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哪本书让你看了五遍以上?每次看完都觉得特别充实,感觉灵魂得到了洗礼?

成熟的锅锅Q


《活法》,稻盛和夫写的,一生创造了2个世界500强,他用佛家的思想去要求自己,精进,感恩,努力到上天也感动,就会有冥冥之中的帮助让你克服你的困难。

他在讲企业,也在讲人灵魂的东西,既讲做事的方式方法,也讲人一生的追求!最后成为比你出生时更好的人!建议读一读,当然也希望这本书对你有启发,让你成长!



光仔小感悟


毛主席诗词。由于反复看,以前能从头到尾一字不漏背诵三十多首主席诗词,后因年纪大了头部患病记忆力减退就大不如以前了。


英子和靜静的老爸


《红楼梦》中的人生百味,着实有趣,百读不厌!不知翻了多少回。现在随手翻到哪就看哪 都是可以看下去的。

有回天气着实热得人不行,先生还见我在躺着看小说好认真的样子,说:“你厉害!”我望了望他,说:“《红楼梦》可以解暑。刚正好看到黛玉痴魂惊恶梦,你把我从这梦中喊醒来了……”

你说哪本小说能超越它?无论时代,无论角度都可以解读,这才是好书。


开心无价宝


《平凡的世界》,第一次读是在初二,那年16岁,如今快奔四的人了,三十年,记不得中间读过多少次,但绝对不下十次。从一次领工资买《平凡的世界》至今,已买过三套。短暂的半生堪称颠沛流离,是《平凡的世界》一次次引领我走出人生低谷。

失意迷茫时,每次拿起《平凡的世界》,都能使我重燃生活的希望。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这“八九”里,都离不开《平凡的世界》的慰藉。

因为《平凡的世界》,我喜欢上了乡土文学、喜欢上了黄土高原、喜欢上了文学。现在虽然是一名市作协会员,但我要感谢《平凡的世界》给我带来的改变!

因为《平凡的世界》,我去过陕北,在榆林地区打工三年,不为别的,只为体验黄土高原上的风土人情。

因为《平凡的世界》,我爱上了阅读文学书籍,也成为了百分之百的路遥蜜。每次读《路遥传》,我都热泪盈眶。

《平凡的世界》是我的枕边书。

我正在写《平凡的世界》系列书评,不为别的,只为让精神变得纯粹!





苏台文苑


南怀瑾先生所述《金刚经说什么》。

应该说不止五遍,南怀瑾先生堪称现代维摩诘,儒释道无所不通,他用平实的语言释译佛家经典,可读性非常强。

他学识渊博,诸子百家,信手拈来,妙语连珠,字字珠玑。

他注重实修,强调生命体验科学,深精佛法,诲人不倦。

这部书是与楞严大义合集的,可见编者也是禅宗一脉。

因悟性较低,只举几例,算是自我所窥:

一、须菩提在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即:“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释迦牟尼佛对他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在这里南怀瑾老师点出,这个大的法和道心如来已经开示,就是当你求道的这一念发起来的时候,心就住了,就降伏了。这是我们平时读经典时没有体会到的。

二是,老师讲,这部经的特点也是非常平实,开篇第一段即是释迦牟尼佛的日常生活,与普通僧人一样,外出乞食、回来冼足、跏趺打坐。这个也是我们没有想到过的深意。

三是,四句偈。到底是哪四句呢?老师探讨了一下,也是启发智慧。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浪费您的时间。

开卷有益!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我叫及时的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引领和价值追求,《平凡的世界》是我看过最多遍次的书!

据调查,五六十年代的人比较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烈火中永生》、《青春之歌》等书籍

70年代出生的我,曾读过很多中外名著,比如《白鹿原》、《茶馆》、《废都》、《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所有我们那个年代应该读的书我几乎都读过了!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书我已只能记住大概轮廓。

只有一本书,一直留在我记忆里、鲜活着不肯忘记的,那就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从十六岁接触这本书起,一直到二十五岁,我曾整整读过四遍这本书!


▍2015年,这部伟大的著作被著名导演毛卫宁搬上了电视银屏,我又跟着看了整整两遍!

每看完一次这本书或者过一遍电视剧,都让人仿佛又找回了砥砺拼搏的动力,寻找到在岁月长河和浮世尘嚣中遗失的根本,指引人找回本真、重返自我!

这是一部伟大的书,曾经净化、洗涤无数70、80年代人的灵魂,至今令人念念不忘、魂牵梦绕!

这部书以孙少安、孙少平的成长为主线,间以不息的奋斗和纯真的爱情、坎坷的挫折和顽强的追求,在痛苦和欢乐的交织中,刻画了大时代进程中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和百折不挠的对生命和精神价值的追求!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孙少安!

孙少安是七八十年代农村奋斗精神的典型代表,他精明而沉稳,内敛而专情。

在时代大变化的背景下敏锐地把握住了追逐生命价值的机遇,他屡受挫折却愈挫愈勇,他忍痛放弃爱情而选择家庭长子的责任,他曾经迷茫于时代变迁但却勇于找回自我!

只是,在他刚刚尝到成功滋味的时候,却不知道人生最大的痛苦已经悄然袭来......

孙少安的牺牲,是为了千百代农民魂牵梦绕的土地,是为了长久以来家族传统观念的长子责任。

他是那个时代农村发展的弄潮儿,也是传统观念的牺牲品!

▍奋勇如孙少安,悲壮如孙少安,稳重如孙少安,痛苦如孙少安!

正因为如此,他才一直鲜活地驻在我们心底,让我们不忘根本,永远铭记这渺小而又伟大的牺牲精神!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从孙少平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作为一个穷困而又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孙少平的身上始终都有着一种圣徒的精神。矜持而骄傲,担当而又敢于牺牲!

他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了补充精神食粮,在任何时候都不曾失去过为人的原则,在任何时候都一直保持着骄傲的人格。

面对贫困,他没有抱怨却更加追求精神的圆满;面对不平,他拔刀相助不顾个人安危;面对爱情,他没有自卑反而主动接受。

晓霞的牺牲,虽然让他陷入巨大的悲痛,但却没有让他沉沦。最后,他平静地拒绝了金秀的爱情回到惠英的身边,担当和牺牲精神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人格!

▍高傲如孙少平,寂寞如孙少平,风骨如孙少平,担当如孙少平!

这是那个时代每一个立志从农村走出来孩子的缩影,务实而进取,忠诚于精神的召唤和心灵的自由!

虽然,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和阅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们对精神洁净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甚至更加重视!

在路遥先生这本书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人物,没有一惊三叹的离奇故事,只有平凡如陕北到处可见的黄土地和烟火味。

正是这样的普通和平凡,和我们的兄弟乃至自身十分相似的际遇和历程,才能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读《平凡的世界》,可以帮助我们这一代人找回曾经纯粹的理想、美好的憧憬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在苦难和悲痛中涅槃复杂社会关系里个人的崇高情怀,复活我们内心那个本真、骄傲的灵魂,以追逐精神世界的圆满!

这就是我们对这本书捧读再三的根本原因!

链接

▲路遥先生为了这本书呕心沥血,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三部悲欢,终于于1988年5月25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路遥先生用生命写成了《平凡的世界》,2019年9月25日,路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西山诗词客


我是陕西人,我比较喜欢和推崇我们陕西籍作家路遥和贾平凹的小说。

路遥《平凡的世界》,我不止看过五遍,将近十遍了。每次看完,都有不同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或许跟我年龄渐长,已经结婚生子有关。

记得初看时,主要看故事情节,也主要是看爱情故事情节,那时我读初三,中考结束后,一个漫长的暑假都在看这本小说。我喜欢孙少平的自强不息,不安平凡的命运,一直保持看书学习的状态,自此后,我一直保持阅读,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也坚持看《参考消息》,坚持阅读的习惯能坚持下来,受书中孙少平的影响不小。

看第二遍时,是我在中专学校读书的时候。之前我读高中,年轻气盛,少年血性,顽劣不堪,所有坏学生做的事情,我都做了一遍,后被学校开除。索性离家出走。在西安流浪半年有余。回家后,又在社会上打工,干了几个月的水电工,后被父母叫回家,重新上了中专学校。此时再读《平凡的世界》,我的理解因为我的经历而又深了许多。我对孙少平的喜欢,对孙少安的敬佩,对书中许多人物的理解,渐渐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记得我在学校时,对物质上的要求几乎没有要求。那时家里生活艰苦,我穿别人穿过的衣服,鞋子破了也不要求父母给我换,没钱回家的时候就走路。那时的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路需要自己做主,我已经因为年少无知错过了一次求学的机会,能再次回到学校,已经出乎我的意料,算是一次额外的奢侈补偿。所以我不要求物质上的满足,我只求心安理得,能对得起父母和家人的关爱。支撑着我在一群花季少男少女的眼里,特立独行下午的精神力量,就来自我不断的阅读,和时不时就翻开看上一两个小时的《平凡的世界》。很奇怪,无论从哪里开始翻看,我都能瞬间沉浸书中以及书中人物的故事和关系里。我理解孙少平,双水村就像我生我养我的村子一样。我甚至把村里的一些人,和书中的一些画上了等号。

读第三遍时,是我在青岛继续读书时读的。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看见大海,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了海鲜。就像书中说的,孙少平向往的外面的世界,更开阔了我的眼界,增长了我的见识。让我对生命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觉得迷茫和恍惚时,翻看《平凡的世界》,以及阅读其他书,就能抵消我心中的所有烦恼。

读第四遍时,我已经有了新买的一套《平凡的世界》。因为我已经开始上班工作,有了自己工资收入,除过寄给家里的钱之外,我大部分用来买书,阅读学习。我始终坚持阅读,就像孙少平一样。到现在,我买的书已经有五百本左右。除过小说,经济,散文,人文,地理,旅行,政治,只要我觉得有用,有必要,就买来阅读。

总之,《平凡的世界》,在我来说,每读一次,都会给我带来新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特别是随着我的年龄增长,我越来越能理解和认同书中一些人物面对命运抉择时的选择了。孙少平,一直是我理想中青年该有的形象。我也特别喜欢孙少安,理解孙少安,甚至越来越喜欢孙少安的媳妇秀莲这个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印象太大了。我推荐喜欢现实题材类小说的人可以尝试一读!


百果味优选


我看过《羊皮卷的智慧》珍藏版的5遍以上,我整整花了18个月看完的,每天看一小节早上起来朗读一遍,中午下班回来看一遍,晚上睡觉前看一遍,一节如此看三天,对我的帮助很大,明天都有收获,现在深深印在我大脑的信条是:这一切都会过去。无论成功,失败,快乐和痛苦,都会过去。让我时刻认清自己,让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开始新的生活。要以爱心面对每一个生命,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创造自己的城堡🏰。


潘祥睿


读什么书做什么事与您身边的人非常重要,这么些年一直在温州,今年四月份回来老家了,回头看看,温州的十几年就记得去年。因为去年读书,跑步,户外一样没有少!

最初认识一个女生,她推荐了《一个人的朝圣》,然后就入迷,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登山队的大哥,周末一起走遍大罗山的很多路线,晚上也爱上了跑步,很充实。后来陆续看了《活着》《追风筝的人》…最有意思的大半年时间觉得自己很满足,而且书中自有颜如玉是真的,去年认识了一位好妹妹,虽然现在活得很累,偶尔回想,别有一番滋味。


木鱼2号


那肯定是百年孤独啊!

第一次读《百年孤独》还是在高中,当时我是借的学校图书馆的书。那时候虽没读完,但一直被里面的各种因孤独而有的各种疯狂情节所吸引。后来,这本书剩下的部分一直是我的心病,直到我上了大学。我记得2017年的五一劳动节,学校放了10天长假。我利用那几天读了很多书,其中就有《百年孤独》。看完的那天,我熬夜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因为读书而熬夜,而不是因为失眠。从此以后,我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读书设备,看了五遍《百年孤独》。

有很多问我有没有看懂,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有点不知所以。是问我看懂了马尔克斯想表达的关于拉丁美洲的意思,还是看懂了他表达的关于孤独的意思?我觉得我是后者,作为中国人,我无论怎么去了解作者所在国家的历史。我都很难感同身受,但我可以深深地体会到整本书的孤独与疯狂。

我是个与孤独为伍并且也不断抵抗甚至享受孤独的人,我很能明白布恩蒂亚家族因为内心挥之不去的孤独而做的所有疯狂的举动。甚至那句名言也是。当奥雷良诺上校从枪林弹雨中回来,回到小屋做各种小金鱼,他说,他们不明白,幸福晚年的秘诀,就是与孤独签订一个不失体面的契约。其实,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是如此。

最近我有个想法,把这本书再看一遍。看完,我会再分享一次的。

等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