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雛鵝死亡率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剛出生雛鵝十分弱小,各方面機能都很差,極容易受到外界的威脅,這就導致了雛鵝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不少養鵝人看到自己的雛鵝批量死亡卻束手無策。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導致雛鵝死亡率高的原因和一些防治措施:

一、溫度。雛鵝身上的絨毛極少,自身調節溫度的手段又差,偏偏鵝是一種偏向於恆溫的生物,這就導致溫度對於雛鵝威脅巨大。當雛鵝舍的溫度上下波動時,雛鵝的表現也會跟著有所變化,當晝夜溫差較大的時候,雛鵝死亡率會明顯上升,這個是養殖戶要注意的。控溫的時候要注意溫度和通風的平衡,不能一味的追求某一方面,最好更傾向於保溫,以為溫度的影響是實時的,通風則有較長的反應時間。

雛鵝死亡率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二、密度。雖讓雛鵝佔據的地方很少,但是這不代表著其密度也很高,很多養殖戶會認為密度大利於雛鵝的保溫,但是忽略了這也會導致雛鵝的擠壓幾率會變大。尤其是在進食的時候,彼此擠壓的幾率就會急速上升,死亡率自然也會跟著提高。其次高密度還會導致雛鵝出現缺氧的情況,雖讓整個鵝舍的氧氣濃度足夠,但是到了雛鵝周圍就不一定的,時間長了就會導致雛鵝衰弱死亡。

雛鵝死亡率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三、病害。病害也是雛鵝死亡率高的一大難點,常見的有小鵝瘟、鵝白痢等。雛鵝本身對於病害基本沒有抵抗力,全部靠養鵝人的管理,這些病害有些可能是鵝蛇的殘留,有些則是自身攜帶的原因,還有些則可能是養殖不善誘發的。雛鵝一旦發病傳染的會很快,短時間內就會造成大量的死亡。

雛鵝死亡率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四、進食。可能大家不怎麼相信這個原因,但其實不少雛鵝是因為進食的時候沒吃到什麼東西,然後餓死的。雛鵝進食不像大鵝那樣,會去搶著進食,因為當料槽被圍滿以後,外面的雛鵝很少能擠進去的,自然就吃不到了,一次沒吃到,下次就更沒力氣去搶了。還有些雛鵝則是圍繞在裡面,出不來而不停的進食,最後在喝水的時候把自己撐死了。

雛鵝死亡率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一、控溫。雛鵝舍的溫度講究穩定,孵化出來後先將溫度調控在28-30℃之間,然後隨著時間可以慢慢降低,一週降低1℃左右,前一個月的雛鵝生活溫度控制在26-32℃左右即可。因為溫度的過低就會容易導致雛鵝凍死,高了則可能出現熱激反應。測試溫度的時候要選擇雛鵝的生活場地,這樣的溫度相對可信度更高,且最好多選幾個地方來確定溫度,以免溫度不均衡。

雛鵝死亡率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二、消毒控溼。雛鵝體弱,是病菌之類入侵的最佳時期,所以消毒工作就顯的尤其重要。一些雛鵝養殖場地都是臨時改的,消毒沒做好,就可能出現批量感染死亡的情況,從籠子到水槽、料槽都要養鵝把關消毒。其次雛鵝養殖場地要乾燥一點,溼氣重了會導致雛鵝的羽毛比較溼潤,時間一長極容易誘發各種病害,其次還會導致它們的體溫出現失衡的情況。

雛鵝死亡率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三、及時分群。密度也會影響到雛鵝的死亡率,因為雛鵝的體質會有所差異,有好的也有差的。密度大的時候,這些體質差一點的基本就是處於最低層,吃不好還容易發病,發病的又容易感染其它的雛鵝,日常還有被壓死的風險。所以要及時分群,按照強弱來分群,把一些長勢不好的雛鵝單獨養殖,這樣就能極大的較少這方面的死亡率了。

雛鵝死亡率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四、疫苗。雛鵝孵化出來後要及時的注射疫苗,很多養殖戶雖然會注射,但是時間會偏遲一些,這就增加了雛鵝的感染風險。一起在孵化後3-5天左右最好就能開始搞定這個事情,其次選擇疫苗的時候要多注意當地容易出現的病害。每年因為注射疫苗不及時和種類選擇遺漏而死亡的雛鵝數量可不少,有些還直接導致後續成鵝也擋不住病害的侵襲,所以疫苗這個降低死亡率的措施一定要仔細快速的進行。

雛鵝死亡率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