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與唐宋相比,明代文學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一個廢話簍子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就是大致綱要。

唐詩是中國詩歌鼎盛時期,而明代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顛峰階段,《三國》《水滸》《西遊記》,古典四大名著有三部產生於明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瓶梅》,展示出芸芸眾生,市井生活全景式畫卷長廊和對百姓日常柴米油鹽細緻入微的描寫,全面登上文學這個高雅殿堂,這在中國歷史還是第一次。這是一個了不不起突破。也只有這種如《清明上河圖》般的長卷,才能展開和鋪排出百姓生活豐富多彩歷史畫卷。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金瓶梅》直接導致了古典小說顛峰之作一一《紅樓夢》產生。


國學小師


王國維說:一代又一代之文學

先秦諸子;

楚辭與漢賦;

南北朝駢文;

唐詩宋詞

至於明代嗎?

詩自然也是寫的,但對後世來說,相較唐詩,明詩是垃圾;

詞自然也是寫的,但對後世來說,相較宋詞,明詞是垃圾;

古文也是寫的,盛產小品文,相較唐宋八大家而言,格局太小,但算是一種特色;

明代最為當時知識分子所不屑的,當屬小說,但恰恰是小說,在後世人看來成了明代文學的最典型代表:

《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醒世恆言》、《喻世明言》、《金瓶梅》等

這才是與唐宋文學截然不同的地方


周慕白1988


具體比較可以從文體來分別比。

詩歌:

先秦《詩經》四言詩和《楚辭》騷體奠定中國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基礎,可以說這兩個風格傾向將會統領中國詩壇兩千年;

魏晉五言七言發展繁榮,《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建安文學、正始文學、玄言詩、陶淵明開中國田園詩、謝靈運開中國山水詩,這一時期是詩歌藝術的進步探索時期;

唐代五言七言、絕句律師、歌行諸體皆備,且繁榮興盛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名家名篇倍出,可謂是中國詩歌的巔峰;

宋元詩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反倒是宋詞、原曲獨領風騷;

明代詩歌雖有“前七子”“後七子”“唐宋派”試圖做出突破,奈何詩到此時只剩落日餘暉。

小說:

中國小說發展較晚,早期都是零散不自覺的創作,到了魏晉時期志人小說《世說新語》和志怪小說《搜神記》堪稱中國小說真正的開端;

唐朝小說的形式是唐傳奇;

宋代小說形式是宋話本;

元代小說主要是戲劇創作;

明朝戲劇繼續發展,小說也走向繁榮。

可以說,小說這一題材,明清是王者。

漢賦是漢代散文代表作,也是中國大賦的巔峰時期,司馬相如《上林賦》《子虛賦》,張衡、楊雄、班固、左思都是漢賦大牛;

魏晉散文開始由長篇大賦走向短篇小品文,例如《與吳質書》《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

唐朝散文在晚唐時期得到一次復興,韓愈柳宗元古文運動,對散文做出重要貢獻。

宋代繼承晚唐散文發展成果繼續發展,由此出現散文中的“唐宋八大家”;歐陽修、三蘇、王安石等名家輩出。

明朝散文以短篇小品文最多,派別林立,例如歸有光“唐宋派”《項脊軒志》,袁氏三兄弟“公安派”《滿井遊記》,譚元春“竟陵派”,張岱散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張浦《五人墓碑記》都是佳作。

清代散文繼續發展,成就不如明代。

因此在散文上,明代散文憑藉小品文獨樹一幟。

總體來看,明朝文學中戲劇、小說、小品文成就最高,其他的皆不如前代。

憑記憶寫的,忘了很多,回頭查查再來補充。


廟雨聆音


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其特點是多由文人士大夫所作。唐朝以詩取仕比較盛行,像賈島,李白,白居易。所以詩非常的興盛。而到了宋代,物質生活豐富多彩,人們對文化的追求高漲。詞並不始於宋,卻興於宋。唐朝詩多被文人士大夫統治者欣賞而宋詞卻和政治掛鉤,人人皆愛詞。宋朝重文輕武,皇帝裡文學造詣很高的也大有人在。女性裡如李清照也堪稱一代詞宗,足以說明詞在宋代已經的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

到了明朝,科舉考試採用八股文,以四書五經為題,用古人口氣作文,也不允許自由發揮。詩詞有所沒落。市民階級興起,文學受眾體由文人士大夫向民間百姓傾向,加上受元宋說話藝術和當時學以致用思想的影響,明朝小說創作空前繁榮。《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等經典文學小說著作順應產生。和唐宋相比,明代文學的特點是不必遵從史料典籍,可以有固定的小說模式框架。以陽春白雪為主題的不多見,更多是順應市民階級的大眾化文學,世俗味比較重。

以上是我對與唐宋相比明代文學的不同之處的一點淺薄認識,歡迎大家探討指正。


宮商角徵羽哆瑞咪發嗦


我們大家都知道唐詩宋詞,為什麼唐朝流行詩歌,這根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係。盛唐時期在當時屬於世界強國,同時又沒有什麼內憂外患,當時的國家可以說是一片歌舞昇平,當時的社會上就慢慢的流行了詞藻華麗的詩,匹配的上當時國家富強的情形,所以才會有現在的唐詩。

而宋朝不一樣,經歷了原先的盛唐文化影響,同時國家又不像盛唐時那樣富強,又面臨著外敵入侵。在詩歌上又很難超越唐詩,所以當時的文人才會創造出了獨特風格的詞,就像當時的那個時代一樣,這就是宋詞出現的原因。

到了明朝,出現的文學主要以通俗易懂的小說為主,經歷了元朝的統治,同時也把當時蒙古國的文化傳到了中原,慢慢的被中原文化所吸收包容,形成了獨特的戲曲風格元曲。可以說中原文化在這個時期進行了融合,到了明朝,當時的文人已經很難在創作出可以和唐詩宋詞相媲美的詩詞出來。而當時明朝推崇理學,文人又要迎合統治者,所以只能在題材上進行模仿和改進,也是這種改進才讓小說得以有發展的機會,展現出了它的魅力,這就是明代文學和唐宋相比不同之處。





這一刻起風了


明代的詩文,流派很多,但是沒有出現和唐宋匹敵的大家。詞也不能和元代清代相比,更不用說宋代了。簡單來說,就是比較菜。

雖然在創作上比較菜,但是在理論和批評上,明代詩文的成就還是挺高的——可以說是“批評主導型文學”(笑)。其大多以結社組團的形式進行詩文活動,以詩論思想為引子和核心,以編選集傳授來擴大受眾發展支持者,這使得他們在詩論方面成就不俗。

|明初詩文

劉基、宋濂、高啟,還有吳中四傑以及閩中十才子,在明初成就很高,因為他們大都經歷了元末明初的變動,內容比較充實,風格也很多樣。但以上大部分人在朱元璋的發起的一次次政治鬥爭中被殺,於是文壇沉寂。

劉基,劉伯溫,一般認為死於胡惟庸之手。其作品多寫於元代,其散文富有形象性,有諷刺意義,有散文體寓言集《郁離子》,共收錄一百九十五篇寓言。代表作有《賣柑者言》,通過賣柑者和作者的對話揭露元代官僚欺世盜名的醜行,《郁離子》中著名的朝三暮四故事。他的詩歌注意教化作用,有相當數量的諷喻詩,還有感慨懷才不遇的詩歌,其中以樂府古體詩為優。風格類似於杜甫韓愈,沉著肅穆,比如《梁甫吟》

宋濂,和王褘(hui1)一起被任命為《元史》修撰總官。其是一個理學家,主張古文和道學合而為一。他擅長散文,文章頗有波瀾變化,尤其是傳記散文最為出色,比如《秦士錄》《王冕傳》《李疑傳》等等。其中《秦士錄》寫一個懷才不遇的奇人秦人鄧弼,筆墨恣縱,人物小寫有聲有色。其傳記注重通過具體的故事情節、對話,突出人物的性格,能給人以較強的感染力。他還有著名的《送東陽馬生序》,以自己的學習經歷來鼓勵後輩,文章懇切委婉。

高啟,也被徵召編修元史,修完以後要給他升官主管戶部,但堅辭不就。後來因為文字獄而死被腰斬。其力圖擺脫理學對詩歌的束縛,主張向古代詩人學習,強調詩歌的格調和詩人的才情。其歌行體和七言律詩最能表現其藝術特色,比如《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

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我懷鬱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

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

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

前三國,後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

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聖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

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詩歌四句一轉韻,從金陵的形勢開篇,追溯歷史,直到為國家的統一而欣喜,充滿了愛國激情。其氣勢豪放近於李白,用典不多,語言流暢富有韻味。他還有《明皇秉燭夜遊圖》,寫宮廷宴飲之樂,色彩絢麗筆力奔放。

他的七言律詩風格也和李白相近,如《清明館中呈諸公》中有名句“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刻不思家”,灑脫自然。

他還有一組表現農村生活的樂府詩,比如《田家行》《打麥詞》《採茶詞》《養蠶詞》等等。

吳中四傑包括高啟、楊基、張羽、徐賁,此外還有閩中十才子之說,其中高棅有《唐詩品彙》,確定了唐代初盛中晚的分期,對後人影響很大。

永樂開始,出現了以臺閣重臣三楊為代表的臺閣體,追求中正雍容的風格,成就不高。

|茶陵詩派和前七子

李東陽,茶陵人,以他為首的詩派被稱為茶陵詩派。其以宰相身份領袖詩壇,主張詩貴意,提倡學古。其思想開前後七子學古的風氣。

弘治、正德年間有前七子之說,其領袖是李夢陽。他們發起了“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運動,推翻了臺閣體的統治地位。

李夢陽論文推重秦漢,論詩古體宗漢魏,近體宗盛唐,七古兼初唐。他的詩論重視詩歌的藝術特點。他的一些詩歌和政治現實相關,抒發了政治感慨,比如《石將軍戰場歌》歌頌石亨,《玄明宮行》諷刺劉瑾,《秋望》直接表達愛國感情。他的散文比如《上孝宗皇帝書稿》,陳述時弊,語詞激烈。

何景明,在文學復古的宗傾向上和李夢洋相同,但在學古和創新的關係上存在分歧,他在《於李空同論詩書》中,表達了發展創新才是最好的繼承的觀點,主張藝術創作要重視才情和抒發真情實感。他的詩歌創作表現出憂憤時事的精神,而且敢於直言,真實抒發情志。代表作有《玄明宮行》《歲晏行》《城南婦行》等,還有對李夢陽表示同情的《懷李獻吉》,以及用病馬自比,抒發愛國熱情和憂愁心境的《病馬六首》,還有《落花嘆》,以落花自喻表達落寞。

在前七子推行復古的同時,吳中有祝允明、文徽明、唐寅,以狂放的詩風著稱,呈現出絕俗的才氣。比如唐寅《花下酌酒歌》。

|後七子和唐宋派

後七子活動於嘉靖萬曆兩朝,其首領是李攀龍。李攀龍也主張復古,也是文學秦漢詩學盛唐的觀點,其創作詩文由於過分模擬而缺乏佳作。

李攀龍之後的文壇領袖是王世貞(據說有些傳聞說王世貞是《金瓶梅》的作品,大抵捕風捉影之辭,不足信)。其是以提倡復古走上文壇的,但是後期思想發生變化,沒那麼僵化,他認為詩歌是“心之精神發而聲者也”,還把作者的才思和作品的格調聯繫起來,還認為“代不能廢人,人不能廢篇”,對宋元之作也不一概否認。

他的詩歌長於古樂府,有不少感時傷世的政治詩。代表作五律《登太白樓》,氣勢豪邁。

謝榛,其是後七子中最早提出系統詩論主張的人,提出文隨世變,但也因此和李攀龍決裂。他的詩歌比較有真情實感。

宗臣,在後七子中,他的散文成就比較好,有代表作《報劉一丈書》,揭露官場醜態,文章寫得有聲有色,語言自然橫放。

嘉靖年間出現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主張散文上學習唐宋而非秦漢被稱為唐宋派,其包括王慎中、唐順之、茅坤,以及成就最高的歸有光。王慎中是唐宋派主張的先行者。唐順之,有《文編》,同時選錄秦漢古文和韓柳歐蘇曾的唐宋古文。茅坤,有《八大家文鈔》,影響很大。

創作上最值得一提的還是歸有光,他有《震川先生集》。他的散文感情真摯,通俗流暢。比如著名的《項脊軒志》,通過書齋營建的過程追敘家庭生活的變化,所寫雖然為細碎的事情,但充滿生活情趣。他還有《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也是敘事散文,追憶平常事件,卻飽含韻味。

|公安派和竟陵派

在王守仁李贄之後,明末風氣為之一變,人文主義興起,崇尚自由和本心。

萬曆時公安派三袁提出性靈說,反對前後七子的復古主義,其特點在於把文學創作看做是性靈的表現,性靈使得文章具有互不相同的真面目,而且文學史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的。他們的創作成就主要在散文,特別是一些小品文(遊記、尺牘、隨筆),風格自然流利清新潔淨,很能體現所謂“性靈”。袁宏道有七十多篇遊記,是柳宗元之後遊記文學出現的新面貌,代表比如《滿井遊記》《晚遊六橋待月記》《觀第五洩記》。《滿井遊記》從燕地春寒引入滿井春景,然後寫遊人生物,通過人的活動和生物的喜氣來寫盎然的春意,處處透露出情致來。《晚遊六橋待月記》寫西湖景緻,《觀第五洩記》寫瀑布景色,在寫景上水平很高,從多個角度來正面描寫,還通過人物的感受來寫,更有強烈的感染力。

公安派以後則有竟陵派,代表人物是鍾惺和譚元春,主張從古人詩中求性靈,形成了幽深孤峭的藝術風格。他們有詩選《唐詩歸》和《古詩歸》,評選唐詩和隋以前的詩,影響挺大的。

|明末的詩文

明末有政治和文學活動混雜的文社體制,其代表有復社和幾社。

復社以復興古學、務為有用為口號,自認為是東林黨的繼承人。其代表是張溥(音同蒲)。他編有《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影響很大,還寫有不少抨擊時政的文章,其中以《五人墓碑記》最為著名。

幾社,代表人是陳子龍,以詩得名。明亡前夕有《遼事雜詩》,流露出救國無人的擔心,明亡以後作《秋日雜感》,表達懷念故國的悲痛,慷慨悲壯。

再之後則有夏完淳,他是陳子龍的學生,十四歲參加抗清,十六歲被殺。其詩文悲壯動人,有《細林夜哭》懷念老師陳子龍,敘述了師生情誼和共同赴國難的壯烈精神,有《獄中上母書》,是臨刑前寫給生母和嫡母的信,表達出視死如歸的精神,悲壯如同血淚寫就。

明末還有融合公安派竟陵派的作家張岱,有《陶庵夢憶》等。其小品散文《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都很出色,文筆簡單幹淨,富有情致。

再有要說的則是張煌言,詩文質樸悲壯,有《奇零草序》,記敘了自己戰鬥的歷程。

以上。


無稽崖下


唐詩宋詞的文學背景:

唐朝開放的思想,推動了唐代文學的發展,達到了封建時代的巔峰。

宋代文學內容大多是體現自身愛國思想和憂國憂民的精神。

明代文學背景:

明代是小說、戲曲等俗文學昌盛,正統詩文相對衰微的時期。

從時間上看,明代文學時間大致與唐代和宋代相等,都是約三百年左右,

從數量上看,明代詩文作家及作品的數量也遠在唐宋之上。

然而從質量上看,明代的詩文作家很難找到像李白、杜甫、蘇軾那樣在詩文方面做出劃時代貢獻的巨匠,缺乏唐宋詩文作家在藝術上的創新精神。

不過如何,都是我們五千年中華精髓。


楊光明媚0601


唐朝宋朝為中華文化鼎盛年代,尤其宋朝無論人文的各個方面,詩詞書畫,茶道,香道等等。宋朝抑武重文,崇尚道教自然之風,社會上人文更為繁榮。而明朝獨尊儒學,並且因朱元璋的提倡簡僕的作風,建錦衣衛,文人自由浪漫之受到壓抑,詩歌缺乏大師級作品。但卻產生了中底層小說戲曲的繁榮,三部經典,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就是明朝小說的扛鼎之作。


玄生道


明代文學,對比唐宋簡直不能相比了,明朝朱元章也是泥腿出身,對文化教育不重視,其次,國家統治太專制,令不少文學愛好者創作受限。其次,唐詩宋詞基本以風流韻事、醉酒佳人、世故態度、人文為主。但明代作品皆以理學、權術鬥爭為主,作品即使好但難登大雅之堂。


寶樹玉蘭


唐宋官體文較多,注重詩詞,山水,貼近生活,老百姓還是農耕生活為主。明代以後雜文小說開始變多,一般諷刺社會較多,也是體現了明朝開始資本主義工商業對人民生活的滲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