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陳仲舉禮賢


感懷名士風骨,領悟國學魅力,歡迎大家同秀才老師一起學習《世說新語》!今天我們講述的故事叫“陳仲舉禮賢”。這裡要跟大家明確的說一下,《世說新語》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沒有明確的一個名字,所以這每一個故事的名字都後人加上去的,當然誰也可不是天馬行空的亂起名,都是有出處和有根據的,也許大家在未來的某一天也會發現同樣的故事卻有著不同的名字,到那時大家不必糾結於這個故事的名字,我們弄懂故事本身所傳遞的信息就可以了。

世說新語-陳仲舉禮賢

世說新語-陳仲舉禮賢

世說新語-陳仲舉禮賢


我們今天講的故事是《世說新語》第一章,德行篇的第一個故事。主人公是陳仲舉。陳仲舉何許人也呀?陳仲舉指的是東漢時期的名臣陳蕃 fān,陳蕃字仲舉,古人呢為表尊重,在稱呼人的時候是不可以直呼其名的,所大家都叫他陳仲舉。那麼“陳仲舉禮賢”是什麼意思呢?大家一定要弄懂“賢”是什麼意思,這是聖賢的賢,可不是鹹淡的鹹。賢指的是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弄懂了賢的意思,我們就明白了這個故事要講述什麼了,講的就是陳仲舉,對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以禮待之。話說陳仲舉這個人自身的品德修養就很高,屬於有素質也有氣質的那一類人。陳仲舉的名氣很大,他的言談舉止堪稱是當時讀書人的準則,就是說陳仲舉怎麼說,說什麼話,當時的讀書人,或者說是士人都會按照他的標準來做自己的表達;同樣陳仲舉的行為,就是他所做的事情,也是當時人們的行為規範。這可就不得了了,陳仲舉成為了大家學習的楷模,他的言行都成了人們準則,或者說是規矩。陳仲舉是一位意見領袖了。

陳仲舉雖然成了意見領袖,但是他年少時卻有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話說在他十五歲的時候,生活特別的邋遢,房間裡很髒。有一天他父親的朋友薛勤就來他家做客,也不知怎麼了,就看到了陳仲舉那豬窩一般的臥室,估計那味道得是相當酸爽了。薛勤作為父輩人這就看不下去了,於是就問道:“臭小子,你難道不懂得打掃乾淨自己的屋子才能迎接客人的道理麼?”陳蕃當時雖然年紀小卻說出了一句話:“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我是要成為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我要幹那種廓清寰宇的大事,我怎麼能夠打掃一個房間呢?這話讓薛勤很佩服這個少年的志向,但是薛勤絕對還是有必要讓這個少年不要太過張狂,於是薛勤也說出了一句名言:“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後來就演變成為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就不用解釋了。這件事也對陳蕃陳仲舉有著很大的影響。

世說新語-陳仲舉禮賢


後來人們都說陳仲舉在剛步入官場的時候,就立下了掃除奸佞,使天下太平使百姓安居樂業的偉大志向。那麼問題來了,陳仲舉為何要立下這樣的志向呢?其實也不難理解,想掃除奸佞,就說明朝中有奸佞存在,的確,在東漢末期,皇權旁落,太監、外戚、權臣相互爭鬥,這些人應該說大多數都是陳仲舉眼中的奸佞之人。有大的志向是好的,但是這樣做在那個汙濁的官場中卻容易沒朋友。陳仲舉自然要尋找他的朋友,那麼能做陳仲舉朋友的人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呢?賢士。在陳仲舉身上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就可以充分地方說明陳仲舉是如何做到禮待賢士的。

話說陳仲舉被朝廷委派,到豫章郡做太守,漢代的一個太守就相當於今天介乎於市長與省長之間的這麼一個官職。這個豫章郡的官府所在地就在今天的江西南昌。陳仲舉一路奔波,從都城洛陽趕到了江西南昌,到了南昌城門口之後,按理說太守大人就要直奔府衙而去,然後下車進去了,辦公在哪裡?臥室在哪裡?廚房在哪裡?茅房在哪裡?這初來乍到總要搞清楚的嘛。更何況還需要接見一下郡中的大小官員,各路的達官顯貴,這些人可都是來拜碼頭的,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大家和氣生財相安無事是最好不過得了。對於初來乍到的官員,這個面子總是要給的。可是陳仲舉在到達城門之後,馬上就問來迎接他的官員:“徐孺子在哪裡住呀?”這個徐孺子指的是徐稚zhì,徐稚何許人也呀?他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賢士,不僅博學多才,而且淡薄名利,品行高潔。朝廷給他官他都不做,他屬於賢士中的極品,叫做高士,比那位請了三次就出山的諸葛先生不知道要高的多少呀!

陳仲舉問明瞭徐稚家的具體地址,就告訴來迎接他的人:“你們帶路吧,我要先去拜訪一下徐先生。這下眾人可就驚訝了!“這主簿大人看著著急啊,就勸說陳仲舉:”太守大人,要不我們還是先到府衙去吧,大家都希望您能早些過去。”言外之意就是說徐稚一個鄉野村夫何必這麼急著要見呢?可是陳仲舉怎麼回答的呢:“當初周武王登基天子之位的大殿舉行完畢之後,他連屁股都沒坐熱就立即跑到了商朝名士商蓉家中去拜訪,表達了他對商蓉的敬意。我陳蕃也是尊重賢士的人,我急著去見賢士徐稚有錯麼?”這樣一來就沒人再敢勸陳仲舉了,於是陳仲舉就去拜訪了賢士徐稚,一來二去,倆人還成為了好朋友,如知己一般。

世說新語-陳仲舉禮賢


過了一段時間,南昌城裡的人們就發現,一直隱居的徐稚徐孺子偶爾會走出山林,來到城中,直奔府衙而去。徐孺子去找誰呀?找太守大人陳蕃,陳蕃怎麼對待徐孺子呢?用他最尊貴的待客之道,不是喝好酒也不是泡好茶,而是給這位徐孺子安排一個座位。聽到這裡大家就會覺得奇怪,一個座位怎麼會是最尊貴的待客之道呢?陳蕃陳仲舉就是一個比較奇怪的人,他有一個習慣,就是自己的客廳裡沒有座榻。因為當時人們還沒有椅子坐,所以都坐在比較矮的一個墊子上,這個墊子稱之為榻,也可以理解為比較矮的一個床。陳蕃的客廳裡沒有榻說明什麼?說明他不希望別人在客廳裡待太長時間,就別坐了,有事情站著說,說完了事情抓緊滾蛋,我也沒工夫搭理你。但是每次徐稚徐孺子來的時候,陳蕃陳仲舉就會拿出一個榻來讓徐孺子坐下,我們好好聊天吧。二人一聊就是很久,每當徐孺子走了以後,陳蕃就把徐孺子坐過的這個榻給立起來,然後就掛在牆上。別人再來還是沒有榻可以做,只有徐孺子來了陳蕃才會把這個榻從牆上取下來給這位徐孺子坐,人走了,他再把這榻掛到牆上,這成了專用的了。這件事情被當時的人知道了,就稱之為下榻之禮。我們今天也在用這個詞,可惜很多人是隻會用卻不清楚他的來歷。這個典故被初唐文豪王勃寫進了《滕王閣序》之中,稱為“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世說新語-陳仲舉禮賢


我們來讀一下這一篇的原文: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pèi,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慾府君先入廨xi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lǘ,席不暇xiá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完了,歡迎大家登陸“探心貓”APP,增長見識、提升才智,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