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張蘭轉戰風投,逾300億資金,是抄底還是餐飲春天來了?


2020年春節的疫情加速了餐飲業的洗牌,讓很多的餐飲企業開始重新審視資本的力量。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曾經放言西貝永不上市,這次疫情,讓賈國龍改變了想法,表示要重新看待資本、審視資本。


1

1天4起餐飲投資事件

春天到來了嗎?


24日,多起與餐飲有關的投融資事件浮出水面,是否意味著餐飲行業投資的春天到來了?


張蘭轉戰風投,逾300億資金,是抄底還是餐飲春天來了?


1、退出俏江南集團之後,張蘭將創立專業投資餐飲賽道的基金——“易基金”。


“易基金”預計第一期基金規模將在5-10億元,重點投資高成長性新餐飲品牌,同時也會特殊關注擬上市企業。“3年投資10家Pre-IPO餐飲企業,我要王者歸來!”張蘭說。


張蘭提到,海底撈和九毛九疫情期間微跌5%以內,以及財報體現出來較高的ROE(淨資產收益率),都證明餐飲股正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這也是新基金髮揮能力的好時機。


2、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正式宣佈全資收購客如雲。


完成收購後,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形成以餓了麼到家業務、口碑到店業務、蜂鳥本地即時配送和客如雲數字化工具融合一體的產品和服務佈局。


3、良品鋪子如願登陸上交所主板,股票代碼603719。


開盤即漲停,從發行價11.9元/股,上漲44.03%,至17.4元/股,當前市值68.7億元。良品鋪子在淘寶直播宣佈上市:“謝謝大家,我們上市了!良品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創始人、董事長楊紅春與粉絲們分享喜悅。


4、食材供應鏈企業鍋圈宣佈完成 5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嘉御基金、不惑創投跟投。


鍋圈食匯在半年時間內已經連續完成三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4.5億人民幣。鍋圈創始人楊明超表示,本輪融資資金主要用於深度優化產品供應鏈、核心市場區域擴張、線上業務運營,以及加強團隊等方面的投入。


鍋圈堅持以全部自研方式,為中國的家庭提供了超過400種高品質火鍋食材,目前已經拓展到社區家庭的成品菜、半成品菜供應鏈。


鍋圈通過數字化C端需求以及智能化改造了火鍋食材的上游供應鏈,大幅提升了工廠端的品質及供應效率。


鍋圈官網數據顯示,自成立以來,鍋圈業務一直維持了高速增長。2019年度比2018年完成了近5倍增長,並且在已經比較大的業務規模基礎上,連續2年實現盈利。


2020年以來在全國都困難的情況下,在疫情期間鍋圈仍舊有千餘家門店堅持營業,絕不漲價及保障著供給,滿足社區百姓們在家吃的剛需。


張蘭轉戰風投,逾300億資金,是抄底還是餐飲春天來了?


談到“鍋圈”為何能逆勢獲得知名資本的鉅額投資?鍋圈創始人楊明超總結道:

1、解決下游痛點。


“鍋圈供應鏈的誕生極大程度解決了上游傳統銷售、層層加價、下沉難、效率低、同質化嚴重,以及下游消費者無處買、買不到、買不好、買不全的痛點。


2、打通上下游,優化效率。


鍋圈上游通過C端即時銷售數據打通供應鏈,指導上游數百家工廠運營,大幅降低成本,優化上游生產效率,獨立研發超過400個SKU,在追求極致性價比的同時,提供超越用戶預期的優質產品。


2

資本是聯姻還是抄底?

突發疫情,讓餐飲企業遭受巨大損失,同時也加速了行業洗牌,很多餐飲企業開始重新審視資本的力量。


過去,資本一直想去接觸一些餐飲企業,但很多現金流穩定的企業並不需要融資,但這次疫情帶來的行業危機,給了資本聯姻的突破口。


由加華資本、天圖投資、啟賦資本、險峰長青、同程資本、道生資本、餐飲O2O等機構和媒體聯合發起《春風行動》大型餐企融資公益活動。共有260個餐飲項目報名參加,其中有3個項目當場就獲得青睞,麵點王獲得浦發銀行貸款1.2億元。


其中,中小企業佔比50%,微小餐企佔比40%。這表明,餐飲企業無論規模大小,目前對資金的需求十分迫切。


截止目前,據各個銀行機構反饋,通過春風行動已對接數百家品牌,其中杭州銀行已成功對接合作中的品牌:山葵家,春熙祿,漢舍小雅,越小品,美奈小館,butcher,有茶,霸蠻,很久以前,好浙口,趣客潮玩 。


其實在正常時期,餐飲行業本來是現金流極為充足的行業。可一旦遭遇像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大災,就暴露出了命門——餐飲行業還是一個剛性現金支出非常強的行業。


在此期間,資本也在尋找潛在目標,目前已有十幾家投資機構,準備了不低於300億元的資本規模,等著“抄底”餐飲業。


張蘭轉戰風投,逾300億資金,是抄底還是餐飲春天來了?


另一方面,投資人也紛紛奔向餐飲。2月6日,加華資本正式宣佈旗下基金以近億元人民幣,獨家投資湖南文和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疫情期間,加華近億元的投資引來市場關注。


加華資本宋向前表示,對於優質的餐飲企業,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


“這個時候,其實是優質企業普遍的估值下調、估值迴歸的一次機會,特別是優質的餐飲企業,平時的現金流非常好,大多不需要投資。現在也許有機會。比如文和友,平時的現金流非常好,並不需要錢,經過兩年多的反覆交流,才願意引入加華這樣的戰略投資機構。”


除加華、壹馬外,其他資本團隊也在關注餐飲行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十幾家投資機構,準備了不低於300億元的資本規模,等著“抄底”餐飲業。


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宋向前表示,對於優質的餐飲企業,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這個時候,其實是優質企業普遍的估值下調、估值迴歸的一次機會,特別是優質的餐飲企業,平時的現金流非常好,大多不需要投資。現在也許有機會。”


在疫情的背景下,可以有機會接觸一些資質不錯、但此前沒有機會進入的公司,而且目前的大背景下,這些公司的估值不會太高,在這個時候入手會比較划算。此前,消費行業的估值普遍偏高,行業內普遍的判斷是,如果沒有這次疫情的影響,也會逐漸出現一些回落,而在疫情之後,估值會回落的更多。但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在持續增長,個人收入也在持續增長,在這種的情況下,黑天鵝事件反而成了一個對高質量公司低價買入的好時間。華興資本董事宋騰飛也給出了相同的答案,他表示,在當下的資金壓力下,會有一些平時不太希望融資的頭部企業,在這個時間點考慮接受外部資本。因為在當下,有一些企業的考慮是,純靠債務融資風險會比較高,還不如犧牲一些股權做融資。這也是很多投資機構、PE機構在最近紛紛出動的原因。“另外,有一些資產還不錯的消費企業會熬不過這個疫情,這就是一個併購的機會。從去年開始,中國的PE更多地會考慮併購,而不是單純的做成長期投資,所以今年這樣的情況也會利好併購的交易。” 宋騰飛說道。雖然當下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抄底時機,但具體操作起來卻不那麼容易,在當下原地辦公的客觀情況下,沒法面談、沒法盡調的情況下,大部分人的抄底還是停留在線上先建立個聯繫的層面。


3

資本更看好餐飲行業未來,將迎熱戀期!


啟賦資本合夥人胡祺昊就表示,近期負責投融資的員工每天要看近300個餐飲項目,“現在很興奮,恨不得自己幹。”胡祺昊說,這種興奮正在於當下餐企對資本股權投資認知的轉變。


其實餐企與資本的蜜月期,並不是第一次。早在2016年,行業就已經出現了很多資本的身影:


弘毅收購和合谷79%的股權,今日資本先後投資了真功夫、西少爺肉夾饃、翠華茶餐廳,紅杉資本投資樂凱撒,IDG投資了茶飲新銳品牌喜茶。


麥當勞中國、百勝中國的經營權也均在當年落定:9月,春華資本、螞蟻金服4.6億美元投資百勝中國;12月,中信集團和私募基金凱雷20.8億美元收購麥當勞中國經營權。


2018年上市的海底撈,開盤股票大漲,如今市盈率超過80。並與當年的呷哺呷哺形成鮮明對比。


而在剛剛過去的1月,九毛九上市同樣給很多餐飲人帶來啟發。除了羨慕九毛九創造了數十位億萬和千萬富翁之外,我們更應注意到,後來在疫情來臨時,資本市場帶來的穩固的現金流,提高了九毛九抗風險的能力。


張蘭轉戰風投,逾300億資金,是抄底還是餐飲春天來了?

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對餐企與資本眼下的這一段蜜月,持謹慎態度。


星瀚資本創始合夥人楊歌分析表示:對於現在的餐企來說,需要的不光是股權投融資,而是各類資金需求,如果能實現供應鏈金融或是融資租賃的幫助,甚至是階段性資金拆借的幫助,都是很應急的。這裡面,最重要最直接的幫助就是一些政策性的費用抵扣包括費用減免和稅收減免等。


而從投資機構的角度來看,楊歌認為:會者不難,難者不會。資金方應根據不同公司給予不同對待和幫助,如果在這個時候抱著撿漏的態度來看餐飲投資這件事,從根本上來說,可能並不足夠理性。


有分析認為,餐飲行業高度分散,很難形成壟斷。加之一部分餐企財務狀況不透明,管理不規範。如果資本貿然進入,很難避免踩坑。


過去的餐飲行業,尤其是中餐在二級市場的估值,PE倍數是偏低的。餐飲難以標準化,是不被看好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包括SKU、供應鏈、門店管理等諸多方面,都難以標準化。而標準化難就意味著,企業做大難,也導致了PE狀況整體不好。


不過隨著餐飲行業自身的進化,這樣的狀況已經得到改善。很多容易標準化的餐飲品類逐漸脫穎而出,比如火鍋。還有很多餐飲企業也開始去做一些產品化、零售化的動作。


魏國興所在的天圖投資曾投出過奈雪的茶等眾多獨角獸餐企。他認為:如今的餐企比之前規範得多。比如在互聯網工具的使用、內部管理的規範性、品牌的獨特性、團隊的互聯網化思維等方面,比很多互聯網公司還先進。


啟賦資本合夥人胡祺昊同樣很有信心,認為疫情過後,餐飲行業將步入新的階段,。資本將為餐飲企業的標準化、規模化帶來新的機會。“這對於餐飲企業來說,就好比大海里衝浪,跑在浪前面是被浪推著走,是弄潮兒,速度風馳電掣;動作慢,拖在浪後面,就會被拍倒。”


所以從這個角度,餐企與資本的這次的牽手機會,正當其時。


但是,機遇不等於投機。


“資金方應根據不同公司給予不同對待和幫助,如果在這個時候抱著撿漏的態度來看餐飲投資這件事,從根本上來說,可能並不足夠理性。”星瀚資本創始合夥人楊歌表示。

宋向前認為,現在,很多投資機構是在短平快地投機,有些項目靠社交、靠拉群,靠跟投,這個不產生價值,這樣的機構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

蝦吃蝦涮創始人牛豔表示,基於自身現金流保持正向,公司在投融資方面保持比較冷靜理智的態度,目前還未碰到真正能夠與品牌共創的投資機構。

一些連鎖餐飲企業則意向債權投資,他們認為這樣風險更低。另外,一些中小餐企則更傾向於銀行貸款,部分表示現在並不是融資的最佳時機。

中信建投分析師認為,目前還是有部分餐飲人對資本市場持有抗拒心理,這可能源於這些企業本來現金流充足,缺乏資本市場意識。不過,企業與資本聯姻本身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餐飲企業在選擇時,需要對資本背後的資源等謹慎考量;資本一旦介入,也要做好思想準備,要做好長期陪伴、長期發展的準備。

想了解更多餐飲業最新消息請加入“創業者聯盟”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