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核酸检测阳性率仅30%~50%,假阴性究竟是谁“惹的祸”?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科医生到底肩负着怎样

点右上角“关注”,知道更多


疫情肆虐之下,冲在前线的是医生和护士。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不在前线,却也坚守一线;他们不面对患者,但却直接暴露于病毒之下;他们所在之地比隔离病区更加危险……他们,是这场战役的真正的“幕后英雄”。


从1月23号开始至今王成彬教授每天都过得无比忙碌且充实。2003年经历过SRAS的战“疫”后,让他一开始就对这个“未知”传染性疾病有了更多的敏感性。疫情初期,他最早想到的问题便是检验科面对成千上万血、尿、便等标本处理、检测过程中所形成气溶胶传播病毒的威胁,年轻检验人员特别是中、小医院检验科人员生物安全防护认识的不足,很多医院在制定疫情防护措施中将检验人员列入一般人员而造成防护装备不到位。特别是这一次疫情中很多检验科承担新冠病毒检测工作,生物安全防护是否都能做到位,更是令人揪心。


为了保证科室人员不被新冠病毒感染,他根据自己2003年SARS期间在香港威尔斯医院积累的一些经验,及时组织科室骨干拟定针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8项注意《医学检验中心生物安全防护方案》,包括春节放假七天在内,他每天亲自到各工作组一线督查每一名工作人员的执行落实情况。


他利用春节放假期间,组织以分会微生物学组专家为主包括很多全国知名微生物、生物安全专家一起编写《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


针对一些专家提出和媒体报道的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事件”,有专家提出用CT影像替代病毒核酸检测作为新冠病毒肺炎确诊标准的建议,他积极联系临床呼吸病学专家、临床影像医学专家、临床分子诊断学专家、检验医学专家进行研讨,撰写了一篇题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低的一点看法”的专业解读报告。


该报告从核酸检测方法学原理、标本采集、标本处理、检测试剂、检测设备进行了科学、客观的分析,得到相关学科专业人员的广泛好评,中央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特邀其做现场访谈,为新冠病毒假阴性率问题的正确认识,为提高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检出率提供更专业的参考。

核酸检测阳性率仅30%~50%,假阴性究竟是谁“惹的祸”?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科医生到底肩负着怎样的重担

王成彬教授参加央视《今日关注》

视频链接:

近日,《医师报》记者独家连线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王成彬教授,他为我们详细解读关于核酸检测的“是非之争”和作为检验人的使命与担当。

核酸检测阳性率仅30%~50%,假阴性究竟是谁“惹的祸”?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科医生到底肩负着怎样的重担

核酸检测阳性率仅30%~50%,假阴性究竟是谁“惹的祸”?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科医生到底肩负着怎样的重担

核酸检测阳性率仅30%~50%,假阴性究竟是谁“惹的祸”?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科医生到底肩负着怎样的重担

“病毒猎手”为何遭受质疑?

疫情蔓延之际,曾在天津、福建等出现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的确诊病例,给当地疫情防控带来不小挑战,也导致了病例确诊信任危机。近日,中日友好医院一名患者,在接受咽试子检测时多次呈现阴性结果,但是由于其临床症状明显(包含CT影像)收治入院,抢救过程中,最终从获取的肺泡灌洗液中检测为阳性病例,导致大量的患者和医护人员需隔离观察,给医院的疫情防控带来巨大的挑战。


2月5日,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的访谈,更让公众对核酸检测的价值进一步产生质疑。他表示,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只有30%~50%,通过(采集疑似病患)咽拭子的办法,还是有很多假阴性的病例。”至此,核酸检测作为病毒检测的金标准,由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质疑。为此,当时武汉地区有专家建议使用CT影像学报告代替核酸检测的言论一度成为热点话题。


王成彬认为,截至目前医学对新型病毒认知远远不够,但核酸检测作为病原学的诊断依据早已毋庸置疑,他举例说:“患者得了肺炎,到底是是细菌性肺炎还是病毒性肺炎,病原学诊断肯定是金标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是针对其基因序列中某些特定核酸片段的检测,确定了这些特定核酸片段的存在就相当于验明了新冠病毒的正身。”


他告诉记者,短短一个月,新冠病毒确诊的患者多达7万余人,疑似患者更是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清零”。在疫情初期,药监部门应急审批之前,流入市场的各厂家核酸检测试剂性能良莠不齐,这也为早期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增添了隐忧。

开展2019-nCoV检测试剂研发生产的厂家已超过百家,由于本次疫情的特殊性,时间的紧迫性,所研发试剂来不及完成正常流程,特别是无法得到一定数量临床患者标本的验证。


王成彬指出,由于不同厂家试剂研发是根据2019-nCoV核酸Orf1ab、N、E、S等基因的特异性序列设计的扩增探针(不同厂家的扩增试剂可分为1个、2个或3个靶标基因位点检测试剂),试剂中酶、金属离子等成分与质量的差异,都可能影响扩增效率和最后检测结果的灵敏度。

但王成彬教授给出的结论是,尽管有上述因素的存在,但实验室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总体上是值得信赖的。


因为目前核酸检测大多在三级医院二级以上实验室开展,这些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技术人员素质、检验设备的先进程度、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可以说大都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而各实验室也在通过工作开展中的回顾总结或通过实验室之间的经验交流,对不同厂家试剂进行评价、选择和优化,尽管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厂家很多,但目前在实验室应用的还是那些性能可靠的产品。


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五版)显示,核酸检测方法主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中开放读码框1a/b(ORF1ab)和核壳蛋白(N)。“所以,实验室要确认一个病例为阳性,需同一份标本中两个靶标(ORF1ab、N)结果均为阳性或两次采集标本均出现单个靶标阳性。”


为此,王成彬表示在临床一线操作中,通过不同采样方式或连续多次采样可以提高核酸检测确诊新冠肺炎的阳性率。在疫情防控早期,试剂盒产能一度极为紧缺,无法满足一线要求。在此情况下,通过CT检查来发现肺炎患者,能起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治的作用。对于减少轻症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情况出现,以及降低死亡率也有重要作用。


2月13日,湖北省卫健委正式将各地市的临床诊断病例列入新冠肺炎病例总数。然而,武汉市公布的1万多名临床诊断患者,仍需等待核酸检测进行确诊。

假阴性究竟是谁“惹的祸”?

除外核酸检测试剂盒的隐患,我们还要面临另外一大考验,那就是在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客观问题。如,疾病发展过程、标本采集、标本保存与运输、人员操作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最后检测结果的假阴性或假阳性。


不过,他认为“假阴性”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新冠”疾病本身的特点。


“患者从感染后无症状,到轻度症状出现,再到严重症状出现的过程。不同病程、不同病情患者机体中的病毒存在量可能不同,也就是说患者体内已有病毒感染,但由于检测人员在相关部位采集(咽试子、鼻咽试子)不到病毒或采集到的病毒量太少,后期核酸检测不到病毒,导致结果出现假阴性报告。”王成彬介绍,无论是临床实验室还是疾病控制中心(CDC)普遍采用荧光RT-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此检测方法成熟可靠。但由于传染性疾病存在“窗口期”,这个特点带来了“假阴性”的问题,可能导致一些疑似病例得不到确诊。


专家从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认为,鼻咽拭子标本检测阳性率高于口咽拭子,下呼吸道采集的痰、肺泡灌洗液标本阳性率高于上呼吸道的口、鼻咽拭子采集的标本。也就是说,采集的位置越接近肺部,那么所得到的标本阳性率可能就会更高。


从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已将标本采集“咽拭子”更新为“鼻咽拭子”。为了提高检测阳性率,建议采集同一病人多部位标本,合并进行检测。比如,用口咽拭子、鼻咽拭子同时采集标本,然后放到同一采集管中送检。对于有消化道症状的疑似患者,同时采集粪便或肛拭子进行检测。


疫情发生之前,很多医护人员操作口咽拭子、鼻咽拭子采集的机会可能不多,如果他们未来得及接受正规培训就上岗操作,就可能会导致获取的标本不合格。“如果平时医护人员咽拭子取样不多,刮取标本时患者的反应又比较大,往往导致刮取标本的位置不对,或力度和时间不够,没有刮取到带病毒的标本或刮取到的带病毒标本量少,最后导致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


另外,还有新冠病毒为RNA病毒,很容易被外源性或细胞破坏后所释放的RNA酶降解,而影响最后的检测效率。王成彬建议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及时检测(4 h)。如因某些原因标本采集后不能及时送检或及时检测,应将其置于4℃保存(24 h)。24 h内不能检测的标本,建议于-70℃以下保存并避免反复冻融。


“所以,任何检查方式,都不能保证100%可靠,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普遍怀疑、甚至否定目前实验室核酸检测金标准的地位。核酸检测就是检测新冠病毒基因中某些特定核酸序列的存在,因此从方法学层面考虑其作为实验室诊断金标准没有任何疑问,而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临床影像学筛查指标具有重要价值,但无论从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排除诊断还是最终确诊等方面都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无法替代病原学诊断。”

“我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疫情发生短短一个月,近千名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让同在一线的王成彬非常痛心。


这一个月,王成彬带领医院检验科的同志昼夜不停,连续奋战。他们每天除了完成单位送检标本检测外,还要承担其它医疗机构协调送检的标本,从标本处理,核酸提取到上机扩增与检测,整个过程耗时约4~6小时,穿着严密厚重的的防护服,结束工作后还要严格进行长时间消毒,真的很辛苦。


而当他从电视、微信等不同渠道了解到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检验人员所承担的检测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有些人由于双手长时间捂在橡胶手套里,导致双手发炎、红肿、长满湿疹,有些地方甚至还裂开了口子,但他们在密闭实验室里辛勤工作的场景临床医护人员看不到,广大患者看不到,但正是通过他们勤奋而无所畏惧的努力工作,才有广大医护人员、广大患者在焦急的等待中得到最后可靠的检测结果,这份检测结果早一分钟发出,不同类型的患者就能得到早一分钟的及时处置,就能少一分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也是勇往直前的“侦察兵”。

核酸检测阳性率仅30%~50%,假阴性究竟是谁“惹的祸”?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科医生到底肩负着怎样的重担

长时间在操作台,双手发炎、红肿、长满湿疹

王成彬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正值春节,很多同事都是主动放弃和家人团圆的机会,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无怨无悔。

核酸检测阳性率仅30%~50%,假阴性究竟是谁“惹的祸”?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科医生到底肩负着怎样的重担

核酸检测阳性率仅30%~50%,假阴性究竟是谁“惹的祸”?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科医生到底肩负着怎样的重担

核酸检测阳性率仅30%~50%,假阴性究竟是谁“惹的祸”?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科医生到底肩负着怎样的重担

一直以来,检验科医生都被称为“幕后英雄”,在一般人看不见的战线上忙碌,面对患者的体液、血液和粪便以及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等职业暴露的危险,面对医疗防护资源的紧缺,很多检验科工作人员在简单防护装备的条件下,他们仍然团结一致,坚守在检验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检验人始终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早日赢得抗“疫”胜利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欢迎合作与投稿,我们的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核酸检测阳性率仅30%~50%,假阴性究竟是谁“惹的祸”?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科医生到底肩负着怎样的重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