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生以來,你讀過的書中,如果只能推薦一本,你會選擇哪一本?為什麼?

張小龍


曾國藩家書。

1.

可以感受到曾國藩對自己要求嚴格,勤於反省;對子弟以身作則,耐心教導。

2.

可以感受到他對父母的關愛對親人的關懷,以及對道德和責任的恪守。

3.

而且很多語錄非常經典,鼓舞人心,說了很多自己修身養德,治學交友,從政做人的寶貴經驗,讀了受益匪淺。

4.

書信時間跨度大,可以看到他不斷內省然後不斷成長,特別真實。

5.

最關鍵是他字裡行間有很強大的人格魅力,十足的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劉衣紫


餘華的《活著》。我小時候斷斷續續地看過電視劇版的,成年後看過小說。當我感覺活著太難時,總是想到書中的主人公富貴,如果我是富貴,還能活下去嗎。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小說主要講的是

徐福貴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不懂事,又賭又嫖,後來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他的家產。敗光家產後,幸得妻子不離不棄,他也決定發憤圖強。但在去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後被解放軍俘虜,給他返鄉錢讓其返鄉,與家人重逢。本以為就此以後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但又不得不經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的潮流更迭。更加讓他慘淡的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為跑去給縣長夫人輸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醫院。他本想著和那縣長拼命的,但是後來卻沒想到連報仇都不行,因為這縣長剛好又是他被抓去當壯丁時的戰友春生。再後來他的女兒在生孩子的時候也因為大出血死在了這所醫院,他的老婆家珍沒過多久也因苦痛的命運而去世,他的女婿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命運無常,人生實苦,只要自己的親人都在就是福分









小菊在珠海


推薦《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像一本魔術書,在不同年齡段時期看,總會有不同年齡段的收穫。我是在上初中時看的,那個時候學習很認真,很努力,有時候會為了遇到諸多無法解開的難題而苦惱,有時候會因為友情的背叛而沮喪無比,當我看到這本書,並且一口氣把他讀完後,我覺得輕鬆自在了許多,來自學業和人際交往的壓力似乎沒有那麼沉重了;去年我閒來無事又翻看了這本書,我突然間有一種俯瞰人生的感覺,似乎在我這個年齡,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如意是日子裡的調味劑,應該更坦然的接受,不盲從,不迷茫,不枉然!不知道再過20年,再拿起這本書會是什麼感受了?[微笑]



海上飄風


有生以來,我讀過的《老子》這一本書值得推薦。這是一本開大智慧的書,有人生觀、世界觀,甚至於具有宇宙觀的視野,例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以用言語來表述,但它不是一般的“道";"名"可以用來命名說明,但它不是一般的“名"。"無"這個虛無狀態,可理解為天地開始時的渾沌狀態;"有"這個實有狀態,可理解為萬物之母的滋生狀態。因此,時常保持“虛無狀態”,希望從中觀察到其中的奧妙:時常保持“實有狀態",希望從中觀察到其中的終極與歸宿。這兩種狀態,同樣出自於本原一體只是不同的命名說明,同樣稱謂它為玄妙。玄妙的進一步玄妙,是眾多奧妙的門徑。

        這一章是老子的世界觀與宇宙觀的綜合體現。第一個"道"是指世界與宇宙的本原,世界與宇宙的本原就是規律與法則。宇宙間的規律與法則眾多,人類認識掌握了一部分,還有眾多眾多的規律與法則人類目前還無法達及。地球自轉有了晝夜是自然規律,地球繞著大陽轉有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是自然規律,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週期性繞著太陽也是自然規律,還有銀河系、河外星系無一不是在規律中進行,這就是自然之道。還有人文之道,所謂人文之道具有狹義的理解,人類文明創造了人文的方方面面,生活秩序、精神境界、為人處事、生老病死、婚姻嫁取、經濟發展、政治吏治、軍事幹戈等等都屬於人文之道的範疇,都有其規律與法則的內含,這就是人文之道。

      第一個"名"是"道"的情狀的表達,即“道"的情狀表達要有人文的命名與說明,所以說它不是一般的命名與說明,因為這個“名"與"道"是相通相融的,具有"道"的本質規律與法則,只是用人文的語言來表述很難真正達到“道"的實質內涵。就像是"地心說"與"日心說"在一定的時空中都符合道的規律與法則,但這種命名法則還是遠遠不能符合宇宙天體的規律與法則,即不能真正透釋宇宙之道的命名與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當時是最高權威的力學理論,可到了愛因斯坦面前的廣義相對論卻就顯得很狹隘,因為牛頓第二定律在絕對時空時可以適用,但是到了亞光速的相對時空中就偏離"道"的真正內含了。可見"道"具有相對性,即規律與法則也具有相對性,不同的時間與空間所反應出的規律與法則是相對的。

      "無”與“有"是"道"之名的兩種狀態,老子在這一章中指出了宇宙生命的兩種狀態即“無"與"有",宇宙中各天體的誕生沒有生物生命時處於“無"的狀態,當有了生物生命之母滋生萬物時就是處於"有"的狀態,因此"無中生有"不是沒有道理,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同時在這一章中指出了"無"與“有"的演變規律。在“虛無狀態"時,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地進行奧妙的變化,人類要觀察其中變化的奧秘就能參透"無"的規律與法則,在人文領域一件事情未發生之前處於“無"的狀態,但這件未發生之事一定有其奧妙的變化規律可循,一定有產生這件事內因、外因變化規律因子的奧妙,這也在教我們在為人處事時應該如何看待“無事"時所採取的態度,應該要時刻考量各種變化的奧妙。在“實有狀態"時,也同樣存在無時無刻地進行終歸終結時的變化,有了不一定擁有,有財富不一定擁有財富,得到了也會向失去轉變,老子也道出了"有"向"終結"轉變時所採取的態度,應該要時刻考量這種變化的奧妙。最後指出“無"與"有“同出於"道","無“是道,"有"也是道,只是用不同的命名說明,而且兩者都具有玄妙的變化規律,這種變化規律具有奧妙所在,把握了這些變化規律是眾多奧妙解開的康莊大道。

        歷史上眾多名人解讀《老子》第一章,有從唯物角度理解,也有從唯心角度理解,這兩個角度理解都沒有偏離老子的本義,只是把老子的本義一分為二去理解了,當唯物角度更流行於世時對唯心理解加以打壓,當唯心角度更流行於世時對唯物理解也給予打壓,這本身也是"道"的規律與內涵,因為時空是在不斷變化的,某一時空必然存在符合某一時空的規律與變化。在魏晉玄談盛行之時,唯心角度的"道"自然而然成了“無中生有"、"形而上"的玄之又玄的道。老子本義沒有唯物與唯心之分,但是存在“無"與“有”之別,既使用現代語言說唯物還是唯心,兩者同樣遵循道的內涵。

      以上所言的一分為二,從唯物和唯心兩個角度去理解老子的“道",在第一章中指出了道的二元論,即"無"與"有"是道的二元,道的二元論是廣義二元,不是狹義二元,有無、上下、高低、疏密、愛恨、恩怨、捨得等等都是"道二元論"的屬性,都具有道的本原規律與法則,自然之道與人文之道也是屬"道二元論"的範疇。老子生活在東周中後期的公元前570年至公元前470年間,在周王朝當過圖書館館長,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聞名天下。易經成書於西周,年代早於老子,老子也一定深得易經的精華,易經最基本的理論就是陰陽理論,因此在《老子》第一章中無不處處看出陰陽理論的再現和進一步的詮釋,用"無"與"有"做為道的二元進行闡釋,也可理解為道的陰陽理論來闡釋,很明顯在此看出,"有"就是陽,"無"就是陰,陰陽具有"無有”的特性,無有具有"陰陽"的特性。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可轉陽,陽可轉陰。物之生,由無化而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為無也。這才是《老子》第一章重要而需領悟的內容,用現代哲學思維則就是唯物辯證的矛盾論去體悟老子"道"的二元論,或者說叫道的陰陽論,那麼就有陽之道和陰之道的二相性,則會更好理解。用有無來說道,和用陰陽來說道,"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是高度相通的,只是名稱命名說明不同罷了。

     用純宗教的理性思維看老子的道,這個道是一個閉環圓圈,在佛法中叫輪迴,在這個道圓圈中,有兩個極點分別是"無"和"有",無在左,有在右,當“無"向"有"方向順時針轉動則無生有即為物之生,當"有"向"無"方向也是順時針轉動則有生無即為物之死,這就完成了一個圓圈的輪迴,因此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生不息的輪迴效應就不難理解了。

       千言萬語只能用"道"來形容宇宙觀,人類認識宇宙有時空的相對性與侷限性,"道"為有無二相性,"道"也為陰陽二相性,都同為道二元論的範疇,大道無形,大道有存。這就是老子的世界觀和宇宙觀,足見老子的偉大。

泓瀚易道智慧學











泓瀚先生易道智慧學


推薦《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

推薦這本書的理由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一本介紹理財的書,主要有一下幾個推薦理由:

1-理財意識


既然是一本介紹理財的啟蒙書籍,書中傳遞的理財意識是從小就需要培養的一種習慣,理財方式很多,但是把理財融入意識的人卻不多,更多的人是靠出賣時間、出賣體力去換取金錢,而沒有規劃個人財富積累,我再看這本書之前也是一樣,沒有很強的養”鵝“的習慣。

2-個人規劃


在我們理解增加資產的道路上,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打工、創業和投資都是重要途徑,可以清晰的規劃個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問題分析能力,這也是我們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經常會做的個人規劃,我們的工作方式來源於個人規劃什麼樣的結果,能夠提前讓我們清晰職業規劃的路徑。

3-深入思考


書中提到”什麼是負債,什麼是資產“,現實生活中,我們會把房子作為資產,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買房都有貸款,每個月固定支出還款,從作者的角度,資產就是能往你口袋了放錢的,負債就是從你口袋裡拿錢的,那房子從深層次意義上來講,並算不了資產,這也讓我們學會如何深入思考,剖析本質。


林大叔日記


推薦《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不同時期看都有不同的人生感悟,感覺不同的人生階段在這不小說裡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高中時期初次看這本書,被裡面孫少平的自尊要強,努力出人頭地的樣子感動了。感覺就是高中時期的自己,自尊又敏感,不斷的努力,就希望自己能考上好的大學,有一天能榮耀歸來。

工作以後再看這本書,更多的是感受到他們努力奮鬥的樣子,也時時激勵自己在遇到困難時不放棄,給我堅持下去的勇氣。

結婚後再看這本書,更多的是被書中三位女性的偉大感動,作為妻子,母親,很多時候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愛和關心。平凡的我們也可以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就為征服你


當今社會,如果只推薦一本,我強烈德國理財博多·舍費爾的《財務自由之路》。

作者1960年出生於德國科隆,16歲獨自闖蕩美國,26歲時不幸陷入了財務危機,債臺高築,通過四年努力,30歲後他不僅擺脫了危機,還創辦了數家公司,通過投資成為歐洲知名的億萬富翁。此後,博多·舍費爾開始向大眾傳播自己的致富秘訣和理財知識,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這些知識擺脫困境。

本書在德國出版後,曾一度成為德國圖書年度暢銷榜的 NO.1,連續110周佔據在德國圖書排行榜榜首的位置。這本書還被翻譯成了33種語言,在全球暢銷,銷量超過一千萬冊,改變了很多人的理財觀念。

核心內容

擁有財富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權利,但是要消除對金錢的偏見,不要當一臺賺錢機器,而要擁有一臺自動為你賺錢的機器。只要轉變理財觀念,掌握投資理財的方法,任何人都能實現財務自由,成為金錢的主人,不再為金錢而煩惱,過夢想的生活,擁有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不不咖啡館


我推薦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r

李笑來對《奇特的一生》推崇備至,《做時間的朋友》這本書很多內容也引用了這本書的做法。讀書就要讀原著,這次我讀了有關時間大神柳比謝夫的書《奇特的一生》,真的讓人感慨萬分。\r

柳比謝夫對時間的理解真的遠遠超過一般人,就拿數據來證明:他睡覺時間10個小時,卻發表了70來部學術著作。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他寫了500多印張,相當於12500多頁打字稿。業餘時間,他對5000種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蒐集的材料比動物研究所多五倍。而且他並不是不懂享受的人,一年時間有65次參加藝術活動或者觀看錶演。好像時間和他達成了某種協議,他總是有足夠的時間做他想做的事情。\r

以下幾點可能是他能比絕大多數人更好的利用時間的原因。\r

生活的態度——生活的內容並不是苦難,而是成果。\r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第一句話就是:人生困難叢叢。這的確也是一部分人認為的事實,而柳比歇夫在這一事實上更近一步。關鍵在於對待苦難的態度,柳比謝夫經歷過戰爭喪兒,會議批鬥,生活潦倒等不幸,在正常年代,他在研究所工作,還兼課,兼任其他單位的顧問,還需要幫助妻子跑醫院、跑商店、排隊買煤油等事情。但是柳比歇夫在精神上面對自己的要求和研究上一樣嚴格,他不斷的利用一切機會求知,輸出,直至把一切苦難轉化為成果。\r

人生的態度——不是去震驚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r

柳比歇夫提供了一個普通人也能達成天才成就的範本,但看起來他的人生卻並不是以達到天才成就為目標,而是遵循自己的內心:創立生物自然分類法。從此至死不渝,一生都在最求這個目標。而他這樣的追求無疑是具有巨大風險的。——把自己的生活定了框框,錯過了其他機會,人會不會變得乾巴巴的?而且他把未來都壓在這個寶上,萬一目標本來就是不可達到的,那麼這一生就很可能虛度年華。然而,事實上,柳比歇夫的一生是幸福的(他自己認為),因為他一直在追求他的目標;而在別人眼裡,他的生活由於目標明確也是令人羨慕的。所以要搞清楚自己的一生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別人而活。就算目標是虛無的,我在追求虛無的過程中也是幸福的,我的生活也因為追求這一目標而顯得生機勃勃、和諧統一。與其去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功勳,還不如追求那最最樸實的人性。這可能也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r

時間的態度——把時間當做神靈尊敬。\r

一定意義上說,我們人類除了時間,什麼都沒有。而且這個時間也是不可控的。所以很多書籍說《時間管理》,就是要好好的管理自己的時間;李笑來更近了一步,《做時間的朋友》也說了,時間是不可管理的,我們要和他做朋友;柳比歇夫達到了更高的境界,他用獨有的時間-事件統計法,對自己的三類工作作了嚴格的記錄,並且每年花好幾天時間總結。沒有人要求他這麼做,好像他面前有一個時間之神,他每天都要一絲不苟的向他彙報一樣。這讓我想起老子對於道的態度,他說他和道的關係好像是嬰兒和母親的關係,無時無刻不想親近她,瞭解她,學習她。稻盛和夫也是這樣,他對一件事情的至誠之心達到極致的時候,竟然能清晰察覺未來世界陶瓷顏色、電價的準確價格。我想柳比歇夫對時間的關係也是這樣的,他準確的估算出完成工作任務所需時間,而且還不用鐘錶計時。\r

最後分享柳比歇夫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擬定的時間守則:\r

不接受緊急任務\r

累了就去休息\r

每天睡10小時\r

不承擔必須完成的任務\r

把累人的工作和愉快的工作結合在一起


勝智大王犇


個人最推崇的是遙遠的救世主,靜下心來好好讀讀幾遍,讀完之後一定有很大收穫



習慣命運


.“寧可一日無糧,不可一日無書”,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訓。是啊,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離開了書,人們的生活將是一片空白。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書,書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的確是一本好書,自從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才真正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含義,在我最黑黑暗的時刻,給了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在她生命的88個春秋裡,只擁有19個月的光明與聲音,但她的精神卻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無窮的光明與希望。她接受了命運對她的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難,用愛心去擁抱世界,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這本書寫了海倫對光明的熱切的渴望、寫了她對人生的感慨,讓讀過這本書的人和她一起分享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字裡行間,無不洋溢海倫對人生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誡世人應該珍惜擁有的一切。

海倫非常想要看她生活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她在書中寫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看他們的溫厚與善良……第二天,我要去看黎明,看曙光……第三天,要看我生活的世界,那是多麼美好!”三天的時間,這對海倫來說多麼珍貴啊!然而,這只不過是她的一個願望而已。三天光明,對有些人來說微不足道,像我們學生中就有一些這樣的人,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優越的學習條件,但是,他們卻不知道珍惜擁有的一切,白學習當做一大苦差,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退縮不前,給自己找這樣那樣的藉口。

我非常喜歡《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從這本書中找到了自信、堅強與樂觀,現在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它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相信大家看過以後,一定會終生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