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李斯在秦始皇時期如魚得水?在秦二世時期卻倒大黴了呢?

騎蝸牛走高速


倒啥黴……

他的死和二世沒有關係

是和趙高鬥爭失敗死的

秦二世基本上是他倆的傀儡


神天天無聊


先看是不是,再答為什麼,下面先來看看李斯的一生和幾次重要的選擇。

1、李斯本來是楚國上蔡人,年輕的時候當過楚國小吏,從看倉庫的經驗中感悟出了“平臺比努力更重要“這一哲理,於是師從當時的儒家大牛旬子學習帝王之術。

2、學成之後到秦國,見到秦始皇,說服秦始皇吞併六國,被拜為長史,主要任務是離間六國君臣。史記記載:

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遊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願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後。

3、後來,剛好遇到鄭國間諜時間,上書秦始皇以著名的《諫逐客書》,例數六世之中客卿對秦國的貢獻,以及驅逐六國仕子對秦國的利弊得失。其中還有一句是直接懟秦始皇的。

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

4、於是,秦始皇廢除了逐客令,李斯也官復原職,還是使用李斯的計謀,李斯也成功的當到了廷尉,廷尉在秦國屬於法律系統的一把手。等到秦始皇吞併天下,以斯為丞相。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策。官至廷尉。二十餘年,竟並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夷郡縣城,銷其兵刃,示不復用。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後輩為王,元勳為諸侯者,使後無戰攻之患。

5、當時有個齊國人叫淳于越,他給秦始皇提議,建議改郡縣制為分封制,以保證天下的長久。秦始皇問李斯的意見,李斯說:以前就是天下權利太分散導致諸侯相併;輿論太分散,各家各派都能發表自己的言論,中樞不能掌握話語權;現在天下統一了,應該廢除百家,都應該以陛下您作為唯一的標準。

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蒼生,使天下無以古非今。明軌範,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書。治離宮別館,周遍天下。來歲,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6、始皇三十八年七月,秦始皇在出遊的途中病死。死之前確定立公子扶蘇為下一任秦皇,並且留下蓋了玉璽的聖旨。這個事情只有趙高、李斯、隨行的胡亥等幾個人知道。趙高先勸胡亥要爭奪帝位,然後又去見李斯。

趙高:“現在讓誰繼位就看我和您的啦”

李斯:“這種話我們做臣子的怎麼能說”

趙高:“你和蒙恬誰厲害,誰更受扶蘇的倚重?”

李斯:“蒙恬”

趙高:“如果這樣,扶蘇繼位,一定會讓蒙恬當丞相,你看看秦國這些年,有哪個被罷免的丞相得到善終的?胡亥仁慈,才會善待我們的”

李斯:“我本是上蔡的平民,皇上讓我當了丞相,我不能辜負他啊”

趙高:“我們現在立胡亥為帝,只要我們上下一心,天下一定不會出事,這樣也不會辜負秦始皇。再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住現在的權勢,如果不這樣,以後扶蘇當了皇帝,蒙恬當了丞相,我們的權勢就沒了,而且會禍及子孫啊”

李斯思考再三:“遇到這樣的時候,想要就安穩都不行,算了聽您的吧”

高乃謂丞相斯曰: 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 斯曰: 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 高曰: 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 斯曰: 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 高曰: 高固內官之蒼頭也,幸得以詞訟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何嘗見秦免罷丞相元勳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皇帝二十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堅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登基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明矣。高受詔教習胡亥,使學以法事數年矣,何嘗見差錯。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能夠為嗣。君計而定之。 斯曰: 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 高曰: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故貴聖? 斯曰: 斯,上蔡閭巷平民也,上幸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生死安危屬臣也。豈可負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幾,孝子不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罷了矣。君其勿復言,將令斯獲咎。 高曰: 蓋聞聖人遷徙無常,就變而從時,見末而知本,觀指而睹歸。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權命懸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從外製中謂之惑,從下制上謂之賊。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動搖者萬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見之晚? 斯曰: 吾聞晉易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兄弟爭位,身死為戮;紂殺親戚,不聽諫者,國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廟不血食。斯其猶人哉,安足為謀! 高曰: 上下合同,能夠久長;中外若一,事無內外。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 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克不及死,安託命哉! 於是斯乃聽高。

7、然後趙高胡亥李斯立胡亥為秦二世,賜死蒙恬。擔心串位的事情敗露,又殺光了秦始皇的其他兒子和女兒,法律也變得越來越嚴格。等到陳勝吳廣起義,加上原來的六國諸侯叛亂,山東又亂了。李斯想勸諫秦二世,但是秦二世不聽,還因李斯兒子李由治理的三川郡被賊兵攻陷的緣故削去了李斯三公的爵位。李斯看重爵位,就上書秦二世,表示你說的都對。

趙高挾私報復了很多人,怕別人到秦二世那裡告狀,就讓秦二世多享樂,把事情都分派給手下的人去做,不要經常接見臣子。

8、趙高聽說李斯對這個事情有意見,就假意讓李斯去勸勸秦二世,但每次都選擇在秦二世心情不好的時候讓李斯去。趙高於是又對秦二世說,李斯故意的,他和陳勝吳廣都是楚國人,他太危險了,而且他知道你串位的事情。

9、然後,秦二世就把李斯抓了起來,李斯在獄中又故技重施,給秦二世上書:

臣為丞相治民,三十餘年矣。逮秦地之陝隘。先王之時秦地不外千里,兵數十萬。臣盡綿力,謹奉法律,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遊說諸侯,陰脩甲兵,飾政教,官鬥士,尊元勳,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脩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剋畫,平鬥斛懷抱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遊觀,以見主之滿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

10、最後,秦二世直接下令把他腰斬了,行刑前,李斯說了最後的話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通過以上的敘述,我們大概就知道了秦始皇在位的時候,李斯的確混的比後來較好。

當然,整個秦始皇時期的大臣混的都比秦二世時期要好

筆者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歡迎大家討論:

一、大的社會環境變了

秦始皇在位的前期,秦國還沒有統一六國,所有的人都在秦始皇的帶領下搶六國的錢。搶了一百塊錢,秦始皇拿90,其他的你們分,所以大家的工作積極性都比較高。

秦二世在位的時候,陳勝吳廣起義,六國復辟,天下大亂。秦朝的土地瞬間丟失了一半以上,這個時候內部的資源爭奪就更加激烈了。就好比走下坡路的公司總喜歡用各種理由剋扣員工的獎金一樣。

二、領導者變了

秦始皇作為一統天下的君主,能夠使各種人才為己所用,不僅能夠廣納意見,而且自己還能夠準確的作出選擇。另外,作為強力君主,任何人和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所以在他手下只要不犯錯、有能力就可以保證榮華富貴。

秦二世不僅得國不正,並且對權利的掌控力也不夠,得國不正所以疑神疑鬼,掌控力不夠所以不能恩威並施,結果就是所有可能對他造成威脅的都被直接殺掉。就好比走下坡路的公司總是喜歡直接裁員一樣。

三、共事的人變了

秦始皇時期,不論文官還是領兵打仗的將領,都是臣服於秦始皇的,並且都是在努力的按照秦始皇規定的規則給自己爭取榮華富貴,這樣的一群人是可以互相督促和勉勵的。

秦二世時期,由於趙高的擁立之功造成了權利過度集中,通過指鹿為馬剷除異己,朝中基本上已經只有趙高一個人了。自古忠臣都是一群一群的,像開漢三良,凌煙閣二十四將等,但是權傾朝野的奸臣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的。這也是趙高的自帶屬性是容不下其他人和他分享權力的。

四、李斯自身的價值觀決定了在如上的環境中的結局

李斯是看到倉庫中的老鼠比廁所中的老鼠過得滋潤,從而做出學習帝位之術的決定的。所以他一開始的價值觀就是要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庇廕子孫。這也是他默認沙丘竄位,以及後面數次向秦二世求饒的內在原有。這也可以從他的遺言中看出。

五、李斯師從荀子有點儒家的意識

荀子是當時的儒家大佬,雖然李斯學習到最後變成了法家,但是儒家的忠君報國、濟世安民等思想還是影響了他,這也是他後面數次惹惱秦二世的原因。

六、李斯的能力

李斯學習的帝王之術主要就是人心,主要就是心理學,通過收買六國的奸臣搞垮六國。通過揣摩秦始皇的心意,提出了焚書坑儒等主張。但是本身缺乏治國平天下的掌控力,所以秦始皇在時可以得到發揮,等到秦二世時候卻對山東亂局無能為力。

七、覆巢之下無完卵

以上。假設李斯是完全的忠臣,那麼他的下場就是商朝的比干。假設李斯是完全的奸臣,那麼他的下場就和曾經被他收買的六國奸臣一樣。所以他總是在搖擺,在掙扎,一邊奉承秦二世,一邊勸諫秦二世。即使秦二世不殺他,等項羽入咸陽,他還是死路一條。所以後期李斯已經完全沒有能力左右自己的結局了。

那麼李斯最好的選擇是怎麼樣呢?

也許和張良一樣,功成名就之後就隱姓埋名,回到那個他來的時地方。


往昔文笛


引語:李斯是秦統一天下的功臣,治國的良相,終因畏禍貪權,死於政治鬥爭。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師從荀子,出世後助秦王嬴政滅六國,秦統一天下後,拜為丞相。秦始皇死後,勾結內官趙高偽造遺詔,迫令公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被趙高設計腰斬於咸陽。

李斯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畏禍貪權,棄“忠”擇“私”,與趙高為伍,註定了日後悲慘的結局。

“沙丘之謀”與趙高勾結,埋下禍根

秦始皇在沙丘迅遊時,暴病而死,臨行遺詔本傳位給公子扶蘇,被中車府令趙高扣留詔書,趙高想立胡亥為帝,以便自己日後發達,便威逼利誘同為顧命大臣的李斯,李斯本是小吏,想到榮華富貴來之不易,若扶蘇繼位,恐難保全,最終二人合謀篡改始皇遺詔,賜死扶蘇、蒙恬,以二世胡亥為帝。

政治訴求不同,致使李斯必死

對於胡亥,認為趙高為刀筆吏出身的閹人,不足為懼。雖二世借趙高之手盡殺秦諸公子,但李斯作為“沙丘篡位”的參與者,仍然對自己皇位存在威脅,因此必然置之死地。

對於趙高,胡亥把朝野大事交其代理,不再上朝,一味尋歡作樂。隨著權力的逐漸擴大,利慾薰心,趙高便將目光轉向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因此,除掉李斯的心思日益迫切。

對於李斯,作為丞相,是有政治理想和抱負的,而趙胡專權後“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李斯不願看到一手締造的強秦自此衰落,多次進諫,指出問題,從而加速了其死亡的步伐。

千古一相,李斯“冤”死

一次,李斯建議暫停阿房宮的工程,激怒胡亥,被責令法辦,經過一系列策劃,李斯的謀反罪名被趙高羅織而成

最終,李斯被押赴刑場腰斬,悔恨交加卻為時晚矣。

臨刑前看到秦必亡的氣息:“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遊於朝也。

秦朝氣數已盡。


點亮萬家燈火


時勢也,自作孽耳。

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時運不能自通。

韓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運通,腰繫三齊之印;白起受命,統兵百萬,坑滅趙卒,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在郡裡做一個供奔走的小吏,老是看見廁所裡的老鼠食不潔,毛不光,見了人倉皇而逃,而在糧倉裡看到的老鼠,一個個坐在那裡吃,吃得膘肥體壯,見了人也不怕,他很是感慨就說出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的話。從此李斯立志於倉鼠。

這是一個著名的典故,可以大致看出李斯的人生哲學。

李斯確有大才,也很有眼光。在正確的時候跟了正確的人做了正確的事,一切順應著歷史的發展潮流,所以如魚得水。

李斯是秦代著名政治家, 在我國曆史上聲名顯赫,功績卓著。他年輕時當過小官,後拜荀 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治國之道。學業完成以後,他分析了當 時的形勢,認為“楚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唯有秦國具備統一 天下,創立帝業的條件,於是他決定到秦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從此做上倉鼠。

公元前247年,李斯來到秦國,先在丞相呂不韋手下做門客, 取得呂的信任後,當上了秦王政(贏政,即秦始皇)的侍衛。李 斯利用經常接近秦王的機會,給秦王上了《論統一書》,勸說秦王抓緊“萬世之一時”的良機,“滅諸侯成帝業”,實現“天下一統”。 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議,先任命他為長史,後又拜為客卿, 命其制定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公元前237年,秦國宗室貴族藉口韓國水工鄭國在秦搞間諜 活動事件,要求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在被逐離秦途中,寫了《諫逐客書》,勸秦王收回成命。他在《諫逐客書》中,列舉大量歷史事實,說明客卿輔秦之功,力陳逐 客之失,勸秦王為成就統一大業,要不講國別,不分地域,廣集 人才。秦王看了《諫逐客書》深受感動,立即取消了逐客令,並恢復了李斯的宮職,不久又提升了他當廷尉。《諫逐客書》不僅是具 有重要價值的歷史文獻,而且也是一篇胎炙人口的優秀文章。魯 迅先生曾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 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併六國,實現統一的 策略和部署,並努力組織實施。結果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先後滅了六國,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第一次完成了統一大業。 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屢建奇 功。他建議秦始皇廢除了造成諸侯分裂割據、長期混戰的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建議統一文字,創立小篆作為規範字推廣全國,還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 努力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段時間的李斯所做的一切都是緊跟大勢,符合歷史潮流的大好事,能在關鍵節點發揮關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追隨了想統一天下又能統一天下的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不然的話就是“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然而李斯還做了如下的事:怕影響自己的前途害死了同學和朋友韓非子,還有很極端的“焚書坑儒”。

做完這一切後,天下已大一統,該做的事做得差不多了,該享受這盛世榮光了,是許多人爭權奪利的時候了,也是想保有這來之不易而又實在不能撒手的榮華富貴的時候了,所以此時的李斯銳氣不再,私心漸重。這時的李斯已是一個肥得不願意動的倉鼠。

秦始皇駕崩這一重要時刻本來不會成為秦的關鍵時刻,也不會成為李斯的人生轉折點,李斯只要尊遺詔,按部就班的回咸陽迎扶蘇繼位,一切如常,秦帝國安好,李斯也可能無恙。

但是趙高這個變量出現了,就用一句話說服了精明的人傑李斯,趙高先拿李斯跟蒙恬對比,李斯自覺不如蒙恬,於是趙高乘機說:扶蘇剛毅而勇敢善戰,他繼位後必將任用蒙恬為丞相。後面的事不用我說了。

李斯不想禍國殃民,他很自信,自信他能照樣執掌這個帝國如常前行,自信趙高一個小人不能把自己怎麼樣,自信胡亥這個無知小兒得依靠自己。李斯不是小人,不明白正因為趙高是小人才可怕,也沒料到正是胡亥的年少無知而任由小人擺佈。於是趙高稍一擺佈就把以正對敵的李斯給擺死了,秦帝國也完了。

胡亥不能辯是非、分好壞,暴而昏,荒淫而愚蠢,李斯好與壞,對與錯,都無所謂了,秦二世只配得上趙高,他不需要李斯,也用不上李斯,反賺其礙事。而趙高的野心與膽量使李斯成了必除的阻礙。人不對,時不同,勢已易,李斯欲牽黃狗於東門逐兔而不能矣。倉鼠因倉而肥也終死於倉,這是李斯自己選擇的。


雁77


秦始皇在世時,要打江山,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像李斯這樣的曠世奇才自然混的好,這裡邊還有皇帝跟他處的時間長了彼此熟悉,相互依存,但是二世上臺就不同了,他從小就有自己的一般人,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樣一來李斯的權利就會分散,會被打擊,當過大官的人,有點能力的人一般都比較驕傲,所以當有個領導能力不如他,還處處排擠他,他受得了嗎?,再說了他可是開國功臣,功勞大得很,怎麼可能受制於人呢那麼衝突就來了,但是作為文官,沒有兵權,有什麼用,除了聯名上書,就是想另立新君,那麼皇帝能願意嗎?,所以他就倒黴了,。即使沒錯,但是皇帝想要你死,找個理由還困難嗎?所以最後就悲劇了,這也多少功臣最後的結局,為什麼,看不開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何等榮耀,所以最後都很悲催,所以能放得下可是需要相當的智慧和魄力的。


莫江柏


李斯是個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但是這世界上有很多的平臺,你的本事和能力如果無法適應這個平臺,那也沒有用。李斯能夠適應秦始皇這個平臺,卻無法適應秦二世。

昏君才不在意你的價值,他在意的是自己的享受

秦二世作為著名的昏君,他所在意的,不是國泰民安,不是治國安邦。而是自身的尋歡作樂和聲色犬馬的享受。

而李斯的本領,在於幫助皇帝治國安邦,他是個非常優秀的行政管理人才。但是李斯的這些本領,在秦二世眼睛裡,屁都不是。說不定在秦二世眼裡,李斯還沒有跳舞的宮女來的有趣,有用。

而李斯又不會溜鬚拍馬,不會卑躬屈膝的阿諛奉承,但是這些本領,他的對手趙高確是如魚得水,駕輕就熟,很是得趙高信任,他又不斷詆譭李斯,秦二世對李斯的印象更差。

秦始皇胸懷大志,李斯的法家思想和才能,是秦始皇最需要的

秦始皇要驅逐所有的六國人離開秦國。李斯寫了一封《諫逐客書》,結果秦始皇就收回了之前的命令。為什麼秦始皇這麼器重李斯,對李斯言聽計從?

因為秦始皇胸懷大志,以統一六國為己任。所以李斯的才能是他非常需要的。而秦始皇平時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有效規範的治理國家,李斯的法家思想,正好高度契合秦始皇的治國理念。

所以李斯在秦始皇時代如魚得水,備受信任。

平臺對一個人太重要了,作為領導者,主要任務就是打造適合員工發揮的平臺

李斯的經歷告訴我們,平臺對於一個人太重要了,你自身的才能一定要和平臺的理念相契合,而且這個平臺一定要讓你有發揮的餘地。不然本事再大,也沒有你任何發揮的地方。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國民黨,多少有本事,有能力的大將,可是就是因為不討蔣介石的歡心,最後幾乎沒有起到作用。

所以,對於一個集團的領袖來說,一定要善於選人,用人,給部下發揮的平臺,這樣才能成就事業。


清墨講歷史


李斯楚國人在秦始皇時期,之所以能夠受到重用取決於秦始皇的用人之道和治國理念。那麼秦始皇的治國理念是什麼呢?眾所周知,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天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之後的秦朝實行中央集權郡縣制,皇帝之下,設立丞相,丞相統領百官,共同為皇帝管理這個大秦帝國。李斯的才能得到發揮,沙丘政變清朝統治者成了胡亥,胡亥的老師是趙高,二者是師生關係。二世胡亥對師父趙高言聽計從,趙高是個小人,深知自己的政治才能比不上李斯,開始謀劃排擠李斯,步步為營把李斯排擠出決策層!





作家鷹揚城主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首先李斯確實是匹千里馬,魏國名士,荀子高徒。

一出道就敢拂逆秦王之意,上書秦王《諫逐客令》,使得秦王目光長遠,招納各方人才,方可包舉宇內,囊括四海。

秦王稱始皇帝后,位極人臣,高居相位,做出一系列關乎制度的改革,廢除分封,統一度量衡,都有他的貢獻。秦始皇也是知人善任,雄才偉略,所以李斯在始皇時期一直能如魚得水,就像魏徵和唐太宗的關係一樣,明主賢臣的搭檔才能創造輝煌的盛世。

反觀二世,此人頑劣之徒,胸無點墨和毫無主見,心胸狹窄唯利是圖。李斯和秦二世由於利益的關係使得他們走到了一起,但是一旦利益產生了分配不均或是有奸人(趙高)從中作梗的話,實力弱的就一定會倒黴。


史學浩瀚


因為秦始皇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而且十分愛惜人才,尊重人才,所以才有了千古偉業,所以才有李斯的如魚得水,一句話總結就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二人合作的非常好。就跟做企業一樣,好的合夥人,好的領頭羊,心無私大家都想把事做好,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秦始皇走了,換了領導,還宦官擾政,忠臣難善終。



羚羊大成


首先,秦始皇是一個能成就大業的皇帝,李斯是秦國的丞相,他輔佐秦始皇在鞏固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屢建奇功。他還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秦始皇很賞識他,他也在各方面都如魚得水。

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保全自己的既德利益,附和趙高偽造遺詔,殺死扶蘇,立少子胡亥為帝,胡亥是個胸無大志,昏庸無能的皇帝,一切事務皆有奸臣趙高獨斷,所以李斯在秦二世時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最後被趙高誣陷腰斬而死,夷滅三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