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世說新語》為什麼值得你花時間一讀?

《世說新語》生動地描寫了魏晉士人的品格、智慧、才情、個性乃至怪癖,是魏晉士人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的筆記小說,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時期的文人逸事,其中不乏有趣的事和哲理故事。

這是一本奇書,書裡有一群奇人,記載著一些他們的奇言、奇事,類似奇葩語錄,文辭絕妙,智力激盪,堪稱古代版的真人秀——奇葩說。

我猜想以下的這些成語大概率上,人盡皆知——比如:望梅止渴、標新立異、楚楚可憐、卿卿我我、志大才疏、大家閨秀、普天同慶等,這些成語都是出自同一本書,也就是《世說新語》這本書,可能我們大部分人跟《世說新語》的緣分基本就止步於這些成語了。


《世說新語》為什麼值得你花時間一讀?


1

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問題嗎?當然沒有,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是這麼過的。不讀更多的書,書讀多讀少,既不影響人職業的晉升,也不妨礙財富的積累。

對絕大多數人來講人生就是要好好活著,書海無涯,不讀也罷!

真是這樣嗎?

畢竟這個時代,離魏晉時代已經隔了1000多年,要應付眼前迅速變化的社會,要學的新東西排山倒海,壓力和誘惑太多,而時間和閒趣太少。

那麼,古老的《世說新語》這本經典名著還值得花時間、花功夫去看嗎?


《世說新語》為什麼值得你花時間一讀?


如果一定需要理由的話,三個夠不夠?

第一, 《世說新語》能給你語言匱乏的人生場景,提供最佳表達方案。

人總有那麼一些時刻——

你站在城市最高的樓頂,望著底下的萬家燈火心緒起伏,高處不勝寒;

你出差在外午夜夢迴,一時恍惚自己身在何處,人生如夢;

你工作勤奮豪情滿懷,卻總覺得無法施展,志大才疏;

你站在立交橋上看著車來車往,想起家鄉清澈的小溪和後山的竹子,千巖萬壑;

你為一個人輾轉反側,不知道如何表白,說出來又怕尷尬,一往情深;

你送別好友遠行,飯局上觥籌交錯,人散後長街孤影,如有所失;

你看到春去秋來,鏡子裡的自己又添了一些白髮,百端交集……

總會有一些這樣的時刻,你百感交集,心裡萬馬奔騰,話在嘴邊肚子沒貨卻只能發出最簡單、直白甚至粗糙的幾個感嘆詞。

幸好,科技進步很快,但人性進化很慢。你經歷的聚餐、喝酒、交友、失戀、失業、登高、羈旅、歡聚、別離,你體驗過的自信、血氣、欣喜、惶恐、悲傷、深情、豪邁,古人也有。不一樣的是,他們除了生活還有詩意。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世說新語》為什麼值得你花時間一讀?


如果親近《世說新語》,你就有了這樣表達的可能——

登高望遠,你可以說“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思念遠處的親人,你可以說“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事業暫時處於低潮,想換工作,你可以用“人生貴得適意爾”激勵自己;

厭倦紅塵,你能想起“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來安慰自己;

告別傷感時刻,你說“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對朋友有依依不捨,對人生有韶華易逝之感;

心有所屬,曖昧不明,你隔空發一句“清風朗月,輒思玄度。”,懂的人自然就懂了……

還有,“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談戀愛的時候如果你能說出卿卿我我這句話的典故就是出自——《世說新語》,你心愛的另一半,定能對你刮目相看,崇拜不已!

想高人一等,比格局、比境界,你可以學古人"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從而可以真名士自居和自封也!

總的來說以《世說新語》中的好段子,足以澆你胸中的塊壘;自己說不出來的,讓它替你說。


第二,《世說新語》能提升你對美的感受力。

美在生活中無所不在,不分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但一個人到底對它視而不見,還是會敏銳捕捉,到底是隻能過平庸的、慣性的生活,還是能夠過上超越的、審美的生活,則取決於對美的感受力。

《世說新語》這本書裡記錄了歲月靜好、風物柔軟。書裡有清風朗月,有大漠孤煙。書裡有寒來暑往,春日東風解凍,桃花灼灼;夏日雷雨陣陣,梅子金黃;秋日寒蟬鳴,白露降;冬日溫淡酒,待歸人……正如那句千古名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山川四季浩浩湯湯,足以激活現代人被工具理性、瘋狂節奏摺騰得麻木的神經。更重要的是,你也許會因此而發現生活中更多也更深刻的美。

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那一代人富於智也深於情!

近代日本作家大沼枕山曾說:“一種風流吾最愛,六朝人物晚唐詩。”


《世說新語》為什麼值得你花時間一讀?


第三,文化的趣味可以讓你顯得更高級。

所謂高級感,無論內在的還是外在的,總會站在實用性的反面。所以不難預見,當一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就像萬維鋼老師說過的一樣,名包和名錶的光環褪色之後,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談資比奢侈品更貴的時代。

據說《經濟學人》雜誌是美國中產階級的新裝備,但在中國還是有點不接地氣,我想有那麼一天,詩詞歌賦這種看上去沒用的東西,也許會成為新的奢侈品。

畢竟,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世說新語·言語》)這種話不是人人都能會的,更何況魏晉的文采風流,感受名士的高雅飄逸,品味語言的機智雋永。這種骨子裡的東西叫文化,叫內涵,叫貴族氣質,這是我們很多人所缺少的,富未必貴,富而不貴,暴發富也!

越是忙碌的人,越需要無聲地告訴別人,我還有點閒情逸致。讀點別人不那麼熟悉的詩詞文章,對於你來說,完全可以成為一種接受度更廣也更高級的 “炫耀性消費”——知識炫富。


《世說新語》為什麼值得你花時間一讀?


說完了上面三條實際的理由,我還有一條在我心目中很重要的理由——《世說新語》可以平衡你的思維方式。

那個時代的內在,在於人的氣質、才情、個性、風度併為大家所仰慕,他們的這種理想人格即人們所說的“魏晉風流”,它具體展現為玄心、洞見、妙賞、深情。

語言和思維是高度同步的,我們用怎樣的語言說話,就會用怎樣的語言思考。傳統經典所運用的古漢語,在我心目中是全世界最好的詩歌文學語言。它在日常溝通、哲學思辨和嚴謹定義上的種種缺陷,一旦放到詩歌文藝的世界裡,通通變成了不可替代的優點。

越是常用的、古老的漢字,意義越是含混多變,可以說古漢語是一門相當不精確的語言,正是因為這種模糊性,使它可以傳達豐富的言外之意。

它不會精準地指向一個點,而是會框出一個範圍。點的意義非此即彼,範圍的意義卻可以或此或彼。前者是算法的語言,涇渭分明、秩序井然;後者是意會的語言,大音希聲、心有靈犀,常人往往顧此失彼。

作為現代人來學習傳統經典名著,你可以仔細去發現“平衡”當中的妙趣。不管是佛學,儒學、和道學,或者諸子百家之學,不妨把這些統統當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思維平衡解決方案:前者是言傳的極致,鍛鍊思辨力;後者是意會的極致,鍛鍊感受力。


《世說新語》為什麼值得你花時間一讀?


>> 這一代人富於智也深於情。

>> 這群人是深情的——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 這群人是灑脫的——‘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 這群人是好色的:“婦人德不足稱,當以色為主”。

>> 這群人是超凡脫俗的:“一洗萬古凡馬空”。

> > 這群人是風流的,後人說:“一種風流吾最愛,六朝人物晚唐詩。”

怪不得有人感嘆: “今古風流,惟有晉代”。

我也真心希望,在讀完這本《世說新語》之後,你能夠真的傾倒於文學之美,愛上魏晉風華,愛上機智雋永、意境崇高、經典不應該被束之高閣,而應該是要真正屬於“我們的”“民族的”乃至“世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