测试获得结果只能借助于经验来大致判断。首先识别孕竹,凡是最下枝桠竹叶片长、细、尖且略带几张金黄色叶而且植株浓绿的母竹,为孕竹,因为出笋消耗了一定营养,最下面的竹叶营养转移走,导致叶片发黄。其鞭金黄色、精神有力,侧芽膨大,就象怀了孕的女人,乳房涨大,乳头颜色变深。竹鞭上须根发达。就象猛男的胸毛。

5/7

找产笋鞭规律

找到了竹,不等于找到了笋,那要找到主鞭才行,那怎么判断主鞭的方向呢。

第一种方法是把土全部挖开,找到最粗的就是,是最笨的,最累的,也是最准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很多朋友常用,是根据最下面一枝桠的方向大致和竹鞭方向相同。

第三种方法是根据竹埠头弯的方向来判断。后2种方法有时候比较局限,因为笋和主鞭的方向呈锐角,0~90度都有,很多时候无法判断其走向,况且有时竹比较深。但是前面的方法既累又不太现实,首先来说根据最下面一枝桠的方向来寻找主鞭,如果是土地比起伏比较小的平地,且土质比较松软的,在鞭比较直的情况下,那么主鞭的方向一般和最下面一桠大致一致。当然会有误差,而且是非常大的误差,因为笋在生长的同时会根据自然条件进行扭转,其实只能判定竹鞭的180度走向,实际用处非常非常小。这样还不如采用最后一种方法来的有效,一般竹出来的时候竹埠头附近都会有一个弯度,因为笋芽先是向外生长,再是向上向外生长,最后是向上生长,成为毛竹。这个弯度所形成的平面垂直方向和主鞭走向大致一致,当然也会有一定的误差。笋与主鞭呈90度-180度均有,在45度方向向两边呈离散分布。当然主鞭的走向会根据地形千变万化,新竹笋基本都是出在主鞭上的,所以挖冬笋基本就是在找主鞭,找到了主鞭,挖到笋的机率就非常大了。老竹,也就是白皮竹很多出在子鞭上的,当然也有新竹的主鞭遇到了顽石或者某种原因断了,笋也长在子鞭上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条鞭上邻近处2芽均发育成竹,加之竹的扭转生长,难以判断时候,一般鞭就是穿竹中间而过的。下图的2笋如果以后均成竹,那么主鞭必定在中间而过。

6/7

识鞭出笋规律

找到了主鞭,笨的办法就是沿着主鞭上下顺挖,一般都能有收获,前提是这根主鞭是出笋的。那笋长在主鞭什么地方呢,这个也是有规律的。首先要明确竹鞭的作用。

1. 繁衍后代,四处伸展,发芽出笋变竹。

2.输送营养,从远端的根吸收营养供应给毛竹生长,出笋。

3.一定的固定作用,主要的固定作用是根。冬笋的营养来自2块,母竹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营养后转送至,另一方面是主鞭,子鞭吸取营养供应。故营养最多的应该就是离开母竹不远的主鞭和子鞭分叉处,实际也是如此,鞭的此段笋多且大。

识出笋位置规律:笋非常有灵气,总是生长最好的位置,那就是土层相对松软,一来有生长空间,二来可以比较好的吸取营养。有经验的山家会根据地形迅速判断出笋的位置,观地形,有脚踩踏试探都是有效方法。鞭在泥土中起伏波浪行进,一般来说笋都是出在鞭下行后平行的时候,或者是上升后基本平行的时候。这个跟黄山的松树生长方式绝然不同的。

究其一片竹林来说。竹林边阳光好,土壤肥沃,。没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的竹子跟它抢地盘, 俗称“放山竹”,出笋多而且大。而且主鞭比较容易判断寻找,但其出笋的位置往往较远。

7/7

最后讲几种方法。

1.看土壤裂痕。冬笋在土壤中膨大时,迫使土壤产生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裂痕,浅的可以遇见嫩青、黄笋尖。脚踩时松软有弹性,用锄头挖时感觉松软,当然也可以结合主鞭的方向寻找笋的位置。

2.在晴天的上午,在已全垦过的竹林地内发现有小小圆圈并呈黑色湿润状态的地方,多半能找到笋。因为笋在夜间蒸发了一定的水分,当然这样的前提是笋够大,而且接近于地表。当然在开垦过的竹林地里寻笋时候,由于土层过于松软,裂缝往往是一条线,千万不能放过。既然讲了裂缝的问题,回到理论,土层太硬,或者太松软裂缝很小,只有在土层不太松软的情况下往往裂缝明显。有时候出笋的土层上有小石头或者硬物,其出现了起翘的现象,那证明下面有笋在顶了。

第三种挖翘青鞭笋:选择2-3年的老青鞭,顺挖

3.找到子鞭,但是子鞭无力,可顺挖到主鞭,其笋往往生长在分叉处。

4..挖退笋孔笋,竹能够计划生育,当笋太多时候能退笋,退笋孔往往是主鞭的所在,前一年退笋孔,少数鞭重新生长出笋。也可以顺挖寻找,但是几率非常小。因为当年出笋后,此鞭的出笋位置往往不在附近了,可以结合去寻找竹笋位置,如果是开山顺挖的话,工程量比较大。

挖笋规律千变万化,不可一味靠一条规律或者一条检验而一劳永逸,那是不现实的,但是变规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冬笋是鞭上的侧芽发育而来的,毛竹是冬笋发育出土变毛笋成竹而来的,鞭笋是竹鞭的嫩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