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印度為什麼有那麼多錢到處買軍火不買美國國債呢?

興旺8235


因為他造不出來先進的武器來!還野心勃勃,所以,就得大把花銀子買!


爭朝夕存韶華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搞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印度真的很有錢麼?

印度確實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大買家,據國際和平研究所發佈的數據:印度2013~2017年間進口的軍火金額佔全球總量的12%,牢牢的佔據了世界第一的寶座。但這實在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恥辱,充分反映了印度國防工業的真實水平,儘管印度人可能並不這麼認為。

到處買買買的背後,卻是印度並不算富裕的國力,和印度爭做“有聲有色大國”的迫切渴望。據統計,2018年印度GDP總量為2.6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7,而美國為20萬億美元,中國也高達13萬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印度人口已經超過中國的現實,那麼印度貌似可觀GDP將進一步被大量人口稀釋到非常低的水平。

實際上,印度不僅經濟實力並沒有想象中的強大,其政府更是欠債大戶,外債總額已經高達1.4萬億美元,儘管與美國的22萬億美元相比,還只能算是個零頭,但其GDP也只是美國的零頭,算起來其外債和GDP的比例在全球也是比較高的了。

但不要忘記,美國的高負債建立金融超級大國地位基礎上,背後有強大的軍事、政治和美元霸權為支撐,但印度有什麼憑仗呢?總不能還要靠恆河水吧~

第二個問題:購買美國國債風險大不大?

從世界範圍看,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國債長期居高不下,這種情形在全球經濟向好時尚能接受,但一旦遭遇全球經濟波動,必然面臨著違約風險上升的問題。美國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

截止目前,美國國債已經突破22萬億美元,預測年底可能超過23萬億。美債大幅攀升的原因是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雖然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算得一把“鐵算盤”,但窮奢極欲的大搞軍備建設,使得美國政府年度財政赤字逼近1萬億美元。

“賣國債借錢”不斷推高美國債務,每年利息就超過5000億美元,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以至於國際金融專家警告:美國國債是目前全球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

從美國債市來看,美國短期國債與長期國債已經出現“倒掛”現象,也就是短期國債利率比長期國債收益更高,這意味著投資者不看好“美債的長期性”,更願意選擇短期國債,一旦遭遇危機時,方便從容脫身。從歷史的經驗來看,這個現象多發生在經濟衰退前期,投資者預計美國出現債務違約的風險在增加。

這個時刻,印度會願意大規模購買美債麼?

第三個,印度究竟想幹什麼?

印度擁有並不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羸弱的軍事工業,卻偏偏生長了一顆“南亞稱霸、全球爭雄”的雄心,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之中,逐漸走上了一條高築債臺、遍購全球的道路,並最終推動印度成為軍購第一大國。

歷數近年來的大型採購項目,不乏向美國採購100億美元的“死神”“捕食者C”無人機,向法國採購87億美元的陣風戰鬥機,向俄羅斯支付數十億美元的FGFA五代戰機,54億美元的S-400防空導彈,以及美國C17/P8I、法國常規潛艇、俄羅斯核潛艇等一系列令人嗔目的高額合同。

而這一切國際大采購的背後,凸顯得不僅是印度的野心,也揭示了印度的無奈。面對北方大國快速成長的龐大身軀,印度越來越不自信,但卻依然偏執於壓倒“東風”、制霸南亞的迷夢。在從這場夢境醒來之前,恐怕印度人的國際採購不會停止,也不能停止。

都到了這個份上,您說他哪來的閒錢、哪來的精力去購買美國國債呢?

難怪印度網友自嘲說:我們有全球最強的大腦,我們的領導人很樂於出國訪問,像個有錢的老婦人那樣瘋狂購物。


軍備解碼


實際上,印度的外匯儲備資產並沒有太多,也就是4200多億美元,相比之下,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擁有超過3萬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資產。顯然,這種情況下,印度作為一個沒有完整製造業體系,尤其是獨立軍工業體系的地區軍事大國,只能依靠進口武器裝備滿足軍事強國的需要。


對於當前的印度來說,購買美國國債的意義何在呢?本來就不算多的外匯儲備貨幣,一方面用於大量的武器裝備採購,另一方面還得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貿易需求。這樣以來,所剩下的外匯儲備根本沒有多餘的,也就談不上投資國際流動資本實現資產增值的必要。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手上有閒錢時候是不是才可能購買理財產品呢?假設每月工資一發就用於還月供等多項開支,甚至入不敷出了,可支配收入水平低到根本用不著理財。也就不存在投資的意義,而印度現在正是如此。


一般來說,購買美國國債是一些國家為了保證手中所持有的大量美元外匯資產,可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才投資的。尤其是與美國有著緊密經貿往來的經濟體,就更有購買美國國債的必要性。比如說,日本去年對美國貿易順差達到了676億美元,而日本的外匯儲備超過1.3萬億美元,因此它才會“瘋狂”買入美國國債,今年6月超越我們而成為美國第一大債權國。

總之,目前的印度正在雄心勃勃地發展國內經濟,不僅快速擴充其軍事力量,同時也計劃以1.5萬億美元的資金大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另外,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實際增速最快的,它對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的需求越來越高。


東震木


印度已經買了很多美國國債了,印度持有的美國國債始終佔到其外匯儲備的35%以上,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

稍微瞭解一點金融知識的人都明白,美債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投資項目,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發達經濟體都持有大量美債,例如中國和日本的美債持有量長期都保持在萬億美元以上,英國也持有2700億美元的美債,愛爾蘭這樣的小國家更是買了3100億美元的美債,對於愛爾蘭這麼大小的國家來說,這是非常大的手筆。

至於印度也買了不少美債,目前印度差不多持有1400億美元美債,要知道印度的外匯只有4017.76億美元,買美國國債絕對是佔據了印度外匯的大頭。相比之下,2019~2020財年印度中央政府申請的國防部預算為609.63億美元,購買軍火的錢就是從這裡面出,很明顯印度不可能將國防預算全部拿來去採購國外的軍備,而今年印度的軍購花費大概在260億美元,遠遠不及印度持有美債的一個零頭。

其實美債是“有錢人”才玩得起的遊戲,因為只有受傷有閒錢才會去購買美債,假如手頭上就十幾個億美元的外匯,日常國際貿易都不夠花,怎麼可能去買美債?

縱觀美債的主要持有國,基本上都是發達經濟體,印度在裡面算得上是最窮的一波了。尤其是一些小土豪國,像是愛爾蘭、瑞士、盧森堡、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持有大量的美元外匯,但又沒有足夠大的市場去消費,自然就拿著錢去買美債了,畢竟美債是有利息的,安全性和保值性都不錯。

而印度購買美債也是有經濟和政治的雙重考慮,作為一個大國來說,印度購買的美債算不上很多,但也不少了,起碼抵得上印度近15年來的外購軍備總額。

至於印度在軍購上面的花費,這是屬於“剛需”。

印度一直都想做一個大國,這是印度自獨立以來就定下的國策。但是大國必定要在“武功”上有所建樹,可印度的工業能力始終是跟不上野心的腳步,單單一款戰鬥機就搞了27年。

從1983年印度就決定研發一款第四大戰鬥機,這就是LCA項目,但這款戰機前後共計花費了27年時間,如今卻成為一塊燙手的山芋。

截止到試飛期間,LCA項目就已耗資6.75億美元,而且這款飛機是一經服役,就已經落後了,印度軍方是在無奈之下才接受了一批LCA飛機,後來又不斷地為這款戰機升級,但直到今天為止,LCA戰機仍舊沒有形成戰鬥力。

除此以外,印度的阿瓊主戰坦克項目現在也是處於爛尾的地步,軍方一共才裝備了一百多輛,根本沒啥戰鬥力。其實這個項目也已經徹底失敗了,只不過為了保住政府的顏面,軍方硬著頭皮也得買上幾臺。
(光輝戰機)

有鑑於國產武器實在是跟不上節奏,而印度軍方又迫切需要先進的武器裝備,軍購就成為必不可免的事情了。

一直以來俄羅斯是印度最大的武器提供商,印度的陸海空三軍裝備都是一水的俄國貨,俄羅斯不僅向印度出售戰機、坦克、航母等武器,甚至連核潛艇都敢租給印度,雙方的合作是相當的深入。也多虧了印度,拯救了一票俄羅斯軍工企業。

(印度海軍的查克拉2號核潛艇就是從俄羅斯租來的)

不過隨著近年來印度與西方關係日益密切,大量歐美武器開始進入印度軍方的採購名單,特別是美國和印度的合作正不斷加深。

目前印度就已經從美國買了11架C-17運輸機,此外印度也已經買下了整條的F-16生產線,在不久的將來美製武器將撐起印度國防的半邊天。(印度購買的C-17運輸機)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印度軍工一時半會仍舊無法滿足軍方的需要,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軍購金額還會進一步上漲。


千佛山車神


印度給人的印象都是財大氣粗,在世界上軍火銷售中,印度始終都是扮演著一個大買家的角色。印度的武器購買少則十幾億美元,多則上百億美元,誰能與印度簽單,那就是一筆鉅額的軍火貿易。因此最近幾年,西方國家把目光都盯在印度身上。各國在印度的軍火市場上也競爭的非常激烈,比如印度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


雖然印度大量購買軍事裝備,可是這不代表印度就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印度在2018年的GDP為2.6萬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七,這也超越了俄羅斯。同樣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與我國在外匯儲備上就相差懸殊。根據9月27日印度央行公佈最新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止9月20日,印度外匯儲備比較上月減少了3.88億美元,最終跌到4285.72億美元。黃金儲備278.43億美元!

顯然印度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外匯儲備,根本就不可能有餘錢來購買美國的國債。而且印度的貿易本身就是一個逆差的狀況,比如印度2018年全年的整體貿易逆差達到1874.5億美元,同比增長24.7%。而今年印度商務部7月13日晚間公佈的數據顯示,印度6月進口較去年同期增長21.3%,至443億美元,出口增長17.6%,至277億美元,貿易逆差同比增長28%,達到166億美元,創5年來最高。這都會消耗印度的外匯儲備,這對於相對有限的外匯儲備來說,已經捉肩見肘。



雖然印度在購買軍火武器時,不完全採用外匯付款,但是這也會讓印度的外匯儲備很難增加。印度在購買軍火上會用一些國內礦產等資源交換,也有合同期內分期付款,還有就是借貸方式,總之這樣就可以減輕壓力。畢竟印度的外匯儲備太低了,印度好歹也是一個GDP2.7萬億美元的國家。可憐的外匯儲備讓印度很難地域世界上的金融動盪,這也會是印度的軟肋。


世界上只有那些有餘錢的國家,在沒有其他投資方向時,為了穩妥起見,才會選擇購買美國國債。比如我們國家多年來積累的財富,就購買了1萬億美元的美債。再有日本、沙特、比利時等國家都擁有很多美國的國債。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擁有眾多的外匯儲備,而印度根本就沒有餘錢的國家,那又怎麼來購買美國國債呢?

顯然印度雖然擁有在世界上大量購買武器的案例,但是不代表印度就擁有很多餘錢。從印度少的可憐的外匯儲備來看,印度根本就沒錢來購買美國國債。印度反而是更需要世界各地前來印度投資,以拉動印度經濟增長。有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7年,印度吸引外來投資為1610億美元。可是這對於各方面都需要改善的印度來說,這樣的投資還顯然不夠。正是這麼多的原因,讓印度政府根本就沒有餘錢,更別說購買美國國債了!(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作為亞洲僅次於中國的第二軍事大強國的印度,為何有很多錢去買軍火?卻不買美國國債呢?
難道印度就真的只想一心搞軍事?還是印度太有錢,不屑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來發展本國的經濟?

其實都不是這樣的。只是因為印度外匯儲備太少,換句話說,就是印度太窮,沒有錢去購買美國國債。

雖然國庫沒錢,但是購買軍火是需要,就算囊中羞澀,借錢也必須得買。而買美國國債是投資行為,但當一個國家沒有多餘的閒錢時,又怎麼會去購買國債去投資呢?

當今世界是一個整體和平,局部戰爭的國際形勢。而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被捱打。如今的印度一心提高本國的軍事能力,以保衛和平。

而且印度本就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國家,畢竟印度在東南亞地區一直都是老大的態度,這也導致印度想在軍事上,超越我們。

奈何印度的工業,製造業過於落後,所以印度國產的武器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自然也無法保家衛國。就連巴基斯坦都不一定幹得過,要不然克什米爾地區問題早就結局了。

所以印度也只能是勒緊褲腰帶去購買外國的先進武器,來提高本國軍事能力和鞏固本國的軍事地位。所以一直以來,印度都是全世界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之一。

印度是一個新興的經濟體,但是由於其存在很嚴重的貿易逆差。雖然偶爾會有一點錢,但是國內的各種產業也總是遭受到外界的衝擊,禁不起外界的打擊。

所以整體上來說,印度還是比較窮的。畢竟印度現在的外匯儲備才4425億美元,對於一個經常大規模購買上億美元武器的國家來說,這點錢是根本不夠花的。

自身的經濟能力不足,自然在投資(購買美國國債)上就變得更加小心翼翼,甚至可能因為有風險就直接不投資。


國債只是多種債券中的一種,雖然風險小,但不代表就沒有風險。畢竟美國欠了很多國家的錢,目前已經高達22萬億美元。毫不誇張的可以這樣說,美國國債是目前全世界上風險最大的國債。

如果所有國家都集體要求美國還錢,導致美國政府故意耍賴,最後通過美元貶值來降低自己的還債債務。

這樣對於別的國家來說絕對是吃了啞巴虧的,然而美國是全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一個小小的印度是自然是不敢跟美國叫板的。

為了安全起見,印度寧願將大把的錢用於購買軍火,也不願意花錢去買美國國債的。畢竟軍火是實物,而美國國債就是一個未知數。

雖然近幾年印度的經濟發展有了起色,但是跟軍事發展比起來,印度人首選的還是軍事發展。

總之,經濟發展對印度來說,是遠遠沒有軍事發展重要的。印度是真的太喜歡打腫臉充胖子,這樣說印度並不為過。


印度為了成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名聲和地位,花了太多冤枉錢,也有太多的錢沒有用到正處上。

所又回到那句話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一個人沒有錢的時候,理財對他來說就是多餘的。而對一個國家來說,只有活著才能有輸出,當搞好軍事能力才是硬道理。


史之策


這個世界的國家,只要經濟運行良好,有外匯儲,手中怎麼可能沒有美元以及美元國債呢?印度的外匯儲備中美元債券的佔比已經非常高了。



只不過印度還不是像世界其他經濟強國一樣,有太多的外匯儲備。畢竟印度不是一個世界級的貿易大國,沒有那麼多貿易順差,更不會有那麼多的外來投資。

所以印度的外匯儲備一直不算太多,但也不少了。只不過與我國這樣的世界大型經濟體比還是差遠了,畢竟我國的外匯儲備都是萬億美元計算的。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底,印度儲備銀行發佈了印度最新的外匯儲備的總額為4104億美元,其中印度外匯儲備中的黃金比重比較高,持有價值270.52億美元的黃金。

其中印度政府持有的美元國債規模為1400億美元左右,美元國債佔印度外匯儲備總額的35%左右。其實這個比例對於印度來說已經很高了,所以印度怎麼可能不買美國國債?而且是非買不可,因為這個世界的通用貨幣就是美元,國際間的貿易結算誰都繞不開美元。



而且很多國家對於自己持有大量的美元現金有沒有很好的投資渠道,最終還是會以購買美元國債的方式對現有的資金增值,放著大量的美元現金在手上,也很燙手。不僅印度如此,世界其他國家也一樣。

另外別把印度在國際間的武器購買行為嚇唬住了,雖然印度經常一出手就是數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購買武器,這是因為本國的軍工沒有發展起來,不得不採取的下策,其實印度也不想這樣。



還有印度的軍費總額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多,最新的數據也表明,印度每年的軍費總額也只有500億美元左右,還不足美國的1/10。(美國軍費在7000億左右),所以很多情事情只要把數據對比擺出來就沒有那麼誇張了。


大正看世界


這個問題挺好的,需要一些詳細分析才能解釋,不然很容易被迷惑。

理解這個問題先要明白兩個基本概念:

第一,美國國債是什麼?

這其實就相當於美國以國家名義發行的投資品。各個國家都可以購買。

印度如果購買的話,就相當於是一種戰略投資。

這和我們普通人購買一些什麼債券、股票、基金本質是類似的。

所以不要把外國購買美國國債想成一件多麼複雜甚至多麼神秘的時期。這個在國際市場是正常交易就可以的。

那麼印度買的美國國債多少,就說明印度這種戰略投資有多少。

其實印度購買美國國債截至2019年8月已經有1600億美元了。

這已經很多了。

為什麼?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概念:外匯儲備。

第二,外匯儲備是什麼?

全球外匯儲備基本都是美元。當然也可以搭配其他外匯儲備,比如歐元,但美元佔了90%,這和美元數十年來相對穩定和流通性好的特徵有根本關係。

印度的外匯儲備當然也是美元,你不能想象它們儲存俄羅斯盧布,要是這樣可能幾個月就貶值了。

所以,印度要花錢買美國國債,一定是要用到外匯儲備的。

正規的定義是:為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

簡而言之,外匯儲備就是一國存的錢,用來在國際市場上做交易。

印度外匯儲備10月底達到了4400億美元。

明白這兩個概念就知道印度的對外支出了。

錢是一定量的,是有限的,花在一個方面,就肯定在另一方面要減少。

剛才說了印度買了1600億美元國債,那麼買了多少軍火?

題目說印度大量購買軍火,這是一定的,因為這相當於印度在完善自己的軍事和國防工業體系,這筆錢必須要花,而且是當下就要花的。

印度購買軍火的數額其實並不完全為外界掌握,不過僅僅從印度購買軍火最大的受益者俄羅斯來看,就能看出端倪。15%的俄羅斯軍火都賣給了印度。

舉個例子——

2016年印度購買軍火總額全球第二,大約350億美元,這還只是估算。當年印度外匯儲備大約只有3700億美元。軍火購買佔了十分之一左右。

投資需求和現實需求還是有不同的。軍火就是現實需求,是印度要成為大國的重要一步棋,不能耽擱。印度既然能花大錢買軍火,是不是在美國國債上自然就要減少開銷?

從數量來看,顯然國債佔了外匯儲備的40%,這要比購買軍火的10%左右的開銷大多了。

因此題目說印度買軍火多,買美國國債少,這是不對的。


木春山談天下


買外國國債是一種變相賣國味道(雖然一時能獲得賣債國睛睞),但買武器裝備卻是一種實打實的壯國事業。觀點不同作為有異,這只是小民看法而已。


小草一株1


眾所周知,購買國債是一種典型的理財方式,國債收益相對穩定,且有國家背書,風險相對也低,而購買國債的前提是你手裡要有閒錢,個人如此,國家也是如此,尤其是美國國債,必須要用美元購買,這就牽扯到外匯儲備的問題,比如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突破了3萬億美元,這麼多的閒錢無處可用,購買美國國債就成了一種比較好的理財方式,因此我國才成了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



印度是個不走尋常路的國家,一方面印度並非是個有錢國家,印度的外匯儲備只有4500億美元左右,連我國的七分之一都不到,但印度在世界軍貿市場卻是出了名的人傻錢多,其實這很好理解,印度國內工業基礎薄弱,尤其在軍工領域更是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因此外購武器裝備就成了印度唯一的選擇,加之印度一直夢想著稱霸南亞,在軍事方面窮兵黷武也就毫不為奇了。
印度把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外匯儲備拿出很大一部分來購買軍火,自然沒有閒錢來買美國國債,所以並不是印度不想買美國國債,而是印度實在拿不出錢來買美國國債,這就像要求一個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來投資理財一個道理,就買美國國債來說,印度實在是力有不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