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評論」飽蘸濃墨寫真情——讀陳彥《主角》札記


「評論」飽蘸濃墨寫真情——讀陳彥《主角》札記

著名作家陳彥的“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主角》,以其獨特的視角、動人心魄的故事情節和生動明快而富有強烈感染力的語言藝術,勾畫了秦腔名伶憶秦娥半個世紀以來曲折傳奇、不屈不撓的奮鬥歷程,塑造了一個勤奮刻苦、獻身藝術、弘揚傳統、耀眼奪目的文學藝術形象。作品以憶秦娥從一個放羊娃、燒火丫頭逐步成長為一代“秦腔皇后”的艱難經歷為主線,集中反映了秦腔這門古老藝術從落寞走向輝煌的起死回生的過程,充分彰顯了幾代藝人為發掘與傳承秦腔藝術而嘔心瀝血、培養新人的責任擔當,濃筆重彩地描繪了長存於人世間的真情大愛,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優秀文學作品,讀來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親情至愛 血濃於水

憶秦娥的唱戲生涯,是她舅胡三元引進門的。這種親情鑄就的人間深情,為憶秦娥開創輝煌的藝術道路,提供了先決條件。

憶秦娥的家在秦嶺深處,山高林密,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為了讓姐姐上學,年僅十一歲的她就早早輟學回家放羊,當了一個放羊娃。她舅胡三元看她家裡實在貧窮,極力說服姐姐姐夫,帶她到寧州劇團學戲謀生。胡三元本是寧州劇團一位鼓師(陝西話叫打板的),技術過硬,章法老到。凡劇團上演的戲,由他主敲,戲立馬有了主心骨。但這個胡三元卻是個犟脾氣,凡事愛認死理,說話不留情面,連團領導都敢頂撞,因此在劇團得罪了不少人。胡三元酷愛敲鼓,即便生活陷於困頓也離不開敲鼓。他平時有事沒事總愛敲幾下,而且不分場合,逮住啥敲啥。那年一位國家領導人去世,舉國哀悼。團裡安排悼念活動,他偏躲在房子敲鼓,被抓個正著。劇團“革委會”主任黃正大本來就不待見他,剛好他自投羅網,黃主任便借公安之手送他進勞教所勞教。勞教結束後,他仍然個性不改。開除留用期間,團裡安排他裝臺,他又因不按操作規程辦事,導致嚴重舞臺事故致死人命,被判刑入獄,徹底丟掉了工作。她舅胡三元的這一系列遭遇,給憶秦娥人生道路帶來了不盡的麻煩。她先是從學員隊被貶到灶上做飯,當了個燒火丫頭。繼而在排戲中又遭到種種非難,迫使她打了退堂鼓,幾次都想放棄唱戲回老家九巖溝放羊。正是她舅這個至親至愛,在他自己接連遭到打擊身陷囹圄的情況下,仍然對她操心不止,見面總是鼓勵她堅強起來,好好學戲,紮實用功,叮囑她“一輩子要憑真本事吃飯”。她舅恢復自由後,對她加緊管束,有時氣急了,還要對她動家法。

如果說,憶秦娥她舅把她引入了戲劇大門,那麼,寧州劇團青年演員胡彩香則在基礎訓練上實實在在幫了憶秦娥一把,成為她的啟蒙老師。憶秦娥初出大山,年齡小,什麼也不懂,胡彩香毫不嫌棄,視她如晚輩親人,從言談舉止到拔聲塑體,嚴格對其進行基礎訓練。同時,每天指導憶秦娥練習基本功,凡一個演員必須具備的踢腿、下腰、劈叉等功夫,都一一教她。憶秦娥只有小學文化程度,胡彩香送給她一本《新華字典》,要她遇到生字就查字典,並將其記熟背會。憶秦娥她舅幾次落難,別人都對她另眼相看,胡彩香卻一如既往地關照她的生活。憶秦娥想放棄唱戲回到老家,胡彩香不顧山高路險,硬是把她追了回來。憶秦娥剛來時,連一身像樣的衣服都沒有,胡彩香就把自己的衣服鞋子拿出來讓她穿,把她裝扮得能走到人面前。

還有那個臺柱子演員米蘭,雖然為爭主角同胡彩香明爭暗鬥,但在教習憶秦娥唱戲上卻與胡彩香不計前嫌,目標一致。米蘭唱功很好,這是她得以成為戲芯子的優越條件。為了把自己的技藝傳授給憶秦娥,米蘭每天都要抽時間給憶秦娥教戲,一個字一個字的扣掐,一段唱腔一段唱腔的指點,使憶秦娥很快入門。憶秦娥成名後,已經移居美國的米蘭還邀請憶秦娥劇組到百老匯演出了一個多月,引發了美國觀眾的狂歡,使美國觀眾領略了中國戲曲文化的魅力。

由於她舅胡三元和胡彩香、米蘭幾個主力演員真情扶持,憶秦娥迅速完成了從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到戲劇演員的轉變,從而正式登上了秦腔戲劇的舞臺。

傳承藝術 嘔心瀝血

憶秦娥繼承傳統,離不開四位老藝人的全力扶持。這四位老藝人分別是:苟存忠、古存孝、周存仁、裘存義,他們的師傅稱他們為“忠孝仁義”四徒弟。四位老藝人是“文革”前活躍在秦腔戲劇舞臺上的老戲骨,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手絕活,在當時享有盛名。“文革”中傳統劇目遭禁演,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被掃地出門,四位老藝人全部靠邊站了。老人中年齡最大的苟存孝,以前演花旦名鎮四方,還能演武旦、刀馬旦,是“文武不擋的大男旦”。但在老戲封箱後,這樣的人才卻被安排在劇團看大門,遭受長達十三年之久的冷落,成了個人人不當回事的“門房老漢”。古存孝本是個戲劇導演,所導演的秦腔戲曾經唱紅大西北。他還是個不可多得的活戲庫,肚子裡裝有300多部本戲。秦腔不吃香的年代,他被迫組織小戲班子走村串鄉演小摺子戲,艱難度日。周存仁擅長耍刀弄棍,曾是秦腔武行裡的大名角,也被安排到與劇團一牆之隔的劇院,當了個看門的。裘存義曾與苟存忠、周存仁同在一個戲班子學戲唱戲,入的是服裝管理行,對古裝戲的服裝道具頗有研究,管理的“小戲箱”“大戲箱”絲毫不亂,是戲劇舞臺難得的“大管家”,後來做了劇團的伙食管理,人稱“裘夥管”。這四位老藝人在秦腔逐步升溫的時候,被請出山,幫助恢復秦腔藝術。

四位老藝人重新恢復崗位後,立刻發現了憶秦娥這棵新苗。他們出於對秦腔藝術的深情厚義,自覺擔負起了培養憶秦娥的責任。

苟存忠首先發現了憶秦娥功夫和靈性,覺得這娃身形不錯,能吃苦,有培養前途,就收她為徒。苟老師為憶秦娥教的第一折戲,是楊家將中的《打焦贊》。他一邊給憶秦娥講劇情、說角色,一邊做示範,從臺架招式到眉目傳情,一招一式悉心傳授。最後,為給憶秦娥教戲和唱戲做示範,這位老藝人累死在了舞臺上,用生命詮釋了對秦腔的鐘愛與痴情。

《打焦贊》是個武戲,武打場面比較多。武戲是周存仁的強項。周老師把憶秦娥叫到隔壁劇院的大院子裡,單獨給她教耍棍。周老師六十多歲的人了,卻把個藤棍耍的“刀槍不入”“水潑不進”“蓮花朵朵”“風車呼呼”,讓她大開眼界。憶秦娥按照周老師的教法加緊練習,幾個月下來也把藤棍耍的滾瓜溜圓。這個戲第一次在劇團內部彩排,竟把一團人看呆了。經過十多年荒廢,劇團年輕一代演員,只會演赤腳醫生、女民兵,上臺扭秧歌,根本不知道老戲是什麼。憶秦娥扮演的楊排風原來也是個燒火丫頭,她上臺幾個耍棍動作與優美亮相,立刻把在場的人鎮住了。接著與焦贊對打,楊排風手中的燒火棍虎虎生風,幾個回合下來,直打的焦贊心服口服。憶秦娥的精彩表演引起了全團人的讚歎,掌聲歡呼聲響徹演練棚。不久,劇團下鄉演出,憶秦娥主演的《打焦贊》贏得了滿堂彩,觀眾直呼多少年都沒有看到這樣過癮的秦腔戲了。這在寧州劇團的歷史上是少有的,憶秦娥也從此走到了舞臺中心。

老藝人古存孝在重新執掌導演大權後,極力主張恢復優秀傳統劇目,排本戲,並且力推憶秦娥擔綱主要角色。為達此目的,他不惜與團領導和某些不同意見者鬧翻。在劇團大多數人的支持下,也因為憶秦娥有演老戲的基礎,古導演終於如願以償,由憶秦娥擔任主角的秦腔本戲《楊排風》正式開排。恰在這時,憶秦娥她舅胡三元被提前減刑釋放,古導演又大膽啟用人才,安排由胡三元主敲這個戲。這下子憶秦娥如虎添翼,排戲更加順暢,也更有勁頭了。《楊排風》一經上演,立刻引起了轟動效應,觀眾場場爆滿,一時間出現了一票難求的局面。寧州劇團一下子火了起來,憶秦娥也因此被選拔當了縣政協常委。以後排演《白蛇傳》,憶秦娥扮演的白素貞,以鮮亮的舞臺形象和奇妙的動作設計贏得了觀眾,好評如潮,一舉在北山地區文藝調研中奪魁。該劇在省內外長演不衰,成為秦腔戲劇史上一個奇蹟。憶秦娥也由此被省秦腔劇團看中,越級調入了省秦。

無私奉獻 傾情相幫

憶秦娥走向成功,離不開著名編劇、民間藝人秦八娃的傾情相幫。這個秦八娃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因戲寫得好而馳名秦腔界。他寫的一出秦腔戲還到北京參演並受到好評。可惜他不願受單位約束,不接受文藝單位的邀請,一輩子只做了個鄉村文化站站長。

秦八娃看過幾場憶秦娥的演出,認為這娃功底紮實,扮相好,唱腔美,人氣旺,是振興秦腔的希望所在。憶秦娥原名叫易招娣,來到劇團學戲後她舅把她名字改為易青娥。秦八娃發現了她的才華,給她起了個藝名叫憶秦娥,從此叫響。本來,秦八娃多年前就宣佈擱筆不寫了。但出於對秦腔事業的熱愛和對憶秦娥演技的欣賞與認可,又重新拿起筆來。憶秦娥調入省秦後,他量體裁衣,專門為憶秦娥寫了秦腔劇本《狐仙劫》。這個戲排成在省城首演,再次激發了觀眾的熱情,又出現了天天爆棚、一票難求的景象。省城所有媒體都集中宣傳這個戲,大小報刊整版刊登憶秦娥的大幅劇照。不久,該戲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國家戲劇節,演出第一場,就引起轟動。演出結束後,全體觀眾起立,一邊鼓掌,一邊呼喚憶秦娥的名字,久久不肯離去。秦腔在大上海鬧翻了天。演出第二天,主辦單位專門為這個戲召開了座談會,與會專家一致稱讚憶秦娥“色藝俱佳”,肯定了這個戲的演出成果。該劇獲得了那次戲劇節的演出獎。

後來,秦八娃根據憶秦娥的親身經歷,又編寫了劇本《同心結》。這個戲一上演,就火得炒破了天,而且演遍了大半個中國。觀眾們都說,看這個戲,是要準備去流眼淚的。一些觀眾買了票,都要問旁邊的人,拿手帕了沒有?該劇的成功上演,又一次把憶秦娥推向了秦腔戲劇的峰巔。

不斷創新 扶持新人

憶秦娥開創輝煌,離不開幾任團領導的深情關懷和鼎力扶持。

憶秦娥初出道時,文化低,基礎差。再加上她舅胡三元多次遭難,她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擠兌。面對這種情況,具有正義感的劇團領導一直關心她、支持她,為她的成長成才儘可能創造條件。寧州劇團後任團長朱繼儒在做副職時,看到憶秦娥受欺負遭排斥,雖然無力改變現狀,但在暗中對她加以保護。做了團長後,他立刻宣佈了幾條撥亂反正的政策規定,從辦團方針到規章制度全面向有利於劇團發展的方向傾斜。他力排眾議,果斷拍板,讓憶秦娥擔綱幾個本戲的主演。為了支持憶秦娥排戲,他排除一切干擾,為憶秦娥排演大開綠燈。排戲需要什麼,他就不惜錢財置辦什麼。劇團經費緊張,他總要想方設法照顧憶秦娥的生活,使她能夠全身心投入排戲和演出。憶秦娥也十分爭氣,十幾歲的年紀當主角,一炮打響,並且不斷走紅,寧州劇團也因此打了翻身仗。

憶秦娥調入省秦腔劇團後,省秦團長單仰平可是把她當寶貝看。在團裡住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專門給憶秦娥調整出一間簡易房子供她住。省秦是一個人才薈萃的地方,秦腔名家不少。但為了推陳出新,扶持新人,單團長硬是把憶秦娥推上了前臺。團裡決定排演《遊西湖》,多少人爭主角,單團長堅決讓憶秦娥上。戲排成下鄉演出,單團長跟著車隊來回跑,處理突發事件,為這部戲保駕護航,最後犧牲在一次舞臺坍塌事故中,以身殉職。

以後的事實充分證明,單團長的決策和眼光是正確的。憶秦娥主演的《遊西湖》一經上演,立刻火遍省城。演出時,觀眾席上幾乎是一句唱腔一聲叫好,一次吹火一次掌聲。演出引來了省上領導和有關知名專家前來觀看,媒體宣傳鋪天蓋地。該劇由省上推薦晉京參加戲曲調演,被有關方面作為地方戲優秀劇目,到中南海為中央領導演出。由此,觀眾和媒體給憶秦娥戴上了“秦腔小皇后”的桂冠。憶秦娥主演的幾部戲還受邀到過歐美國家巡演,處處受到歡迎和好評。

矢志不渝 成就事業

憶秦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演出奇蹟,來源於她對秦腔戲劇的情深義重和矢志不渝的事業追求。這是她一路走紅直至達到演藝高峰的內生動力和關鍵所在。

面對歧視,憶秦娥忍辱負重。憶秦娥她舅胡三元被勞教後,寧州劇團的黃主任出於打擊報復的目的,將憶秦娥從學員隊調到伙房燒火做飯,她一下子從人人羨慕的戲劇學員,成了個人人瞧不起的“燒火丫頭”。面對這樣不公正境遇,憶秦娥沒有消沉,而是一邊燒火,一邊按照胡彩香老師的要求練功。為了練功方便,也為了避開其他人異樣的眼神,她乾脆將鋪蓋搬到了燒火間,把燒火間當成了練功房。她常常一邊燒火一邊扳“朝天蹬”,就是一隻腳直立,一隻腳向上豎起扳過頭頂。一般人扳腳只能堅持幾十秒最長一兩分鐘,而她卻能扳五分鐘以上。一次,她正在扳腳,被前來換火種生爐子的老藝人苟存忠看到。苟存忠驚呆了,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燒火丫頭竟有這麼好的功夫,覺得秦腔後繼有人,隨即收她為徒,教她學戲。憶秦娥用苦功換來了老藝人對她的青睞。

面對喧囂,憶秦娥沉心練功。憶秦娥成名以後,各種好評和榮譽接踵而至。特別是各大報刊、廣播電臺的宣傳造勢,把她推向了風口浪尖。媒體不斷鼓譟:“憶秦娥是個奇蹟”,“憶秦娥的美貌,可以與美國大片《羅馬假日》裡的演員奧黛麗•赫本相媲美”,等等。對此,憶秦娥始終保持平常心態,不為溢美之詞所動,不為名聲所累,堅持練功不放鬆。劇團的練功房,她仍是每天到的最早,走得最晚。有一段時間,劇團人員都為發展商品經濟“撈外快”而四處奔波,她卻沉下身子練身段、練唱腔、練功夫,每天泡在練功房。憶秦娥的年輕漂亮和演出風度,吸引來了多少人前來求婚,其中有暫露頭角的詩人,有身價過憶的企業家,還有相當級別的官員,她都不為所動,一一回絕。別有用心的人為了打擊她,不惜動用互聯網手段,以作風問題造謠汙衊,向她身上潑髒水。這種惡意中傷使她也痛苦過、煩惱過。但這點汙水澆不滅她心中熱愛秦腔事業的熊熊烈火,她依然如故,照常練功。

面對不幸,憶秦娥剛強堅韌。憶秦娥從藝生涯中,有歡喜,也有不幸。她先後經歷過兩次失敗的婚姻,兒子劉憶先天性智力障礙;收養了一個女兒,被她調教出師也已唱紅,卻被她親生父母強行要走。對一般人來說,這種不幸不要說幾個,就是一個放在身上,都會承受不起。但面對一連串打擊,憶秦娥硬是堅強的挺過來了。兒子有病,她不願拖累別人,每次演出都帶著他。演出每到一個地方,她利用演出間隙為兒子尋醫問藥。幾年來,為給兒子治病,她跑遍了全國各地,花光了所有積蓄。隨著廣播電視的普及和互聯網的發展,秦腔戲出現了萎縮。她便與她舅胡三元一起,在城市茶樓和鄉村演摺子戲。一次回家鄉,她舅和她共同為家鄉人民奉獻了一臺美妙絕倫的秦腔皮影戲。那唱腔行板,那曲調節奏,行若流水,震撼山嶽,把個山鄉攪動得久久不能平復,憶秦娥的藝術魅力也同巍巍山脈融為一體,在家鄉老百姓心目中高高聳立。

作者簡介:常文選,陝西省蒲城縣人,國家公務員,現已退休。曾任地方黨委綜合秘書,長期在政府部門任職,常有文字見諸報端網絡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