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秦汉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都有哪些?

清茶话春风


农业生物学:秦汉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氾胜之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等著作标志了我国农学、天文学、数学、医学等达到了新的水平。纺织、机械、冶金、建筑、造船等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气象: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的记载,西汉初更有了二十四节气的完整的记述。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气象知识的重要成果,至今对指导农业生产仍有重要作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已有天平式温度计的记载。欧洲在一千六百多年后才有天平式温度计。东汉王充已发现空气湿度与弦的张力变化的关系,这已包含毛发式湿度计的原理。  西汉时,在当时的首都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的长安宫的灵台(观象台)上已设有候风仪"相风铜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固定式候风仪之一。  汉代我国已有地方向中央汇报雨量的制度。约公元82年,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根据实际观察对雷、雨等天气现象作出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解释。他在《雷虚》篇中批判了把打雷说成是"天怒"的谬论,列举五条证据说明"雷者,火也";在《说日》篇中批判了把下雨归于天神的迷信妄说,指出"雨从地上","云载而行,云散水坠,名为雨矣。"东汉崔寔所编的《农家谚》收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气象知识的天气谚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气谚语集。物理学;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对我国古代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当时采用商鞅方升作为标准量器,标准量器的制作和检定已相当精确,对现存的量器的测定表明,误差在1%以内。我国人民很早就把度量衡和音律联系起来。《汉书·律历志》载有以固定音调的竹管乐器的管长为长度标准以及以管的容积和管内所能盛的粟的重量作为容量和重量的标准。  公元前二世纪的《淮南万毕术》中载有我国关于透镜聚焦的最早记载。《淮南万毕术》中还有关于人造磁体的最早记载以及磁体同性相斥的记载。  西汉时我国已有原始的潜望镜的记载。西汉时我国人民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已有一定的认识,西汉末的《尚书纬·考灵曜》中载:"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音有,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西汉末年,我国已有关于摩擦生电和尖端放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载有,经过摩擦的玳瑁能够吸引细小的物体,《汉书·西域传》中载有:金属制的矛的尖端放电的现象。东汉王充的《论衡·是应》中有司南勺的记载。河南南阳东汉墓出土的石刻上有司南勺的图画。司南勺是指南针的前身。磁性指示方向器具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的重大贡献。  王充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他在《论衡》中提出人声在气中的传播和在水波相似的观点。

  王充在《论衡》中发挥了关于物质性的"气"的学说,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阴阳二气交感变化而产生的。他还提出"天地不生故不死,阴阳不生故不死",这已包含了朴素的物质不灭思想和时间无限的思想。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东汉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东汉王符(生卒年代不详)明确地指出人的眼睛能看见物体是由于物体受到光的照射。水利  东汉时我国人民已应用虹吸管引水。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针对各诸侯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的状况,采取了"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措施,使治黄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公元前219年,史禄(或称监禄,名禄,姓不详,史、监都是官称,生卒年代不详)主持开凿了著名的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县),联结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唐代以后又在渠上设置斗门(船闸),使工程更加完善。灵渠沟通南岭南北水路交通,在历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秦到西汉中期,我国人民在宁夏平原开凿了许多引黄灌溉水利工程,形成灌溉系统,使荒凉的宁夏平原成为塞外江南。  汉武帝时,在关中平原开凿了白渠等一系列渠道,形成大规模的灌溉区域,使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汉武帝时在今陕西大荔县修筑龙首渠,于商颜山(今大荔县北的铁链山)开凿十余里的隧洞工程,运用了井渠法:"因岸善崩,乃凿井,深者达四十余丈,……井下相通行水。"  汉代时,我国新疆地区各族人民已开始大规模开凿"坎儿井"(即井渠)。"坎儿井"适应当地 易渗漏和蒸发快等特点,成为古代新疆地区的主要灌溉设施。  公元前132年,汉武帝时由水工徐伯(生卒年代不详)主持勘测设计自长安通向黄河的漕渠,渠长"三百余里",三年后凿成,便利了航运,还可灌溉"民田四万余顷"。  公元69-70年,王景(生卒年代不详)领导几十万民工大规模治理黄河,修筑堤防千余里,采取了裁弯取直、疏决壅塞、建造水门等许多积极的治河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爵爷的脱口秀


造纸术

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西汉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问题依照性质和解法分别隶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共九章。

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经过长年研究,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位,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谢谢阅读


陈烽燃


1,汉武帝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2,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3,东汉张衡对月食的最早科学解释和发明地动仪.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基础

6,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7,"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

御前带刀侍卫


秦汉时期有很多的科学成就,我来简单的说一下吧。

1 .造纸术,西汉时期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我国的发展,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比欧洲还要早1700多年。

3.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的中医的经典著作。

4.华伦神医的麻沸散,是世界上医学的创举,比西方还要早1600多年。

5.《九章算术》是西汉时期一部数学著作,其中许多的成就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还有很多,比如《神农本草经》,炼铁,丝绸等等。这些成就奠定了我国的发展基础,也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珂珂爱好历史


蔡伦 东汉 改进了造纸术 制成了植物纤维纸 使得纸逐渐普遍使用。

数学 东汉 《九章算术》问世 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医学 华佗 东汉 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张仲景 东汉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地理 张衡 东汉 发明了地动仪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


李红张


1、《九章算术》是西汉时的一部数学专著。分九章,书中涉及到算术、代数和几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许多数学上的重要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先进的。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比欧洲出现的第一台地动仪要早1700多年。

3、“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4、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比西方早1600多年。

5、西汉早期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