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為何還捨得大量財物葬入始皇陵並隆重安葬父親呢?

高陽飛雪


根據近年來的出土文獻來看,胡亥的繼位很可能就是秦始皇的本意,不過,矯詔誅殺扶蘇、蒙恬,則是胡亥自作主張。由此看來,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沙丘之謀”,或許並不存在!

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進行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這次出行,一併跟隨的還有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不成想,秦始皇在沙丘時突然患病,結果趙高、李斯、胡亥矯詔奪權,並借秦始皇之名逼死了扶蘇和蒙恬。

《史記》中的記載,成了兩千多年來“不可撼動”的公案。在太史公筆下,秦二世胡亥就是一個篡位者,而趙高、李斯也成了狼狽為奸的小人。相比之下,原本多次直言勸諫的太子扶蘇,則成了最為無辜的犧牲品。

然而,幾年來有一批竹簡逐漸披露,讓世人見到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北大簡《趙政書》中,記載了秦始皇、秦二世等人的言行,其中便包括秦始皇病重時的安排:

(秦始皇)謂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議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趙政書》

據學者考證,《趙政書》成書於西漢早期,早於《史記》。按照它的記載,秦始皇病重時曾徵求近親大臣的意見,而李斯等人考慮到當時形勢,舉薦了胡亥。臥榻上的秦始皇,也採納了這一意見。如這批竹簡所記述的情節屬實,則很可能會顛覆司馬遷的記載。

不過,且不論胡亥繼承大統是否為秦始皇本意,但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之死,卻是受胡亥殘害:

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因夷其宗族,壞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趙政書》

根據竹簡的後文來看,胡亥繼位後擔心自己皇位不穩,便決定除去兄長扶蘇及其親信蒙恬。在這一系列滅絕人性的舉措中,不少人也遭到殃及。可以肯定的是,秦二世是一位暴君,這一點與《史記》的記載並不衝突。


至於說秦二世奢華的安葬秦始皇,倒也是古代皇室的一種慣例。

古代帝王生前便開始為自己營造陵墓,甚至會提前籌備隨葬品。這種做法,主要是受“事死如事生”觀念的影響。另外,作為繼任者的新君,為了表達自己的孝心,也會勞師動眾地給先皇操辦一場隆重的葬禮。

喪葬文化雖然看上去像是生人給死人舉行的一種儀式,但同時更是做給旁人看的禮儀。無論秦二世篡位與否,他勢必要表現對秦始皇的尊敬,絕不會吝嗇那些奇珍異寶。而且,秦二世要是真的篡位,這場戲便需要做的更充足。

另外,作為皇帝的秦二世,又怎麼會在乎眼前那些財富呢?要知道,此時他就是天下的主宰,可謂是掌控著世間的所有財富和生殺大權。當然了,也正因為秦君的殘暴,才使得自己的江山並未傳至千世萬世。


史海爛柯人


秦王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然而秦人在歷時六百多年的奮鬥,消滅六國、統一天下後,僅僅十五年、傳至二世就在農民起義的野火中灰飛煙滅。

由此,秦王朝身上有太多的疑問需要我們去探尋,當然也包括題主的問題。

旭哥將從秦二世是否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秦二世為何厚葬秦始皇,兩個部分回答題主的問題。

秦二世篡奪皇位了嗎?

可以明確的說,秦始皇本意傳位於公子扶蘇,卻被趙高、丞相李斯和胡亥密謀篡改遺詔,奪取了皇帝之位。

我們先來看看司馬遷在《史記》中,是如何記載這段歷史的:

始皇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史記-始皇本紀》

然而有人據此認為,秦始皇給公子扶蘇的詔書內容是“

與喪會咸陽而葬”,也就是讓扶蘇趕回咸陽,處理後後事,並未言明立扶蘇為太子。因此,不能證明秦始皇傳位給了公子扶蘇,也就無從說起胡亥篡位之事了。

但是,稍微對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不會持有這樣的觀點,理由有四點

其一,根據禮制,皇帝駕崩之後,只有繼位之人才有資格主持先帝的葬禮,秦始皇讓公子扶蘇趕回咸陽,處理喪葬之事,其立扶蘇為繼承人之意,不言自明

其二,皇帝駕崩前後,是政權穩定的關鍵時期,繼位之人必定要處於廟堂中樞的位置,這也是秦始皇急切召扶蘇趕回咸陽的原因,假如秦始皇沒有傳位於扶蘇,就絕不會在這個敏感時期,召身在京城之外的扶蘇回京。

其三,公子扶蘇此時在外執掌秦國的精銳部隊,長城軍團,

如果秦始皇不傳位給扶蘇,就不會將自己將要病逝的消息告訴扶蘇,因為這樣,極有可能引發扶蘇起兵奪權的行動,後果不堪設想。

其四趙高和李斯有篡改遺詔的動機,趙高曾經做過趙高的老師,和趙高關係十分密切,當然希望胡亥繼位;李斯原為楚國人,和以蒙恬為代表的秦國本土勢力政見不和,而蒙恬和扶蘇長期一起掌兵,關係特殊,李斯可以藉助擁立胡亥的功勞,繼續執掌秦國國政。因此,才有了趙高和李斯合謀,篡改遺詔,擁立胡亥繼位。

由此可見,秦二世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是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

秦二世胡亥為何厚葬秦始皇

既然,秦始皇都沒有傳位給胡亥,胡亥為什麼還會厚葬秦始皇呢?

旭哥認為,有三點原因;

第一,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厚葬之風盛行,作為繼位新君,當然要表現出對先帝的孝道,況且秦二世的皇位是篡奪而來,所以更要將這場戲做足了,大肆厚葬秦始皇,彰顯自己繼位皇位的合法性。

第二,出於鞏固自身位置的需要,秦二世也必須厚葬秦始皇。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作為繼位新君,地位並不穩固,此時朝堂上都是先帝的老臣,厚葬先帝,可以向這些人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和繼承先帝遺志的願望,用以安撫前朝重臣,以穩固自己的地位。

第三,在古代社會,天子的葬禮絕不僅僅是天子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統治集團的事情,事關國家政權。為什麼帝王陵都要修的高達宏偉呢?這樣不但使天子獨一無二的地位象徵,更是國家力量強大的象徵,可以震懾不臣之心,以達到延續統治的目的。

由此可見,厚葬秦始皇,秦二世不管自己願不願意,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總結:

秦始皇把自己稱作始皇帝,希望帝位傳二世、三世、直至萬世,但現實太過無情,在秦始皇死後僅僅三年,由他一手創造的強盛帝國便灰飛煙滅。

幼子胡亥和長子扶蘇,一個殘暴,一個仁義,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人們總是在想,假如公子扶蘇能夠繼承帝位,秦王朝是不是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呢?

歷史不容假設,秦國自有其取死之道,歷史自有其前行的規律,不是換一個帝王便可以扭轉乾坤。



長安旭哥


秦二世胡亥是否正常繼位這件事兒,從司馬遷開始就認為胡亥屬於篡位。不過也有很多學者認為胡亥是屬於正常繼位。

關於秦始皇入葬一事,不管胡亥是否屬於正常繼位,厚葬秦始皇是必然的。

原因有四個:

一、喪葬一事也是有規格的。

在森嚴的等級制度下,死後享受的待遇和生前是一樣的。比如大臣的喪葬就不能用帝王的規格。大臣死後用了帝王的規格,就會被視為謀反。同樣帝王也不會把喪葬下降到大臣的規格,否則怎麼能夠展示皇家的威嚴富貴。

這就是說生前處於什麼地位,死後的喪葬也是要處於同等規格。秦始皇在生前是秦朝地位最高的一個人,所以死後也是要享受最高的規格待遇。

二、秦二世胡亥基本上是按照秦始皇生前的安排進行的。

秦始皇陵主要是在秦始皇生前修建的,死後入葬的陪葬品也基本是秦始皇生前安排的。

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秦始皇陵,主要還是地面上的宮殿部分。這其實只能算作是一個收尾而已!

至於那眾多的陪葬品,也是秦始皇生前已經準備好了,秦二世胡亥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再補充點兒進去。以胡亥那種敗家子的性格,也不會覺得這算作多麼大的事兒!

三、秦二世胡亥用來排除異己。

秦二世胡亥下令把後宮女子殉葬,可以有效的打擊和後宮有關聯的勢力。

胡亥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殺害自己的兄弟姊妹。公子高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了去給秦始皇殉葬。

胡亥讓這麼多人去給秦始皇殉葬,其中有沒有與自己敵對的大臣?雖然沒有記載,恐怕也不會沒有吧。

四、秦二世胡亥為了自己死後著想。

嬴政自稱為始皇帝,其後世陸續稱為二世、三世乃至千萬世。

秦二世胡亥給秦始皇下葬的時候,不會預見到自己會被趙高所殺,也不會預見到秦朝這麼快就會滅亡。

胡亥做為秦二世給始皇帝下葬,這直接就會影響到秦三世給胡亥下葬。所以胡亥厚葬秦始皇,不是做給天下人看的,而是做給秦三世看的。

無論胡亥是篡位也好,是正常繼位也好,只要他是秦二世,就會厚葬秦始皇!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我們且不從歷史史實來說,我們也不從道德孝道來說,我們就從最簡單的生存,生物本能來說;

首先,我們先假設題幹所提到的是真實的史實,然後,我們仔細分析下殺人動機和厚葬始皇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對自己皇位沒有威脅的人,只有是死人",這是排在秦二世字典裡的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也許是生他養他的秦始皇對他的親情,當然,還有可能排在第三位的兄弟姐妹之情;排在後面的永遠都是偽排在第一位服務的,這個道理是在古代、還是今天甚至為了都同樣適用;

然後,根據題幹所發生的事情,就能夠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了,為了讓自己的位置坐的“安穩”,他將所有可能具有資格坐那個萬人之上的兄弟給滅了,使得自己成為了史上的“唯一”選擇,於是所有的具有血緣親屬關係的人被他給弄死了,造成了皇室力量的極大消弱;至於厚葬秦始皇的儀式,我們今天看到兵馬俑、秦始皇陵就知道是有多麼的隆重,那可是被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第八大奇蹟的東西,之前我有說過,對自己位置沒有威脅的只有死人,這句話是胡亥的座右銘,所以,我們不難想到秦始皇也是胡亥皇位有威脅的人,而且還是最大的人,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因為老二自己將自己爹弄死了,然後履行他那不多的人生準則中排名第二的父子親情呢?一來是為了讓天下人看到自己的孝道,而來也許死他內心的真實表現;

最後,我認為秦始皇的功績大體上能夠對得起保存至今的那份陵墓,你認為呢?


2020史話史說


秦二世是篡奪的皇位,但是,知道他篡奪皇位的人沒幾個。也就是趙高和李斯,可是這兩個人都是既得利益者,他們和胡亥屬於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

所以,他們不會把這件事給說出去的。

後來秦二世又把皇位合法的繼承人扶蘇給除去了,所以,這也就等同於沒有人知道他是篡權奪位的了。

既然沒有人知道他的皇位來的不正,那麼,他肯定給老爹弄一個隆重的葬禮了。

只有葬禮越隆重,才能表達他對父親秦始皇的愛。

在秦二世看來,他的皇位就是老爹給自己的。為了表達自己對老爹的愛,不讓別人懷疑自己,他肯定也不會憐惜一些財寶的,把那些能夠陪葬的東西,秦始皇生前喜歡的東西, 一併葬入到了寢室的墓室當中。

也只有這樣做,才是合理合法的,才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畢竟做兒子的,給自己的老爹弄一個豪華的葬禮,合理合法。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的葬禮當然要辦的比任何一個人都要風光了。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一生都是很自負的一個人,他覺得天下人的歷史功績,沒有人能超越自己的。

所以,他覺得自己該享受到的東西,和別人也是不一樣的。在他看來,最高規格的葬禮必須留給他,只有這樣才彰顯他高貴的身份。

你看他生前給自己修建的秦始皇陵的排場,可以說從他當皇帝就開始佈局自己的葬禮了,在秦二世真正的辦理這件事的時候,豈能草草收場。恰恰相反,他要辦理的比歷史上任何一個人的葬禮都要風光,才是合乎情理的。

秦二世的愧疚,他只能多給自己的老爹陪葬點東西, 讓老爹原諒自己。

前面我們都知道,秦二世是篡權當皇帝的。

既然是篡權他自己肯定是心知肚明的了,他當了皇帝,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為了讓死去的父親原諒自己,他只好多給老爹陪葬一點東西了,這樣也就算是將功補過了。

再說了皇家的葬禮,就是這麼奢華,這個葬禮的制度一旦制定下來,以後的皇帝的葬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史學達人


秦二世是不是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其實目前還是有爭議。

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暴斃沙丘,趙高胡亥夥同李斯發動"沙丘政變",矯詔殺公子扶蘇和蒙家兄弟,篡位登基!

為掩飾天下悠悠眾口,趙高攛掇胡亥,制定更加嚴酷的刑法,大肆排除異己,屠殺兄弟姐妹,導致天下分崩離析,這是《史記》展示給世人,對於秦朝滅亡的一種解釋。



2009年初北京大學接受社會捐贈,得到3300多枚西漢竹簡,其中史書《趙政書》對胡亥繼位提供了另外一種與《史記》完全不同的說法。

《趙正書》成書在西漢早期,書中寫到始皇帝將死之時,向重臣託孤,請求李斯等老臣盡心盡力輔佐幼主胡亥,這在史學家引起很大的反響。

《趙正書》記載: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因夷其宗族,壞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

我們相信以司馬遷的治史嚴謹態度,他提供的歷史事實應該更可靠,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於“沙丘政變”謀權篡位的這段歷史描述過於細緻,彷彿插上“文學想象”的羽翼,反而讓其失真,細究起來產生更多質疑。



畢竟當時親歷的人都已死,又是一件如此隱秘的陰謀,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的,而且還演繹得那般繪聲繪色。

不管《趙政書》所記載的事實如何,至少它給我們提供一套有別於《史記》記載不一樣的說法,說明在西漢時期,關於秦始皇的嗣位問題,社會上已經是眾說紛紜。

秦二世胡亥為了證明自己繼位對合法性,曾將繼位詔書刻在石碑上——琅琊刻石。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個也是可以偽造的。

那是呀!

雍正的繼位詔書不是一直被人質疑是偽造的嗎?那還是秘密立儲呢。



關於厚葬秦始皇的事,雖以秦二世名義下令,但是主意肯定是跟李斯、趙高、馮劫這些老臣出的。秦始皇十幾歲就開始建造皇陵,還特意下旨設立“驪山邑”專門管轄驪山陵寢建造事務,關於陪葬規模和事宜,或許始皇生前就會有安排,即便沒有周密安排,肯定也會在平時談起。讓嬪妃和工匠殉葬也可能就是始皇帝生前就有所交代。

始皇帝雄傑偉略、一生雖暴戾但對臣下和宗親卻不曾有過妄殺。征戰天下的大將和權臣對始皇帝都算忠心耿耿。厚葬始皇帝是繼位的胡亥對父皇的追念,也是承繼大統必須要做的事兒,不然百官也不肯。



古代對於死亡的認知是有限的,他們相信人死了只是到另一個世界,還需要繼續生活,還需要吃喝拉撒,還需要有人伺候有人陪。

因此,作為功蓋古今的始皇帝,他把一生的輝煌也拷貝一份”縮小版”帶進了皇陵,妻妾奴婢自然不能少。

直到清末,國家窮困沒落,慈禧依舊把巨大的財富帶進了墳墓作為陪葬。那些東西大部分是她生前享用過的。

即便民間,一個人穿過用過的東西,在他死後,一般也會燒掉,尤其是衣物,何況是帝王呢。



資料鏈接:

史書《趙政書》,存竹簡50餘枚,近1500字。書中圍繞秦始皇之死和秦朝滅亡,記述了秦始皇(簡文稱之為“秦王趙正(政)”)、李斯、胡亥、子嬰等人物的言論活動,其成書年代應在西漢早期。書中的部分段落見於《史記》的《蒙恬列傳》《李斯列傳》,但又不盡相同,有可能是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參考的資料之一,具有史料價值。

開涮歷史



首先來回答秦二世有沒有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


《史記》有秦始皇傳位於扶蘇的記載。


根據《史記》記載:


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迴去的路上,剛過黃河,抵達平原津,便開始身體不適,時冷時熱,精神恍惚,而且日漸嚴重,眼看病危。當西歸的隊伍到達沙邱時,秦始皇眼看就要死了。臨終,秦始皇召來李斯和趙高,自己口述遺書,李斯趙高們寫,寫好後要他們送公子扶蘇,遺書意思是,召扶蘇火速回咸陽,處理後事,繼承皇位。遺書寫完,秦始皇就去世了。


可以說,胡亥之所以登上皇位,是趙高、李斯矯詔的結果。

古代的皇帝選擇接班人都是有一定的過程和規矩的。


第一:,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這是一條。而扶蘇是長子,在接位資格上,當排第一。


第二:作為接班人,也必然是皇子中口碑好、學問高的,而這一條,扶蘇符合。


第三:這個接位的人,除了資格夠、口碑好外,當然還要有一定歷練,有足夠的經驗,有足夠的能力,能駕馭大局,能面對複雜局面,而這,扶蘇又符合。

所以,秦始皇確定的繼承人是扶蘇,而不是胡亥。

2009年初史書《趙政書》對胡亥繼位提供了另外一種與《史記》完全不同的說法


《趙正書》成書在西漢早期,《趙正書》記載: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因夷其宗族,壞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

《趙正書》卻明確指出:王死而胡亥立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自己所確定的繼承人問題,一直是一個歷史的迷。雖然後來,胡亥繼承了皇位,但在秦始皇的心目中,胡亥是真正的繼承人嗎?這隻有秦始皇自己知道!

再來回答二世為何還捨得大量財物葬入始皇陵並隆重安葬父親呢?


一:主要是為了向世人表明自身政權的合法性,表明自己確實是始皇所指定的帝國繼承人


雖然自身得國不正,且之後對同族同宗兄弟姐妹確有暴行,但面子上的工作還是要做的,且秦二世胡亥是始皇的兒子,作為兒子對父親還是有一定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的,胡亥也很受始皇寵愛,要不東巡也不會帶上他,他這麼做也有一定的對父親的寵愛的報答,


所以他捨得大規模厚葬秦始皇。當然這些僅是個人觀點。

  

二:秦二世只是趙高集團推出來的形象代言人


至於讓秦始皇的屍體與鹹魚車同行的背後,我們要看當時的故事環境。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東巡迴宮途中生病了,遂駕崩。趙高等人秘不發喪,因為夏天天氣熱,古人有沒有冷藏手段,秦始皇屍體都發臭了,所以與鹹魚同車而行,掩蓋屍體臭味。


至於隆重安葬父親,秦二世皇位本就不是名正言順,無論是出於孝心,還是政治目的,都需要隆重安葬秦始皇,做給世人看的,以正其明。

  

三:父子之情


秦始皇畢竟是千古一帝。在這不管怎麼說也是秦二世的老子,這當兒子的即使心裡有一百個不願意,他也不敢啊。畢竟自己在皇帝的位置上,再對自己老子不孝順,天下人都在看著,那麼結果就是秦二世會死的更快。


總結:不管秦二世是不是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但秦始皇始終是他的父親,他隆重安葬自己的父親,也算是給朝廷官員一個交代。可惜原想著萬世基業的秦始皇,沒想到自己創立的秦朝二世就滅亡了,僅僅存在14年,28個子女及若干孫輩,也在他死後三年統統死於非命,不由得讓人嘆息:人間已無秦皇孫!


路之意


眾所周知,秦始皇在巡遊的路上暴斃,趙高與李斯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篡改詔書,並殺害公子扶蘇,讓胡亥繼位,成為秦二世。胡亥繼位以後對可以威脅到他皇位的皇子們進行了屠殺。

胡亥繼位以後為了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制定了更加嚴厲的刑罰,大肆的排除異己,造成天下怨聲載道,也為以後他的滅亡埋下了伏筆。至於為什麼厚葬秦始皇,雖然是秦二世胡亥下旨,但肯定是李斯、趙高等人的主意。秦始皇在其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建造皇陵,至於讓工匠和嬪妃陪葬的事宜的話,秦始皇應該是生前就有所談起。秦始皇雖然一生比較暴戾,但是對追隨其征戰天下的大臣卻沒有妄殺,所以其手下對他也是忠心耿耿。作為剛繼承大統的胡亥來說,厚葬秦始皇是必須要做的,不然天下的文武百官也不會答應,胡亥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且胡亥是篡取皇位,為堵住天下之口,在安葬先皇這件事上肯定要做的漂亮些。

古代人們認為死後會到另外一個世界,所以作為皇帝的秦始皇肯定要將他在世時候的輝煌帶入皇陵,當然就少不了陪葬的士兵、侍女、嬪妃等。


微視集中營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但要說清也不是三言兩語的事,要從人性、權謀、禮法各方面去分析,想具體瞭解,聽我慢慢道來。

▲帝王之家的父子情深

秦始皇有多少兒子?這個真說不清!《史記》上記載的被胡亥要求殉葬的那幾個,加上胡亥、扶蘇,也就四、五個。但是,據說秦始皇是有20多個兒子的!這個雖然沒有記載,可信度卻很高。首先,帝王兒子多,這並非怪事,三國時期的曹操子女也超過20,而且他還不是帝。其次,秦始皇長年出巡,路上怕是不少女人會臨時侍寢,誰知道會留下多少種。當然,這都是坊間傳聞,最多算猜測。

史書記載,秦始皇最喜歡的兒子就兩個,一個是大兒子扶蘇,一個是幼子胡亥。喜歡扶蘇,是因為扶蘇為人聰慧好學,而且勤於政事,精於治國;喜歡胡亥,是因為胡亥處處以始皇帝為榜樣,而且年幼,和老來得子的始皇帝很合得來。

所以,這兩個人,無論誰繼承王位,都應該是好好安葬秦始皇的。尤其是幼子胡亥,他跟秦始皇的感情在眾多皇子中恐怕是最深!首先他年幼,老父親最愛小兒子,小兒子也最崇拜老父親。其次,還是因為年幼,所以胡亥政事參與不多,“頂撞”父親的機會就最少,所以二人基本沒有任何矛盾,最多是老父親責備小兒子貪玩。

這樣一來,始皇帝死了,小兒子胡亥其實是很傷心的,他感念父子情深厚葬父親,理所當然。

▲遺詔風雲下的欲蓋彌彰

關於胡亥的繼位,其實史學界存疑。一派觀點是,就如《史記》中所說,胡亥是在趙高篡改詔書的前提下繼位的,也就是篡位;一種說法是近幾年興起的,由《趙正書》引發的大討論:胡亥是始皇帝欽點的接班人。

這兩種觀點我們就不說了,兩種古籍都是實實在在的史料,像證物一樣,都擺在那裡,真相之爭無非是個人觀點之爭罷了,相信愛好歷史的各位都聽的耳朵出繭子了。而且,我們的這種爭論,跟始皇帝腦海裡想的很可能一樣,選誰當繼承人,始皇帝也是矛盾。扶蘇是非常理想的君王,但是和秦始皇政見不合,始皇強調法治,扶蘇學的卻是德治,而德治的儒家,正是始皇帝極力打壓的對象。胡亥倒是非常崇拜始皇帝,為人處世學始皇帝也有模有樣,但是年幼缺少歷練,而且為人比較懶惰,貪圖享樂。

在這裡,我們就假設胡亥是篡位。既然是篡位,內心應該怨恨始皇帝沒有把皇位傳給他,為什麼還要厚葬呢?這就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了。你們不是質疑我篡位嗎?我就好好表現給你們看看!我對待先皇如此這般,看你們還怎麼說?

當然,胡亥和趙高可能都會想到,此地無銀的結果往往是欲蓋彌彰,越是極力表現,反而越讓人生疑。但是,除此之外還能怎麼辦,總比草草了事留下實實在在的口實要強吧!而且,風光大葬,即使有人生疑,也不能說出口!無憑無據非議皇帝,豈不是找死!做做樣子給史官看就行了,時人的小心思不必在意。

▲借刀殺人之計

作為胡亥的老師,趙高是非常有權謀的!沒錯,趙高是胡亥的老師,因為書法極好,加之熟讀大秦曆法,從胡亥還是孩童時,秦始皇就讓他教導胡亥。所以,當其他王子對胡亥的帝位產生威脅時,他自然要幫胡亥剷除異己。況且,胡亥這個王位說不定本來就來路不正。

秦國喪葬有個傳統,人殉。雖然歷代都不提倡,但也沒明令禁止,最實實在在的證據,1970年代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就發現了186具殉葬人骨。所以,秦始皇的墓,怎麼可以沒有人殉呢!於是,始皇帝的墓葬就被風光大葬大辦特辦,就是為人殉做鋪引。國家這麼重視始皇帝,他死後怎麼可以孤身一人呢?你們幾個兒子女兒又是始皇帝生前為數不多的親人,理應隨始皇帝而去啊!

於是,始皇帝的葬禮,就成了胡亥剷除帝位威脅借刀殺人的工具,葬禮規格越高,目的越容易達到,相關人員也就更有義務跟著去殉葬!

▲拉攏人心的政治手段

以舉國之力而辦的隆重葬禮,自然要物盡其用,不能放過任何有利可圖的機會。厚葬始皇帝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拉攏人心。拉攏的是誰人的心,自然是始皇帝生前,那些誓死效忠始皇帝的將士們。

蒙恬、蒙毅這樣的大將不可控,而且是扶蘇一黨,自然是要跟著始皇帝一起走的。而其他那些形成不了黨派的,就是重點拉攏對象。拉攏他們的手段,一是人性,就是把他們對始皇帝的信仰轉移到自己身上,這個手段就是對始皇帝尊崇有加,風光大葬。另一個手段就是高官厚祿,此時剷除蒙恬、蒙毅之黨的益處就更加顯現,他們空出的職缺,正是用來拉攏人心的重要條件。剷除了他們,才能收買更多章邯、王離之類的人。

▲歷來如此,跟著慣例走

古人有個慣例,皇帝也不例外,就是人在死之前,都會提前準備自己的後事。當然,現在一些觀念保守的地區,依舊有為自己提前做壽衣的風俗,但是跟古人,尤其是跟皇帝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始皇帝的陵墓,其實在很早之前就開始營造了,《史記》中有描述,什麼水銀做的海,各種暗箭機關。都是根據匠人的設計,也根據他的喜好。所以,陵墓中該放什麼東西,什麼規模,其實都是已經確定下來的。等始皇帝真的死了,作為新君的胡亥,自然要照辦,而且只能比預定的規制還要高,這樣才能體現對先皇的尊重,也體現自己的孝心,甚至對外國體現自己的國力。也就是說,從這個層面講,胡亥根本不必費心,只需要跟著既定路線走就可以了。

以上,胡亥為什麼要厚葬秦始皇,大概就是這些原因,有不可抗的原因,要跟著規制走、體現國力等;也有人為的緣故,需要藉以剷除異己,收買人心等!總之,胡亥必須這麼做,而非不得不這麼做!

這裡是(zhe)乇三千,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知識要分享才有意義,記得轉發、關注,謝謝~

乇三千歷史短鏡頭


秦二世胡亥是個貪玩的孩子,認為當帝王就是為了享樂,並沒有什麼壞心眼。秦始皇很喜歡他,父子關係不錯,巡遊時把他帶在身邊聊個天,開個心。胡亥是個喜歡擺譜的人,老爸死了,當然要厚葬,一是顯示親情,另一方面也能掩蓋一下改遺詔的事,撫平一下內心的愧疚。

至於秦始皇死後秘不發喪,殺兄弟姐妹這些壞事,都是他的法律老師趙高挑唆或親自幹的。

秦始皇死後秘不發喪

秦始皇死得很突然,在巡遊路上暴死,趙高沒有想好對策,於是隱瞞真相,思謀著如何取得利益。但天氣太熱了,秦始皇的屍體快發臭了,沒辦法,就說皇帝想吃鮑魚了,就在車後拉了一車鮑魚,掩蓋異味。等想出聯合李斯改詔書,傳假聖旨殺公子扶蘇,讓胡亥繼位的辦法後,才把真相告訴丞相李斯和太子趙高。

挑唆胡亥殺兄弟姐妹

胡亥繼位秦二世後,趙高開始大清洗,他告訴胡亥有些大臣懷疑遺詔是假的,為公子扶蘇鳴不平,還預謀和秦始皇的一些有權勢的子女一起謀反。胡亥是個腦瓜極其簡單的傢伙,聽了趙高的話就著急抓瞎了:“咋辦呢?咋辦呢?!!!”趙高正等這句話呢,告訴他就一個字 :“殺!”胡亥一點頭,趙高一口氣體殺了二十多個太子公主,殺了最大的威脅蒙氏兄弟、李斯父子和大批臣子,清理異己工作一步到位。

陵墓風水好有利於後代

古代人很迷信,認為陵墓風水好,對後代有好處。另外秦陵在秦始皇死前已經選好風水寶地開始修建,胡亥自然希望自己的父親不管是去了天上,還是在地下,都能保佑他穩坐江山,他不但把秦始皇沒有生育的妃子一起陪葬,還把修墓的工人全都活埋在墓裡,還在墓中灌注了大量水銀,以保證秦陵安全。

因此胡亥是個糊塗皇帝,趙高才是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