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东欧决战1410坦能堡战役—崛起的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立陶宛的世仇

主编:李沛隆726。副主编:海德拉。本文隶属于欧罗巴上的公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作为深刻影响当时东欧局势的重要战役,1410年坦能堡战役(又称格伦瓦尔德战役)一直是中世纪战争史最绕不开的话题之一,而事实上之后相当多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将此视为被波兰凌辱的“国耻”。

东欧决战1410坦能堡战役—崛起的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立陶宛的世仇

最初的条顿骑士团活跃在阿克港

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俄国在坦能堡再次会战,各方的民族情绪对此愈加强烈,甚至包括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曾将这桩历史旧事翻出来说事。而如今当我们再次审视这场旷世的民族对决时,除了回味战场上干戈交击的画面之外,更应当细细关注这场历史大战的前因铺垫、推演过程和深远影响。

东欧决战1410坦能堡战役—崛起的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立陶宛的世仇

1410年玛丽恩堡攻城战中的条顿骑士团

坦能堡战役的主要交战方为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尽管条顿骑士团此时已经开始了世俗化,内部的成员也并非全部是着甲的重装骑士,但他们强劲的战斗力与响亮的威名足够对得起这副荣耀的称号。条顿骑士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190年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当时吕佩克和不莱梅的德意志商人在阿克港开设医院,救助受伤的十字军或者朝圣者,尤其是救助同样来自德意志的同胞。

东欧决战1410坦能堡战役—崛起的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立陶宛的世仇

14、15世纪的波兰军队

这样的善行同样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也在践行,而条顿骑士团为了将自己区分开来,同一穿着白底黑十字的制服。1197年,骑士团首次受到了教皇的资助,同时因为德皇腓特烈二世在1215年参加圣战,骑士团的实力变得更为殷实。随着战事吃紧,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难以从穆斯林手中开疆拓土。

条顿骑士团也开始考虑改换门庭,加上他们本身和德意志本土的联系更为紧密,故而他们很快首先响应了匈牙利的请求,对抗袭扰边省的库曼人部落。在新环境的战斗中,骑士团极为出色,并且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根据地,但因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欲,深感威胁的匈牙利人不得不最终将他们又全部请走。

在和匈牙利闹掰之后,波兰贵族康纳德又成了骑士团的新主顾,因为他发现北方库尔兰是一块难以征服和教化的土地,想借骑士团之手缓解自己的压力。故在1222年,条顿骑士团应邀首次来到波兰,随后以获得维斯瓦河附近的领地为条件替波兰人作战。一如帮助匈牙利那样,条顿骑士团再次表现出了强大的战力,同时为了能够使自己真正扎稳脚跟,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冯·萨尔扎一方面先后两次拿到神罗皇帝和教皇的金玺诏书,另一方面又击败康纳德的军队,确保了自己的独立性。1230年,康纳德被迫按约定正式授予了骑士团领地,而随后条顿骑士团继续开疆拓土、修筑城堡、教化异端。在1237年,条顿骑士团控制了整条维斯瓦河,并且兼并了宝剑骑士团,势力又延伸至利沃尼亚。1239年,大团长赫尔曼·冯·萨尔扎作古,可是骑士团已经控制了波罗的海沿岸近100英里的海岸线,在实力规模上俨然不输于一个国家。事实上,条顿骑士团也无不展示出要正式立国的野心,在和异教徒的斗争中,他们展现了十分残酷的手腕,尤其是镇压了赫尔库斯·蒙特的起义,而按根据骑士团内部文职编年史的记载,条顿骑士团对普鲁士地区的征服在1283年得以正式完成。

吞下普鲁士之后,条顿骑士团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向东,他们对立陶宛磨刀霍霍,向西,他们又对盟友波兰威严相逼。瓦迪斯瓦夫一世在1308年于俄国征战时,请求条顿骑士团帮助他剿灭袭扰他的勃兰登堡人,而骑士团出色地完成任务,并且向波兰索要领土作为报酬。瓦迪斯瓦夫拒绝了这一协议,但他没想到骑士团也很快自行侵占了波拉美尼亚与但泽两地,将波兰人同波罗的海割裂开来,这一严重的侵犯行为也近乎开启了条顿骑士团和波兰近一个半世纪的厮杀恩仇。普沃夫采战役中,波兰人将条顿骑士击败,尽管这也没办法阻止条顿骑士团的扩张趋势。

1307年,教皇克雷芒五世下令逮捕圣殿骑士团成员,这也引起了条顿骑士团的警觉。1309年,条顿骑士团总部正式从威尼斯转移到了玛丽恩堡(又译马尔堡),尽管这里位于条顿骑士团领地的最西部,确实有着十分坚固的红砖城堡,并一直成为条顿骑士团之后的象征。在转移总部不久,教皇便启动了对条顿骑士团的调查,而为了能向教皇展示条顿骑士团的能力与忠心,条顿骑士团对立陶宛大公国进行了讨伐。

立陶宛大公国是当时欧洲的非基督教国家,也是众多欧洲异教徒最后的乐土。第一位立陶宛大公明道加斯通过自己的文治武功,使得立陶宛大公国有着庞大的疆域,但同时也要面对诸多强敌。除了和波兰、条顿骑士都有过遭遇战外,条顿十字军最终发起对立陶宛的十字军圣战。在接近一个世纪的厮杀中,双方互有暴行,立陶宛一方遭遇过屠杀、劫掠和奴役,可以说立陶宛守军死在自己人手里,也会好过被骑士团残忍折磨,而条顿骑士团的指挥官一旦被抓基本都会被立陶宛人处以火刑。

极寒天气也成为了当时作战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圣战者的行程都有可能因天气取消。1394年勃艮第公爵写信给大团长康拉德五世·冯·琼宁根,询问是否欢迎他带领军队加入圣战,大团长则回复一切都要看“上帝的意愿安排和天气的情况”。奥地利大公也曾立下誓言要在圣诞节前参加北方十字军圣战,不过大团长也暗中做了备案以防天气不佳时行程取消。

对于当时的参战狂热,除了宗教原因外,更多是功利性的目的。比如很多人认为去参加北方十字军是堪比在圣地征战的伟业,还有人认为能在条顿骑士团总部工作有利于自己升迁。部分贵族也希望借由这次圣战,可以增加别人对自己骑士身份的认可。波西米亚国王约翰曾如此将条顿骑士团的圣战赞颂为“一道永世坚固的墙,抵御基督的敌人,扼制着立陶宛与异教流寇们”。

1396年,土耳其君王巴耶济德一世大败十字军,号称“雷神之锤”的他让诸多十字军骑士垂头丧气,于是立陶宛又成了他们很好的宣泄口。同时,很多在百年战争中落魄的法国骑士也想到条顿骑士团中找回自己曾经的归属感,条顿骑士团对于这些骑士进行了非常负责的安排,不过也因为大部分参战者都是自费,将他们用于作战实际也让骑士团获利诸多。

立陶宛大公国一开始在大公格迪米纳斯的带领下苦苦支撑,这期间他和利沃尼亚骑士团英勇奋战,并向教皇和其他西欧诸国写信控诉条顿骑士团的暴行。在其死后,立陶宛上层逐渐陷入混乱甚至崩溃,而大团长温里希•冯•奈普奥德更是将圣战进程推向高潮,他像征服普鲁士地区一样,有计划地对立陶宛进行分化、突袭并最终征服,但是立陶宛在作战中表现出了顽强的适应力,他们甚至在条顿骑士团之前率先运用炮兵进行作战。在尼曼河流域的几场攻防战中,条顿骑士团甚至数次被立陶宛的守城炮兵压制,更有越来越多的骑士团也被抓为战俘。立陶宛所在的东欧既不是诺曼底也不是不列颠,骑士们不仅没有得到基本的战俘待遇,还会被折磨致死,对此条顿骑士团通常将遇难者加以表彰追授,使其尽享哀荣,鼓舞士气。面对立陶宛的炮兵,条顿骑士团稳固的红砖城堡实际也拥有强大的抵抗力,而在1381年,骑士团也开始使用炮兵作战,基本上并没有就此落后甚多,所以放眼无数骑士团的要塞,条顿人依然是当地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也是立陶宛最仇视的敌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