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古代打仗為何要費力打下城池,繞過去不可以嗎?其實原因很簡單

古代打仗為何要費力打下城池,繞過去不可以嗎?其實原因很簡單


古代打仗為何要費力打下城池,繞過去不可以嗎?其實原因很簡單

我們都知道,古代打仗是要攻下城池的。城門緊閉,上下兩組人馬劍拔弩張,守得住這城池,即是守得住這一方領土;攻得下這城門,則又是戰馬馳騁,一場勝仗。在小說、影視劇作品裡,打仗攻城更似乎是一個規則。

然而城門上下的戰爭,往往是死傷最為慘重的。雲梯上向上爬著的進攻方,往往慘死於從城門上丟下來的重石;城門上的防守方,又似乎是"人肉護盾",作為前排扛下來最直接的傷害… …

古代打仗為何要費力打下城池,繞過去不可以嗎?其實原因很簡單

那麼可能會有人好奇,為什麼古代打仗必須要打下城池呢,不可以繞過去偷襲嗎?

答案是:絕對不可以。

古人的勞動力與智慧不輸於我們,我們能想到的問題他們也一樣能想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古人打仗沒有熱兵器,所以很看重兵馬人數和作戰策略,攻掠城池是古代打仗、戰爭的一項規則,更是有很大的因素導致他們必須要這麼做,那就是交通和生存策略問題。

古時候的交通條件,還遠遠沒有現在便捷和發達。古代幾乎都是陸軍,很少有海軍,更是沒有空軍。陸地作戰是最被重視的一點,攻掠城池也是必須和必要之為。在沒有空軍的情況下,要繞開城池往敵人深處走,是很難做到的,只會使自己陷於窘境。

古代打仗為何要費力打下城池,繞過去不可以嗎?其實原因很簡單

不用提我國古代各朝各代打仗時的狀況,就算是放在世界範圍內,攻城掠地也是人類戰爭的第一條基本準則。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當時德軍的偷襲十分狡詐和陰險,但也不會說繞開一座城進入蘇軍內部進行侵略,基本上都是圍著一座城進行防守與搶奪的鬥爭。"平推戰術"是墨守成規的常識,更是不得不遵守的規則。

人類社會戰爭不斷,即使放到現在,如果發生了戰爭,打仗攻城也照樣是無奈之舉。這就是比交通問題更嚴峻的作戰策略和生存問題。是,正面攻城門對雙方都是損失慘重,尤其是進攻的這一方,但是繞進敵人內部,更是將千萬將士的性命委於他人之手,聽由上天安排了。

古代打仗為何要費力打下城池,繞過去不可以嗎?其實原因很簡單

其一,城門之後是敵人的領地,我們不可能知道敵人內部的兵馬駐紮情況,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敵人內部的作戰信息。一旦出現在敵人的內部城池,後面要面對的可就不只是正面交鋒了,還可能會有兩面、三面甚至全面圍攻。這時候別說進攻了,自保都是一個大問題。

其二,戰士們軍心不定。越是底層的將士,一般來講越是怕死。在行軍作戰期間,更多無名小卒希望的只是有飯吃,希望能早日回家與妻兒團聚,戰爭的劣根性也正是在此。繞城而戰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自家戰隊的士氣,當他們進入敵人的地盤之後,出於對自家軍隊戰略的不理解和對保命的期盼,一些將士會投奔敵軍。到時候敵強我弱,還拿什麼在別人家的地盤跟別人鬥呢?

古代打仗為何要費力打下城池,繞過去不可以嗎?其實原因很簡單

當然也有一種情況會選擇繞城而戰,這一類戰術往往是前方佯裝攻擊,而實際會派另外一支隊伍繞道而行,堵住敵人的後方,進行兩面夾擊。這類戰術用兵"奇而險",若缺少合適的機遇與戰力強、向心力大的軍隊,往往也不會考慮這樣危險的作戰方式。這是依照客觀條件和運氣、機遇而舉的險戰。

古代打仗為何要費力打下城池,繞過去不可以嗎?其實原因很簡單

所以古代的打仗攻城,也是要啃一塊"硬骨頭"的。若是攻打大城,作為城市的重要防禦系統,城牆的堅固得到重視,城牆厚度可以達到數米,帶頭衝鋒的士兵必然面臨慘重的損失。然而他們沒有捷徑可走,攻打城池是必要的,也不存在想繞就能繞過去的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