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清朝皇家陵園共有12座,分別是孝陵、景陵、裕陵、定陵、惠陵、泰陵、昌陵、慕陵、崇陵、永陵、褔陵、昭陵。具體如下: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1、孝陵

清孝陵是清東陵的主體建築。位於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順治皇帝、孝獻皇后董鄂氏(董鄂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順治原配皇后(靜妃)博尓濟吉特氏的合葬陵墓。

陵園前矗立著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漢白玉製成的。上面浮雕著“雲龍戲珠”、“雙獅滾球”和各種旋子大點金彩繪飾紋,刀法精湛,氣勢雄偉,成為清代石雕藝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緊靠石牌坊是大紅門。大紅門是孝陵也是整個清東陵的門戶,紅牆迤儷,肅穆典雅。門前有“官員人等到此下馬”的石碑。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2、景陵

景陵是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的陵寢,位於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東陵之東稍南二里許。

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開始動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營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創了先葬皇后,地宮門不關閉,以待皇帝的先例。

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同奉安入景陵地宮;康熙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孝懿皇后同奉安地宮;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駕崩,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奉安於景陵地宮,掩閉地宮。

《欽定大清會典》卷42:景陵在昌瑞山,孝東陵之東。仁孝皇后合葬,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恭皇后祔葬,敬敏皇貴妃(雍正元年,雍正因允祥之故,將其母敏妃追封為皇考皇貴妃和其諡號)從葬景陵地宮。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3、裕陵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地宮內葬有乾隆本人、兩位皇后和三位皇貴妃。裕陵明堂開闊,建築崇宏,工精料美,氣勢非凡。

自南向北依次為聖德神功碑亭、五孔橋、石像生、牌樓門、一孔橋、下馬牌、井亭、神廚庫、東西朝房、三路三孔橋及東西平橋。

東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橋、琉璃花門、二柱門、祭臺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和地宮,其規制既承襲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創新。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4、定陵

定陵是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的陵寢,位於清東陵界內最西端的平安峪。它的神道在七孔橋南與孝陵神道相接,一直西行,直至西大河東岸北折。

第一個建築是一座五孔平橋,每側欄板7塊,然後是涵洞一座、五孔拱橋一座、望柱一對、石像生(獅、象、馬、武將、文臣)共五對。

沖天牌樓門、神道碑亭、西側有神廚庫院一座、北為三路三孔石橋,橋北東西相對朝房各一座,東西相對布瓦捲棚頂值班房各一座,正中為隆恩門,隆恩殿僅月臺南東西三面有石欄杆。

大殿本身取消了環繞的石欄杆,殿後為三座門,定陵裁撤了二柱門,其餘與祖陵同。1966年,拆除了西朝房和西配殿。

定陵始建於咸豐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完工於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前後計有7年半的時間,淨耗白銀三百一十三萬四千五百四十七兩之多。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5、惠陵

惠陵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的合葬陵寢,位於景陵東南三公里處的雙山峪,載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年),生前一直未建陵寢。

死後,於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清廷選擇雙山峪為萬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確定陵名為惠陵。

自光緒元年八月初三動工,至光緒四年九月竣工(1875-1878年),歷時三年零一個月,共耗銀4359110.89兩。承修大臣醇親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齡、戶部侍郎榮祿、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等。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6、泰陵

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位於距易縣15公里的永寧山下,海拔382米,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佔地8.47公頃,內葬世宗雍正帝、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

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7、昌陵

清昌陵是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的陵寢,位於 清西陵的泰陵之西。它的神道在泰陵聖德神功碑亭南與之相接,是唯一與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8、慕陵

清慕陵即為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合葬的陵寢,位於清西陵昌陵西南15公里處的龍泉峪 。

慕陵在清東陵、清西陵中,規制比較特殊,基本上不遵從祖陵制度,簡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規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規模最小的一座,沒有方城和明樓。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9、崇陵

崇陵是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和孝定景皇后(裕隆太后)葉赫那拉氏的合葬陵寢,位於清西陵泰陵的東北面面約4公里的金龍峪。

是中國曆代皇帝中的最後一座陵寢,宣統元年(1909年)破土興建,民國四年(1915年)竣工,在1938年被一夥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所盜。

崇陵的建築物數量與規模,完全依照同治帝的惠陵。建築工巧,陵園儀樹中有罕見的羅漢松和銀松。地宮中合葬著光緒帝和隆裕皇后,東邊的崇陵妃園寢埋葬著瑾妃和珍妃。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10、永陵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座落在呼蘭哈達(滿語,漢譯煙筒山)下,蘇克素滸畢拉(滿語,漢譯魚鷹河,今稱蘇子河)北岸。

尼雅滿山崗(今稱啟運山)南麓。東距縣城22公里,距永陵鎮2公里。東南距興京故城赫圖阿拉約5公里,西距夏元行宮約3公里。

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稱興京陵,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尊為永陵。從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親來永陵祭祖。

清永陵在建築形制、佈局、造型、工藝上都有自己的建築特點和藝術特色。1988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11、褔陵

福陵位於瀋陽東郊的東陵公園內,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因地處瀋陽東郊,故又稱東陵。 為盛京三陵之一。另有努爾哈赤的后妃葉赫那拉氏、烏拉那拉氏等人葬於此處。

天聰三年(1629年)選定在盛京的東北郊外營建陵墓。同年將皇太極生母葉赫那拉氏的墓從東京尼亞滿山遷來此處。

初建時,只稱作“先汗陵”或“太祖陵”,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為“福陵”,寓意大清江山福運長久。陵墓到順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後來在康熙和乾隆年間又續有增建。

清朝皇家十八座陵園大盤點

12、昭陵

清昭陵,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的陵墓,位於瀋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陵園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

建築的平面佈局遵循“前朝後寢”的陵寢原則,自南向北由前、中、後三個部分組成,其主體建築都建在中軸線上,兩側對稱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滿族陵寢的特點。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還葬有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麗,是清初關外陵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