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很多經典的書根本看不下去,例如《巴黎聖母院》之類的名著?

量力而活


其他國家的所謂世界名著,挑自己能讀得下去的讀,讀不下去的堅決棄書,不要浪費時間,因為,第一,外國人寫的東西有他自己的背景,有的書開頭幾頁都是描寫環境,讀起來生澀而無味。第二,翻譯能力的問題,再精彩的書也會毀在一箇中文功底不足的翻譯手裡。拿我自己來說,絕大多數上世紀的世界名著看不下去,現在年齡大了也不附庸風雅了,果斷不讀。前幾年比較火的書,如《追風箏的人》,《我的名字叫紅》這些書讀起來實在費勁,理解起來更費勁,作為小說讀起來完全是遭罪。感覺比較好的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電影好看,書更精彩,翻譯的特別好,讀起來沒有語言障礙。其實,作為中國人還是多讀自己國家作家的書比較合適,給大家推薦一名作家李佩甫,他的書讀起來真是精彩,手不釋卷的感覺,《生命冊》、《平原客》等等,他文字的魔力在於能很快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講故事的水平高,線條清晰,節奏流暢。


君洪890


《巴黎聖母院》是我唯一看進去的世界名著,我看的世界名著雖不多也不算少,但是由於我看書比較早,這些名著都是高中時候甚至初中時候看的。當時很多書根本不能看懂什麼意思,比如《亂世佳人》(應該叫流行小說而非名著)看過之後只覺得是一個女人周旋在一群男人之間的故事。看過《簡愛》只覺得是一個女生當家庭教師又愛上了一個男人。看過《漂亮朋友》覺得是一個男人利用女人的故事。看過《歐也妮葛朗臺》覺得就是個摳門老頭的破事兒。看過《圍城》覺得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公子的一堆破事兒。唯有《巴黎聖母院》讓我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下面是我在其他APP上寫的話,放在這裡也還適用。

現在我已經40歲了,終於懂得了人生的滋味,體會到了那些書裡那些深刻而永恆的主題。只是年輕時候自己淺薄無知,現在體會到的東西,那時候哪裡能體會得到呢?那個時候耐著性子讀完已經是好的了。所以,讀書是有門檻限制的,讓一個小學生讀大學課程肯定是枯燥乏味難以堅持的,而讓一個沒有生活閱歷與體驗的人僅僅因為“世界名著”的由頭去讀那些書,顯然也是味同嚼蠟,難以堅持的。



拍手笑沙鷗86485370


從小學字還沒認全就開始看書,說岳,隋唐都那時候看的,歐也妮葛朗臺當年也愛看,一路看來,不管武俠,瓊瑤,各種世界名著,都愛看,唯一迄今為止看不進去的就是巴爾扎克的幻滅,硬著頭皮,努力了好幾次,就是看不進去,最後只好放棄了。

要知道,我是巴黎聖母院,紅與黑,悲慘世界都能看進去的人啊,那本書我實在看不進去我感覺不是我的問題,是那本書的問題。


三兩夢話


我是80年代初的人,經歷了這麼多年我也有你這樣的感覺。並不是名著不好了,而是這個時代的風氣變了,人心思動,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品一本有內涵需要思考的名著。

我上小學初中的時候,在我們縣圖書館辦了借書證。七俠五義、紅巖、西遊記、三國演義還有百年孤獨之類的都是那個年代靠一本一本借回來讀的。那個年代玩的東西很少,電腦網絡更是沒有,書就是人們最大的精神載體。

我的兒子都十歲了,不要說讓他看我那時看的西遊記、三國原著,就是買一堆什麼少年版的文字書都看的很少。細細思考過,現在電子和網絡影響太大,玩的誘惑太多,包括我自己一年也難得認真讀幾本書,何況小孩?要麼就是看那些不動腦筋沒有營養的網文?要麼就是聽別人播講的小說。

好在我已經感覺到社會風氣的慢慢轉變,周邊看紙質書的人也開始增加起來。現在能夠認真看書的人都是素養很高的人,因為他能剋制外界的誘惑。為了讓兒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每個週六是我們家的無網日。大家都不玩手機,不玩抖音,不看電視。閒的只能去看屋裡的書。


missmyth


我現在專刷抖音,啥書也看不進去,小時候捧著平凡的世界能在被窩打手電看,我懷念小時侯純真,可社會大染缸己將我變成了一個自我自私,無趣不思進取,我憎惡這樣的自己,我很久不看書了,特別是世界名著之類的,我已經被手機毀了


素素美美的


看書是一種愛好,是一種習慣。

一個時期一個時期的愛好,我小學=年級時買了孫悟空等兩本書,四年級買了岳飛傳和紅日,初一學生可去閱覽室和圖書館,開始看格林童話,伊索寓言接著看三俠五義,十把穿金扇等,初一後期課餘看的多了,青春之歌,紅巖,烈火金鋼,小城春秋,敵後武功隊,林海雪源等等幾十部大部頭小說,後來見書就看,方知開卷有益。

到了高中就知道什麼是名著了。巴金的家,春,秋,魯迅的,張恨水的,曹禺的,四大名著唯有西遊記和三國看不下去,因為時間少了,再者從連環畫和電影上都知道了,紅樓的文學價值最高,碰到細碎章節不看,多看詩詞歌賦,……再後來看世界名著若干,象大仲馬小仲馬的,雨果的,巴爾扎克的,托爾斯泰的,普西金的,屠格湼夫的,莎翁的,傑克倫敦的……多啦。後來又借閱了十八世紀外國文學史看了……

每一本書都有文句摘彔,有空就翻翻,……現代的八十年代的好的中短篇,遲莉等人的好小說都看。下載到電腦上幾百種,想看就看。

總之,養成了習慣,也沒躭誤學習。

有的對味口的如吳趼人的痛史,拿來一個通宵看完,有的不對味的就不看,何必強迫自已呢!象李汝珍的鏡花緣、儒林外史等就是看不下去,對自己沒有吸引力就不看。真正好的小說你不願放下,不對味的怎麼也拿不起來……如此而已,和吃飯一樣。


霜月飛鴻


上學的時候為了提高所謂個人素養,讀了幾十本世界名著,真的是硬看。有的很精彩,讓你拿起來就欲罷不能,比如《人猿泰山》《基督山伯爵》《飄》等我們班風靡一時,大家排隊搶著看。《悲慘世界》這本我是在被子裡一邊看一邊哭。有的真的味同嚼蠟,文章前面鋪墊太長,人物之間對話伏筆太多,有的你都看了一半了還不知所云,《百年孤獨》這本書我就讀的特累,現在都忘了內容了。

現在的我依然愛看書,不過轉到了網絡小說,十幾年看了兩千多本了吧,裡面也不乏精品,很多搬上了銀幕。

我覺得那些所謂名著,文筆好壞事是一個方面,他裡面的內涵很重要,有一定的思想性。還有就是這些小說的年代比較久遠了,有一些內涵的東西和我們現在有了代溝,很難產生共鳴。

還有翻譯過程中,語境詞彙上會有一些偏差,降低了書的精彩程度。就像咱們文言文翻譯成英文,怎麼都不是那個味了。

過去的專職作家比較少,所以文學作品也少,所以留下的符合大眾審美的作品類型也少,不像現在選擇面那麼廣。現在的一些精彩的網絡小說也會成為未來的名著的。

不過大浪淘沙,能夠留下來的都是比較不錯的了,都有可取之處,只看是不是符合你的喜好,給你產生共鳴。我的經驗是看不進去,就硬看一下,往往後面有驚喜。但是實在不喜歡就放下吧,省得浪費時間,有這個空別的書都看兩本了。


1111cz


最讓我讀不下去的是《紅樓夢》,大家不要噴我。雖然名著讀了不少,《紅樓夢》還沒有從頭到尾讀完過。我很喜歡這本書,也知道它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裡面的人物林黛玉、晴雯、襲人我也很喜歡,就是讀不進去,每次半途而廢。


還有一本難讀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這本難讀的原因倒不是因為裡面人物關係複雜,而是它的寫作手法。我記得除了前三章和後四章是按順序來寫,剩下的主體部分都是倒敘。加上艾米莉藉助於洛克伍德和管家的視角來轉述故事,又渲染了一種緊張離奇的氛圍,第一遍讀是比較費力的。硬著頭皮把前面讀過過去,後面就很順暢了。第二遍再看,就完全不在話下了。

名著難讀的原因

第一,書中龐雜的人物關係。

第二,不按順序講故事,倒敘插敘,旁觀視角。

第三,涉及其他方面專業知識。

第四,外國著作的譯本問題。

破解法

發現問題就要試著解決問題,針對以上各種原因的破解法:

第一,邊讀邊畫人物關係圖譜。

第二,硬著頭皮讀,重讀理順故事情節。

第三,翻閱相關專業資料。

第四,讀國外名著,選擇評價較好的譯本。

自己的一點經驗和總結,希望對你有用。


書影生香


《巴黎聖母院》還是很有可讀性的,故事情節也比較曲折,文學性還是挺強的。之所以讀不下去是因為這本書摻雜了許多與故事情節無關的內容,比如大約用了三章的篇幅講述中世紀的藝術、哥特式建築之類的東西,讓很多讀者不適應,也不感興趣。雨果老先生在這本著作裡似乎有炫耀學識的意思。

《巴黎聖母院》至少還是能讀下去的。最讓我讀不下去的當屬馬爾克斯的那部享譽全球的魔幻主義大作《百年孤獨》,那是真真正正的讀不下去,但是如果不去讀總覺得自己不像個文化人,不像個寫作者。其實硬著頭皮讀完了也不明白究竟說了個啥事?他們這一大家子的人老子兒子孫子好幾代人貌似都是用的一個名字,光名字問題也能把讀者繞暈。當然不僅僅世界名著,就是中國的名著也有很多讀不下去的,比如《紅樓夢》,讀《紅樓夢》遠不如度《聊齋志異》那麼有意思。

我想這些經典的世界文學名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方得其中真意,就如同喝一壺老酒,越品越有味,需要漸次逐漸的進入閱讀的佳境,那些急性子急脾氣的人估計不大適合看世界名著。

大部分世界名著都是動輒數十萬言的大部頭,規模宏大,這種大體量的特性決定了不可能一開始就進入精彩的章節,需要慢慢過度,需要考驗讀者的耐心。等真正讀進去了就會發現精彩其實是在後面。

因此,名著之所以是名著顯然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和一代代讀者的考驗,否則早就被歷史遺忘了。

總之,讀世界名著需要有一個安寧的空間去靜心閱讀,讀著讀著就會驀然發現書中有顏如玉書中有黃金屋。


鄭非夢妙文


我也有這樣的感覺!

近來放假,拿起《平凡的世界》看。只看幾十頁就停滯了。我先是自責,自責自己浮躁、頹廢?之後細思原因,其實不必太多自責。

主要是時間不多,想做的太多。如果你已不年輕,花時間在思考和行動上更有意義。勵志早已過去,雞湯失去滋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