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魯肅借劉備土地真的錯了嗎?

路且惜


錯誤倒也算不上,只能夠說魯肅沒有考慮到後來劉備的發展!

其實借給劉備土地是魯肅一手造成的,這一點我是不相信!這可不是《三國演義》上面諸葛亮用計謀把南俊給拿下來那麼簡單,畢竟土地在人家手裡面,此時魯肅過去談判也只不過是順水推舟,把歷史上面的南郡是周瑜拿下來的!周瑜拿下來以後,然後東吳方面才同意把這個南郡交給了劉備!土地這方面的事情!要不是孫權這個當家人點頭,誰敢把這土地送給劉備,這可是通敵賣國呀!

所以說這個把土地送給劉備肯定是孫權同意的,孫權為什麼要同一樣的事情呢?肯定是他的幕僚團通過商議以後得出來的一個結論,說把這個土地讓給劉備是最好的結果!

簡單來說,任何一個政權都會避免兩線做成的尷尬!兩線作戰不僅分擔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而且還有可能顧此失彼,所以任何一個政權在組織自己的正面戰場收都儘可能的避免兩線作戰,譬如說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裡面的德國就一直在盡力避免兩線作戰!

我們想想對於曹操來講,他想復仇東吳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嘛!那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曹操畢竟是北方最大的勢力,他想集結起一支復仇的人馬跟東吳死磕,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對於動物來講,(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他跟曹操打仗也只能夠維持一個時間的作戰水平!為什麼他的國家比較小,綜合國力比較少,跟人家玩消耗戰必死無疑!

你如果在長江沿岸作戰,東吳是佔據優勢的,把長江給封鎖起來你就奈何不了我了,可如果在荊州地區作戰的這個地方有陸地相連,曹操也佔據著一些重要的城市,從這些城市可以直接發兵攻打東吳的南郡!這樣的話,你的這條戰線永無寧日!你在這個地方白白損耗兵力有什麼好處?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替罪羊!就是我要建立一個緩衝地帶,我跟曹操要保持安全距離,避免我的部隊陷入永無止境的消耗之中,而此時劉備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首先劉備勢力比較小,由他佔據南俊,曹操不用擔心他來進攻,所以會放棄在這個戰線上面的努力!而且如果曹操真的想攻擊劉備,我也可以派出軍隊協助劉備進行作戰,那麼曹操再次面對二打一的情況,那他肯定會知難而退!

其次,周瑜所率領的部隊需要休整,此時應該開闢第二戰場,也就是孫權率領的10萬大軍要進攻合肥!於孫權還講,此時儘可能的結束荊州這一條的戰線是當務之急,集中所有精力進攻合肥,這樣的話才有更大的概率把合肥給拿下來!

而且我們去看當時的地圖的話,就會發現周瑜的不對,他的補給都必須得經過劉備所掌控的半個江夏!也就是說周瑜打下的南郡和東吳不相連,萬一真的出了事情那就是白給!

所以把南俊讓給劉備,這是一個很好的計謀!正所謂驅狼吞虎!讓劉備這條狼去牽制曹操這頭虎,然後自己率領部隊去摘取更大的勝利果實,大通進軍中原的道路!

當然劉備想要拿下南郡這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半個江夏郡就這樣拱手讓給了孫權,而孫權也完整地掌握了江夏,若為他接下來拿下南郡,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漩渦鳴人yy


都清楚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但究竟是咋借的,是誰借給的,借的那一塊疙瘩地,具體咋說的,這些事就說不清楚了。

這事太複雜,暫且不多說,就題主的問題,簡單說一下這個事吧。

01

建議孫權借土地給劉備的是魯肅還是周瑜呢?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

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這是說,後來雖然勸我把土地借給劉玄德,這是他的一個短處,但是不足以損害他的兩個長處啊。

這一短二長是說誰呢?這裡的他究竟是指周瑜還是魯肅呢?

豹眼看到一些資料介紹說,是周瑜做主把荊州南郡的公安縣借給了劉備。

這明顯是斷章取義,張冠李戴。

這個需要說清楚,別的史料是如何說得,暫且不論。既然說得是《三國志》,那就必須把《三國志》的記載說明白。

傳記記載,孫權與陸遜討論周瑜、魯肅、以及呂蒙時說道:

“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

孫權對陸遜說:周瑜周公瑾大破曹孟德,開拓了荊州地盤。在很長的時間裡,很難有人能夠繼承他的才幹。現在你來了,就能接替他,繼承他的職位。之前,周瑜邀請魯肅魯子敬來到了江東,讓我見到了魯子敬。在酒宴上,他很快就談到了政事的要點是帝王的功業,這是他第一讓人痛快的地方。

那麼,究竟是誰讓孫權痛快呢?

周瑜大破曹操、開拓了荊州地區,邀請魯肅來加盟,這自然是令人痛快的事吧!

酒宴上,魯肅三句話不離本行,很快就為孫權謀劃帝王之業,這很令人痛快吧!

從這裡,豹眼還真看不出,是誰讓孫權第一痛快,或許是二人都令他很痛快。

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

劉琮投降曹操,曹操揚言率領數十萬大軍南下攻佔荊州。孫權遍問諸將群臣,無人能回答如何應對。張昭等人主張遣使修好,唯有魯肅反駁不可,並建議趕緊召回周瑜,委以重任,讓周瑜率兵抵抗,這是第二痛快的事。

這裡也是魯肅與周瑜一起的事,到底是魯肅的建議令孫權痛快呢?還是周瑜擊敗了曹操大軍令孫權痛快呢?還是這二人做的這個事令孫權痛快呢?

這個也說不太清楚。

接下來孫權說:

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

意思是說,而且他的決策、謀略,超過張子布、蘇文表遠多了。

這裡也看不出,孫權說得是周瑜還是魯肅。

之後,孫權緊接著就說出了題主所提示的問題:

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他後來勸說我把土地借給了劉備,這是他不足之處啊。但這個短處不足以損害他的兩個長處。

從這整整一大段話來看,的確不太好辨別,孫權到底是在說周瑜還是魯肅。

因而,也就不好以此肯定,就是魯肅建議把土地借給了劉備。

02

魯肅建議孫權借荊州給劉備。

據《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赤壁之戰以後,劉備到京口去拜會孫權,請求管轄荊州,只有魯肅勸說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來共同抵禦曹操。

這個就說得很清楚了,沒有任何爭議。

再看一下,當時周瑜是個啥態度。

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據江陵。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這裡說得也很清楚,周瑜專門上疏建議孫權不要把荊州的土地借給劉備,還出了個餿主意,把劉備遷徙到吳郡去,廣築宮室,多給美女珍玩,使他享受聲色之樂。而且把關羽、張飛各置一方。

但孫權以為曹操在北方虎視眈眈,此時應當廣攬英雄,又擔心劉備一時難以控制,就沒有采納周瑜的建議。

結合周瑜、魯肅的傳記來看,的確是魯肅建議孫權把土地借給了劉備。而周瑜開始就是持反對態度,但孫權採納了魯肅的建議,而否決了周瑜借土地給劉備的建議。

不過呢,孫權還是採納周瑜的美人計,把劉備困在吳郡,但此計失敗,也就是後世所知“周瑜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03

孫權此論有失公允,魯肅借荊州不是其短處而是其長處。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魯肅給人的印象是憨厚、穩重,有長者之風,但史學界對魯肅的評價是傑出的戰略家、外交家。

其主要成就就是促成了孫劉聯盟,而且一直堅持維護這個聯盟的存在。

在這一點上,魯肅與諸葛亮高度一致,這個戰略眼光,不要說遠在周瑜、張昭等人之上,而且就是劉備、孫權也遠遠不如。如果沒有劉備集團的存在,孫權集團恐怕早就被曹魏滅掉了,甚至在曹操時期,就不會有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後,曹丕直接把蜀漢抹掉了,如果不是再一次發生瘟疫,江陵之戰,曹丕就把孫吳給滅掉了。

再說,劉備借的荊州,僅僅是荊州的一部分。赤壁之戰後,荊州被曹操調整為荊襄九郡,曹操佔據三郡,劉備、孫權佔據六郡。

從周瑜傳記來看,劉備當時佔據南四郡及南郡的公安,孫權佔據江夏郡(江南部分)及南郡大部。

湘水劃界後,劉備、孫權各據三郡。南郡全部歸屬劉備,而南四郡中的長沙和桂陽歸屬了孫權。

退一步講,劉備、諸葛亮妥協,是不想與孫權撕破臉。如果孫權一定要撕破臉,劉備絕對不會把佔據的荊州部分讓給孫權。

再說荊州這事根本就不存在借不借的問題,本來也不是你孫權的。儘管赤壁之戰周瑜打敗了曹操,但不等於原來劉表的地盤就理所當然的歸你孫權。

劉備說借,那是給你孫權面子,你真要開戰,劉備集團一定會奉陪。

周瑜的戰略一向就是二分天下,劃江與曹操分而治之。這是周瑜自負其才的表現,但遺憾的是英年早逝。

在所謂的借荊州這件事上,魯肅是對的,這也是孫權採納其建議的根本所在。

而孫權把這責任推卸給魯肅是不公允的,孫權對陸遜那麼說,或許是言不由衷,只是給自己找個臺階。

孫權自己也說了,這是魯肅的短處,但不足以損害他的兩個長處。

總不能讓孫權自己說:把土地借給劉備是我的過錯,雖然魯肅有建議,但是我考慮不周所致吧。

由此看來,有人說是周瑜做主,把荊州借給劉備是不確切的。的確是魯肅建議孫權借出去的。沒有孫權點頭,誰也不可能借荊州給劉備。

劉備所借的荊州,僅僅是荊州的一部分。憑藉劉備當時的勢力,有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人及劉琦的勢力在,就算孫權不借也難。

但借荊州維繫了孫劉聯盟的存在,就確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否則孫吳恐怕抵抗不住曹魏的進攻。

魯肅不愧為戰略家,具有遠見卓識。孫權之所以說借土地給劉備是其一短,純粹是給自己尋找的一個藉口。

豹眼認為,魯肅沒有錯,而且很高明、很了不起。


豹眼看歷史


【戰國君手札】

實際在這件事上,魯肅不但沒有錯,而且處理還是很有遠見的,當然了,我們作為後世人來看如此,而孫權礙於當局者迷,是難以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一問題的。

看歷史一定要看細節,孫權評價魯肅的行為,是與陸遜在一起說的。彼時的陸遜替代了周瑜、魯肅、呂蒙三任大都督,可以說是東吳最為倚仗的人。因此,孫權對陸遜說的這番話,頗有希望藉此點一點陸遜的意味,因此難免不客觀。

一、孫權對魯肅的評價及背景

孫權當時與陸遜這麼評價魯肅的:

魯肅初見我,便為我勾畫了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政治藍圖。這是魯肅第一件令人稱快的事。

曹操南下,劉琮出降,獻出荊州全境。乘勢征伐江東,我問計張昭、秦松,皆主降,唯魯肅駁斥他們,並勸說我,急召周瑜回來,受命他率軍討伐曹操。這是魯肅第二件令人稱快的事。

後來他勸我借地給劉玄德,這是他的一大短處,但並不損害他的兩個長處。

接著他還說到:在圖取關羽上,呂蒙勝於魯肅。魯肅曾對我上疏:“帝王之路上,總有賢人幫助驅除禍患。關羽能助我們北拒曹操,不用太忌憚他。”這是他不能圖取關羽,反而對外誇口的表現,我也寬恕他,不求全責備了。

以上說法,明顯是帶有主觀傾向,把劉備能夠西進圖取益州做大做強等一系列令東吳不爽的結果怪罪到了魯肅借地給他們上,這……未免太牽強了。

二、當時的實際情況

實際上,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完全取得益州。孫權著急討要荊州,劉備以緩兵之計對他說:“等我打下涼州,荊州都給你”。孫權覺得被大耳賊騙了。於是兩家開戰,孫權派呂蒙率2萬人直取南三郡,派魯肅率1萬駐巴丘抵禦關羽,劉備帶著5萬人趕回公安,讓關羽帶3萬人進駐益陽。此時,劉備驚聞曹操拿下了漢中,孫權亦覺得此時應該帶著10萬大軍攻打合肥,兩家講和。

以湘水為界,西歸劉備,東歸孫權。至此,劉備交出桂陽郡,長沙郡東,江夏郡夏口。

孫權不過給了劉備江陵和武陵郡北部,換來的卻是整個湘水以東,賺大了。

這就是魯肅借荊州帶來的結果之一。

赤壁之戰前兩家結盟,打贏了肯定平均分贓,那時候劉備有了諸葛亮的輔佐,就已經壓制不住了。後劉備在西邊坐大,憑江東實力,既要北拒曹操,又要吞掉關羽,怎麼可能呢?

三、魯肅借地的影響

且魯肅讓他借荊州,形勢上是有遠見,結果還賺來湘水以東一大片土地,為之後呂蒙白衣渡江鋪墊。

此外,當時還有以下好處:

  • 1,讓劉備承擔防禦曹操的責任。
  • 2,避免東吳腹背受敵的局面。
  • 3,降低東吳因為戰線拉得過長導致的軍事經濟後勤方面壓力。

呂蒙是實實在在的鷹派,但即便如此,當他接替魯肅後,短期內也沒有太多大的動作,還假裝和關羽修好。可見關羽是很難被武力拿下的。後來也是通過偷了關羽的身後,瞄準了關羽進軍襄樊,被徐晃擊退,戰線拉得太長這一致命弊端,呂蒙陸遜才趁機吃掉了整個荊州。

總之,孫權會這麼說,

一是魯肅在位時,三家的格局導致東吳確實難有大的作為,且劉備趁機壯大實力也是時所必然;

二來孫權此時經歷過合肥幾場敗仗,想要陸遜更加鷹派一些,而不是再去無限期地修好。

關注@戰國君,帶你暢遊歷史星河,品讀歷史人物,汲取文化滋養~
隨手轉發是美德,
歡迎在下方留下寶貴評論,和我一起交流三國那些事兒~

戰國君


導語:

荊州是劉表的地盤,劉表去世以後,荊州被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繼承,劉琮將荊州獻給了曹操。所以在赤壁之戰前,荊州是曹操的地盤。

赤壁之戰中孫權和劉備都出了力,為什麼說荊州一定是孫權借給劉備的呢?如果孫權實力足夠雄厚,拒絕給予劉備任何土地,那麼劉備又該怎麼辦呢?

魯肅作為江東謀臣,他沒有資格也沒有理由,將荊州借給劉備,所有主動權都在孫權手裡,所以不能把這件事怪罪在魯肅身上。

01周瑜打不下南郡,劉備派張飛幫他才打了下來。

說是借荊州,其實主要就是借南郡。那麼就要看南郡的歸屬權問題了,顯然赤壁之戰之前,南郡是曹操的地盤。

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兵未交鋒,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仁分兵騎別攻圍寧。寧告急於瑜。瑜用呂蒙計,留淩統以守其後,身與蒙上救寧。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剋期大戰。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肋,瘡甚,便還。後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三國志》

曹操在戰敗以後,將大將曹仁留守南郡。這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因為曹仁必須要同時應付孫權和劉備兩方面人馬的施壓,同時曹操一時之間也無法給予任何增援。

不過曹仁足夠英勇,周瑜看中南郡這塊肥肉,畢竟荊州的治所在南郡,拿下南郡也就等於是得到了荊州核心地區的控制權。

  1. 很可惜的是,周瑜打了足足一年,都沒能把南郡給打下來。不得不說周瑜只擅長水軍,陸軍作戰不是周瑜的長項。
  2. 這個時候站在一旁看戲的劉備,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劉備就讓張飛帶了一幫人前去支援周瑜,這才將南郡給打下來了。
  3. 可以說,周瑜能夠奪取南郡,完全依靠的就是劉備集團的力量。等到瓜分戰利品的時候,劉備被孫權保舉為荊州牧,可是曹操卻將周瑜舉薦為南郡太守,目的很明顯,就是讓劉備和周瑜互相爭鬥。

孫劉兩家自然是看得清這件事的根本面目,所以孫權和周瑜商量了一番,決定用南郡換取江夏和公安的治理權。

劉備這個荊州牧,當時治所在公安這麼個小地方,實在是有些丟人,這麼換對大家都有好處。畢竟江夏更靠近江東集團的勢力範圍,而南郡對劉備掌控荊州更有利。

所以到這兒為止,都不存在什麼借荊州的事情。雙方之間,都是你情我願的事情,而且大家都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這屬於等價交換。

02孫權不借劉備土地,劉備憑實力也能搶回來。

我們要注意一點,劉備46歲的時候,是他人生轉變巨大的一年,因為這個時候他來到了荊州,並且在這之後遇到了諸葛亮。

他在荊州呆了三年時間,這期間他可不是無事可做。他在這期間一直都在廣交荊州好友,荊州這些豪族基本都成為了劉備的好朋友,這就是他在荊州立業的基礎。

  • 等到劉琮投降曹操以後,其實荊州內部分為了兩派,一幫投降派的人選擇跟隨曹操,另外一幫強硬派的人則選擇全部來到了劉備的麾下。
  • 這個時候的劉備實力非常強大,此外還有關羽和劉琦在夏口訓練的兩萬水軍,絕對是劉備的主力軍。三國時代能夠同時以水軍和陸軍都見長的,只有劉備集團。
  • 孫權集團擅長水戰,陸戰簡直一塌糊塗,曹操集團擅長陸地戰,可是在水軍上缺陷十分明顯。而劉備卻能集中兩者的優勢,所以孫權不敢小覷劉備。

為此在擊敗曹操以後,荊州地盤上,只有孫劉兩家的時候,孫權必須要考慮的是,如何穩住劉備。因為不管劉備是與他反目成仇,還是與他斷交,那都對孫權是有極大傷害的。

打敗曹操是孫劉兩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到最後你孫權想要吃獨食,劉備可能答應嗎?以當時劉備的軍事實力,孫權還真的未必是他的對手。

別看江東地盤廣大,真正能拿出來打仗的士兵也就五萬人左右。而劉備手裡當時也已經有了三萬人左右,而且戰鬥力強悍。

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三國志》

一旦雙方爆發戰爭,孫權吃不吃虧都是吃了大虧。被劉備打敗了,孫權就沒了立足之地。兩家兩敗俱傷的話,孫權甚至都使喚不動自己的那幫手下人。

03穩定江東是孫權的第一要務,捨棄荊州是權宜之計。

孫權的壓力比劉備大得多,他是一個少年英雄,手下這幫人都不是自己的班底,全都是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留給他的。孫權當時只有一個目的,穩住局面。

  1. 首先孫權必須要穩住父兄留下的人馬。這些人都是孫策的嫡系人馬,而且大多數都是跟隨孫堅南征北戰的老將,他們資歷深能力強,憑什麼一定要聽你孫權這毛頭小子的呢?
  2. 其次孫權必須要穩住江東世家大族的壓力。孫策本來就是以武力平定了江東地區,江東豪族們一個個其實不怎麼服氣,他們手裡有兵馬錢糧,雖然數量不多,足以自保和獨立。
  3. 再者孫權必須要保證手裡有足夠的實力。就孫權現在的可控軍隊,勉強可以穩住江東的局面,可是一旦與劉備大戰失敗,那孫權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說擺在孫權面前的,其實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交好劉備。且不論他能不能打的贏劉備,就算能打贏,對孫權來說,其實也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當初曹操大軍南下的時候,幾乎全部江東大臣都主張要投降曹操,只有少數軍中領袖選擇死戰到底,這就可以看得出江東的局面並不太平。

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權遣使雲欲共取蜀,或以為宜報聽許,吳終不能越荊有蜀,蜀地可為己有。荊州主簿殷觀進曰“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先主從之,權果輟計。遷觀為別駕從事。---《三國志》

孫權與劉備交好,不僅可以保證江東的穩定,也讓自己有了一個強大的盟友,使得江東豪族們不敢對孫家江山產生質疑。所以不光是地盤,孫權連妹妹都送給了劉備。

總結:魯肅只是傳達一個命令,他沒有權力借領土。

所有認為魯肅借荊州的人,都不願意去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魯肅哪來的權力?荊州是魯肅的私人後花園嗎?他想要借出去就能借出去嗎?當然不行。

荊州地盤的歸屬權,是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所需要討論的問題,上升到這個層面的話,魯肅頂多也就是一個外交部發言人的角色,他負責傳遞雙方的意思。

最多魯肅是提供一些參考意見,不過你讓一個提意見的謀士為主公的錯誤來背鍋,是不是要寒了天下謀士的心呢?畢竟決策權在孫權手裡,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道理,聰明的孫權還是知道的。


江湖小曉生


“借荊州”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橋段,劉備與孫權兩家圍繞著“借荊州”的事情而幾番恩怨情仇,著實讓我們這些後世旁觀者看得柔腸百結、黯然銷魂。那麼我們回到問題本身,東吳把荊州借給劉備,究竟對,還是不對?

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入的進行分析,首先小編以為,既然咱們談的是“借荊州”,那麼就要弄清楚其中的內容與原委。

一、“借荊州”這一典故的具體內容

首先,所謂“借荊州”的典故,實際上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趁著曹操北返荊州空虛之際先後奪取南郡一部分,以及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孫權則是佔據南郡的另一部分,以及江夏郡。而戰敗的曹操在此時僅保有荊州的襄陽郡和南陽郡。

那麼這就出現一個現象,荊州地區最為核心,也是最為富庶的南郡被劉備和孫權一分為二共同擁有。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備便向孫權請求“都督荊州”!實際上也就是讓孫權將整個南郡的統治權

對於此事,東吳的兩大重臣都是表示極為認可的,一個是魯肅,另一個就是周瑜。而在這兩位重臣的建議,使得孫權最終決定將自己所佔據的南郡那一部分土地交給劉備來管理。而周瑜和魯肅二人則是全程主導了這一事情的實施,在周瑜死後,魯肅則是繼續貫徹二人定下的既定方針。這裡特別說一下,與《演義》當中不同,周瑜整體上是贊同“借荊州”的,不過他僅僅只是認可了劉備在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的統治權,而魯肅則是更進一步最終將數東吳的南郡部分交給了劉備。

所以從上面的內容來看,劉備借荊州實際上借的是南郡隸屬於東吳的一部分領土,而借荊州的主體是東吳之主孫權,魯肅和周瑜則是這一事件的整體主導者。

二、分析東吳借荊州給劉備的目的

這裡就要談魯肅為孫權進行的戰略規劃了。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隆中對》,這是諸葛亮對劉備集團進行的整體戰略規劃,那麼實際在這之前,魯肅與孫權之間也進行過類似的戰略分析,歷史上稱之為《榻上策》。

《榻上策》的內容與《隆中對》的“三分天下”不同,是由東吳與曹魏二分天下,形成南北對峙的一種局面。實際上借荊州給劉備的目的便是在實踐《榻上策》的戰略規劃內容:

一是堅持“聯劉抗曹”的國策。曹操雖然在赤壁之戰中損失慘重,但是其實力仍然遠遠超過孫權和劉備聯手,此時此刻唯有繼續保持孫劉兩家緊密的聯盟關係,才能與曹魏集團持續的抗衡。所以,“借荊州”是鞏固孫劉關係的重要手段!

二是短時間內東吳在南郡地區難以站住腳。孫權與劉表兩家是是世仇,所以孫權雖然佔據了一部分南郡地區,但實際上短時間內並不能使其當地的豪族、門閥歸附。那麼孫權實際上就面臨一個比較尷尬的情況,佔據南郡一邊要不斷經營收取民心,一邊還要耗費力量隨時抵抗曹魏的侵襲。這將使得在一段時期陷入到一種被動的局面當中。

三是把壓力甩給劉備,使之成為吳魏之間的緩衝帶。這實際上是前面第二點的延伸,如果將自己所佔據的南郡一部分甩給劉備,那麼實際上劉備集團就將直接面對曹魏一方來自襄樊方向的強大壓力。而東吳這個時候一方面限制住了劉備,一方面避開了曹魏進攻的正面,於是恰恰可以騰出手來穩定內部並嘗試收取西川形成二分天下的戰略目標!

綜合前文所述的三個層面來看,“借荊州”是東吳的一個重要的戰略行為,其核心思想在於:以劉備集團為緩衝,一方面頂住曹魏集團來自襄樊的壓力,另一方面又限制住了劉備集團的發展,從而為東吳集團騰出手來收取西川創造條件,最終實現二分天下!

三、“借荊州”在戰術層面存在的問題

前面我們說了,東吳借荊州與劉備在戰略層面是沒有問題的。那麼就真的沒有問題了嗎?有!問題出在戰略的執行層面!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沒有積極倡導入蜀作戰。如前文所述,借荊州給劉備的一個重要目的便在於騰出手來收取西川,進而實現二分天下的目標。但是縱觀這一時期東吳卻始終沒有形成入蜀作戰的整體規劃,反而是把進攻的重心放在了與曹操爭奪江淮重鎮合肥上。“孫十萬”麾下十萬大軍北上,結果呢?濡須口寸功未建,反而讓張文遠打出了“威震逍遙津”的亮眼戰績。

當然,後來周瑜、陸遜相繼病逝也是這一戰略意圖沒有繼續實行的重要客觀原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東吳在進取西蜀層面的努力遠遠不及劉備集團。然而收取西川卻恰恰是二分天下不可或缺的環節,這不得不說是東吳的重大失誤。

二是沒有把劉備推向抗曹一線。其次我們會發現,劉備在借得荊州之後,反而是退居到了抗曹的二線,在荊襄地區與曹操保持了一種較為“剋制”的和平狀態,然後進而騰出手了對西蜀進行攻伐。整個過程中,東吳孫權成了一個真正的看客,坐觀其成而違背了當初“借荊州”的初衷。實際上,結合前面第一點,我們完全可以說孫權應該將攻曹的重點放在襄樊一線,通過戰爭將劉備集團捲進來。如此一來,則劉備則根本不可能有餘力取西川。

三是“討還”荊州的時機不對。所謂的“討還”,實際上指的是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的事情。表面上看東吳算是拿回了原本失去的東西,甚至是更大的領土;而實際上卻是失去了北上中原的絕佳機會!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前面一系列事實已經證明,僅憑孫權一家是打不開曹魏正面防線的。而現在,偏偏最弱的劉備集團先後在漢中和荊州連續得手,硬生生給撕開了一個進軍中原的“口子”,整個曹魏在中原的部署被徹底打亂。而孫權偏偏又在這個時候給關羽來個“釜底抽薪”,這就使得進軍中原的大門徹底關上了。所以呂蒙是戰術上的強者,戰略上的矮子。

四、總結

綜合前文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借荊州”一事從東吳的整體戰略層面是完全沒有錯的!若是不借荊州,東吳政權難以騰出手來開創新的戰略空間。

但是,“借荊州”是一系列配套措施當中的一環,必須要將“限制劉備發展”和“積極進取西蜀”緊密的結合起來方才能夠產生真正的效果。然而東吳恰恰就是在另外兩個環節上出現了具體執行上的問題,這就是使得“借荊州”沒完全能產生原本期望的效果,反而成為了孫劉兩家漸生齟齬的一個根源性問題,最終也導致了“關羽走麥城”,而孫劉兩家同時失去了問鼎中原的機會。


華夏問長安


東漢荊州共有七郡,分別是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等。劉表未死時,孫權攻殺黃祖後,佔領江夏郡東部一帶。劉表派長子劉琦出屯江夏夏口。

劉表死後,次子劉琮繼位就投降了曹操,引曹軍入境,曹軍南下收編荊州把劉備趕到夏口,劉備、劉琦遂與東吳結盟,周瑜帶三萬軍逆水而上把曹軍堵截在赤壁火攻大敗曹軍,攜勝圍攻南郡治所江陵並攻克。然後欲進取益州,結盟馬超,還沒有開始就死了。

期間劉備派軍隊追殺曹軍敗軍,協同圍攻江陵,並且佔領荊州南部四郡,並將治所設在江陵附近的公安。

此時魯肅借南郡給劉備以共抗曹操實則極富戰略眼光的睿智之舉,當時孫權馬上就同意了這個方案。

一、劉備的咄咄逼人

赤壁之戰後,劉備藉機佔領零陵、長沙、桂陽、武陵以及鞏固了江夏中部,其擴張態勢必須佔領江陵,控制整個長江中游,北抗曹操逐鹿中原,西取益州開疆拓土。

然而這一切必須經過盟友東吳首肯,於是劉備同意與東吳聯姻,甚至以身犯險東去成婚迎娶孫小妹。

一世英傑周瑜提出軟禁滯留劉備消磨其意志,通過抬高關、張等人地位分化他們,最終消化吞併其部。

但是都沒有成功,反而劉備借雙方親密關係,提出借南郡分擔曹軍壓力的主意,同時將治所遷到江陵附近。

二、周瑜的去世

此時孫權勢力範圍僅僅有揚州、江夏東南部,以及剛剛到手的南郡江陵一地,揚州治內山越叛亂時有發生。

防守東線西線內線都需要有能力的將領和守軍,圍攻南郡耗費時日和資源太多,如果周瑜在世,或有辦法頂住南北的壓力。

周瑜去世後,沒有人在此時提出更好的可行的戰略主張,孫權和魯肅雖也西取荊州、益州的想法,但是此時鞏固聯盟抵抗曹操更重要,曹操此時就有封程普為江夏太守,分化聯盟的舉動。

三、戰略的交換

借荊州南郡的協議誰都沒有看到過,但是看後面的發生歷史可以揣測出來。協議應該是這樣的。

借南郡什麼時候還,估計是有安身之處就還,所以益州得到後孫權就要其還,劉備卻說得到涼州再還。

有借就有還,既然純信用借,利息就會高很多,當時劉備肯定說過借一個郡還幾個郡的,不然孫權也不會調兵明著搶奪荊南三郡,最後談判劉備也只留下武陵、零陵、南郡部分。

信用借也要有手續費的,那就是交州。借南郡之後孫權任命步騭擔任交州刺史,計殺了與劉備有舊的吳巨,收復了士燮,吞併了交州,其間劉備從來沒有干涉、譴責,應該是默認作為交換。

魯肅借劉備土地是時局下東吳最好的戰略方案,雖然坐大劉備,然而一直趕著劉備開疆擴土,自己做黃雀,全取荊州,後來孫權稱帝的時候說都是魯肅的功勞,其中部分功勞就指的是荊州、交州的奪的巧妙。


石家言


首先,我們要分清楚,到底是借荊州還是借南郡呢?

  • 魯肅傳: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到,劉備借督荊州是在‘備詣京見權’的時候,這點在先主傳中有明確提到:

  • 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

也就是說,劉備是在拿下荊南四郡後去見的孫權。並且此時的劉備已然是在劉琦死後,成為了新的荊州牧,是被眾人所承認的。所以並不存在劉備需要向孫權借這四郡以養大業,因此進一步說明,劉備要借的是南郡。

這同樣在程普傳有提到:

  • 周瑜卒,(程普)代領南郡太守。權分荊州與劉備,普復還領江夏。

那麼,我們理清了這層關係後,就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魯肅借劉備土地是否錯了?

南郡是荊南大郡,又是荊州抗曹前線。魯肅支持將南郡借給劉備的說法是:

  • 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

孫權初得荊州,對於荊州百姓的恩信不如劉備,借給劉備,可以利用他來安撫百姓。再者,同為聯盟,多立曹操的敵人。不管從養民或者抗曹,都可以分攤壓力。這對於當下的戰略部署是對的,因為孫權的基業還是在江東,他首先得保江東。而且赤壁一戰,孫權只給了周瑜等人三萬水軍,自己卻率十萬大軍北伐合肥。顯然可以看出,孫權更偏向東線。

第二,周瑜拿下南郡後,提議趁著曹操還沒緩過勁來,入川奪取益州。可惜,兵未發而身先死,二分天下的計劃就此擱淺。這個計劃提出的時候,孫權是同意的,並且以此諮詢過劉備,還派孫瑜率軍屯兵夏口,打算從水路入川。卻遭到劉備的有效反抗:

  • 備不聽軍過,謂瑜(孫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權知備意,因召瑜還。

此時,以劉備的實力要是跟孫權撕破臉,無疑敗的幾率會更大一些。但孫權為何適可而止呢,自然是他們還有更大的共同目標,那就是抗曹。

而覺得魯肅借劉備土地是錯的,無非是後來劉備取得益州卻不歸還荊州,導致雙方兵戎相見,關係緊張到差點聯盟破裂。但這方面歸根結底還是在當初周瑜提出軟禁劉備的時候,孫權不從的根源上。軟禁甚至是殺了劉備,就沒這個問題了。那以孫權的實力,能跨有揚、荊兩地對抗曹操?

簡而言之,既要抗曹,又不讓劉備壯大,魚與熊掌怎能兼得。都是時勢使然,魯肅做的不過是審時度勢,保有江東基業罷了。


騙人的貓


談及魯肅建議的借地,對東吳的利弊之前,首先要知道從南郡之戰後,到魯肅借地之前,孫劉兩家在荊州具體地盤劃分,就是一筆糊塗賬。

南郡之戰一結束,周瑜就把南郡的公安等地作為參戰酬功劃給劉備(1)。而劉備徵荊南4郡裡,長沙郡的下雋縣等(2),還有武陵郡部分也可能在東吳手上(3)。可以說雙方此時在南郡、長沙、武陵3郡的地盤劃分是犬牙交錯。

此外,即使這個南郡,在赤壁、南郡2戰後,也有近一半的區域在曹操手上(4),也就是說南郡是由曹孫劉3方劃分。可以說在魯肅借地前,東吳在荊州的地盤是比較狹長的。看了當時的地圖,就可以一目瞭然了。

就是魯肅建議借地之前,東吳在荊州除江夏郡外的大致掌控地盤,比較狹長。一眼就可以看出劉備完全隱藏在孫權身後,由孫權全部承擔防禦曹操的責任,劉備可以悶聲發大財,而東吳就成冤大頭了。

談及魯肅建議的借地,對東吳的利弊之前,首先要知道從南郡之戰後,到魯肅借地之前,孫劉兩家在荊州具體地盤劃分,就是一筆糊塗賬。

南郡之戰一結束,周瑜就把南郡的公安等地作為參戰酬功劃給劉備(1)。而劉備徵荊南4郡裡,長沙郡的下雋縣等(2),還有武陵郡部分也可能在東吳手上(3)。可以說雙方此時在南郡、長沙、武陵3郡的地盤劃分是犬牙交錯。

此外,即使這個南郡,在赤壁、南郡2戰後,也有近一半的區域在曹操手上(4),也就是說南郡是由曹孫劉3方劃分。可以說在魯肅借地前,東吳在荊州的地盤是比較狹長的。看了當時的地圖,就可以一目瞭然了。

圈內就是魯肅建議借地之前,東吳在荊州除江夏郡外的大致掌控地盤,比較狹長。一眼就可以看出劉備完全隱藏在孫權身後,由孫權全部承擔防禦曹操的責任,劉備可以悶聲發大財,而東吳就成冤大頭了。

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此時東吳在荊州的地緣條件極為尷尬,不僅屬於東吳的南郡、長沙、武陵地盤狹長,而且被長江分為南北兩端,在這狹長地形條件下,東吳要全部承擔北防曹操的重責,南邊還需要防備劉備可能的打冷槍。

在這種條件下,東吳成了夾心餅乾,不僅軍事壓力大,且經濟後勤負擔也極大,可以說東吳是態勢極為不利的冤大頭。而魯肅建議借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魯肅建議借地對東吳的好處:

1,讓劉備承擔防禦曹操的責任。

2,避免東吳腹背受敵的局面。

3,降低東吳軍事經濟後勤壓力。

魯肅建議借地對東吳的風險:

什麼時候收回借出去的地盤。

顯然,任何決策都是有風險的,魯肅的決策收益,可以極大地緩解東吳的軍事經濟後勤壓力,而風險就是在於借出去的地盤是否拿得回來。這就看擁有東吳最高決策決定權的孫權,如何取捨了。


海洋說歷史


引言:

關於魯肅勸孫權將荊州之地借給劉備,我認為魯肅是對的。首先,魯肅的行為為孫權拉到了一位有利的盟友;其次,荊州是用武之地,劉備和孫權的聯盟可以減緩曹操給他們任何一方的軍事壓力。


在當下和短期的時間內,和劉備結盟是很好的策略

赤壁之戰後,周瑜曾向孫權建議派兵攻打西蜀劉璋,然後由孫權的族親孫瑜坐鎮益州,聯合漢中的馬超共同抗拒曹操。如果周瑜的計劃得以實施,成功的將劉璋打敗,那麼西蜀之地,加上江東之地就相當於當時的二分之一天下。曹操和孫權將各獲得半壁江山,荊州的劉備處於兩方大勢力中間,到時是否和劉備繼續聯盟或者選擇消滅劉備都不是一件難事。

曹操統一北方多年,並且曹操一直處於南征北戰的狀態,曹操用以戰養戰的方法訓練士兵。曹操作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無論哪一方諸侯和曹操一對一的開戰勝利的幾率都是非常的小。曹操號稱上將千員謀士過百,這是三國時期其他諸侯所不能達到,即使是東吳也不能達如此規模。


荊州是用武之地

曹操的士兵多以馬上稱雄,而東吳孫權的士兵多是以水戰稱雄。如果兩方在平原或開闊地帶,東吳正面很難抵擋住曹操軍的進攻。但是將土地借給劉備後,劉備必然會全力的發展荊州之地,這樣就為東吳拉攏到一位可靠的盟友。

曹操若是率軍侵襲荊州之地,那麼曹操必然要考慮劉備和孫權是否在結盟的狀態,如果攻擊其中一方,另一方是否會支援,變成負背受敵的情況。這樣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下,曹操也不願意打破荊州境內的平衡。


總結:魯肅的舉動,我覺得是非常正確的。找到了一個強大的盟友,為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確保了荊州境內的穩定。如果當時周瑜取西蜀的計劃能夠得以實施,並且能夠完成,那麼只有荊州幾郡之地的劉備根本構不成威脅。


感謝大家閱讀,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國


導語

魯肅借劉備荊州確實錯了,促成了三國鼎力之勢,為劉備進軍漢中打下基礎,若沒有借荊州,東漢末年中國史上將無三國。

一、魯肅借荊州給劉備是唯一選擇嗎?

南郡之戰後,曹操、孫權、劉備三分荊州。孫權的佔領區域最有意思了,北邊是曹操,南邊是劉備,孫權正好夾在中間。倘若,曹操派兵攻打孫權,孫權不僅得防著劉備,還得上前線抵抗曹操,而劉備則在後方觀山看虎鬥,可乘機偷襲孫權後方,取荊州。事實真如上述所說,朝著意料之中的結局發展嗎?我看未必,主要有以下三點。

  1. 曹軍若攻打荊州,劉備未必得漁翁之利,荊州的主動權還在孫權手中,孫劉聯盟是唇芒齒寒的關係。若孫權放棄抵抗,撤軍逃走,劉備在荊州的地盤隨時都有被曹操吞併的可能,雖然經過南郡之戰後,曹仁是在沒有後援之後才撤軍,但軍隊實力仍在。
  2. 借荊州給劉備不是必要做的事情。曹操經過南郡之戰失利後,短時間內不會再進攻荊州,更何況曹操當時還有內亂,涼州馬騰反叛,根本無暇顧及荊州。
  3. 孫權不用擔心後方被劉備攻擊,其一孫劉盟約還在;其二劉備實力不具備條件。劉備當時兵力不過兩人左右,還是加上了劉琦的兵馬,劉備所領兵力不到一萬,再加上時間不成熟,攻打孫權無疑是斷送自己後路。

小結:經過以上三點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魯肅借荊州給劉備,是完全沒有必要做的事。只要曹操兵犯荊州,劉備,孫權必定聯盟,共同抵抗曹操。當時劉備羽翼並未豐滿,所領軍隊不過兩萬左右,而把劉備留在後方,待時機成熟,孫權可對劉備進行圍攻,一舉拿下荊州郡以外的地方,為以後統一南方奠定基礎。

二、劉備借荊州,促使三國鼎立之勢形成。

劉備借到荊州後,曹操並沒有前來攻打,曹操當時進攻漢中。估計借到那會兒,劉備做夢都在笑,此乃天助我也,終於在統一中國的事業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以下兩點:

  • 荊州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荊州北邊可進兵中原,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東可以抑制孫權的勢力逆江而上。
  • 為劉備進兵益州,取漢中提供了後勤保障。荊州在劉表的管理下,戰亂較少,社會穩定,人口眾多,之後雖然經過多次戰火,經濟根基都在。

小結:赤壁之戰,曹操與周瑜之間的鏖戰,而脫離戰場的劉備在悶聲發大財,很順利拿下江南四郡,但是對於劉備來說,最重要的是得到荊州之地,這樣就可以實現他的下一步計劃,取西川。周瑜的病逝,魯肅上臺促成了這樁交易。劉備得到荊州後,接著進兵益州,再一舉拿下漢中,自此,三國鼎立形成。

三、總結

若沒有借荊州,劉備很難向西發展。然而,當時的戰爭局面促使了孫劉之間的交易。但吳國,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借荊州之地給劉備,雖然可能會背腹受敵,後勤糧食會供應不上,為劉備承擔抵抗曹操,怎麼看都像是多餘之地。但是,這些問題是暫時的,孫權若撤軍,劉備更不好受,將與曹操正面對抗,所以說孫劉聯盟關係是堅不可摧的。而荊州之地經濟富庶,用軍隊屯兵的方式,自給自足,可以解決糧食供應問題。

所以說若沒有借荊州,孫權,則很可能會吞併劉備,統一南方,與曹操一決雌雄;而曹操統一中國的幾率將大大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