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有没有经贸往来?有什么依据?

草竹道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消灭东方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国,秦朝的疆域最东边直到大海,最西边到达陇西郡,也就是今天甘肃省天水市到兰州市及周边地区,最北边的疆域是从阴山一直到辽东,阴山就是今天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辽东就是今天辽宁省的南部,最南边是到今天越南的北部并直达南海。

秦朝时期对应的罗马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还不到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共和国没有皇帝,国家权力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共同执政,同时罗马共和国时期领土还非常小,仅限于今天意大利半岛和西班牙半岛东南一小块土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3年后,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北非国家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领6万大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共和国,最终汉尼拔战败,割地赔款。

秦朝疆域

秦朝时期,河西走廊没有打通,根本就没有通往西域的道路,秦人根本不知西边还有一个庞大的世界,虽然秦始皇时期曾经派出不少术士从东边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但限于当时的航海技术,根本不可能走远,就算徐福,也只是到达日本,秦始皇去世之后,天下大乱,陈胜吴广率先起义,接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开幕,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之后便是楚汉相争,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帝国。

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西方的罗马共和国也与马其顿帝国展开了战争,刘邦建立西汉的2年前,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爆发,罗马共和国战败,刘邦建立西汉的2年后,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爆发,马其顿战败,罗马获得马其顿在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和色雷斯所有领土。

古代世界地图

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后直到汉武帝早期的近70年时间中,汉朝由于国力有限,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直到汉武帝时期,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大起来,开始转变政策对匈奴进行大规模战争,经过几十年的战争,汉武帝击败了匈奴,整个漠南匈奴失去了生存土壤,开始远逃漠北,汉武帝随之打过了河西走廊,华夏民族第一次有机会通过河西走廊到达西域,才知道了西方一片庞大的世界,而让汉武帝了解这一情况的人就是张骞。

张骞通过两次出使西域,了解到西域是一片广大的国土,而且更西边还有更大、更多的国家,张骞由于使命有限,最远也不过到达西域的大月氏国,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地区,没有精力继续向西走了,但张骞派出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大月氏(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到阿富汗一带)、大夏(今阿富汗斯坦巴尔赫附近)等国。

西汉地图

自从张骞打开了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门,汉朝的使者、商人开始逐渐向西域一带进行交流,根据考证,汉朝使者到过最西边的地方是安息帝国,也就是今天的伊朗,最往西就没有到过,一是路途遥远,二是没有精力和时间,汉武帝曾经把宗室女刘细君嫁给乌孙国王莫昆,还曾派出使者与安息国通商,自汉宣帝开启西域都护府后,汉朝开始经营西域,由于汉朝与罗马共和国相距太远,而且中间还隔着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因此汉朝没有罗马共和国有过交往,甚至连使者也没有接触过。

在汉朝开发西域的这一段时期,西方的罗马共和国也开始扩张,通过四次马其顿战争和三次布匿战争,罗马共和国开始高速扩张,征服了马其顿、希腊及整个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

丝绸之路

汉宣帝当政期间,汉朝的国力到达顶点,不仅打跑了匈奴,还控制了西域,在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中,也听说了更西边的地方还有一个庞大的帝国,汉朝人称他们为大秦,也就是罗马,但仅仅只是听说而已,汉帝国与罗马并没有任何形式的交往,就连通商也没有,因为隔在中间的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作为中间人,隔开了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不允许汉与罗马通商,因为汉朝如果与罗马通商,贵霜和安息就不可能享受丝绸之路带来的利好,汉朝丝绸可是相当受罗马贵族欢迎的,但罗马只能与安息通商获得丝绸,而无法与汉朝通商,安息作为丝绸之路的中间站,垄断了汉朝和罗马的通商。

同样是汉宣帝当政期间,罗马还爆发了意大利人起义和斯巴达克斯起义,公元前60年,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率军攻打安息帝国,在卡莱战役中罗马军队全军覆没,克拉苏本人也战死安息,据说克拉苏手下有一支战败的罗马军队,向东逃到了西域,这支军队加入了匈奴,在陈汤与匈奴郅支单于的战争中,被陈汤俘虏,这支罗马军队被汉朝安置在骊靬,也就是今天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焦家庄乡,如果属实的话,这就是汉朝与罗马唯一一次的交往,但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

罗马帝国时期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中原随之陷入混乱直到东汉建立,汉朝进入东汉后,班超再次打通了西域,并重开西域都护府,班超于公元97年派出使者甘英出使大秦,想探方一下西边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可是甘英在到达安息帝国的西边,也就是今天的波斯湾后,受到安息人的欺骗,甘英于是调头返回,这是汉朝人到达最西边的地方了,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到达波斯湾,但是仍然没有与罗马发生过关联。

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安敦尼王朝时期,也就是公元166年,有罗马使者乘船到达汉朝的日南郡,献上礼物并求见汉朝皇帝,当时的汉朝皇帝是汉桓帝,处于东汉晚期了,这事被记载在后汉书中,如果属实的话,那就是大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第一次直接交流。

东西交流

《后汉书 西域传》: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大秦的国王经常想和汉朝互通使者,但安息帝国的人想拿汉朝的丝绸跟罗马人做生意,所以阻拦大秦(罗马)的使者,使他们不能自己到汉朝。到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派出使者从日南郡边界外献来象牙、犀牛角、玳瑁,才第一次通使者。但是所上表进贡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珍宝异物,怀疑是人们传闻夸张。所以尽管后汉书记载了这事,其实还是有所怀疑的。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有,但贸易量小且往来时间较短。这是由于地理上相距较远,各自国家政权的更替频繁,以及两个国家都要面对敌国的入侵、袭扰、无暇他顾等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汉朝时期两国的贸易及往来

《后汉书》记载:

第一次往来:公元100年,罗马帝国属下的蒙奇兜纳(今译马其顿)地区派遣使者到东汉首都洛阳,向汉和帝进献礼物,汉和帝则回赐给使者紫绶金印。这是一次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往来,应该是罗马帝国试探性的一次交往。

那么,试探过后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认为与汉朝有开展往来的必要,那么,第二次往来:就开启了两国间正式的官方往来,并展开了贸易活动。公元166年(汉桓帝延熹九年),罗马国王正式派遣使者到洛阳,这是史料上有文字记载的汉朝与罗马帝国的第一次正式交往,标志两国正式开启官方往来,并展开官方和民间的贸易。


“大秦王安敦遣使自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后汉书·西域传》

大秦即罗马。这段官方往来《后汉书》、《南史》、《梁书》都有明确的记载。


“其王无常人,皆简立贤者。……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大秦。”——《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




直到公元284年,罗马国王还在派使者要求继续并扩大贸易往来。可惜的是,那已跟汉朝没有关系了,是西晋朝的事了。


“太康五年十二月,林邑、大秦国各遣使来献。”——《晋书·帝纪第三·武帝本纪》

可惜的是,公元97年班超派他的部属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因听信当地人的诈言,已经走到了条支海(波斯湾)又折返回国了,其实,再有四十天左右的路程他就可以到达罗马,汉朝错失了一次与罗马面对面碰撞的良机。

从公元166年(汉孝桓帝延熹九年)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这其中东汉与罗马帝国的往来贸易满打满算也就54年,所以说往来时间短。


再说贸易量也较小。汉朝与罗马的贸易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争不断,风险极高等原因,而基本上废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主要是四大宗: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制品。而从埃及、安息、希腊以及罗马输入的主要有:宝石、香料、药材和玻璃器皿等。大多以宫廷、官宦之家的奢侈品居多,很少有满足占极大多数底层民众需要的物品。再加上路途遥远,中国还有安息、印度等国的贸易壁垒,使得汉朝输往罗马和罗马输入汉朝的货物成本巨大,进一步压缩了两国的贸易量。




二、汉朝与罗马之间的贸易障碍


挖掘古罗马废墟帕米拉城时,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丝织品,从而可以佐证东汉与罗马是有贸易往来的。


但由于诸多的原因使得两国的贸易量一直不大。除了路途遥远、为应对两国各自迫在眉睫的困难、而无暇顾及贸易上的问题等因素外,一个更主要的问题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安息(古波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较陆上“丝绸之路”早,萌芽于商周,起步于秦,成形于汉。但基本上局限于南海、印度洋范围内,最远到达波斯湾,所以,跟罗马第欧、非等国家的贸易,一般在印度或是安息(古波斯)中转。其货物运输路线是:广洲经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印度,然后由波斯商人接管货物后,经埃及(开罗港)或是波斯湾——伊拉克——安条克(土耳其南部、叙利亚北部),再由罗马或是希腊商人运回各自的目的地。

这样的一条贸易路线,波斯湾是咽喉要道,安息(古波斯)就处在这咽喉上。随着罗马等欧、非国家对汉丝绸、茶叶、瓷器、铜铁制品的需求量剧增,安息人凭着地理条件就开始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坐地起价,导致输往罗马等地的货物价格飞涨,就丝绸一项在罗马凯撒时期飞涨到12盎司黄金买一磅丝绸,到了公元14年甚至逼得罗马元老院宣布禁止男人穿丝绸服装,女性也限量购买。安息人的这种吸血鬼的恶行一直持续到了唐朝,引发了一场“丝绢之战”。据《大唐西域记》记载: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为了摆脱波斯人高价垄断丝绸的局面与埃塞人联合绕过波斯,从海上去印度购买,被波斯人得知后,以武力威胁埃塞,东罗马请邻近的突厥人出面调停,没想到恼羞成怒的波斯人不但不接受调解,反而直到把使者杀了,于是,东罗马联合突厥于公元571年进攻波斯,这一仗打了二十年,结果是平分秋色。


“(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巿,故遮阂不得自达。”

综上所述,罗马帝国和秦汉尤其是东汉是有贸易往来的,但时间短、贸易量小。


浊酒一壸谈古今


1、肯定是有的

2、依据:

1⃣️史书上说:

97年(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据《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王安敦(即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首次派使臣到达汉都洛阳,并赠送汉桓帝象牙、犀角等礼物。

2⃣️汉朝和罗马沿着丝绸之路有大量的贸易。到处都能发现罗马的玻璃,在远东甚至印度也发现了罗马的贸易前哨。



品势怪兽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罗马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元首”或“第一公民”)的称号, 标志着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从屋大维时期(BC27~AD14)起,罗马帝国就不断开展同西南亚帕提亚帝国的贸易。此外,屋大维时期罗马逐渐向黑海北岸扩张,依靠欧亚大陆北部的斯基泰人作为媒介,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从匈牙利草原多瑙河畔直到今天中国的北京)开展同中亚各国乃至匈奴、汉朝的间接贸易。这一时期很多罗马商人(主要是罗马帝国东部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不断将西方出产的橄榄、葡萄、园艺作物等经济作物和一些高档奢侈品贩卖到帕提亚帝国甚至帕提亚东南边的古印度,换取印度的棉花,或将当地人民作为奴隶贩卖回罗马帝国。公元166,年,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π使者到达东汉的都城洛阳,实现了罗马帝国与中国的第一次官方外交往来。这一举动也开辟了罗马帝国同中国的贸易。





歪嘴说历史


据《世界侨报》报道,邢义田院士提出精彩而具说服力的介绍

在中国各地考古遗址中,仅有少数玻璃器皿可能带有西方罗马要素,如钱币等与罗马贸易的直接证据,尚未出土。罗马商人的足迹为何没有大规模涉足东方?邢义田院士认为,学界与大众审视东西交通史,不能忽略波斯─安息今日伊朗要素。现有证据来看,恐怕以间接转手贸易为主。在最近有本新书,叫《丝绸之路新史》,书里说,从考古证据上看,汉朝、罗马之间可能没什么联系。


弘扬国粹小郎君


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可能有过贸易往来,但不是很频繁。史书上说:

97年(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大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罗马帝国。)

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到洛阳进谒汉桓帝,送给汉桓帝象牙等珍贵物品。 但是,甘英没能到达罗马,因为他被横亘在汉朝与罗马之间的帕提亚人给阻止了,也就是古书中称为的安息国人。安息帝国基本位于现在的伊朗,在罗马帝国与汉朝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上,并成为了商贸中心,与汉朝、罗马、贵霜帝国并列为当时亚欧四大强国之一。贵霜帝国就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到达的大月氏的后裔建立的国家。


LHC否极泰来


秦汉帝国在中华大地的显现,主要是以一统地域为目的。少了经贸往来,似乎因地域的文明为起因。到了大唐时期,武则天的执政,促使了经贸往来的繁荣。地域的平和,人民的福祉。地域的征战,人民的悲凉,对外的经贸往来自然少一些。


薛红娟


西汉未在西北设置西域都护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