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蘭州市集中留觀點:隔離不隔心 隔疫不隔愛

集中留觀點:隔離不隔心 隔疫不隔愛

本報記者走進我市疫情防控第2戰場

兰州市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城關區留觀點醫護人員 趙雨欣攝

兰州市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城關區留觀點醫護人員取樣 趙雨欣攝

兰州市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手把手教留觀者如何測體溫、量血壓 滕效宏攝

兰州市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從隔離區出來後要進行全面消毒 滕效宏攝

兰州市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多次進行消毒操作,手被腐蝕 孫建榮攝

兰州市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護士李彩霞通過視頻連線與留觀人員話家常 華曉婧攝

兰州市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西固留觀點的負責人高國雄(左一)培訓醫護人員 滕效宏攝

兰州市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蔣增豔偶爾運動一下,緩解緊張心情

在蘭州市疫情防控期間,一些特定對象或被居家隔離或被送往集中留觀點進行集中觀察。那麼,集中留觀點情況如何?這些人在集中留觀點裡會有怎樣的待遇?又有哪些故事?2月26日,蘭州晚報派出4路記者,分別前往城關、七里河、安寧和西固區的留觀點,揭開留觀點的神秘面紗。

揭秘集中留觀點

48小時不停歇賓館改造為留觀點

疫情非常時期,每一個留觀點,都處在防疫工作的最前沿,任務艱鉅,責任重大。2月26日,記者來到城關區的一處留觀點,這處由賓館臨時改造的留觀點,乍一看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可是,從酒店大門至院落內的警戒線,還有賓館各個出入口上的標識,都顯示出它的與眾不同。

這處賓館位於郊區,遠離市中心,但是交通便利,且賓館內有停車場,方便救護車進出。賓館有兩棟相連的大樓,房間眾多,非常適合用於接收留觀人員。今年1月28日,由城關區政府牽頭,將這裡定為了城關區的一處留觀點。

為了防止人員交叉感染,僅僅48小時,這處普通的賓館內臨時設立了4個通道,1號通道被列為消防通道,消防通道的門是從外面扣住的,萬一發生突發事件,可應急使用。但是,這處通道從內部將所有縫隙用玻璃膠、膠帶填滿,避免了空氣流通。2號通道是入住人員通道,這裡的醫護人員為了照顧留觀人員的心理情緒,一直將他們稱作入住人員。3號通道是醫務人員的專用通道,經過嚴格消殺才能進入內部。4號通道是汙物通道,留觀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以及醫務人員脫下來的醫療垃圾,都是專門通過汙物通道走。與此同時的第一梯隊10名醫護人員也全員到崗,對留觀點全面消毒,24小時值守。1月30日,正式收納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即留觀人員。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留觀點東西樓的3、4樓,都屬於留觀人員的居住區域,東樓的5樓,屬於醫護人員的休息區,東樓的3樓部分區域屬於醫護人員的工作區域。

24小時內生活垃圾必須清理乾淨

“防疫人員每天對酒店上下開展消殺和防疫工作,尤其是對大廳、垃圾桶、出入口等區域進行重點消殺;嚴格做到每天定時定點測量體溫工作。”西固區集中留觀點的負責人高國雄說,每天定時送三餐時,醫護人員在送完餐後就會將各房間內的垃圾全部收集清理到樓下,並集中消毒封存。

留觀人員的生活垃圾具有感染性,必須24小時內清理乾淨,為了節約防護用品,黃彩霞總是一個人去。有幾次從2樓到5樓打包了近10袋垃圾,跑上跑下三四趟才清理完,出來時防護眼鏡裡面已經分不清是汗水還是呼出的氣體;有時揹著20斤的消毒液在樓內穿梭消殺,還要順便送飯,手被消毒液泡溼了伸展不開,也沒說過一句苦,因為她覺得作為一名疾控工作者,這既是分內工作也是責任。

留觀點上的所有垃圾都是按照醫療垃圾標準處理的,日產日清,由甘肅省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統一清運。“在整個垃圾清運過程中,他們中心的工作人員先用塑料包裝箱將垃圾全部封裝,再進行裝車。之後留觀點的專職消毒人員對運輸車輛和垃圾封存庫房進行一次全面消殺,以免造成交叉感染。”黃彩霞說,在垃圾清運整個結束後,雙方將進行垃圾清運數量簽字確認。

而對於從隔離區出來的工作人員,要在規定的區域內進行消毒。

80元的伙食補助 一日三餐不重樣

在安寧區一留觀點,留觀點每天每人的餐食補助標準為80元,一天三餐不重樣,全部由附近的餐館負責配送。中午12時整,送餐車到了。當天的午飯是:紅燒魚塊、青菜豆乾、蒜薹炒肉、醪糟蛋花湯。值守護士李彩霞說,如果留觀人員有想吃麵食的需求,他們也會及時和餐館溝通更換。按照此次國家出臺的新冠肺炎相關治療的方案,醫護人員還為此處留觀人員準備了預防性用藥,每天中午配餐時,將一袋中藥放進餐袋裡。

配完餐的李彩霞向記者展示了這些天來他們所吃到的美食,沒有一次菜品有重複,不想吃米飯時及時溝通,餐館就會更換菜譜,會有美味的炒麵配上小菜皮凍。“我比較喜歡吃辣,這頓飯菜裡我最喜歡吃紅燒豆腐。”李彩霞指著手機中的一張照片說道。

26日中午,記者的城關區留觀點隔著監控大屏看到,樓道里醫護人員正在分餐。考慮到餐食從加工地運送到留觀點需要時間,怕飯菜涼了,每次分餐時,送餐員甚至跑步行進。城關區康樂醫院副院長王靜玉告訴記者,按照相關要求,留觀點的醫務人員和留觀人員要保持兩米的安全距離,不能直接接觸。所以,每一餐在送餐過程中,只能送到門口。醫務人員專門在每一間房間門口放一個板凳,板凳上再放一個托盤,把飯放在托盤裡。

分餐完畢後,由監控室內的警務人員通過樓道內的廣播告知留觀人員,自行拿取放在門外的餐食。

每位留觀人員進入留觀點後,醫護人員會為每人發放一個文件袋,裡面裝有一支體溫計、一個口罩、一張表格、一支筆、一份宣傳冊。雖然規定的要求是發放袋中基本具備“5個1”的物品,但是醫護人員往往配備到“10個1”甚至更多,“我們還為大家準備了一次性手套、毛巾、消毒用酒精、小桶等物品,希望在我們能想到的地方事無鉅細,給他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安寧區留觀點工作人員張文俊說。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趙雨欣 滕效宏 華曉婧 文/圖

留觀點的那些事

3天后才告訴家人自己在留觀點工作

“我是比較脆弱的女人,在留觀點工作三天後,才告訴了家人這件事兒。丈夫也是一名醫生很支持,兒子對我的鼓勵,讓我有勇氣面對各種困難。”蔣增豔是七里河區婦幼保健院一名主治醫生,通過報名請戰參加了此次留觀點工作任務。蔣大夫一家三口,正在上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很懂事,媽媽在留觀點工作五至七天後才能回家,平時做飯、輔導作業都是爸爸照顧。當聽到媽媽去一線留觀點工作後,懂事的兒子通過微信留言。“媽媽,堅持就是勝利,加油!”聽到兒子的鼓勵後,蔣增豔很激動,連續聽了好幾遍。她說:“我不敢當面給兒子說,怕又哭鼻子。”由於留觀點工作人員居住條件有限,她們工作到深夜,常常是合衣湊合睡覺,一週下來回家才能洗一次澡。蔣增豔說:“其實我們也很緊張,但不能表現出來,要給留觀人員做表率,時時安慰給他們做心理疏導。工作實在累了,在樓道運動一下,可以緩解緊張氛圍。”

蔣增豔說,每次穿防護服從留觀區走出後,就要在戶外進行手消,而消毒液受凍結成了冰塊,久而久之,冰渣將手腐蝕先裂紋後出血,尤其是在戶外執勤的人員,一雙手變得粗糙發紅,有時疼痛難忍,需要塗抹些藥膏。對於這些大家毫無怨言,一心想著把工作做好,希望疫情早點過去。“為了節省防護用品,進入隔離區的工作人員嚴格控制,人員多東西多的時候,我會在裡面搬運好幾趟,然後又是很多袋垃圾運出來!穿著防護服出汗缺氧,有一次因為胃痙攣,差點暈在隔離區,這些辛苦不算啥,只要留觀人員能配合,按時彙報體溫,好好吃飯,健康平安就好!”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孫建榮 文/圖

24小時堅守崗位 隔著大門看著父親,她眼淚在打轉

早上7時,集中留觀點的工作人員就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從登記入住到每日三餐、生活垃圾收集處理、代買代收代送生活用品以及醫療垃圾的收集清理,這些日常的工作,基本上被包括西固區疾控中心慢病科的黃彩霞在內的工作小組一攬子包了。

“那天,父親步履蹣跚來看我,隔著留觀點大門,我們四目相望,眼淚在打轉,我想告訴他‘女兒很好,你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但是卻沒有說出口。”說到家人,黃彩霞的眼裡總是飽含淚水,但是想到家人的支持她又無比堅強。1月28日到達集中留觀點後,黃彩霞就始終24小時堅守崗位,沒有回家。一方面她擔心自己萬一不幸感染病毒會波及周圍的人;另一方面她也放心不下工作,很多情況只有她最清楚,如果有緊急情況她怕來不及。

最讓醫護人員有壓力和感動的是,留觀點有一位老人出現了症狀被送到定點醫院診治,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感染者,經醫治無效於正月十六去世。老人的子女要求去醫院見老人最後一面並送幾件衣服,但當時都在隔離期,按照規定是不能離開的,通過留觀點相關人員的勸導,老人的子女們識大體,非常理解支持留觀點的工作,最終委託醫院料理了老人的後事。“他們才是真正的勇士,共渡難關,自己對自己有信心!”黃彩霞抹著眼角的淚水說。

抗疫路上,大家都是一家人。每次有留觀人員解除隔離醫學觀察,黃彩霞總是很欣慰,“看著他們健康返回,非常有成就感”。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滕效宏

20歲的劉晶是年齡最小的醫護人員

來自雁濱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劉晶,是所有醫護人員中年齡最小的,年僅20歲。瘦小的劉晶沒有吃早餐的習慣,第一天進入隔離區,她只勉強吃了一顆雞蛋,被留觀點的負責人王靜玉院長髮現後,立刻要求她只有吃了早餐才能進去,劉晶說:“當時覺得特別委屈,還流下了眼淚。”

留觀點的工作量很大,幾乎每位進入隔離區的人員一待就是10多個小時,為了更好的工作,保持體力是第一要務。劉晶告訴記者,看著眼前的早餐,她一下子明白過來,既然派她來這裡工作,她就要好好幹,所以逼著自己吃了早餐,保持體力,進入隔離區。原本對隔離區充滿恐懼和害怕的她,也似乎變得強大起來,揹著20斤重的消毒液消殺,為留觀人員送餐,一應工作都幹得不錯。

20多天沒回家 母親骨折也沒能照顧

來自新興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站長俞誠,屬於第二梯隊的醫護人員,自2月4日進入留觀點值守,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在負責消殺工作的時候,揹著40斤的消毒液,樓上樓下來回噴灑消毒液。“防護服不透氣,每次消毒一圈回來,衣服都溼透了。”俞誠說,雖然很辛苦,但是作為一名基層醫療工作者,在關鍵時刻投入一線工作,也是自己的榮耀。目前,俞誠的工作時間已經結束,眼下正在留觀點進行自我隔離,已經有有25天沒有與家人見面。

提及家人時,44歲的俞誠不禁流下了眼淚,他的母親因為意外導致骨折,自己雖為醫生卻無法照顧,兩個孩子都是由妻子悉心照料。家裡人大多都是從醫人員,對於他的工作也表示支持,而他對家人有感激,也有感謝。當問及隔離期滿後想做什麼時,記者本以為他會說與家人團聚,或者照顧母親,沒想到俞誠卻說:“我是一名基層醫生,我還是想第一時間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雨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