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依然新

《世說新語》依然新

《世說新語》的作者劉義慶,就是辛棄疾名句“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那個小名叫“寄奴”的南朝宋武帝劉裕的侄子。劉義慶當過官,襲封臨川王,晚年召集一幫人編寫了一本奇書《世說新語》。這本書有點像人物誌,寫了魏晉以降的官員、文人、僧侶、名士1000多人。因為作者距書中所涉及的時代只有百多年的歷史,有點像我們今天看晚清民國時期,素材新鮮,可信度高。

《世说新语》依然新

魏晉,是中國思想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戰亂頻仍,社會分裂,門閥士族佔據了統治地位和大部分社會資源,民眾飽受壓迫,甚至性命難保。曹操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就生動描繪了當時的凋敝與蒼涼。那個時期的知識分子,即所謂士族,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情態,有的心事浩茫,力圖恢復中原,建立和平生活新秩序(如王羲之、桓溫、劉裕),有的醉生夢死或沉湎於宗教,就連琅琊王氏的那些子弟們也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老莊道家,和支遁、竺道深等和尚過從甚密。有的到處鑽營,有的則傲世獨立潔身自好(如嵇康)。

《世说新语》依然新

《世說新語》中,嵇康是個光芒四射的人物,寧肯和向秀一起打鐵也不願與司馬氏家族同流合汙。他寫了兩篇有名的文章《管蔡論》和《與山巨源絕交書》。在絕交書裡,嵇康決絕地表示不肯參與到卑汙的政治裡去,後世多因此誤認為山巨源是個反面人物。其實,山濤在那時是個“正常人”,因為愛戴嵇康的品格,所以在離任時推薦嵇康代任,沒想到嵇康一篇千古美文,讓老朋友無法自辯。後來,嵇康因仗義執言被判死刑。臨刑前,他提出兩個要求:一是在刑場上最後彈奏一次古琴曲《廣陵散》,再就是把自己的兒女託付給山濤——那個曾被他宣佈斷交的朋友。老成持重的山濤後來把嵇康的家庭照顧得很好。

歷史上所謂的魏晉風度是個很複雜很籠統的概念。你說他們高風亮節傲世獨立嗎?其實並不盡然。貴族也好,平民也好,一旦進入名流,就有很多變化和無奈,都不乏變節者和偽君子,有的近乎衣冠禽獸。西晉大臣王衍被石勒俘虜後,大言不慚地說西晉亡國跟他沒有關係,一個位極人臣的宰相,國家亡了,怎麼能說跟自己沒有關係呢?王衍因此被石勒煞是譏諷了一陣子。而這個所謂的名儒一夜權衡之後,居然慫恿石勒儘快稱帝,沒想到投機不成,被石勒給弄死了。竹林七賢中有個小夥伴,名叫王戎,他家有棵李子樹,果子極好吃,他怕別人擁有同樣的嘉木,凡成熟的李子,他都要在果核上鑽個孔,讓其不能生髮。

同為一代名流,有的人言行一致笑傲江湖,有的則是偽裝的雅士。管寧和華歆同在院子裡鋤地種菜,見地上有一塊黃金,管寧覺得那東西和瓦塊沒什麼區別,繼續鋤地,而華歆則拾起金子來,看了,然後裝模作樣地扔了。還有一個自稱超脫的名流,大概是叫劉倓,平時裝得好像不食人間煙火似的,當好友問他此生最上心的是什麼,他端詳著自家華屋玉食,感嘆道,要是能永遠保持這些財富而且不死就好了。

兩晉時期,文人喜歡把自己打扮成超凡脫俗的樣子,以此博取雅名以便進身廟堂。有一位士大夫說,做好三件事,身價就能迅速提高併成為名士:一是喝酒,一是經常出入高第,一是會誦讀《離騷》。

《世說新語》文體新穎,有創造性,為未來的戲劇和小說開闢了道路。書中有些句子成為典故和警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