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麼聰明, 為何不幫英明的扶蘇, 而去幫紈絝子弟胡亥繼位?

餓死的貓


秦始皇橫掃天下,一統六合。在統一天下後,秦朝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實行郡縣制。這些舉措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而秦的這些政策,和當時身為秦相的李斯是脫不開關係的。

李斯是荀況的學生,韓非子的同學,他在文學和政治方面的才華都很高。李斯身為秦相,其為人自然是非常聰明的。而當時秦始皇的兩個兒子,嫡長子扶蘇雖然與父親的政見不合,但他為人“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青年,非常得民心。再將上大將軍蒙括對扶蘇十分忠誠,盡力輔佐,如果扶蘇繼位,將來會成為賢明有為之君。如果這樣,秦朝真有可能“傳之萬世”了,不至於二世就掛了。

可是,聰明如李斯,為何沒有選擇扶蘇,而是去輔佐殘暴不仁的胡亥呢?

秦始皇死前,讓趙高擬詔傳扶蘇奔喪,當時李斯也在場。可是始皇死後,趙高就扣壓了詔書,與李斯共同偽造聖旨逼死扶蘇,然後立胡亥為帝。雖然說趙高對李斯進行了威脅,但身為一國之相,如果李斯堅決不從,趙高也是沒什麼好辦法的。趙高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他知道扶蘇賢能,繼位後必對自己不利,而胡亥昏庸無能,容易把控。趙高所為自然是出於私心,李斯也同樣如此。

李斯出身法家,崇尚的是法家思想,秦始皇焚書坑儒就是他建議的。扶蘇則信奉儒家思想,為人仁慈,所以在這件事上和秦始皇產生了矛盾,才被髮配到蒙恬那裡去。再加上當年李斯陷害同窗好友韓非,可以說,在扶蘇心裡對李斯是沒有好感的,李斯也害怕扶蘇繼位後會對自己不利。

最重要的一點,和扶蘇關係最好的是大將軍蒙恬。趙高用這點來遊說李斯,說如果扶蘇繼位,那麼蒙恬必然成為秦相。李斯此時身為秦相,而扶蘇繼位他將成為直接的利益損失者,也正是如此,李斯才會與趙高達成一致。最終扶胡亥登基。不過,由於趙高的猜忌,李斯最終仍然不得善終,也算是咎由自取(JL)。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秦始皇死的時候,李斯七十多歲了。

這麼一個年齡的人,應該回家抱孫子去了,嚴格來說是去抱重孫子。所以若是扶蘇上臺的話,肯定是不會讓李斯繼續當宰相的。

扶蘇一項名聲比較好,而且他很愛結交年輕有為的人。像蒙恬、蒙毅這種青年才俊,才是扶蘇結交的對象。

李斯這種人,說實話給扶蘇都是有代溝的。

他們兩個搭班的話,根本尿不了一個壺裡去,這一點李斯也是知道的。

還有扶蘇本來對李斯,就有意見。

因為秦始皇在當皇帝的時候,犯了很多錯,作為宰相的李斯,竟然選擇聽而不見,視而不聞。比如說,秦始皇大興土木,追求長生......。

這樣令扶蘇失望的李斯,肯定不會被扶蘇選擇為宰相的。

扶蘇當了皇帝,蒙恬是宰相的首選,而且趙高在勸說李斯和他同流合汙,篡改遺詔的時候,就已經問過李斯這個問題了。

李斯的回答是,無論是功勞,才華,還是個人與扶蘇的關係,他都不如蒙恬和扶蘇的好。扶蘇根本不可能選擇李斯當宰相。

雖然李斯一開始,不想和趙高媾和。

但是,架不住趙高的威逼利誘。最後,趙高拿出胡亥來嚇唬李斯。

說李斯若是不同意媾和的話,胡亥有可能滅了李斯的族。

李斯不得已,只好答應和他們一起篡改秦始皇的遺詔了。

之後,李斯就以秦始皇的名義,擬定了一道詔書,讓扶蘇自殺了。

扶蘇見了這封詔書,想都沒有想,就拔刀抹脖子了。

趙高、胡亥和李斯三人確定扶蘇真的死後,才敢返回都城繼位當皇帝的。

他們沒想到扶蘇竟然這麼輕易的相信了他們。

胡亥登基當皇帝后,實現了他當初的諾言,還是讓李斯繼續當宰相。

但是,李斯並不是笑道最後的人,可以說這三個人,在殺扶蘇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在為自己挖墳墓了。

他們殺了扶蘇,也就是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先後死去了。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先是趙高誣告李斯的兒子,李由勾結陳勝吳廣。李斯受牽連被抓進監獄,然後被趙高屈打成招後,就直接滅了族。

李斯死後,趙高架空了胡亥的皇權,導演了指鹿為馬事件後,就把胡亥給殺了。緊接著就是趙高被秦王子嬰殺掉。

你看這三個人,一個比一個下場慘吧。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


漢史趣聞


扶蘇如果繼位,基本宣告李斯政治生命的徹底結束

這是一道選擇題——是天下百姓更為重要,還是自己的榮華富貴更為重要?

很可惜,李斯選擇了後者,因為在他決定跟胡亥、趙高同流合汙的那一刻,政治格局就已經形成了!

秦二世—趙高—李斯的三巨頭執政,就在嬴政死的那一刻開始生根發芽,他深知嬴政的選擇,而且他也明白,自己貴為丞相,如若想要顛覆趙高、胡亥並非難事,只是他沒有這個理由!

否則,他完全有能力扭轉乾坤,一舉擊潰胡亥和趙高。以丞相之名控制始皇帝親衛,將胡亥及趙高嚴密監視,隨後快馬加鞭告知扶蘇。或者,假意順從趙高秘密通知扶蘇引兵奪位,時機成熟之時,憑藉自己丞相之威望,號召天下人擁立扶蘇而非胡亥

這樣看來,勝算是很大的!畢竟扶蘇手裡有蒙恬,而蒙恬手裡有千軍萬馬!


政客李斯,終究沒有下定決心流芳千古

法家執行者李斯,是不會和有一定儒術薰陶的扶蘇成為盟友的,而且蒙恬這一類的開國功臣又不會成為自己人。所以,他選擇了看似“可靠”實則危險的盟友。他相信自己一生投機,此次也不會賠本的,可惜這一次不僅賠本,連命都陪上了!

李斯臨死前對兒子的那句話很經典

我還想和你牽著家裡的小黃狗,到蔡東門去打兔子,但是能夠實現嗎?

隨後即被腰斬並棄市的李斯,不知在他彌留之際是否後悔莫及,或者說,心思縝密的李斯為何落得如此下場?胡亥並不弱,只是對於權力的慾望並不高,但不代表他可以放任任何一家獨大,所以他需要作出制衡,以保證權力不傾斜向某個人

胡亥註定會選擇與趙高的同盟,因為內外之分,他斷然不會扶持李斯。但極度膨脹的趙高卻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而李斯也在這場博弈中,對於趙高的政治水平過分的相信

因為李斯的兒子駐守東方重鎮(河南一線),而大將章邯也是他的人,這二人是李斯的免死金牌,可李斯就是聰明過頭,他認為趙高是斷然不敢將其一鍋端的,畢竟投鼠忌器,如若李斯一死,無論是兒子或是親信,都不能允許這種狀況出現,國內大亂的情況下,東方門戶將徹底洞開,結果不言而喻

是天意還是發展的必然——陳勝們的失敗讓趙高鋌而走險

此時陳勝吳廣起義已經如火如荼,讓秦朝開始有了危機感。而項梁同志也一度也風光無限,大有重展六國雄風的勢頭。這樣來說,李斯應該會比較安全,畢竟外患尚未解決就自相殘殺的結果,趙高是知道的

或許是天意不可違,李斯註定要接受宿命的安排。項梁、陳勝的相繼被滅,讓趙高誤以為已經高振無憂,無需再擔憂東方邊關。或者說他已經等不及了,權力的慾望已經讓他失去了理智!無論是何種原因,趙高義無反顧的選擇了一種最危險的方式,對李斯開刀!伴隨著權力的失衡和大亂的局勢,支持不住的趙高又以謀害秦二世的方法,來試圖挽救危局。隨後,子嬰設計誅殺趙高,結束了三巨頭統治的時代

只是為時已晚,秦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階段,面臨滅亡。其實在李斯被清算的那一刻,秦朝就已經走上滅亡之路

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的風光半世

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的李斯,早年是為郡縣小吏,學成入秦後,拜入呂不韋門下。隨後輔佐秦王嬴政滅六國,成就帝業

主張焚書坑儒,加強中央集權;參與制定律法、統一度量衡、以及小篆的敲定,李斯都盡心竭力,並作出卓越貢獻。李斯的政治主張,為中國及世界的政治制度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借鑑,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基礎

作為帝國宰相,李斯的前半生堪稱是風光無限。而品嚐了權力滋味後的李斯,更是不願意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成果。這也就是說,他為何會在扶蘇和胡亥的選擇題中,做出了“愚蠢”的選擇!

他為了自己的權力,放棄了對國家、對嬴政的忠誠。捫心有愧的李斯,試圖挽救危局,去改變由胡亥即位後的政治變化,可惜他遇到了趙高這樣的對手,不講道理、水平一般的趙高,硬是把帝國宰相李斯給解決了,用一種最決絕的方式,去敲響了秦帝國的喪鐘!風光了大半輩子的李斯,還是沒能逃過這一劫

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李斯選擇了走鋼絲。因為他深知,師從淳于越主張儒術的扶蘇上臺後,自己將不再是帝國的權力核心

為了自己的性命無憂,李斯計劃堪稱周詳,因為他深知,如若不想一起完蛋,那最好不要對自己動手(軍事重鎮在其子手中,重要將領也是自己的嫡系)

看似走過鋼絲橋,成功著陸的李斯,卻是大錯特錯。他面對的趙高,是一個為了權力不惜一切的亡命之徒,哪怕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說損一千二又何妨?權力才是最重要的

機關算盡的李斯,雖然最後的下場是悲慘落幕,但我覺得他應該不會後悔!

因為,失去了政治生命的政客就像癮君子失去了海洛因——生不如死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李斯有一個理論,叫做“倉中鼠”,意思就是人這一生,要像倉中老鼠那般能夠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李斯想要的生活便是建功立業,留名青史,他是一個既有野心,也有能力的人。

所以,李斯能夠離開故鄉,而去敵對的秦國效力,顯然並不是因為忠誠或者愛之類的理由。

第一點:李斯追求的是名利

李斯是一個聰明人,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是不會選擇扶蘇的。

1、比起李斯而言,扶蘇顯然和蒙恬蒙毅的關係更好。選擇扶蘇,他所得到的能夠和蒙毅同為丞相就到頭了。

但是,胡亥這支潛力股,一旦計劃成功,這就是從龍之功,不僅他受益,連自己的家族地位也會水漲船高。

2、李斯主張法家學說,而扶蘇更喜歡儒家學說,顯然李斯的理念對於提倡百姓休養生息觀點的扶蘇來說並不適合。

3、胡亥公子自身沉迷享樂、缺乏主見等等特色,跟扶蘇公子比起來,很明顯前者更適合野心家相處。

第二點:趙高的語言藝術

趙高在這件事情上,絕對的全場MVP,他說服李斯的話很精彩,總結起來是這麼幾個意思:

1、你比不上蒙恬;(鎮住李斯,由他求李斯變成他幫助李斯)

2、扶蘇上位後你的家族要衰落;(進一步造成李斯的恐慌,然後給出自己是為了你好的感覺)

3、拋出誘惑,始皇的指令只有趙高和李斯可知,即便在上面改寫內容,別人也無從得知。(這一招很妙,進可攻,退可守。李斯便有了條件詔書、目標權勢)

每日一篇歷史故事,故事有溫度,歷史有詩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間。

期待您的關注。


腦洞趣味歷史


李斯是聰明人,但聰明人如果有過度的貪慾,一著不慎惹禍上身,那聰明勁反而是禍害。李斯早年間立志要當肥碩倉鼠的願望一直紮根在他心裡,當他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貪慾決定了他的方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突然在沙丘去世,事後消息的發佈和繼承人的選擇成了秦始皇近侍趙高手裡博取將來富貴的籌碼,而趙高首先要突破的就是丞相李斯這一關。

趙高非常清楚李斯的訴求,瞭解這位丞相對權力的控制慾和對財富的奢望。曉以利害,讓他知道雖然身居高位實則處在緊要關頭,成功則永享尊貴,否則禍及子孫。趙高將利益化作牽引李斯鼻子的繩索,牢牢地套住了丞相李斯,不怕他不就範。


按照趙高的說法,如果如秦始皇所願讓扶蘇繼位,那麼和扶蘇久居邊關的蒙恬將軍一定會回朝廷執掌中樞。對於趙高來講,曾經因自己犯過罪被蒙恬叛過死刑,當時是始皇帝網開一面才赦免了他,蒙恬假使再回中央,趙高不寒而慄。

對於李斯來說,蒙恬和蒙毅兄弟的資格比他老,手裡關鍵還握有重兵,同朝為臣時李斯就忌憚其幾分,要是真的像趙高所言,自己到時交出權柄退出政權中心的可能性的確相當大。


相信在趙高蠱惑李斯的那一刻,李斯有過思想鬥爭,他本來沒有絲毫打算介入皇家繼承問題,還是想做個規矩臣子。不過趙高的“高論”,把他心底的貪慾和膽怯一股腦地都激發了出來,以後是繼續作倉鼠還是作廁鼠,是放棄自己奮鬥來的地位,還是甘心退居任人宰割,顯然李斯的心理天平完全倒向了趙高。

封鎖皇帝駕崩的消息,等回到咸陽下假詔書賜死扶蘇,立胡亥為帝。趙高有了胡亥這個靠山,他的野心還不只如此,李斯卻希望事情到此為止,默默地繼續做秦朝的忠臣,卻不明白他已經成為趙高攫取最高權力的絆腳石。


等他上了斷頭臺,意識到自己和兒子再也不能東門牽犬獵兔時為時已晚。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我是李斯,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李斯是個聰明人,但是我幫秦始皇幹了不少得罪人的事情,就焚書坑儒一件事已經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推行縣制,廢除分封的時候,我又得罪了幾乎全部的皇族和權貴。但為了秦國的基業,我死而無怨。

現在,我的靠山已經死在轀輬車裡了,我該怎麼辦?我該何去何從呢?

死,很簡單。逃亡,也容易。但我所主持的秦國變法該走向何方呢?我李斯好不容易背井離鄉來到秦國,我一生的心血幾乎都在秦國這片土地之上。

我不能走。不能!

可是公子扶蘇已經好幾次找我談話了,雖然我那麼誠懇地解釋這一切,但是他還是不理解我,我和他的想法發生巨大的分歧。我很感謝始皇帝站在我的這一面,但我不認同始皇帝因為我的緣故將扶蘇發配邊疆,但這些都是家事,我無從過問。

扶蘇一定很恨我!

我還不想死,我並不是貪圖功名利祿之人,但我的一生不能在此時結束,我還有更多的才學要展示,我還要驗證我所實行的那些政策的效果,我還有遠大的抱負,我要做尹伊這樣的賢丞。

可是,如今瞭解我的人走了。他的兒子扶蘇,即使是不殺了我,也決不會再重用我了。

趙高找到了我,談了他的計劃。他是胡亥的老師,又是皇帝的中書令。

他告訴我想立胡亥。

這個時候,胡亥也跑來求我。

我想扶蘇也好,胡亥也罷。大秦,還是大秦。只要我李斯不死,我就要改變它。

那就讓胡亥做帝王吧,帝王之爭本來就是皇帝的家事,我的志向並不在此。趙高說,一切都由他來辦,我只要到時候宣告天下就行。

趙高只是一個侍奉秦始皇的一個爵位低微的宦官,現在主子死了,陪葬的奴才裡很可能有他,他這麼做,應該也是迫不得已吧。

所以,最後我還是同意了立胡亥為皇帝。



牛在看你


如果不是因為趙高,李斯可能會竭盡全力去幫助扶蘇。但是在趙高的策反下,他改變了主義。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病得非常嚴重,就命令趙高寫好詔書給公子扶蘇:“把軍隊交給蒙恬,讓他趕緊到咸陽參加葬禮,然後安葬。”書信都已封好,但還沒交給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詔書已經寫好,還沒有發出去,秦始皇就駕崩了。由於秦始皇死的時候又沒有立太子,於是趙高打起了主意。他先扣留詔書找到胡亥商議,想把皇位傳給胡亥,他與胡亥商量以後,胡亥認為沒有丞相李斯的同意事情很難成功。於是,趙高找到了李斯。將扣留詔書,立胡亥的事情告訴了李斯。

趙高見到李斯,想拉攏他,告訴了李斯實情說:“皇帝賜給長子的詔書和符璽都在胡亥手裡,立誰為太子只在於你我的一句話而已。你看這事該怎麼辦?”李斯聽了趙高的華,開始是推辭的,不願意這麼做,於是說:“你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呢!這不是做為人臣所應當議論的事!”趙高是有備而來,且瞭解李斯這個人,說道:“您自己估計一下,和蒙恬相比,誰有本事?誰的功勞更高?誰更謀略深遠而不失誤?天下百姓更擁戴誰?與長子扶蘇的關係誰更好?”其實李斯也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蒙恬,回答說:“在這五個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您為什麼這樣苛求於我呢?”接下來趙高的這一番話極具殺傷力,真的說到了李斯的心坎裡,可以說正中其下懷:“我進入秦宮,管事二十多年,還未曾見過被秦王罷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又可以傳給下一代的,結果都是以被殺告終。皇帝有二十多個兒子,這些都是您所知道的。長子扶蘇剛毅而勇武,信任人而又善於激勵士人,即位之後一定要用蒙恬擔任丞相,很顯然,您最終也是不能懷揣通侯之印退職還鄉。”趙高停頓一會兒接著說:“胡亥慈悲仁愛,輕視錢財,聰明但不善言辭,竭盡禮節尊重賢士,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沒人能趕得上他,可以立為繼承人,您考慮一下再決定。”

其實,趙高的意思很明確了。如果李斯支持立胡亥為秦二世,李斯的爵位可以保持不變,他可以繼續做他的丞相,且還能將爵位傳給自己的子孫。如果,扶蘇即位,那麼李斯的地位將不保。且扶蘇一旦做了秦二世,就會把李斯換掉,而任用蒙恬做丞相。聽趙高這麼一說,李斯就改變了注意。如果,立胡亥自己可以官復原職,支持扶蘇自己地位不保。身在朝廷無非是想榮華富貴,既然擁立胡亥做皇帝可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於是李斯改變了注意,與趙高謀劃篡改遺詔,立胡亥為秦二世。其實,李斯是個文人,而趙高是個弄權之人。李斯的確聰明,但是在趙高面前,他就是一個小白。李斯失敗就失敗在他太聰明,考慮得太多了,所以有句古話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


謀士說


因為李斯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貪圖權位。

李斯是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但是扶蘇卻一直主張懷柔,所以造成李斯與扶蘇關係一直比較緊張。

因為李斯和扶蘇關係緊張,也造成扶蘇和他老婆(李斯的女兒)關係緊張,扶蘇自結婚就沒碰過李斯的女兒,後來還是李斯的女兒和李斯斷絕關係,兩人關係才有所緩和。

趙高就是拿這一點說服的李斯,他說如果扶蘇當上皇帝,李斯的丞相之位必然不保,這也就是前面為什麼說李斯是個偽君子,他為了自己的權位,所以選擇與趙高合作。

這也是他為什麼扶持胡亥的原因。

以上回答參考電視劇《秦始皇》,如與史實不符,勿噴。


瓦窯堡的碳


我覺得這和李斯聰不聰明關係不大,而主要是權力的慾望和野心的膨脹。

李斯不是土生土長的秦國人,他來自楚國上蔡,一直當地糧倉當個管庫員。這是個沒什麼出頭機會的小官,閒暇時打打獵,放放犬,喝喝酒,一般人估計也就湊活過一輩子得了。可這李斯哪是甘於平庸之人,於是他拜師到大師荀子門下,荀子見他聰明能幹,敢作敢為,不忍心讓他在那個巴掌大的小城打一輩子獵,就給他在楚國都城謀了個差事。李斯卻有他自己的算盤:

“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

就是說這東方六國已經容不下我李斯了,我要去秦國舒展我的志向。

“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遊說者之秋也。”這說明李斯也不是什麼立場堅定,忠君愛國之人,而是一個真正的野心家。

後來就是李斯在秦國大展抱負的時候了,佐秦皇,掃六合,平八荒,掌律令,焚詩書,銷鋒鏑。昔日上蔡的那個管庫員成了天下事務的管理員,何其輝煌!這種人怎麼會把這傾覆天下的權力交出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遊中駕崩,中車令趙高,一個陰險小人,一個狡詐的宦官,卻在這一刻改變了歷史。這趙高,和當年的李斯有些相似之處,都是野心膨脹,敢賭敢為之人。他心理蘊藏一個巨大的謀劃,他先用花言巧語誘騙了頭腦簡單的胡亥,即他的學生,秦始皇的小兒子。勸他秘不發喪,除掉始皇長子扶蘇,將來扶他做皇帝,這可是皇位的誘惑啊,誰能忍得住呢?胡亥自然應允下來。胡亥搞定了,只剩下丞相李斯了。

趙高先把李斯叫過來,把謀劃告訴了他。李斯大驚,怒斥道:“誰允許你做這種不臣之事的?”

趙高不慌不忙地說:“您想一下,論功勞,論威望,論謀略,論才能,論與扶蘇公子的關係,您哪一樣比得上蒙恬?”

不得不說,這趙高著實厲害,一下子就抓住了李斯身上柔軟的痛處,李斯沉吟了一下,說:“我都不如。”

趙高乘勢追擊,說道:“所以,扶蘇繼位,眼裡只會有蒙恬,丞相就只能告老還鄉了。”又說:“胡亥為人仁慈厚道,要是他做了皇帝,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希望丞相慎重考慮一下。”

這下李斯徹底妥協了,上了這條下不去的賊船。所以說,權欲這東西,有時候害人啊。李斯為了保住這既有的權力,便決意背叛始皇,配合趙高與胡亥。

除了這些,我覺得還有李斯與扶蘇的政見不合有關。李斯是法家學派人士,主張嚴酷的法律,輔佐秦始皇時便殺人無數。而扶蘇相對仁厚,偏重於儒家學說,之前秦始皇坑殺儒生術士時扶蘇曾經勸諫,也因此被秦始皇派到了邊境。而如果扶蘇即位,很可能不會繼續推行李斯的政策,對李斯的權力也會造成重大影響。相對英明的扶蘇也不如胡亥好掌控,這些原因,共同促進了李斯的決斷。

大家還有什麼意見,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補充。


薄暮嘆息


李斯這輩子犯的唯一一次傻,就是:秦始皇去世後,李斯與趙高合謀篡改遺詔扶持胡亥繼位、逼死英明的扶蘇!至於精明的李斯為何會犯傻到這程度,背後的根本原因在趙高身上!而李斯,之所以會在這一關鍵時刻栽在趙高手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趙高那“能把死的說成活的”的卓絕口才。


李斯在口才上是個人才,但這要建立在他沒遇到趙高之前,因為趙高在口才上,那是人才中的人才。這趙高的口才到底有多好呢,簡單說來就是:堪比四處遊說舉六國相印的張儀。古代有個著名的口才能人叫觸龍,他的壯舉之一被記錄在《觸龍說太后》中,今天,我們仿之,姑且把趙高說服李斯的故事叫《趙高說李斯》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此後,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亂,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飯,不讓外人知道死訊,按照慣例,應由秦始皇長子扶蘇繼位。扶蘇思想傾向於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當面提過意見,惹得秦始皇生氣,把他派到西北大將蒙恬那裡。

而這時,胡亥的老師,即宦官趙高卻動起了歪腦子,他極力想讓胡亥稱帝,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大權在握了。始皇帝死時,扶蘇正在西北鞭長莫及,如此一來只要說服李斯,趙高就完全可以把胡亥扶上皇位。

但這李斯平素與趙高關係也並不密切,並且又是極富謀略之人,要說服李斯,談何容易啊!但是沒關係,趙高是誰,雄辯之才可退百萬雄兵之人啊!趙高的口才究竟有多好呢,接下來,我們回到當時來剖析一下:

這趙高去說服李斯,可以堪稱天下“說服案”的範本啊!趙高的最終目的是勸說李斯篡改遺詔,但見到李斯後,趙高並沒有單刀直入,而是採取了迂迴引導法,他開腔說:

“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於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皇帝死時,要扶蘇回來參加葬禮的這封信,沒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這封信沒有人知道,現在胡亥手裡。所以,誰繼位,全由你我說了算。這話說得高藝術啊,全程是探聽的口吻,而且也沒有透露具體,這樣說的原因是:萬一李斯不配合,自己還有退路。

果然,李斯不配合,冷冷說:“這是亡國的言論,不是人臣應該議論的。”這話一出來,估計普通人心得涼半截,意思很明確:這事我不想說!

但趙高聽到李斯的不滿後,卻有條不紊地繼續陳述,顯然,趙高此番是抱著“吃定你”的打算而來的。趙高看似無意地提到了一個關鍵人物:蒙恬,這蒙恬和太子扶蘇關係很好,也是謀臣之一,深得扶蘇的信任。

在這種時候提蒙恬,一來等緩和氣氛,二來也能引起李斯的注意:為什麼突然提這個人,他想表達什麼?於是,李斯耐著性子聽下去了。

接下來,趙高從蒙恬的才幹、功勞、謀略、人心等等入手,狠狠把蒙恬大人誇了一頓。這李斯默默聽著,在趙高卓絕口才的描述下,李斯恍然間還生出了自卑感。趙高一看李斯表情有變,立馬知道,可以拋出殺手鐧了,於是他說蒙恬和扶蘇的交情很好。其實,趙高這番話只有這最後一句是事實,其他的非常有待深究。但此時的李斯,已然動搖,甚至自覺:自己全然不如蒙恬。

就在這個當口,趙高拋出了關鍵性的一句:扶蘇繼位會立蒙恬為丞相。這是什麼意思,趙高等於告訴李斯:扶蘇繼位,對你李斯大大不利啊,因為他要立蒙恬為相,沒你什麼事啊!李斯聽到這,臉色一沉,陷入了沉思。其實說到底,趙高完全就是在靠口才“忽悠”,誰說扶蘇會立蒙恬為相啦?沒人說,但趙高卻成功用這招,讓李斯錯覺“蒙恬肯定就是未來的丞相”。

但李斯畢竟也是聰明人,轉念一想,反正不當丞相也沒事,還是堅守本心為好。於是,李斯對趙高說:你回去吧,說我是奉先帝的命令行事,聽從聖上之安排,我自己有什麼可以考慮可以決定的呢?這裡可以看出,李斯可以算得上忠臣,即使明知道扶蘇繼位自己利益可能受影響,但也依舊不改初衷。

但趙高怎麼會肯這樣就回去,他繼續卯足了勁發揮他的雄辯之才!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這話是順著李斯的話進行反駁的,目的是說服李斯接受:效忠聖上並不需要完全按照聖上的意思辦,而應以天下蒼生為要。

緊接著,見李斯似有所動,趙高馬上拋出論證,證明天下的聖人都是善變的,他還把聖人會隨機應變,不拘泥於固有這個正理搬了出來,恰到好處的駁了李斯的忠臣論。這話連起來說就是告訴李斯:篡改遺詔並非背叛秦始皇。

李斯馬上反駁說:篡改遺詔的貌似都沒好下場!趙高大喜,這說明李斯此時已經心動了,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說服李斯:篡改遺詔也不會沒有好下場。

趙高說道:“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裡。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這話就相當有水準了,趙高的意思非常明確:篡改遺詔有沒有不好下場不一定,但不篡改遺詔,卻絕對會“禍及子孫”!然後,趙高論證了篡改遺詔能得到的種種好處。

聽完後,李斯長嘆“嗟乎!獨遭亂世,既已不能死,安託命哉!”自此,李斯就已被趙高完全說服!活生生,趙高就把“黑”說成了“白”。這樣的口才,即使不是李斯,換成劉斯,周斯,結果也大約是一樣的!

所以,李斯最終捨棄扶蘇擁立胡亥,不是因為別的,而僅僅是因為趙高口才過人啊!大約,李斯最終死於趙高陰謀之下,也與趙高出眾的口才脫不了干係!看來,口才這東西,有時候比世間任何刀劍、謀略,都要重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