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孔融小時候讓梨,長大以後怎樣了?

踏雪無痕尋梅的貓


魯國孔融(字文舉),廣陵陳琳(字孔璋),山陽王粲(字仲宣),北海徐幹(字偉長),陳留阮瑀(字元瑜),汝南應瑒(字德璉),東平劉楨(字公幹)。

要說裡面名聲最顯赫的,當然是孔子的20世孫——孔融。

孔融讓梨的故事基本已經老幼皆知,但很多人只知道孔融的開始,卻不知道孔融的結局,當初讓梨的那個男孩兒,後來結局如何呢?

孔融的家世就不用再贅述了,在古代,這種名門望族生就是富貴之命,孔融從小接觸的就是貴族文化,混的也是上層圈子。

孔融

本來以文見長的孔融,如果生活在盛世,就是一位文學大師,乾的也是文人墨客乾的事情,然而孔融生活在漢末亂世,也就幹了一些和他特長不相關的事情。

董卓禍亂京師的時候,孔融正在朝廷做官,他看不慣董卓的所作所為,據理力爭,讓董卓大為光火,但又不敢拿孔融這等名士、儒教的象徵怎麼樣,於是給他安排了一個苦差事,讓他到黃巾起義的重災區——青州去做北海國相,這無疑是秀才遇到兵啊。

果然,孔融到了北海雖然把政務搞得有聲有色,但還是被黃巾軍給包圍了。還好他平時善待了一個窮困的老太太,老太太的兒子在關鍵時刻單槍匹馬殺出重圍去向劉備求救,這樣才解了北海之圍,不然孔融早就死在了這次兵災中。而單槍匹馬去搬救兵的那個少年,就是東吳後來的“雙子星”——太史慈。

太史慈

孔融的厄運還沒完,諸侯爭霸期間,自成一派的孔融又受到了袁紹的攻擊,妻兒老小全被袁紹抓了,自己勉強逃了出來。不過袁紹也不敢加害孔融的家人。

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後,為了籠絡天下士子的心,將孔融徵召到朝廷做官,孔融成了漢室的一面旗幟,但他只忠於漢獻帝,滿口的忠君愛國,口誅筆伐,讓有政治野心的曹操很頭痛。

孔融威望極高,提拔了很多人才,隨時家裡面都是賓客滿堂,高談闊論,這為孔融的最終落難埋下了伏筆。

曹操在出徵荊州前,越來越覺得孔融是個隱患,包括荀彧也是,於是就給孔融羅織罪名,誣陷誹謗,將其處死,並株連全家。

孔融之死

孔融被捕的時候,他才7歲大的女兒又創造了一段歷史佳話。當時她和9歲大的哥哥正在下棋,聽到父親被捕的消息,居然不為所動,旁若無人的繼續下棋。旁人問她為什麼不害怕,她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旁人又端肉湯給他們喝,女孩兒不喝,她說“都要死了,喝肉湯還有什麼意義呢?”果然,不久曹操的士兵就將他們拘捕了,女孩兒面不改色的引頸就戮。





友友518


在三國時代,孔融是一個很有名的人,除了傳說中的讓梨故事,還有很多事情,足以令大家敬佩。孔融,字文舉,山東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孫,父親孔宙,曾為泰山都尉,有一個哥哥叫孔褒。孔文舉很小的時候就是個神童,十歲之時隨父親進入京城洛陽。在當時,洛陽的著名名士河南尹李膺經常閉門謝客,並且揚言,不是當今的名士大儒,休想進我李家的大門。才十歲的孔融很不服氣,就隻身去拜訪。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前去京師拜訪當時的名士李膺。名士可不是隨便見的,孔融直接對李膺的門人說自己與李膺是世交,要求見李膺。當門人將孔融帶到李膺面前時,李膺詢問他祖上是否是世交。孔融一本正經地回答說,我們的祖先孔子和老子可是好友啊!在場的人無不覺得小孔融很機智。這個故事還沒有完,太中大夫陳來晚了,旁人就把孔融機智的表現告訴了他。不以為然的陳韙卻認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聽了,立馬回擊說“按你這麼說,你小時候也一定很聰明瞭”,巧妙地諷刺了陳煒。

孔融的聰明,現在叫高智商。用現代管理學理論分析,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智商的作用只佔百分之二十,而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情商部分,這後一塊佔了百分之八十。那麼走在仕途上的孔融,就恰恰是一個智商高情商低的人。

孔融不會與上司相處。最初他在司徒楊賜府上做屬員。河南尹何進要晉升為大將軍,楊賜派孔融拿著自己的帖子去拜見何進,以示祝賀。可能當時溜鬚拜賀何進的人比較多,門人沒能立即給孔融通報,孔融便一氣之下從門人手裡奪回貼子,返還楊賜府,事兒辦砸了,賭氣自責幾句,竟揚長而去。就這樣隨便炒了上司的魷魚。

後來孔融為曹操賣命,卻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甚至連曹操都不放在眼裡,認為曹操無論在學識還是能力上都比不上自己。當別人提出想法時,孔融總能想出各種理由反駁,還自以為自己考慮全面,能從他人看不到的角度想問題,久而久之別人都覺得他是故意在抬槓,很是招人厭。而且孔融喜歡在家裡大擺筵席招待文人墨客,引起了曹操的懷疑。恰好此時有人誣告孔融,曹操藉此機會將孔融及其家人全部殺害了。孔融如此自命不凡的人,最後卻連個給他收屍的都沒有,實在是可悲。



御前帶刀侍衛


孩子的世界裡有多少的概念,如果總是一味把好的多的給別人,這樣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會被討好別人所迷惑,不容易有幸福的人生觀。

可以分享,但前提是我手裡有兩份或者三份,如果只有一份可以選擇不分享給他人,如果兩份可以選擇多的那份留給自己,因為一個人的本性裡該有對自己的好多一點!這是一種自信,也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因為在我小的時候,我的個人物品總是在不被允許的情況下,我媽直接從我手裡拿走給親戚家來的小孩,我比他大三歲,這可能是大人的理解!

當我發現我的小物件不見時問我媽,我媽直接一句給親戚家了,我說我還用又不是不用了!我媽能說我想給人家類!那時我上小學。

後來我總覺得自己很卑微,不配擁有什麼,甚至會懷疑自己是撿回去的孩子…

其實很小的事情,但是在孩子身上就像小樹身上刻的痕跡———



恩睿


在三國時代,孔融是一個很有名的人,除了傳說中的讓梨故事,還有很多事情,足以令大家敬佩。孔融,字文舉,山東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孫,父親孔宙,曾為泰山都尉,有一個哥哥叫孔褒。孔文舉很小的時候就是個神童,十歲之時隨父親進入京城洛陽。在當時,洛陽的著名名士河南尹李膺經常閉門謝客,並且揚言,不是當今的名士大儒,休想進我李家的大門。才十歲的孔融很不服氣,就隻身去拜訪。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前去京師拜訪當時的名士李膺。名士可不是隨便見的,孔融直接對李膺的門人說自己與李膺是世交,要求見李膺。當門人將孔融帶到李膺面前時,李膺詢問他祖上是否是世交。孔融一本正經地回答說,我們的祖先孔子和老子可是好友啊!在場的人無不覺得小孔融很機智。這個故事還沒有完,太中大夫陳來晚了,旁人就把孔融機智的表現告訴了他。不以為然的陳韙卻認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聽了,立馬回擊說“按你這麼說,你小時候也一定很聰明瞭”,巧妙地諷刺了陳煒。

孔融的聰明,現在叫高智商。用現代管理學理論分析,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智商的作用只佔百分之二十,而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情商部分,這後一塊佔了百分之八十。那麼走在仕途上的孔融,就恰恰是一個智商高情商低的人。

孔融不會與上司相處。最初他在司徒楊賜府上做屬員。河南尹何進要晉升為大將軍,楊賜派孔融拿著自己的帖子去拜見何進,以示祝賀。可能當時溜鬚拜賀何進的人比較多,門人沒能立即給孔融通報,孔融便一氣之下從門人手裡奪回貼子,返還楊賜府,事兒辦砸了,賭氣自責幾句,竟揚長而去。就這樣隨便炒了上司的魷魚。

後來孔融為曹操賣命,卻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甚至連曹操都不放在眼裡,認為曹操無論在學識還是能力上都比不上自己。當別人提出想法時,孔融總能想出各種理由反駁,還自以為自己考慮全面,能從他人看不到的角度想問題,久而久之別人都覺得他是故意在抬槓,很是招人厭。而且孔融喜歡在家裡大擺筵席招待文人墨客,引起了曹操的懷疑。恰好此時有人誣告孔融,曹操藉此機會將孔融及其家人全部殺害了。孔融如此自命不凡的人,最後卻連個給他收屍的都沒有,實在是可悲。


詩雨花魂


長大後的孔融也做了一系列奇葩的事情,都看似高尚,實則荒誕。當然最後也因為他們不低調惹來了殺身之禍。

一門之爭

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張儉被追捕躲在了孔家,後來事發,孔褒被牽連。孔融地哭著喊著要跑去頂罪,結果導致孔褒被殺,孔融身名大振。正常方法,應該私下去疏通,搭救哥哥。孔融卻來了個,大義滅親,踩著哥哥的命,壯自己的聲譽。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

孔融的父親孔宙死了,孔融據說哭到站不起來,孝順之心人盡皆知。誰知,一次炒作還不夠,父親死了沒多久,又發表了離經叛道的言論。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

說什麼,父親對於子女,沒有恩情,子女只不過是父母激情之時,情慾的產物。還說子女對於母親也一樣,就是如同物體從瓶子裡拿出來一樣。

現在聽起來,也有點不堪入耳。孔融還真是為了炒作自己高明,語不驚人死不休。不過他後來的行為也是這位的,袁紹軍隊圍困青州的時候,他把妻兒丟下自己跑了,以至於妻兒殉難。

講曹丕八卦,吐槽曹操,惹禍身死

不得不說,孔融為了出名,也是個碰瓷的高手,而且可著曹操碰。不僅公事上與曹操對著幹,顯示自己的不同意見。還時不是寫文章諷刺曹操。甚至對人家家人人身攻擊。說曹丕娶了袁熙的遺孀甄洛,堪比武王就把妲己賜給周公,還說兒子如此,老子又能好到哪去。

曹操實在不堪其擾,收集了孔融的,狂妄自大、不忠不孝的證據,置孔融於死地而後快。隨著年齡的增長,那個四歲讓梨的孔融,一點影子都沒有了,更多的只有沽名釣譽,惡意炒作,最終也害了自己和家人。


藝文雜記


毀童年啊,小時候的孔融讓梨教育多少小朋友,但後來的孔融就是作死了。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孔融四歲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香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於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己的那一個是最小的。父親好奇地問他:"別你怎麼不自己分最大的呢?孔融說到:"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

孔融的作死之路從七歲那年開始,大致說來就是一個逃犯逃到他們家然後孔融開門收留了他,結果有人追了過來說他們家包庇逃犯,孔融大義凜然的站出來承擔責任,但是那些人覺得孔融太小了不可信,於是抓了他哥哥並且殺死了。 第一步 坑死了那個當年吃了個大梨子的哥哥。

第二步坑死全家,孔融後來也是一個學霸,成為地方上的一代名士。後來孔融投靠曹操效力,孔融這人一點不謙虛,甚至有點瞧不起我們的曹總。當別的文人或者曹操提出什麼想法的時候,孔融總是找其他理由反駁他們。在孔融看來,他覺得顯示了他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孔融還喜歡在家裡宴請文人名士什麼的,引起了曹操的猜疑。曹操就讓手下將孔融和家人殺掉了。而孔融死掉後,也沒有人願意或者敢去收屍。

一代"教育大師"孔融,就用自己的低情商作死了自己。


大東聊趣史


您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很多長輩會給下一輩講的一個故事,小小的孔融懂事,聰明,竟然懂得怎樣去孝順,這個典故也成了很多的父輩讓孩子去學習的一個例子。都會後所孔融那麼小就懂得分享,孝順,你都這麼大了,也要學習孔融。特別是現在的孩子,獨生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但是長大後但的孔融做了什麼,我們的父母不會告訴你,那麼小編查閱了很多的資料,看完之後不僅大吃一驚,小時候的一個讓梨的舉動能讓世人學習至今,但是長大後的孔融做卻讓家人跟著一起砍頭

孔融小時候喜歡讀書,長大後做了官。後來回家祭祀的時候他讓百姓們都哭泣,可是不是自己的親人又怎能哭的傷心呢,於是孔融就把其中一個哭得不傷心的百姓給殺了,這樣以來百姓們嚇得都哭起來,此事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但是沒有人敢站出來。

再後來孔融在曹操手下效力,但是孔融覺得學識淵博沒有人比他有能力,甚至連曹操也不放在眼裡。很多的官員和曹操商議的時候他總是找理由提出一些異議,他覺得這樣可以彰顯他的能力,但是曹操是個多疑的人,曹操認為孔融就是故意找事。孔融喜歡在家裡宴請文人名士,這更是讓曹操更加的猜疑。恰好這個時候有人來誣告他,曹操就讓手下將孔融和家人都殺掉了。在孔融死後,甚至沒有人願意去收屍。

小編在這裡想說,雖然他“孔融讓梨”的故事,是讓我們能夠更好的去學習他的精神,但是他目中無人,對待百姓的事,這也是父輩為什麼不願意告訴孩子們的,孔融長大後究竟幹了些什麼,就是因為他長大後沒有幹些好的事情,所以父輩們只是用他小時候的故事來讓我們學習。各位網友有什麼看法?





WestSlope


前言:“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長大後發展的不怎麼樣,能力不夠,一家老小都他害死了。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這小孩子從小挺聰明懂事,別人看他取梨都拿小的,問為什麼這樣?他不說是因為自己禮讓,而說“我人小,所以吃小的”(小兒,法當取小者)。小孩子不僅乖,而且很會說話。


但是孔融後來發展的不怎麼樣,可以說沒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而且把家都敗掉了,連累了家裡人。史書上說他“才疏意廣,迄無成功”。主要的原因就是,孔融的情商很低,經常得罪人,而且見識也並不深刻,辦不了實事。


東漢末年的三個權臣,大將軍何進,相國董卓,還有曹操,孔融都得罪了。

首先是大將軍何進,當時孔融在司徒楊賜手下做官,何進升大將軍後,楊賜叫孔融去祝賀何進,因為門房通報不及時,孔融覺得受到了慢待,拿回名帖走人了,脾氣很大。當時何進手下都有人要去砍他了。後來何進被勸下,不跟孔融計較。但是孔融這種做法,其實就已經預示他後來的結局了。


孔融得罪了何進,後來董卓進京,孔融也一直唱反調,董卓很想滅了孔融,於是借刀殺人,讓人安排他到黃巾起義最嚴重的北海國去做國相,其實是想借農民軍的刀殺了孔融。當然,孔融唱反調,說明他還是很忠君的,只是不懂得變通,沒有司徒王允那樣的手段。

後來曹操把漢獻帝迎到許都,孔融當時在外地已經混不下去了,就到了許都,做了個官,最後跟曹操又鬧不和,經常諷刺曹操,不知輕重,比如,曹操打下冀州,因為把袁熙的老婆甄氏賜給了兒子曹丕,孔融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也是個很喜歡歷史文學的人,以為孔融學問多,裡面有什麼典故,還特意去請教孔融,結果孔融說,以今日之事看,應該是這麼回事。曹操聽了估計會氣死,因為曹操也是個很有脾氣的人。曹操一開始還得忍著,後來因為權力越來越大,孔融一來是個忠於漢室的人,二來也看曹操不順眼,更加經常與曹操抬槓,最終曹操不能忍受,唆使下面的人羅織罪狀,把孔融殺了,連他的妻子孩子都殺了。

以上說的還是孔融的情商低,經常得罪人,做事沒有輕重,最後死於非命,連累家人。從他得罪大將軍何進,差點被刺殺,就看出以後的結局了。


現在說孔融的能力。

孔融的能力很LOW,董卓把他派到北海國做國相,就是想借當地嚴重的農民起義,滅了孔融,孔融也的確沒有讓董卓失望,一到任上,就吃敗仗。“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講武,馳檄飛翰,引謀州郡。賊張饒等群輩二十萬眾從冀州還,融逆擊,為饒所敗”,後來黃巾軍又來攻城,孔融還是靠著太史慈請來了劉備的救兵才得以解圍 。

後來孔融跟袁紹幹架,“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為譚所虜。”,可以說是很搞笑了。還以為他能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結果卻是自己大敗,家眷都被敵人俘虜了。可以說是笑柄了。難怪被稱作“意廣才疏,迄無成功“。


孔融沒什麼辦事能力,也就罷了,他的判斷力也不行。袁曹官渡之戰前夕,由於袁紹的實力很強,孔融對戰事的判斷是,袁紹很牛,打不過。少府孔融謂彧曰:“袁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為其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而面對同樣的局面,郭嘉能提出十勝十敗論,荀彧也認為袁紹不足懼。孔融的判斷力這麼差,更讓曹操覺得這種人沒什麼價值了。


孔融小的時候其實是很聰明的,口才很好,除了讓梨的故事,他還有一個拜訪大臣李膺的故事,他說跟李膺是世交,得以讓門房引見,李膺問我怎麼不知道有你這個世交,孔融說他是孔子的後代,李膺是老子的後代,孔子曾經拜老子為師,所以是世交。當時在場的大人都很驚奇,有個人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優秀。結果孔融當場回應"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


然而孔融的結局,的確印證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說到底,孔融很會打嘴仗,有些小聰明,跟楊修差不多。沒有大才,就是有些小聰明,還喜歡跟人抬槓。孔融的故事,其實也是一面鏡子。小孩子不能讓他太鋒芒畢露。比如明代的張居正,其實他第一次考舉人的時候才十三歲,已經很有才名了,但是主考官顧璘卻覺得要給他一些挫折,使他更加奮發,而沒有錄取他。這其實是對張居正好。孔融或許就是從小太受捧了,口才也挺好的,但是不會與人相處,脾氣越來越大,也沒有實際的辦事能力,書生氣太重,最後死於非命,把一家人都害死了。


再思樓紀


小時候我們經常聽到孔融讓梨的故事,當時的孔融年僅4歲,卻懂得禮讓兄長,那麼這個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品行的孔融,長大後結局如何了呢?

小時候的孔融一直被人冠上神童的名號,他天資聰穎,聰明好學,而且孔融還是孔子的第20世孫,有著十分良好的家庭背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孔融逐漸成長一位十分具有才華的謀略之士,而且能善詩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但是在孔融才華橫溢的背後,也有他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一面。

就說孔融著名的容器論,這是一種與古代儒家思想完全相反的理論,在孔融看來,父於子並無恩,因為父親在生下自己兒子的時候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性慾,同樣的,母於子並無愛,十月懷胎只不過是孩子暫時存放在母親的肚子裡,這樣的理論自然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接受和認可,甚至很多人認為孔融是不忠不孝之人。不過,孔融仗著自己的才華,在那個亂世三國也得到了重用,曹操正是看中了孔融的才華,因此將他留在了自己身邊。

孔融在擔任官職期間,曾向曹操舉薦了不少人才,但是孔融此人又狂妄自大,他覺得自己舉薦的人才曹操就一定要重用,曾經向曹操舉薦了一位叫楊彪的官員,但曹操覺得楊彪沒能力,於是就沒用他,但是孔融竟然威脅起曹操,他對曹操說,如果不用楊彪,那自己就辭官不幹,曹操無奈,只好聽了孔融的建議,但是這樣一來更讓孔融狂妄了,他認為曹操這是害怕自己了,從此更加肆無忌憚。

而且在他推薦的禰衡被殺後,孔融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最終曹操在郗慮的誣陷下,趁機找到了殺害孔融的藉口,以“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將孔融處死,並且誅殺孔融九族,孔融之死完全是因為自己的狂妄自大,尤其是面對曹操這樣的梟雄,這樣狂妄自大的人是很難獲得曹操喜歡的。


梅姑姑318


說到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小學課本中把孔融讓梨當做教育後人的典範,說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孔融的爸爸帶回來兩個梨,把孔融和哥哥都叫進屋內,讓孔融拿梨,孔融去拿了兩個中小的那個,把大的那個梨讓給了哥哥,爸爸問他為何選擇小的那個,孔融說,自己最小理應拿最小的那個梨,孔融讓梨的故事從此家喻戶曉,傳為佳話。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另一個關於孔融的故事,有一天孔融的家裡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誇讚孔融很了不起,小小年紀就學會謙讓,但是,客人又說了一句:“長大後可就不一定了”。孔融機智反駁道:“想必你小的時候也很了不起”。這則故事也被傳為了佳話。也許大家還不知道,這位到孔融府上做客的客人是一位算命先生,他居然預料孔融長大後品德不行,事情真像客人預料的那樣嗎!

然而孔融真的長大了,不出客人所料,性情和性格都不像小的時候,這時候的孔融特別的自私自利,而且不忠不孝,親戚朋友的避而遠之,認為他是個怪胎。

有一次,孔融受董卓推薦,趕赴都城上任北海相,去的路途之中,孔融見一個20多歲的人年輕小夥,在路上悲傷的哭泣,而且還披麻戴孝,後來一經詢問,才知道這個年輕人的父母雙亡,年輕人很是悲傷,不停的哭泣。可是見狀的孔融認為他哭的不可傷心,妄下定論,說此人肯定不孝,只是在裝模作樣的哭,恐龍還說,或許他的父母就是被他害死的,於是孔融命令首相把他抓起來,並用劍把他刺死。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長大後的孔融和長大後的孔融大不一樣,也許大家相信小編所說的話,可這些都是史書《御覽》262引《秦子》中的“哭墳不悴”所記載的。

孔融不止薄情寡義,還特別的心狠手辣,不忠不孝,還有史書記載,說孔融長大後,與父親根本沒有什麼親情,在父母老年的時候,孔融只是為父母提供衣食住行這些生活必需品,與母親也沒什麼親情可言,只是當著外人裝作很孝順的樣子罷了。這段話在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父子無親,情慾發耳,子母無情,物出瓶離。”這可是孔融的後人所說,並不是刻意的抹黑孔融。

黃巾軍起義,孔融正擔任北海相,此時的董卓擾亂朝綱,大權獨攬,壓迫百姓,施行苛政,百姓民不聊生,為討好董卓,孔融強制百姓繳納賦稅,但是很多老百姓家裡面根本沒有餘糧,連肚子都吃不飽,孔融就責怪下屬辦事不力,就立即下令把辦事不力的下屬殺掉五個。

長大後的孔融薄情寡義,心狠手辣也就算了,但是,他還沒有什麼軍事才能,雖然被稱作是建安七子,可是在指揮打仗方面完全不懂,在他所管轄的北海範圍之內,屬下官員貪汙腐敗,強徵民家婦女,後來黃巾軍起義,恐龍不想著怎麼抵禦起義軍,反倒整日喝得酩酊大醉。

手下官員見孔融每日飲酒作樂,大家覺得孔融應該有禦敵之策,誰知,黃巾軍兵臨城下之時,孔融獨自乘一匹快馬溜走了,而且還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扔下不管,一路投奔到曹操麾下,北海的士兵和城中百姓瞬間就被黃巾軍攻破,百姓生靈塗炭,哭聲震聾欲耳。原本以為孔融投奔到曹操麾下,會勤勤懇懇為官,誰知他老是挑曹操的壞毛病,曹操可是雄才大略之主,孔融這樣做使得曹操很不滿,本想直接殺掉孔融,但是曹操考慮到這樣做會損害自己的明望,所以最後都沒有對孔融下手,只是暗暗提點孔融說話注意,後來孔融不但沒改,反而更加妄加指責,曹操實在忍無可忍,找個藉口就把孔融殺死了。

大家只記得孔融讓梨的故事,卻不知道孔融長大後的為人,現在知道了吧,被長大後的孔融完全顛覆了的三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